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物篇

作为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知识点在不同章节连续出现,包括遗忘的原因、学习分类、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学习动机分类等。在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对于该知识点的考查从未间断,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结构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概念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答案】D。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A.图式 B.经验 C.认知框架 D.思维模式

2.【答案】C。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并且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发生关联。先行组织者的主要功能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新内容之前,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即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清晰地联系起来,为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新知识提供认知框架或固着点。据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

3.下列哪一个不是奥苏贝尔认为的完成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 )

A.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B.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C.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D.学习过程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因素

3.【答案】D。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三个方面:(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即使是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但如果超出学习者的理解范围,也就类似于无意义音节一样,无法进行有意义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题干中所描述的学习过程并未涉及,故本题选D。

4.洋洋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他的这种学习动机表现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

4.【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A选项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B选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C选项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根据题干“洋洋因为想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努力学习”属于附属内驱力。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5.先行组织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5.【答案】C。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提出建立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上:认知结构是按层次加以组织的,学习者关于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在认知结构中遵循不断分化的认识组织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 )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理论中的外部学习动机。

A.认知内驱力 B.胜任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答案】CD。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是最重要的内部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后两者均为外部学习动机。故答案选择CD。

三、判断题

1.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1.【答案】√。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虽然学习内容是以结论的方式呈现,但并不意味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也可能存在主动地接受学习。因此本题表述不正确。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分别有着不同的解释。( )

2.【答案】×。解析:奥苏贝尔提出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罗杰斯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罗杰斯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

四、名词解释题

1.附属内驱力

1.【参考答案】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THE END
0.动机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生理动机(驱力):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 外在动机: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jvzquC41yy}/|kz0gf{/ew4znlq04977129138h342?b:=:881vbin3jvo
1.心理学:动机Motivation驱力减少理论由克拉克赫尔((英语:Clark Hull) 于 1943 年提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主要动机理论,他认为动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缺乏某些基本的生理需求,使生理偏离恒定状态,如饥饿、渴等。这些匮乏将促使有机体尝试减轻不平衡的生理状态,因而产生驱力以满足这些需求,维持身体恒定,故也是解释人类求生动机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 根据克拉 jvzquC41yy}/fxzdcp4dqv4fqwhbpjur1fotrjyejA{skF*4Hpuug.7H:7=4;=<79'9G';;
2.什么是主导动机,名词解释定义是?名词解释 主导动机 答案: 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运用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或思想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它有助于使音乐和戏剧的统一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未完成交响曲》 答案: 舒柏特创作的交响曲。它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从乐思的表现上看,已经相当完jvzquC41o0vqmjt0eqs0oru1vkqv1|mkvk555>9;7:4ivvq
3.名词解释:附属动机名词解释:附属动机 2021年10月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试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试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自考365网给大家整理了2021年4月《小学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起来试试吧! 扫码入群>>获取自考公共课全套试题及答案jvzquC41yy}/|rpcq5<60lto1cyl1lm42471;97362;247xjvor
4.2022管理学考研: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外现性意向。 3.性格(名词解释) 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在意志、自尊心、情绪、对人态度、权力需求、竞争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4.气质 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329811:977;<80qyon
5.护理管理及其挑战:人力资源绩效与决策名词解释:程序 名词解释:规则 组织文化建设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按计划作用的时间,简述计划的分类。 名词解释:工作分析 名词解释:规划 名词解释:计划 名词解释:领导 制定绩效评价指标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名词解释:效益原理 名词解释:职业动机 名词解释:宗旨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567765?4ctvodnn4fgvgjn|434:<:5;:9
6.免疫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药品指导意见:免疫的名词解释是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成分,排除抗原异物,从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是一种人体与生俱备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大类,其中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而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第一道防线如皮肤和黏膜,以及第二道防线如体液中的吞噬jvzquC41o0hpjn3ep1obut4okr5tfy<8x;zlqxpeon4ivvq
7.心理学名词解释(一)心理学名词解释(一)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jvzquC41yy}/ivh0gf{/ew4kphu039<718842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