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致用:”致用”指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
2.比德: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3.畅神:所谓“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着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
4.澄怀观道:就是澄清心中一切已有之见,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观照“宇宙里最幽深最炫远却又弥沦万物的生命本体。
”5.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物身上,于是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6.情感:情感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7.想象:形象是在原有的表象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表象的分化、重组和运动,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8.联想:联想是由知觉的一种事物想起另一种事物,或者由想起的另一种事物再想起第三种事物的心理活动。
9.联想分为: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
10.通感:又称联觉,指美感活动中视觉、听觉和其他各种感觉,即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相互沟通。
它是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感觉能够和其他感觉相联系,从而产生感觉的转移、转化和渗透的一种心理现象。
11.趣味:直接含义指味觉,由此有机体从饮食中体验到愉快或不愉快,从而在饮食时判定方向。
非生理含以上的趣味概念有时说明人们对某些对象、生活方式和事业不由自主的眷恋和爱好。
12.科学美:是一种反映美,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
13.科学美表现在对称、和谐、简洁三个性质中。
简答题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认识是怎样的?柏:1)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2)美的理式具有绝对性;美的理式具有先验性和单一性。
亚: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及也不能过。
2.对自然美的欣赏我国经历那三种阶段?1)第一阶段:在人类发展初期,致用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适用于我国,而且适用于欧洲。
2)第二阶段: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作自然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
“比德”是儒家学说的表现,是将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政”“礼教”的部分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
名词解释怎么写名词解释是对一个特定名词或概念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提供该名词的基本定义。
这个定义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并且能够完整地揭示该名词的核心意义。
接着,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名词的起源、历史和发展。
通过比较,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名词的特征和功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指出该名词和其他名词之间的关联和影响,从而让读者能够系统性地认识这些名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说明该名词的用法和应用范围。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读者更具体地理解该名词,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该名词。
这其中的例子可以来自于实际生活、历史事件或者具体研究领域。
最后,我们需要对该名词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这些分析可以包括该名词的影响、重要性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这样的讨论,读者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该名词,并且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名词所涉及的问题和领域。
总结起来,名词解释是对一个特定名词或概念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提供该名词的基本定义、起源和发展、与其他名词的比较和对比、具体的例子以及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名词。
名词解释大全爱憎分明:喜爱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平平安安地没有遭遇任何损害.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跋山涉水: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百看不厌:班门弄斧: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事.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从中挑拨,制造纠纷.变本加厉:原意是指变得比原来更深一层.后指变得比原来更严重.变幻莫测:变幻,没有规则地改变.该词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别具匠心:匠心,高明而巧妙的构思.该词指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不可救药:药,治疗.该词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思议,想象,理解.该词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不能自已:已,停止.该词指不能控制住感情.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该词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速之客:速,邀请.该词指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得客人.不屑置辩:不言而喻:喻,明白.该词指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不约而同:原意是事先没有约定而一齐前来回合.后指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言行相同.不折不扣:折\扣,商品照标价减去十分之几,叫几折或几扣.该词指丝毫未打折扣.形容完全十足,没有减少或走样.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该词指痛痛快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称心如意:称,适合.如,符合.该词指完全合乎心意.承前启后:承,接续.启,开创.该词指承接前代的,开创以后的.多用于事业\学术等领域.诚心诚意:诚,真实\诚恳.该词指真挚诚恳.触景生情:触,触动.该词指被眼前景物所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感情.触目惊心:触目,目光接触到的.该词指看到的情况,引起内心震惊..穿凿附会:穿凿,勉强进行解释。
附会,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该词指在论争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名词的名词解释在语言学中,名词是指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它是一类基本的词汇类别,用于命名、指代和描述。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词,其中不乏一些比较特殊且容易令人困惑的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一、抱负(Aspiration)抱负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欲望、追求或理想。
抱负不仅指个人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也可以是对社会进步、改变或贡献的渴望。
与目标相似,抱负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努力,推动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二、激情(Passion)激情是指对于某个事物或领域的兴趣、热情和投入。
它不同于简单的喜好或爱好,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动力。
激情使人们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艺术、运动等活动中,追求持续的成长和竞争优势。
三、创新(Innovation)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或产品,创造新的价值和改善现有状况。
它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可以体现在科学技术、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质。
创新不仅需要创造力和创业精神,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市场适应力。
四、包容(Inclusivity)包容是指在社会、文化和组织中接纳和尊重各种不同的个体和群体。
它包括了尊重多样性、消除歧视和创造公平机会的理念。
包容性社会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包容不仅是个人的心态和行为,也是一种公共政策和社会文明的表现。
五、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障后代子孙的发展需求。
该概念最早在1987年的布鲁特兰特委员会报告中提出,被全球普遍认同。
可持续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六、创业(Entrepreneurship)创业是指个体或集体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名词解释的意思是通过定义和解释来阐明特定名词的含义。
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技巧,用于确切地传达特定概念或事物的定义。
名词解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学术研究、教育、语言学等。
在学术研究领域,名词解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任何研究项目,准确定义概念和术语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和可再复制性的基础。
通过对名词进行解释,研究人员可以清晰地定义其研究范围、目的和结果,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
在教育领域,名词解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通过名词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和术语。
因为学生们通常对新的概念缺乏直观的理解,名词解释使得抽象概念变得更具体和易于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名词解释在语言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语言学家通过对名词进行解释来研究和分类不同的语言现象。
他们探索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分析一种语言中名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从而深入了解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除了学术领域,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在我们与他人沟通时,确保对特定概念有共同的理解非常重要。
名词解释帮助我们避免误解和歧义,促进有效的交流。
