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mun丨婴儿期在m形成的情境记忆促进成年后的空间学习

早期生活经历对成年期的行为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突出的文化观念,是现代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最近研究的核心,例如,将早期生活中的创伤经历与成年后应对压力的能力联系起来。然而,早期经历对成年大鼠行为的重要性似乎与观察结果相反,即婴儿期形成的多次事件的记忆很快就被遗忘了,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婴儿期健忘症。然而,也有证据表明,这种婴儿期的记忆在被遗忘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醒在以后的生活中恢复。调和这些明显不同的观察结果的一个观点是,在婴儿期形成的情景记忆并没有被遗忘,而是被转化为只包含经历要点的更抽象的记忆。因此,这种被转化的记忆作为持久的高级知识,促进了成年期的行为适应。

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婴儿期离散的非情绪空间经验如何整合到持久的记忆系统中,并最终影响成年行为的问题。作者表明这种离散的经验,即在大鼠婴儿期的4天里,在实验场地中暴露于两个物体的空间构型变化的短暂5分钟间隔,显著增强了成年后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为了在婴儿期诱导空间体验,作者采用了一个简单的程序:空间经验组的大鼠被放置在一个有两个相同物体的场地中5分钟,休息5分钟后,大鼠又进入场地5分钟,此时其中一个物体被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在成年后的测试中,具有空间经验的幼年大鼠在OPR任务中形成空间记忆的能力有所增强。该组的探索性能显著高于物体经验对照组和无经验对照组。在提取阶段的第一分钟增强最大,这通常是对记忆效应最敏感的阶段。婴儿期有客体经验的对照组在整个测试期间没有表现出任何显著的空间记忆,而无经验组只表现出短暂的记忆。无经验组的结果重复了之前使用同样长的3小时延迟测试成年大鼠的OPR记忆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大鼠形成的OPR记忆不像空间经验组的那样强大。对行为控制参数的分析表明,空间经验组和对象经验组在总探索时间方面非常接近。对婴儿期四种暴露下的行为进行的对照分析表明,在这些暴露下,幼年大鼠对物体和环境的兴趣在空间经验组和对象经验组之间是相当的。总体而言,这些结果表明,婴儿期离散和短暂的空间经验显著影响成年后形成稳定的空间表征能力。

根据对成年大鼠的研究,在系统巩固过程中情景记忆的转化被认为是通过海马体和主要皮层网络之间的投射介导的,海马体最初将经验的分布式表征结合为连贯的情景记忆,神经元反复激活将表征向皮层网络逐渐重新分配,最终存储抽象的记忆版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想知道在婴儿期经历空间变化的大鼠在成年期OPR任务测试时,新皮质和海马是否发挥作用。在成年大鼠OPR检索测试中,作者检测了c-Fos的表达,以绘制大脑活动图,重点研究了海马结构(CA1、CA3、齿状回)和丘脑-皮层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包括边缘前皮层、边缘下皮层和扣带皮层)、顶叶皮层(PAR)、鼻周皮层(PRC)、以及作为连接海马和皮质系统的重要结构——外侧内嗅皮层(LEC)。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马区该分析没有显示空间体验组和物体体验和无体验的对照组之间的c-Fos活动有任何差异。然而,在皮质区域存在主要差异,在婴儿时期有空间经验的大鼠,在成年OPR提取后,mPFC的c-Fos活性增强,特别是在前边缘皮层(PL)。

作者想知道,在婴儿期,PL区域的c-fos活动是否已经在空间经验编码中得到增强。为了验证这一点,作者研究了另外两组幼鼠,即,一个空间经验组与主要实验的空间经验组一样,接受相同的程序,4次暴露于空间配置的变化中,另一个家笼对照组在婴儿期暴露于空间经验时仍留在家笼中。在两组中,测定了第四次暴露时的c-Fos活性。正如假设的那样,空间经验组的幼年大鼠在mPFC的PL区域以及邻近的IL区域显示出显著增强的c-Fos活性。此外,海马CA1和DG区的c-Fos活性增强。总的来说,观察到的边缘前mPFC参与婴儿期空间经验编码的情况与预期一致,即用于提高成年期空间经验组OPR表现的表征在婴儿期就已经相当迅速地形成了,尽管在幼鼠身上进行的额外实验并没有明确地将空间经验编码与物体经验分离开来。

作者对c-Fos活性的研究表明,与客体经验组和无经验组相比,空间经验组在成年期的OPR测试中,特别是在mPFC的PL区域,其活性有所增加。然而,仅仅是c-Fos增加与OPR表现增强之间的联系,可能会被各种因素混淆,并且不能得出关于特定大脑区域对记忆贡献的有效结论。

