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谈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邻近构筑物、地下管网、道路等设施变形的监测,浅析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

虽然人们在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通常都会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但依然有很多基坑事故发生,事故发生主要表现为基坑大面积滑坡、支护体系崩溃、水平位移过大、支护结构过分倾斜、基坑周边土体变形过大、支护结构和被支护土体达到破坏状态、基坑底回弹或隆起过大、邻近建筑物倾斜或开裂甚至倒塌等等。当基坑工程事故发生,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1 监测目的

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土体、道路、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周围环境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沉降、倾斜、开裂和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等,借助仪器设备或其他一些手段进行综合监测,就是深基坑开挖监测。

在开挖前期,对土体变位动态等各种行为表现进行监测,通过大量岩土信息的提取,及时比较勘察出监测结果和预期设计的性状差别,分析评价原设计成果,对现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有效预测下阶段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此时可以借助修正岩土力学参数和反分析方法计算来完成预测。为了能为后期开挖方案和步骤提出有用的建议,就需要合理和优化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从而能够及时预报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险情;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防止问题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工程安全。

2 监测内容

2.1 周围环境监测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包括:邻近构筑物、地下管网、道路等设施变形的监测,邻近建筑物的倾斜、裂缝和沉降发生时间、过程的监测,表层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沉降的监测,坑底隆起监测,桩侧土压力测试,土层孔隙水压力测试,地下水位监测。具体监测项目的选定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施工连受和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情况。

2.2 支护体系监测

支护体系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沉降监测,支护结构倾斜监测,支护体系应力监测,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支护体系受力监测,支护体系完整性及强度监测。

3 监测仪器

通常情况下,基坑的监测是需要借助一些设备的,一般使用的仪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3.1 测斜仪:该仪器主要用在支护结构、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中。

3.2 水准仪和经纬仪:该设备主要用在测量地下管线、支护结构、周围环境等方面的沉降和变位。

3.3 深层沉降标:用于量测支护结构后土体位移的变化,以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

3.4 土压力计:用于量测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状态是主动、被动还是静止的,或测量支护结构后土体的压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等,来检验设计中的判断支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和计算精确度。

3.5 孔隙水压力计: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坑外土体的移动,可用该仪器来观测支护结构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3.6 水位计:为了检验降水效果就可以采用该仪器来量测支护结构后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7 钢筋应力计:为了判断支撑结构是否稳定,使用该设备来量测支撑结构的弯矩、轴力等。

3.8 温度计:温度对基坑有较大影响,为了能计算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则需要将温度计和钢筋应力计一起埋设在钢筋混凝土支撑中。

3.9 混凝土应变计:要计算相应支撑断面内的轴力,则需要采用混凝土应变计以测定支撑混凝土结构的应变。

3.10 低应变动测仪和超声波无损检测仪:用来检测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和强度。

由于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大多在室外甚至地下,而且埋设好的元件不能置换,因此,选用时还应考虑其可靠性、坚固性、经济性以及测量原理和方法、精度和量程等方面的因素。

4 监测方法

施工前,应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并作详细记录;也可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的档案资料。对于同一工程,监测工作应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

基准点应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可投入使用;基准点一般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为了能有效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都能够正常使用,在整个施工期内都应该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之前,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初始观测。而在开挖期间则每天一般观测一次,在观测值相对稳定后则可适当降低观测频率。而当出现报警指标、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则应增加观测次数。在布置观测点时,要充分考虑深埋测点,其不能影响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同时也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监测工作开始测量元件已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时,深埋测点的埋设的提前量一般不少于30d。

5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一般埋设于支护结构圈梁顶部,支撑顶部宜适当选择布点,观测点精度为2mm。在监测过程中,测点的布置和观测间隔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通常原则如下:

5.1 一般当间隔达到10~15m时则可布设一个监测点;而在距周围建筑物较近处、基坑转折处等重要位置都应该适当加密布点。

5.2 在基坑开挖之初,只需每隔2~3d监测一次,然而随着开挖过程的不断加深,应适当增加观测次数,最好为1d一次观测,在发生较大位移时,则需要每天1~2次的观测。考虑到基坑开挖时,施工现场狭窄,测点常被阻挡等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场地,可以采用视准线法比较方便。

