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物结构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专线:400-6266-208

在环境、外荷载作用下,古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倾斜、开裂等病害将降低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影响古建筑正常使用,甚至危害结构的安全。

本方案基于物联网感、传、知、用技术,通过对古建筑环境及自身结构几个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实现古建筑物结构安全预警,有效预知古建筑结构变化趋势,让管理者随时随地了解和查看古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强化古建筑物结构安全监管工作,辅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古建筑物结构监测系统整体架构分为实地部署的传感网和在线监测云平台两部分。

其实现方式是在结构关键部位部署传感器组成传感网,通过2G/3G/4G网络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云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多种智能算法分析。各权限的管理员可通过网页或移动端APP访问监测数据、查看预警信息、下载相关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报告。

7*24小时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云服务+APP);网页、手机随时登录查看监测数据,无需搭建监控中心;设备生产供应-安装施工-系统运维一站式服务模式;专业施工团队,严格遵守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使用产品为自主研发,提供完备的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

基于古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周围环境及使用年限,结合项目实施目标与监测需求,设置以下关键指标参数。

监测仪器:无线风速风向计、翻斗式雨量计、无线智能温湿度计、无线智能加速度计、无线智能倾角计、静力水准计、无线智能振弦采集仪、表面固定应变计、表面测缝计

产品特点:灵活自组网:传感器与网关智能组网,网络连通率高。低功耗:内嵌低功耗机制,可连续使用5年,维护成本低。前端智能:前端任务系统可按需灵活配置,内嵌多种信息提取,识别算法,降低传感器使用难度。精细工业化设计:外形小巧、重量轻、无线缆,安装快速、便捷,可显著降低施工安装成本。IP67/IP68封装标准:具备优秀的防尘、防水、防雷性能。

在线监测云平台:云平台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展示、图表绘制、统计分析、安全预警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古建筑结构状况的变化趋势,辅助管理者科学决策。

THE END
0.雷击风险论文范文利用ArcGIS软件绘制了深圳市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分布图(见图1),图中色标由深蓝色到深红色,所表示的地闪密度依次升高。其地闪密度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于东部,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和市区的部分地区。 4.2 单个建筑物所在位置地闪密度取值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当确定建筑物地理信息后,在ArcMap的地闪密度图中可进行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3;24ivvq
1.点云数据与BIM集成的建筑物施工进度监测技术方法【摘要】: 基于二维图纸的传统手动进度监测方法费时费力,已不再适用于如今日益复杂化的建筑工程。近年来倾斜摄影测量和LiDAR等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应用的不断深入,为实现自动化的建筑物施工进度监测提供了可能。本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839.396;;7756B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