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 (3)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 (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3)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 (4)第四节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 (4)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5)一、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 (5)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23 (6)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6)四、大气污染物排放准则 (6)五、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 (6)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7)第一节:燃料的性质 (7)一、煤 (7)二、石油 (7)三、天然气 (7)四、非常规燃料 (7)第二节:燃料燃烧过程 (7)第三节: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9)第四节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 (9)第三章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9)第一节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9)第二节大气的热力过程 (10)第三节大气的运动和风 (12)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13)第一节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13)第二节高斯扩散模式 (13)第三节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14)一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14)二扩散参数的确定 (14)第四节特殊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15)一封闭型扩散模式 (15)二烟熏型扩散模式 (15)第五节城市山区的扩散模式 (15)第六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模式 (15)第七节烟囱高度的设计P117~P120 (15)一烟囱高度的计算 (15)二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5)第八节厂址的选择 (15)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6)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16)一颗粒粒径 (16)二粒径分布 (16)三平均粒径 (17)四粒径分布函数 (17)第二节:粉尘的物理性质 (17)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 (18)一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 (19)二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19)第四节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19)第六章除尘装置 (19)第一节机械除尘器 (19)第二节电除尘器 (21)一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21)二电晕放电 (22)三粒子荷电 (22)四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 (22)五被捕集粉尘的清除 (23)六电除尘器的结构 (23)第三节袋式除尘 (23)第四节湿式除尘器 (24)一概述 (24)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25)第一节吸收净化气态污染物 (25)第二节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26)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28)第一节:硫循环及硫排放 (28)第二节:燃烧前燃料脱硫 (28)第三节:流化床燃烧脱硫 (28)第五节: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28)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29)第十三章净化系统的设计 (30)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是指环绕地球全部空气的总和。
15.在吸收过程中,关于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B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C 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上方D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酸雨和致酸前体物A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B 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装置C 使用低硫煤,改进燃烧技术D 寻找氟利昂的替代工质。
2.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是A 适用各种粉尘,且均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B 压力损失小C 适合高温烟气净化D 处理烟气量大3.下列关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 滤袋越新,除尘效率越高B 清灰越干净,除尘效率越高C 提高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D 降低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4.提高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下列哪些途径是正确的A 降低沉降室高度B 降低沉降室内的气体流速C 增加沉降室高度D 增加沉降室长度5.两台不同型号的风机并联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风压与单台风机额定风压一样B 实际风压较额定风压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C 实际风量是两台风机额定风量之和D 实际风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比其中的一台额定风量小。
三.某车间拟用活性碳吸附净化含苯废气,共采用计2个固定床组成一连续吸附流程,工况如下:☐废气:常温常压条件下,废气排放量为4.5 m3/s,进口苯浓度1800 mg/m3,出口苯浓度10 mg/m3;☐活性碳:吸附容量为0.18 kg(苯)/kg(活性炭),密度580 kg/m3☐吸附床:操作周期8 h,吸附4 h,再生3 h,备用1 h问:该工艺共需要活性碳多少立方米?(12分)四.有一串联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重力沉降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
除尘系统设计风量为300000 m3/h,烟气温度为140℃(除尘系统设计中不考虑降温),当地大气压力为84.6 kPa,重力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为30 g/m3,电除尘粉尘排放浓度为50 mg/Nm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重要知识点汇总八211.影响旋风器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1.同一结构形式旋风除尘器的相似放大或缩小,ξ值相同。
若进口气速υi相同,压力损失基本不变。
2.处理气量Q增大时,Δp随之增大。
3.Δp随进口断面A=hb的增大和排气管直径d的减少而增大,随同体长L和锥体长H的增加而减少。
4.Δp随气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即随气体温度的降低或压力的增高而增大。
5.除尘器内部有叶片、突起和支持物等障碍物时,使气体旋转速度降低,离心力减少,从而使压损降低;但除尘器内壁粗糙会使Δp增大。
6.由于气体与尘粒间的摩擦作用可使气流的旋转速度降低,因而Δp随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i 212.除尘效率旋风除尘器能捕集分离到的具有50%或100%分级效率的最小粒径称为临界粒径或分割粒径,分别记为dc50和dc100。
有多种计算旋风除尘器临界粒径的理论和方法。
213.转圈理论在重力沉降室中,粒子一边以重力沉降速度沉降,一边随气流做水平运动。
只要沉降室足够长,则粒子就能被分离捕集。
旋风除尘器内有径向向外的离心沉降速度υr,也有切向分速度υθ,如果旋转圈数足够,即展开后的长度相当于沉降室的长度L,则粒子就能达到筒体边壁而被分离捕集。