因此,为了检验mPFC前皮层区域的表征是否对成年期空间学习的增强效应有因果关系,作者又增加了两组实验,它们接受与主要实验的空间经验组相同的方案,四次暴露于空间配置的变化中。然而,在检索测试任务时,其中一组(Muscimol组)PL mPFC的功能被双边注射GABA受体受体激动剂Muscimol抑制了,而另一组被注射生理盐水。mPFC PL区域功能完全的生理盐水组大鼠表现出强大的OPR记忆,重复了主要实验的结果。相比之下,PL区域受到抑制的Muscimol组的OPR表现出较低的OPR记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L抑制的损害作用也很显著。检索测试时的总勘探时间和总距离在组间具有可比性。

婴儿期是大脑形成情景空间长期记忆的重要时期吗?生物体发育早期的特点是突触可塑性较强,其中海马体的神经发生强烈增强,而海马体是参与空间表征形成的中心结构。鉴于婴儿期海马记忆功能的这些普遍变化,作者在另外两个年龄测试了早期空间经验对成年OPR表现的影响,即,除了一组大鼠在婴儿期 (PD18-PD24)暴露于空间配置变化之外,另外两组大鼠分别在幼儿期(PD25-PD31)和青年期(PD48-PD54)暴露于空间配置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在无经验条件和空间经验条件下组成了新的大鼠组,复制了主要实验的效果,成年期测试的OPR表现在幼儿组和青年组之间没有区别,但明显差于婴儿期空间经验组,尤其是在检索阶段的第1分钟,这一组差异最大。因此,空间经验只对婴儿期接触过空间经验的幼鼠的OPR记忆有好处,而在幼年期或青年期经历过空间经验的幼鼠与没有经历过空间经验的对照组相比,其OPR表现完全没有变化。总的来说,结果的模式与作者的假设一致,即婴儿期是一个对空间经验特别敏感的时期,并能利用它们建立情境性的长期记忆。然而,考虑到相对较小的群体规模,这些结论仍然是初步的。

总结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试图描述婴儿时期离散的非情感空间体验对成年后空间学习的影响。作者发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即大鼠在婴儿期在实验场中接触的两个物体的空间配置发生了几次变化——总共不超过20分钟,并且没有任何奖励或厌恶的刺激——明显影响了成年期的学习行为和相关的大脑组织:这意味着在成年期,大鼠表现出增强的形成空间记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成年大鼠在婴儿期接触同样的两个物体时,成年大鼠的记忆能力也得到了类似的增强,这表明产生成年大鼠增强空间记忆能力的记忆是基于情景信息,而不是物体形态变化的经验。

总而言之,婴儿期的大脑通过一种依赖睡眠的机制,有利于巩固对经历事件的情景的记忆。相关脑区包括mPFC区域,并根据情景促进成年后的空间学习。

THE END
0.菲常记忆训练——情景故事记忆法Day5情景故事记忆法: 将要记忆的内容转换成图片,放在一个情景中,将每个图片用故事的方法串联记忆。 在情景记忆的时候不要想逻辑,发挥想象力,出画面。 今日作业1: 作家作品 1. 鲁迅 《呐喊》《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药》《狂人日记》 《呐喊》画面: 一个小孩在呐喊 jvzquC41yy}/lrfpuj{/exr1r1h2gnk64g:dc<
1.2023考研心理学知识点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考研心理学考研复习备考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具体的心理学考研复习部分如何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为了让参加考研心理学考试的同学,更高效的复习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心理学知识点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432811::7:4630qyon
2.2023考研心理学重点名词整理之记忆考研二.其他名词解释 1、语义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97、考题) 2、情景记忆:以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时间为回忆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或身体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5、形象记忆:以感知过 jvzquC41mcuzcw3mqqrfc{s0eqs0497434831::996980qyon
3.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六章记忆20211023001902.docx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六章-记忆.docx,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一第六章-记忆 名词解释 记忆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情绪记忆 无意识记忆 有意识记忆 机械识 记意义识记 保持回忆 再认遗忘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 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 忆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14<4:28;24@6572652;80ujzn
4.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思维迟缓名词解释心理学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文章详细阐述了精神障碍的各种类型,包括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的特征,妄想的定义,以及痴呆的分类。同时,提到了精神分裂症的不同形态和抑郁症、焦虑症等心境障碍的表现。此外,还涵盖了精神疾病如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药物滥用的特征和治疗。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8=7;;5841gsvrhng1jfvjnnu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