6 支护结构倾斜监测

在监测支护结构倾斜时,通常采用测斜仪进行监测。由于支护结构受力特点、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关键地方钻孔布设测斜管,并采用高精度测斜仪进行监测。根据支护结构在各开挖施工阶段倾斜变化情况,应该及时提供支护结构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测量精度为1mm。

设置在支护结构的测斜点间距一般为20~30m,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斜管埋置深度一般是基坑的开挖深度的2倍,当埋设在支护墙内时,则应该同支护墙深度相同,当埋设在土内时,宜大于支护墙埋深5~10m。埋入的测斜管应保持竖直,并使一对定向槽垂直于基坑边。在测斜管放置于支护结构后,一般用中细砂回填支护结构与孔壁之问的孔隙,最好用膨胀土、水泥、水按1:1:6.25的比例混合回填。目前。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滑移式测斜仪,其一般测点间距是探头本身的长度相同,因而通常认为沿整个测斜孔量测结果是连续的,或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在支护结构侧面布设测点并采用光学经纬仪观测支护结构倾斜。

THE END
0.气象监测方案范文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将远离基坑设置的基准点和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进行测量比较。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使用AL-300自动安平水准仪加测微器及配套的铟钢水准尺进行。施工过程中按每两层进行一次观测。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5;
1.易忽略的案例考点:一建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一级建造师(1)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移观测。 (2)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枃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3)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 (4)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倾斜观测。 jvzquC41o08457hqo1p{u:4l|ii0z~jdc1814:5;14=26:=5:3>65:;0jvsm
2.基坑监测全过程(监测点位的布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等)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jvzq<84yyy4{luv0pgz0C{ykenk0C{ykenk`7A950jznn
3.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主要方法和技巧本文介绍了沉降观测的一般方法,主要从沉降的基本概念、沉降点的布设、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沉降观测进行浅析论述。 1沉降概念 附加应力作用下压密而引起下沉,使土体地基或结构物的垂直变形下沉。特别是不均匀沉降,会使结构物发生倾斜、开裂以致不能正常使用。jvzquC41jmpvo>=64;463|tng0ipo8hqorgo{wjyufkucrqa35;15@;;40nuo
4.房屋建筑结构变形监测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倾斜观测方法比较多,对于基坑监测,常采用钻孔测斜仪对支护桩进行倾斜观测。对于房屋建筑上部的倾斜观测,传统的测量方法包括经纬仪投点法、全站仪坐标测量法等等,在实际工程中常采用回归平面法。 3.水平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观测根据房屋建筑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直线型建筑常用基准线法、引张线法、距离丈量法;曲线型建jvzquC41jmpvo>=64;463|tng0ipo8hqorgo{wjyufkucrqa34?78B74:0nuo
5.聚焦两会|陈松蹊:建议加强数据分析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统计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统计学“双一流”建设学科点;在经费投入、招生名额、推免比例、教育部特聘教授和教学名师评审等方面给予统计学以其他基础学科同样的政策倾斜。 谈大气污染治理 应采用剔除气象影响的空气质量评估方法 新京报:自2014年开始,你带领北京大学环境统计团队对中国大气污染进行统计学分析,近jvzquC41pg}t0ypw0gjv0ls1ovhepn|1d4lg2ki;64g46nkec:>:d=9h67:3e<;90jzn
6.地表沉降岩移观测(GPS)5101.doc2.3.2 倾斜观测线长度的计算 倾斜线的长度是在移动盆地的倾斜主断面上确定的,具体方法是:自采区的上下山边界分别以γ-△γ和β-△β划线与基岩和松散层接触面相交,再从交点以ψ角划线交于地表C、D点,CD线段即为倾斜观测线的工作长度。按照公式计算: CD=2hcotψ+(H1-h)cot(β-△β)+(H2-h)cot(γ-△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82>4736613;655265597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