214.假想圆简理论在内外旋流的交界面附近,气流的切向速度υθ最大,尘粒在此处所受离心力也最大,其位置在排气管下面以虚线表示的半径为r2的假想圆筒侧面上。
在该处,尘粒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离心力Fc和阻力Fd的作用。
当Fc=Fa时,尘粒受力平衡,理论上尘粒将在半径为r2的圆周上不停地旋转。
实际上由于气流处于紊流状态,尘粒受力有时Fc>Fd,有时Fc <Fd。
因而从概率统计观点可以认为,粒径为dc的粒子有50%可能进入中心随气流带走,有50%可能移向壁面沉降分离。
因此,在Fc=Fd时,粒径为dc的粒子群的分级效率为50%,此dc即为临界粒径dc50。
⼤⽓污染控制⼯程复习⼤⽓污染控制⼯程第⼀章概论第⼀节:⼤⽓与⼤⽓污染1.⼤⽓的组成:⼲洁空⽓、⽔蒸⽓和各种杂质。
3.按照⼤⽓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等三⼤问题。
5.温室效应:⼤⽓中的⼆氧化碳和其他微量⽓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乎⽆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温升⾼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42.⽓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液体粒⼦或它们在⽓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烟:烟⼀般指由冶⾦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溶胶。
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的烟⽓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烟:由燃烧产⽣的能见⽓溶胶。
霾(灰霾):⼤⽓中悬浮的⼤量微⼩尘粒使空⽓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现象。
雾:⽓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0µm的颗粒物。
P5):指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µm的颗粒物。
P5 5.可吸⼊颗粒物(PM106.⽓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7.对于⽓体污染物,有可分为⼀次污染物和⼆次污染物。
P58.⼀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P59.⼆次污染物:是指由⼀次污染物与⼤⽓中已有组分或⼏种⼀次污染物之间经过⼀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成的与⼀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概论:1、大气: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物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气溶胶状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和气态状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中国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TSP和SO2,酸雨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化学特征硫酸型在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硫酸烟雾: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的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
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
VOC:主要来自机动车和燃料燃烧排气以及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厂生产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大气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方面: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分为点源,面源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和其他微量气体如CH4、N2O、臭氧、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及答案(第一版)选择、判断、简答题出题范围▲1.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有哪些措施?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严格环境管理。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1)实施清洁生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4)对SO 2实施总量控制。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1)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2)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2. 引起全球变暖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P520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气溶胶▲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那些项目?如何计分?如何报告?P25答:⑴PM 10、SO 2、NO 2、CO 、O 3⑵ 当第K 种污染物浓度为1,,+≤≤j k k j k ρρρ时,其分指数为⑶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 <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4.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什么?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 (颗粒物)和SO 2。
少数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有什么规律性:(1)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2) 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3)北方的大气污染比南方严重;(4)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5)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
▲5. 几种逆温类型,与大气污染关系最密切的逆温?逆温类型有五种: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及锋面逆温。
与大气污染关系最密切的逆温是:辐射逆温。
▲6. 能够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P535奇氢家族HO X (H 、OH 、HO 2)奇氮家族NO X (NO 、N O 2)奇卤家族XO X (Cl 、ClO 、Br 、BrO ),其来源 氯氟烃CFCs 、含溴氟烷▲7. 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书上几个图,爬升型:上部不稳定,下部稳定)P80 波浪型(不稳)锥型(中性or弱稳)扇型(逆温)爬升型(下稳,上不稳)漫烟型(上逆、下不稳)▲8.烟囱高度设计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答:①按地面最大浓度的计算方法;②按地面绝对最大浓度的计算方法;③按一定保证率的计算法;④P值法▲9. 煤中哪一种硫是不参加燃烧过程的?硫酸盐硫▲10. 颗粒(粉尘)自由沉降速度与什么成反比?P175 公式黏度▲11. 在几种除尘装置中,哪一种除尘装置耗能最少?▲12. 旋风除尘器的卸灰装置为什么要保持良好的气密性?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也是影响除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量含义及计算,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计算;3.燃烧发热量的含义、燃烧设备的热损失;4.工况与标况(273K、101325Pa)烟气体积与密度的换算。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1.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及各层主要特点;2.主要气象要素的含义;3.温度层结的种类及判断;4.大气稳定度的判断方法;5.逆温的种类以及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6. 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计算一定高度处平均风速。