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建立共同的理解和认知。
然而,名词解释并非没有挑战。
有时候,一个名词的含义可能不够明确或容易引起争议。
这就需要对名词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和探索。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名词的解释也可能因为不同领域的背景和专业知识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名词解释时,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准确和明确地传达所要表达的含义。
总之,名词解释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用于明确传达特定名词的含义。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教育、语言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名词解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名词解释,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义概念和术语,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对特定目标的理解和认知。
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名词,英文是Noun,简称n。
,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名词格的种类:英语名词有三个格,即主格、宾格和所有格。
其中个体名词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如girl(女孩)等;集体名词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audience(观众,听众)等;物质名词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water水等;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工作),happiness幸福等。
名词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即对专业名词的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一个词语。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一、读音:míng cíjiěshì二、举例:1、学校: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2、司机:机动车驾驶员。
3、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
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有的品种可入药。
4、厨师:以烹调为职业的人。
5、袋鼠:哺乳动物的一科,形似鼠而体大。
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尾巴粗大,能支持身体。
雌的腹部有一育儿袋。
种类多。
如大袋鼠、树袋鼠等。
分布于澳洲各地。
三、名词解释与概念定义区别:名词解释:是对一个名词的分析解说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
第一篇(一)名词解释1.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和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主诉(chief complaints)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二)填空题1.(1)发生;(2)发展;(3)演变;(4)诊治。
2.(1)既往的健康状况;(2)曾经患过的疾病;(3)手术外伤史;(4)预防注射史;(5)过敏史。
3.(1)未婚或已婚;(2)结婚年龄;(3)配偶健康状况;(4)性生活情况;(5)夫妻关系。
4.(1)初潮的年龄;(2)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3)经血的量和色;(4)经期症状;(5)有无痛经或白带;(6)末次月经日期;(7)闭经日期;(8)绝经年龄。
5.(1)妊娠次数;(2)生育次数;(3)妊娠与生育的年龄;(4)人工或自然流产的次数;(5)有无死产;(6)是否手术产;(7)有无产褥感染;(8)计划生育状况。
6.(1)父母;(2)兄弟;(3)姐妹;(4)子女。
2.系统回顾问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头颅五官: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龈出血、牙痛、咽喉痛、声音嘶哑;②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③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下肢水肿;④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吞咽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便秘、黄疸;⑤泌尿生殖系统:尿急、尿频、尿痛、尿血、排尿困难、颜面水肿、尿道及阴道异常分泌物;⑥内分泌系统与代谢:多饮、多食、多尿、怕热、多汗、显著肥胖或消瘦、色素沉着、闭经;⑦造血系统:皮肤苍白、头昏眼花、乏力、皮肤淤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⑧肌肉与骨关节系统: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无力;⑨神经系统:头痛、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瘫痪;⑩精神系统: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
名词解释1.符号: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体的成分。
3.所指: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4.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
5.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的关系。
6.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哦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7.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8.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9.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10.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11.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1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1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1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振动时间的长短15.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16.基音: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中,有一个振动频率最低,由这个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基音17.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乐音18.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19.鼻化音:如果口腔内未形成任何阻碍,则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化音20.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语音代为21.音体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因素,就叫该音位的音位变体22.互补关系: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就构成了互补关系2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24.音位的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25.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到最小的语音单位26.开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27.闭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28.复合音:同一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29.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0.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音31.复辅音:同一个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32.撮口呼音节:以韵母{y}为韵头或韵腹的音节叫撮口呼音节33.音渡: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也叫“音联”34.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35.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36.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37.调值:反映声调音高的变化形式和变化幅度的线段或数字38.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39.固定重音: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就叫固定重音40.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41.语汇:语汇指一种语言中词语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42.基本语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43.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44.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45.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46.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47.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有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48.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性而形成另一类词。
2014认知:也被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
能力倾向处理交互(Aptitude-Treatment Instruction):学习者能力与教学处理的不同交互作用。
1、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戴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之塔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电视、录音广播静态图像);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基本观点: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经验,或下一层的经验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3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试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他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2、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基本观点: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③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启示: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对教育技术的影响有: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a.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
