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字字形非常好,两横一竖,正好是做知识结构图的一个框架,所以在讲解土壤知识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把跟土壤相关的每一个知识点,包括土壤的结构、土壤的形成、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都用“土”字做成了知识结构图,讲解清楚明了。
一、直观认识土壤
先从土壤的图片入手,让大家看一眼什么是土壤,也可以提前让学生每人去校园里抓一把土,也可以老师拿一簸箕土来分给学生每组一小把。
然后开始引入土字字形,土字是一个象形字,两横表示地表层次,一竖表示地表生长的植物,什么是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土壤两个字侧重在土还是侧重在壤?侧重在壤,壤,柔土也。只有柔软疏松的土,才能更好的生长植物。
二、土壤为什么能够生长植物
是因为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柔软疏松的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土”字来做知识结构图了,如下图。
土壤能够提供水肥气热,是跟土壤的物质组成分不开的。
三、土壤的物质组成
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依然是利用土字来做知识结构。
把上面两个图合在一起,就是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能够提供水肥气热之前的关系。
气提供气、水提供水、矿物质和有机质提供肥、共同影响了热量。
四、土壤的形成过程
依然是四个阶段,从基岩到成土母质到原始土壤到成熟土壤。
要强调的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土壤的形成过程,也是生物群落的一个演替过程。
五、土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这是考试的重点,我们依然可以利用“土”字字形做成知识结构图。
土壤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二是土壤变瘦、肥力下降;三是土壤生病,病虫害增多;四是土壤污染。
土壤流失包括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治理就按这两个来治理就可以,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肥力下降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重用轻养、导致有机质减少;也可能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还可能是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也可能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土壤酸碱度失衡。治理措施包括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排灌结合,采用滴灌等灌溉技术,增放熟石灰,中和酸碱,等等。
土壤污染一是难以发现,二是发现了难以治理,而且污染后会危及人体健康,所以也是近来的考试重点,主要是结合三废来思考。
土壤生病主要是土壤中病菌增多,造成各种病虫害增多,要给土壤消毒,包括翻耕曝晒等方法。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种植的作物减少和品质下降,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对于难以改良的土壤,还有终及治理方法,那就是深耕翻土,甚至客土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