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⒈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成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语言链条上的某一环节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⒉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分析例子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因为/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
2、异化: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另一个不同。
如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你好、语法、粉笔、雨伞、土改”3、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如英语冠词a、an、the的语音弱化.4、脱落: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如北京话“你们”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
⒊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常常是一组音,其各个音之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多个音素,都是这个音位的变体.⒋非音质音位语音中,音高、音强、音长也是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也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也能构成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等叫做非音质音位。
⒌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⒍义素是义位的组成部分,是由分解义位而得到的比义位低一层的语义单位。
如“哥哥"这个义位可分解为四个义素:亲属、同胞、年长、男性。
⒎义项是传统词汇学—-词典学中常用的术语。
现代语义学中的“义位”基本上对应于传统词汇学中的“义项”.⒏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
句法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叫做句法.⒐内部屈折即“屈折”,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
名词解释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也就是是口语。
2.书面语:有了文字以后,语言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那就是书面语。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也就是能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或称“联想关系”,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关系单位处在可以相互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一个类,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
7.组合关系:或称“句段关系”,现一般称“句法功能”。
8.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指侧重语言理论探讨的语言学学科。
11.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2.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13.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4.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15.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16.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
它是由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17.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18.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和特色,他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19.振幅:也就是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
20.频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名词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口语:口语是指有声的口头语言。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
4.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6.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的内容。
7.聚合关系:在同一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成为聚合关系。
9.语言学: 研究语言的科学叫做语言学10.普通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的语言学学科称为普通语言学11理论语言学: 侧重语言理论探讨的语言学学科叫做理论语言学12.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13.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4.结构主义语言学: 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15. 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宫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6. 振幅: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叫做振幅17. 频率:发音体在每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18. 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19. 音强: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20. 音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21.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22.基音: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23.陪音: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其中频率最低的振动以外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24.乐音:当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数倍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真正独立的语言科学的诞生●语言“劳动说”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起源理论→从劳动角度作出科学的解释1、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2、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直立行走→发音条件、听觉条件、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为什么说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从运用角度来说言语是自由的;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确定的部分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有共同性4、从哲学角度看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语言是抽象的●怎样理解语言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1、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2、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
言语活动是指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
自然语言是由社会群体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人工语言是由个别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严格的说是副语言)。
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节是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音节。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最小的语言交际单位。
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中具备全民性、常用性和稳固性的词语。
非基本语汇缺乏全民性或常用性或稳固性的词语都属于非基本语汇。
通用语汇是不受使用者和使用场合限制的语汇。
专用语汇是某些特定的区域、社群中的人们所使用的词语,或在特定的使用场合使用的词语。
传承语汇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词语。
组合关系是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结构类是具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
聚合关系是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功能类是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语音是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是一般把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是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那些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
自由变体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
语言学概论考点整理(1)一、名词解释1.组合关系说话时语言单位呈线性排列,其中一个语言与其前后的语言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叫做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说话时语言单位呈线性排列,能够替换其中一个语言单位的所有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叫做聚合关系。
3.语言变异语音、词汇的选择、句子的构造差异,从共时层面来看是语言的差异。
4.语调说话时语音高低轻重配置的而形成的腔调。
①狭义:指句子末尾语气的声调。
②广义:除了句子末尾语气的声调,还包括重音、句重音、停顿、节奏等。
5.派生词,合成词,单纯词一个十语素加一个或几个黏着语素构成的词叫派生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6.语言语言也叫语言符号,语言包括结构、性质、功能。
①结构: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②性质: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③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
7.语言结构的层次性(二层性)语言结构包括上层和下层次,上层次性有三种,第一层是语素,第二层是词,第三层是句子。
下层次性是首位,它们的特点是每一层都是上下面一层组合而成。
8.语法范畴把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形成的意义类别,称为语法范畴。
9.重音重音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词重音是一个词中重读的音节,句重音是一个句子中重读的词或者词组。
10.词、语素、句子①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②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结合体。
③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体现说话人的态度。
11.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
12.隐性结构、显性结构隐性结构:(1)可以是非连续性的;(2)可以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3)一个成分可以同其他成分发生多种关系。
显性结构:(1)成分之间是连续的;(2)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3)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
二、简答题1.音位和音素有什么区别?(1)定义不同音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①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语音形式代表什么语义内容是任意的,即可以自由选择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是指人们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某种语义内容是有某种依据、缘由的。
②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和渐变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③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或称线性,是指人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呈现为一种线性序列;线条性只是语言符号序列的表面形式,语言符号序列的内部结构是有层次的。
4、征兆:如果甲事物与乙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甲事物就不是乙事物的符号,而是征兆。
5、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6、言语:言语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言语活动就是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而言语作品则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出来的话。
名词解释:1、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得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得具有某种相同作用得各个符号之间形成得纵向关系。
2、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得一门新兴得独立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得特殊话语,特别就是研究在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与运用语言得过程。
3、菲尔德:4、索绪尔:5、音素:音素就是从音质得角度划分出来得最小得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往往可以从音质得角度去划分,划分到不能再分析为止,分析出最小得语音单位,得到得就就是音素。
6、音位:音位就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得语音形式与意义得最小得语音单位。
7、条件变体:具有互补分布关系得各音素对它们分布得环境总体来说就是相互补充得,而对其中某个因素所能出现得特定位置又就是相互排斥得。
它们彼此间不能区别语素或词得语音形式与意义,所以并归并为一个音位,这些因素就就是这个音位得若干变体.这种变体都有各自出现得条件,所以叫做条件变体。
8、超音段音位:在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样得非音质要素也能区别词得语音形式与意义,因此也能归并成音位。
由于这些音位不就是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就是常常就是添加到音段音位得序列(包括音节、词等)上面,它们具有超音段得性质,音位学上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
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9、音位得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得音位,就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得不同于别得音位得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得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得区别特征。
10、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得组合叫做复辅音。
11、肌肉紧张度说:12、语流音变:人们说话时,具体得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长短不一得一段段得语流。
在连续得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得影响或自身所处得地位得不同,或说话得快慢、高低、强弱得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教语流音变。
13、理性意义:理性意义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得概括反映,也叫概念意义,就是词义得核心部分.14、语义场:在语言学中,凡就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词义上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得一群词聚合在一起,在语义上形成一个场,称之为语义场。
语言学概论考点——名词解释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 解释“普通语言学”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 解释“传统语言学”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1. 解释“内部语言”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第二章语音1. 解释“语音”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 解释“音高”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 解释“音强”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5. 解释“音质”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
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
(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
(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
(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
(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10. 解释“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12. 音位的划分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 解释“音位变体”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
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 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
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 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
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
(2)划分范围不同。
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 解释“音节”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 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
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20. 解释“复辅音”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 解释“语流音变”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
(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
(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 解释“韵律特征”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
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
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
(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 解释“音渡”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 解释“二合元音”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 解释“三合元音”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
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 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
(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
(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 解释“时位”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第三章语汇1. 解释“语汇”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
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
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