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完成整个任务所要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b.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要使知识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关系,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的。
老师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开始教学。
②情境化教学: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提供各种教学环境,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③重视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广为采用。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标准的理解。
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人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完整的对事物的建构。
3、“做中学”和“发现学习”的练习和区别?布鲁纳“发现学习”: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一般步骤:a)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b)利用资料和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c)从理论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d)根据实验结构,引出结论。
杜威: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五步教学法: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
2013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EPSS)一种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是一种集成化的,支持特定服务的信息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作平台的结合。
是一种支持绩效提高的人机交互系统,是学习软件和工作平台的结合。
翻转学习FLIPPING:颠倒课堂教学课前课后的顺序,在家中或课外自主学习,课内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
1、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取向描述与观察研究、媒体功效比较研究、ATI研究、开发研究、实验研究、质的研究2、教学设计的发展史(画图表)1、萌芽阶段(1)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一个最初目标,就是建立一座能够沟通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的桥梁。
(2)20世纪上半叶,教学系统设计研究起源于心理学家试图把心理科学运用于教育情境。
(3)杜威“连接” 科学。
(4)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
2、理论初创(1)“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利用心理学理论来设计一定的程序,进而指导各类人员培训,输送大量合格士兵和工人。
(2)20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研究人员提出任务分析法,60年代罗伯特·米勒进一步发展。
任务分析: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与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所进行的分析,目的是为学习顺序的安排以及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3)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改进与发展了教学机器,以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理论为基础,创建了程序教学法。
(4) 1956年,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奠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基础。
(5)20世纪60年代,学习目标成了教学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6)1962年,罗伯特·马杰以程序教学课本的形式,提出使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7)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文、斯塔克和开洛格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此期间产生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8)整个50、60年代,不仅行为主义教学设立理论蓬勃发展,而且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些核心范畴也与此时建立。
(9) 1965年,加涅提出了“学习的条件” 这一概念,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了一套学习理论,为其后系统提出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奠定了学习理论基础。
(10)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系统科学理论逐渐被引入教育技术领域,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1962年,格拉泽首次使用“教学系统”这一术语。
此时教学设计在系统观上属于“媒体观” 和“胚胎期系统观”。
(11)在“媒体观” 中,教学系统设计被看成是媒体选择的过程,教学设计人员是通晓不同媒体特征及效果的专家。
发展到后来,教学系统设计又突出了教学媒体制作这一过程,形成了胚胎期系统观和狭义系统观。
此时,系统理论才真正地被进入到教学设计之中,成为教学设计四个理论基础中的一个。
从此,教学设计有了固定的、独立的研究对象,从而独立亍教育心理学而自成一个专门研究领域。
3、纵深发展(1)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一批核心范畴的建立,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开始朝纵深方向发展,逐渐建立起系统的理论体系。
(2)1974年,加涅出版了《教学设计原理》,首次形成了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了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教学系统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初步完备。
(3)1976年,格拉泽首次提出了“设计的科学” ,推动教学设计思想发展。
(4)从70年代开始,产生了众多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5)瑞奇鲁斯的教学细化理论。
(6)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第二代教学设计、教学处理理论以及教学设计自动化理论。
(8)进入新世纪,我们将会发现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将超越传统的微观课堂教学系统设计并将进一步向宏观的教育系统设计发展。
②在学习理论方面,建构主义认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正逐步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
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进步必将是教学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进而促进教学设计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请根据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发挥功能的不同,归纳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并阐述它们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方式。
学习资源的利用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学和管理领域的运用。
(1)教学媒体:丌仅仅是通常意义的信息媒体,而丏包括按照教学系统设计的要求,以物理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学习资源。
(2)新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学习资源利用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学习资源和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式★★(1)“3T ”模式:20丐纪80年代初泰勒指出计算机应用二教育有三种模式①把计算机看做指导教师(Tutor);②把计算机看做被指导者(Tutee);③把计算机看做工具(Tool)。
(2)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将计算机在教育中的用途概括为三条:①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②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③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
(3)王吉庆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収生了根本性改变,这种变化的结果表达为3E,即环境(Environment)、设备(Equipment)和评价(Evaluation) 。
学习资源在教学领域的运用方法大体归纳为一下5个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应用模式:五种模式:(一)讲授式:同步式讲授和异步式讲授(二)个别辅导式:通过记录学习者与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的学习与交互情况以及教师与单个学习者之间的通信来实现。
(三)讨论式:布告牌系统(BBS)和在线聊天系统(CHAT)(四)探索式: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阶段、抽象提炼阶段、反思阶段。
(五)协作式:竞争、协同、伙伴以及角色扮演。
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教学代理技术的教学应用2012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指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员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简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流程。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的流程包括软件设计(选择课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文字稿本编写、制作稿本编写)、软件制作(素材制作加工、软件编辑合成)、软件试用评价、产品修改出版等。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选题(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1、超媒体结构设计2、导航策略设计3、友好交互界面设计(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文字稿本编写(五)多媒体教学软件分页面制作稿本的创作1、封页与封底设计2、主页设计3、单元主页设计2.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