首先,简列各种缺陷的 性格特征 和 笔迹特征 :
后文会为每种类型各列举2~3个案例,除此之外,还会列举几个 复合类型 的案例。
自我认知偏差:
性格有缺陷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容易向外归因,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为了深入地认识这种“ 自我认知偏差 ”,本文会比较他们“ 在自己眼中” 与“ 在别人眼中” 有什么差异。
纠正性格缺陷:
我们认识性格缺陷的目的,是要完善性格。从整体上看,有性格缺陷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性格只是有缺点,算不上严重的缺陷,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调整方法得当,就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本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进行道理式的说教,而是设计了有针对性的书写训练,去改变“ 性格——潜意识里的行为习惯 ”。这些训练的原则是“ 反其道而行之 ”,用相反的行为方式去克服旧的行为方式。有趣的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训练,对平常人没有什么难度,但对性格有缺陷的人却很困难,他们需要克服惰性,才能逐渐修复性格缺陷。
这一类性格缺陷,对他人的影响较大,统称为“向外型”。
(1)性格特征
情绪容易波动。高兴时,待人热情友好;不高兴时,待人冷淡疏远。情绪的反复变化常让周围人不知所措,损害了人际关系。
(2)归因
他们的情绪变化往往是“ 内源性 ”的,而不是“ 外源性 ”的。这意味着,在遇到相同的外界刺激时,他们的情绪比别人更容易产生波动。
然而,他们容易将矛盾向外归因,认为是周围的人或事在不断惹他们生气。导致结果就是,与他们越亲近,产生的摩擦就越多。慢慢地,周围人都会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3)笔迹特征
速度时快时慢 :在一个字之内,速度反复变化多次(需要很仔细观察)。
(4)笔迹案例
红色箭头指示快处,蓝色箭头指示慢处。
(5)解决办法
道理式的说教,对于性格缺陷一般不太管用,因为性格并不处在意识层面。
例如,我们常听人说:
幸运的是,在笔迹学中,我们找到了与性格对话的有效手段—— 行为习惯 :
因为, 书写 是 纸面上的行为习惯 , 性格 是 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它们是同步的关系,既能同步测量,也能同步改变。
适合时冷时热者的书写训练—— 画折线 。
另外,画珊瑚画也可以提高速度稳定性,珊瑚画的画法,见后文。
(1)性格特征
容易突然转变态度,爱生气,暴脾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归因
他们对矛盾的反应过于激烈,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很容易被激怒,并责备他人。
(3)笔迹特征
(4)笔迹案例
转折锐利
突然加速加重
转折为直角 + 突然加速加重
转折为圆弧 + 突然加速加重,收笔内敛
“ 暴脾气 ”与“ 时冷时热 ”的区别是:
(5)解决办法
刚易折,柔易曲。克服暴脾气的训练方法是“ 画螺旋线” 和“ 珊瑚画 ”,以柔克刚。
(1)心理特征
(2)归因
自负,有优越感;认为别人不如自己,需要自己的帮助和指导。
(3)笔迹特征
收笔露锋芒 :收笔快,且探出字的结构外。
(4)笔迹案例
以上几个案例,收笔露锋芒的程度逐渐增加,说明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烈。
“ 有竞争意识 ”与“ 暴脾气 ”是经常同步出现的,它们也有差异: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自负,有主见,以自我为中心;
有控制欲,爱管人,与人交往时要说了算;
如果别人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会生气,释放出很大的心理能量。
(2)归因
他们的自负,是“自我心理上自负”,即,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比别人能力强。
但是,“觉得能力强”并不等于“真的能力强”,有两种可能性:
(3)笔迹特征
笔迹压力很重: 压力越重,自负的程度越重,甚至把纸都写破了(笔迹压力从图片上不易观察,从纸面上更容易观察)。
(4)笔迹案例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易记恨,难以忘记别人的过犯。易产生报复心理,有心计,策略不外露。
(2)归因
在受到他人伤害时,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3)笔迹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 锐利回钩 ”且“ 笔迹压力轻 ”,不表示易记恨,可能表示自我反省和内敛。
(4)笔迹案例
红色箭头标注了 锐利的回钩 。
(5)解决办法
这一类性格缺陷,对他人的影响小,对自己的影响大,统称为“向内型”。
(1)心理特征
虚荣的人希望用外表的装饰来获得虚名。
(2)归因
他们的许多行为,在 务实 的人看来是多余的,在他们看来却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受不了别人轻视的目光。他们未必不自信,也未必没有能力,只是想表现得比实际上更好一些。