第四章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1.利用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估算污染物地面浓度;2.利用Holland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有效源高的计算;3.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与单个颗粒物粒径、粒径分布有关的名词术语;2.粉尘各物理性质的含义及其应用;3.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压力损失)及其计算。
第十三章净化系统的设计1.净化系统组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2.集气罩的基本类型;3.管道系统压力损失计算;4.管道系统布置。
第一章概论 (3)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 (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3)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 (4)第四节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 (4)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5)一、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 (5)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23 (6)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6)四、大气污染物排放准则 (6)五、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 (6)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7)第一节:燃料的性质 (7)一、煤 (7)二、石油 (7)三、天然气 (7)四、非常规燃料 (7)第二节:燃料燃烧过程 (7)第三节: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9)第四节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 (9)第三章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9)第一节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9)第二节大气的热力过程 (10)第三节大气的运动和风 (12)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13)第一节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13)第二节高斯扩散模式 (13)第三节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14)一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14)二扩散参数的确定 (14)第四节特殊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15)一封闭型扩散模式 (15)二烟熏型扩散模式 (15)第五节城市山区的扩散模式 (15)第六节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模式 (15)第七节烟囱高度的设计P117~P120 (15)一烟囱高度的计算 (15)二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5)第八节厂址的选择 (15)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6)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16)一颗粒粒径 (16)二粒径分布 (16)三平均粒径 (17)四粒径分布函数 (17)第二节:粉尘的物理性质 (17)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 (18)一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 (19)二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19)第四节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 (19)第六章除尘装置 (19)第一节机械除尘器 (19)第二节电除尘器 (21)一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21)二电晕放电 (22)三粒子荷电 (22)四荷电粒子的运动和捕集 (22)五被捕集粉尘的清除 (23)六电除尘器的结构 (23)第三节袋式除尘 (23)第四节湿式除尘器 (24)一概述 (24)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25)第一节吸收净化气态污染物 (25)第二节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26)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28)第一节:硫循环及硫排放 (28)第二节:燃烧前燃料脱硫 (28)第三节:流化床燃烧脱硫 (28)第五节: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28)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29)第十三章净化系统的设计 (30)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是指环绕地球全部空气的总和。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3.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4.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5.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6.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7.理论空气量:指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8.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
9.空燃比: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10.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
11.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筛孔的宽度。
12.斯托克斯直径: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的直径。
13.空气动力学直径: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的直径。
14.安息角:粉尘从漏斗连续落到水平面上,自然堆积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粉尘的安息角,也称动安息角或堆积角。
15.滑动角:指自然堆放在光滑平板上的粉尘,随平板做倾斜运动时,粉尘开始发生滑动时的平板倾斜角,也称静安息角。
16.分割直径:与分级效率为50%相对应的粒径称为除尘器的分割直径。
17.气布比:定义为烟气实际体积流量与滤布面积之比。
18.钙硫比:脱硫剂所含钙与煤中硫之摩尔比,是表示脱硫剂用量的一个指标。
20.催化剂有效系数:亦称内表面利用率,即在等温时,催化剂床层内的实际反应速度与按外表面的反应物浓度c As和催化剂内表面积S i计算得到的理论反应速度之比。
15.在吸收过程中,关于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 B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C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上方D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酸雨和致酸前体物A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B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装置C使用低硫煤,改进燃烧技术D寻找氟利昂的替代工质。
2.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是A适用各种粉尘,且均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 B 压力损失小C 适合高温烟气净化D 处理烟气量大3.下列关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滤袋越新,除尘效率越高B清灰越干净,除尘效率越高C提高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D降低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4.提高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下列哪些途径是正确的A 降低沉降室高度B降低沉降室内的气体流速C 增加沉降室高度D增加沉降室长度5.两台不同型号的风机并联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风压与单台风机额定风压一样B实际风压较额定风压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C 实际风量是两台风机额定风量之和D实际风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比其中的一台额定风量小。