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一书中说:
(3)笔迹特征
修饰性线条 :是指书写规范之外的、多余的、能让字更好看的线条。它们无助于书写内容,只起到美观性的作用。
(4)笔迹案例
红色箭头指向修饰性线条。
包括起笔时的停顿和转角,收笔时的上扬,横线的弧度,都属于美化性的线条。
作为对比,下面是一份 没有修饰性线条 的笔迹。
(5)解决办法
除此之外,平时写字也要去掉修饰线条,临摹楷体字。
(1)心理特征
因别人比自己好而心怀怨恨。他们容易被物质欲望牵引,与他人攀比。
(2)归因
过于看重物质欲望。
(3)笔迹特征
包含两个特征,它们是“或”的关系:
(4)笔迹案例
此案例还包含突然转变态度,易记恨,干涉他人,控制欲强,爱面子等特征。
(5)解决办法
“性格执拗,容易钻牛角尖”分为三种类型,他们的风格不太一样,只能分别阐述。
(1)心理特征
他们的性格似乎有些矛盾:
(2)归因
他们的性格特点是:“ 事情发生转变时,内心不容易转变态度 ”。
这意味着,他们对很多事有先入为主的判断,固执于原来的想法,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们会认为是别人变来变去,惹他们生气。他们表面上虽然不反对,但是长期压抑的情绪,可能会在某一刻爆发。
(3)笔迹特征
柔韧的线条:
(4)笔迹案例
红色箭头标识了“转折后压力加重”的地方,线条会略变宽(需仔细观察)。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他们性格内向,敏感,遇事容易想得多;缺乏主动性,不轻易与人发生冲突;容易把事情憋在心理不表达,不容易走出来。
(2)归因
相比于前一种类型的“执拗”,他们的性格是柔和的,对外界的人和事都很敏感,容易联想过度,给自己带来伤害,但是内向的他们又不愿意表达,容易忧郁和孤芳自赏。
(3)笔迹特征
柔和连贯的线条:
二者叠加,表明爱钻牛角尖的性格。
(4)笔迹案例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性格直,脾气倔,不容易变通。他们认准的事,就会固执地坚持下去,十头牛都拉不回。
(2)归因
他们容易认死理,对自己认准的事,无论别人怎么看,怎么劝,他们都要坚持下去。他们坚持的,可能是一种原则,一种承诺,一种义气。
典型人物,就是电影《一个勺子》里陈建斌扮演的男主角拉条子(西北地区农民形象)。
(3)笔迹特征
笔画方向高度一致: 一般人写字都是横平竖直,具有部分的一致性。而他们写字,笔画方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做事的方向性明确,不容易转变方向。
笔迹压力偏重 :表明以自我为中心,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
(4)笔迹案例
(5)解决办法
(1)性格特征
(2)归因
任何人坚持某项事业都会遇到困难。但是,性格缺陷会影响一个人对困难的评估。
那么,如何辨别是困难太大,还是毅力不足?我们可以从笔迹中区分。
(3)笔迹特征
过渡间断 :线条之间缺乏连贯性,笔笔间断。
虎头蛇尾 :线条起笔重,收笔轻,整个线条的行程较短。表明心理能量的分布不均匀,起头干劲很足,末尾不了了之。
(4)笔迹案例
过渡间断 的两份案例:
以上两份笔迹,线条间缺乏连贯性,表明心理能量不能持续稳定地输出。
虎头蛇尾 的两份案例( 蓝色为加重的起笔,红色为减轻的收笔,线条间断,且行程短 ):
作为对比,我们看一个“ 有毅力 ”的笔迹,线条的压力和速度均匀稳定,过渡连贯且有节奏感,表明心理能量可以持续地、稳定地输出。
还有一种例外,下面这份笔迹,虽然笔笔间断,但是 过渡均匀,有时间节奏感 ,表明 条理性好,做事有毅力 。详情参考下一节。
(5)解决办法
(1)性格特征
缺乏执行长期规划的能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节奏,易受他人影响;时而冲动,时而懒惰;容易造成只顾眼前,与长期目标错位的后果。
(2)归因
(3)笔迹特征
(4)笔迹案例
作为对比,下面列举一个做事有计划性的案例。
(5)解决办法
(1)性格特征
网友自述:
(2)归因
在旁人眼里,他们很急躁。但是在他们自己看来,每件事都应该尽快做完。仔细思量的话,需求其实并不迫切,但他们就是想尽快做完,尽早达到目的。
(3)笔迹特征
收笔加速 :整体速度偏快,收笔时还要再加速。
(4)笔迹案例
(5)解决办法
(1)性格特征
思维不灵活,社交时缺乏灵活应变力,态度生硬,不懂得变通,容易认死理,拘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2)归因
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认定方向去做事, 不能灵活变通,显得跌跌撞撞,不能与时俱变。
(3)笔迹特征
方向转折生硬,多直角和直线,而不是圆弧和曲线。
(4)笔迹案例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难以体谅他人的感受,难以与他人共情,缺乏同理心。
网友自述:
(2)归因
他常常处在“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中。一开始,他可能认为是别人不能理解他。慢慢地,他才发现是自己不能理解别人。
他对“语气、肢体和表情语言”不敏感,少了好几条信息通道,采集的社交信息不足,因此无法准确判断他人情绪:
(3)笔迹特征
收笔是钝头,不尖锐。(正常的收笔类似草尖)
(4)笔迹案例
下面的案例,收笔不轻柔,表明对别人情绪不敏感,敏感力弱。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2)归因
(3)笔迹特征
线条单一,即线条压力变化的模式高度相似。
(4)笔迹案例
(5)解决办法
增加社会实践,自己事情自己做,尽量不依赖父母。
(1)心理特征
(2)归因
(3)笔迹特征
(4)笔迹案例
(5)解决办法
珊瑚画本来是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快画珊瑚画 ”可以提高思维反应速度。
(1)心理特征
既善于感知事物的细节,也善于察觉别人的情绪。易受别人情绪影响,敏感多疑。
(2)归因
分“ 对内 和 对外 ”两个类型:
(3)笔迹特征
收笔尖锐像麦芒(心细如发) :收笔由重到轻的过渡均匀,行程比较长。对内反应激烈者,整体速度慢。对外反应激烈者,整体速度偏快且不稳定。
(4)笔迹案例
对外反应激烈:
对内反应激烈 :
作为对比,再举一个 敏感力中等 的案例 。
敏感力不足的笔迹案例,请参考“缺乏灵活应变力和敏感力”一节的案例。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内心持久的紧张焦虑。他们的心理素质一般不太好,在面临重大考验时(如高考),容易发挥失常,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容易转为抑郁。
(2)归因
深层焦虑的诱因往往年代久远,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焦虑,为什么要焦虑。这种焦虑隐藏在内心深处,在日常行为中未必表现出来,与他们不熟悉的人也难察觉。
(3)笔迹特征
压力频繁颤抖 :在1个线条内,压力连续变化5次以上,幅度小且不明显,不易观察。线条像毛毛虫,边缘不光滑。(老人或病人写字颤抖不算此列)
(4)笔迹案例
这种细微频繁颤抖的笔迹,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纸面不平或笔尖出墨不畅。其实不是纸和笔的原因,而是书写者的心理原因,平常人很难模仿出这种笔迹。
(5)解决办法
持续焦虑都有很长的历史,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找到根源,才能彻底解决。
严格来说,注意力属于 能力 ,不属于 性格 。但是,能力与性格的关系密切。 注意力不集中会降低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水平 ,对性格产生负面的影响。
(1)心理特征
脑子里总是想一些奇异的、无意义的事情,导致分心走神,不能长时间专注于当前任务。教育家蒙特梭利将这种胡思乱想称之为“ 神游 ”。长期的神游,肯定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神游”与前述“内心持续紧张焦虑”的区别是:
(2)归因
2006年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中国有近一半的学生注意力不足。与其他性格缺陷一样,分心走神不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也不是主观意识能控制的。但是,家长和教师常常不理解并批评学生,令学生感到非常委屈。
(3)笔迹特征
(4)笔迹案例
红色箭头标注线条减轻之处,颜色变浅,宽度变细。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2)归因
由于心理素质弱,面对同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更容易失衡,陷入焦虑和抑郁。
(3)笔迹特征
(4)笔迹案例
以上4条,具备越多,心理承受能力越弱。下面列举两个具备4条的案例。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东西反复洗手,怀疑自己是否生病等等。明知不合理,又不得不去做。
(2)归因
他们不是在跟别人对抗,而是在潜意识里跟自己对抗。对于这些自己都认为无意义的行为,他们意识上想停下来,但潜意识里停不下来。
(3)笔迹特征
对抗性的起笔特征: “起笔重”与“起笔轻”的线条交替出现,表明“犹豫”与“想解决问题”的心理交替出现(注:普通人的起笔具有一致的特征)。
(4)笔迹案例
蓝色箭头指示“ 起笔重 ”,红色箭头指示“ 起笔轻 ”。
(5)解决办法
(1)心理特征
这一条性格缺陷与其他有所不同,其他性格缺陷大都是由先天或外部原因导致的,而这条性格缺陷是 由于书写者错误的写字方式导致的 , 尤其容易发生在练过书法的学生身上 。
有的人可能会问,写字还会导致性格缺陷?没错,如果在日常书写时运用笔法(我们称为“ 混合书写 ”),想写得 又快又好 ,就很可能过渡消耗心理能量,导致精神内耗,其核心特征是“一心多用,力不从心”。
具体的性格缺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
(2)归因
这种性格缺陷是由书写者的错误的写字方式导致的,属于“ 书写影响性格 ”,对书写者而言,它是一种隐蔽的、难以察觉的原因。书写者自己也不容易意识到,是混合书写导致了性格问题,还是性格导致了混合书写问题。
(3)笔迹特征
混合书写,在日常书写时运用笔法,既想写得快,又想写得好。
(4)笔迹案例
下面的案例,书写者既想写得快(绿色箭头),又想写得好(蓝色箭头),导致线条压力不稳定(红色箭头),“注意力不足”。
下面的案例,书写者为了写出收笔笔法,笔笔间断(蓝色箭头),书写者想加快速度(绿色箭头),这种时快时慢的行为,导致内心情绪的不稳定。
(5)解决办法
纠正混合书写,在日常书写时不用笔法。
前面的案例都属于单一类型,下面的案例兼具多种类型:
有人可能会说:“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缺点,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研究性格缺陷呢?”
我们都听说过这句话:“ 看人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这个说法虽然有道理,却误导了很多人。因为它是“ 定性的评价 ”,而不是“ 定量的评价 ”。
对性格的 定量描述 应该是:“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二者的比例不同 。”
例如:
二者怎么能一样呢?如果让你选朋友,你也肯定愿意选性格好一点的吧?
有没有性格好的人呢?当然有,而且不少,下面我们看看 性格好 的笔迹案例。
而且这份笔迹,不仅性格好,字写得也好看。
为避免给大家带来 “字好看=性格好,字难看=性格差”的误解 ,我再举一个“字难看,性格好”的案例。
下面这份笔迹的字不好看,但是他有一种优秀的品格—— 善良 。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本文所列举的“ 性格缺陷 ”只是性格的 局部特征 ,而不是 全貌 。人性的弱点是容易关注别人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优点,从而引起纷争:
受到题目的限制,本文主要讲的是性格缺陷。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性格缺陷是人性的主要部分,于是只看缺点,不看优点。
根据我多年笔迹分析的经验,大多数人都是优点比缺点多。
后文还会介绍一些 能力 ,也属于性格优点。
百度百科对“ 性格缺陷 ”的定义是:
人的 行为 和 思维 的稳定性是相似的,我们从 书写行为的不稳定性 ,就可以判断出 思维和态度的不稳定性 ,这就是从笔迹判断性格缺陷的原理。
受题目所限,本文所列举的都是性格的负面因素。我们还可以从笔迹中看到性格的积极因素,比如“ 能力 ”,包括8种能力:
如果你仔细比较就会发现,“ 有的性格缺陷 ”就对应于“ 某个能力弱 ”,比如:
如果弥补了性格缺陷,就相应地提高了能力。假如用0-100分来估算某种能力。
有了上面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讨论“ 素质教育 ”的话题了。
素质教育的定义是:
笔迹学既可以测量性格,又可以测量能力,与以上目标高度契合。
现在社会上理解的素质教育,大都是 非学科教育 ,比如:琴、棋、书、画、体等学校里不教也不考的技能。事实上,这些技能很难直接提高学习成绩(客观上说,艺术教育确实能够提高感知力,只是感知力对学习成绩的作用不够直接)。
“性格与能力教育”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当一个学生的性格缺陷改善了,能力提高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并且,性格和能力的可迁移性强,“ 稳定的性格 和 良好的能力 ”对于任何学业和职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而性格缺陷者的 自我认知水平 常常不太好。
为什么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呢?
我们可以从 意识 对 潜意识 的认识水平来理解。 意识犹如一个时钟 ,它需要放置平稳才能准确运行。如果它经常被剧烈摇晃,不断受到 潜意识 里爆发的能量干扰,当然就不准确了。
性格缺陷者的一大特点是“ 态度不稳定 ”,从笔迹学的角度看,就是“ 潜意识里的能量输出不稳定(笔迹能量输出不稳定) ”:
所以,“ 稳定性 ”是矫正性格缺陷的第一要素。在我写的《笔迹触觉与心理》一书中,“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变量。
普通人与性格缺陷的人长期相处时,难免会发生矛盾。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包容他人。但是,长期的性格冲突,令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性格,找寻解决的办法。因为, 性格缺陷不只会伤害自己,也容易伤害最亲近的人,比如家长可能将性格缺陷传递给孩子,很多孩子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够像测量血压一样,测量性格,修复性格,就会避免很多生活纠纷,提升幸福指数。
这正是我写作《笔迹触觉与心理》一书的初衷,现在,有了“笔迹测量性格”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找到性格偏差,修复性格缺陷,调整社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