三.某车间拟用活性碳吸附净化含苯废气,共采用计2个固定床组成一连续吸附流程,工况如下:☐废气:常温常压条件下,废气排放量为4.5 m3/s,进口苯浓度1800mg/m3,出口苯浓度10 mg/m3;☐活性碳:吸附容量为0。
18 kg(苯)/kg(活性炭),密度580kg/m3☐吸附床:操作周期8 h,吸附4 h,再生3 h,备用1 h问:该工艺共需要活性碳多少立方米?(12分)四.有一串联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重力沉降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
除尘系统设计风量为300000 m3/h,烟气温度为140℃(除尘系统设计中不考虑降温),当地大气压力为84。
6kPa,重力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为30 g/m3,电除尘粉尘排放浓度为50 mg/Nm3。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组成可以分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
干洁空气的组成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6%(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
P3(填空)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4(填空)2.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P4(名词解释)3.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
P54.可吸入颗粒物(PM 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物。
P55.对于气体污染物,有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填空)6.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P5(名词解释)7.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P6(名词解释)8.硫酸烟雾: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硫酸烟雾引起的刺激作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2气体大得多。
P7(简答)9.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
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
光化学烟雾的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强烈得多。
P7(填空)11.人为污染源有各种分类方法。
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
P7(填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P19(名词解释)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P19(论述)⑴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为了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必须在进行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做好全面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
⑵严格环境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概念可知,环境管理是对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管理,通过对污染物的排放、传输承受三个环节的调控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⑶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⑷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⑸绿化造林:绿化造林是区域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化境,调节空气温湿度或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治风沙,而且在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害气体、颗粒物、杀菌)和降低噪声方面皆会起到显著作用。
⑹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是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
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22(了解内容)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P22(了解内容)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23(选择)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级标准中的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任何1小时浓度平均值)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1小时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两项超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P24(选择)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按照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仍继续执行行业性标准(优先使用行业标准)。
P25(选择)6.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项目定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P25(选择/填空)7.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小数点后的数值全部进位。
P27(选择)(例: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为100.1,则API值为101【进位】)8.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P27(选择)第二章燃料与大气污染第一节:燃料的性质1.燃料按物理状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P29(填空)2.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P303.灰分:是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
P30(名词解释)4.元素分析是用化学方法测定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等的含量。
5.煤中含有四种形态的硫: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 x H y S z)和元素硫。
P31(填空)6.煤的成分表示方法中常用的基准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四种。
P358.石油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由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P359.天然气是典型的气体燃料,它的组成一般为甲烷85%、乙烷10%、丙烷3%;含碳更高的碳氢化合物也可能存在于天然气中。
P39(选择/填空)3.【计算】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P39(必考)4.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烟气量V a与理论空气量V a0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即。
P41(名词解释)5.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P41(名词解释)(空燃比为无量纲!!!)6.发热量:单位燃料完全燃烧时发生的热量变化,即在反应物开始状态和反应产物终了状态相同的情况下(通常为298K和1atm)的热量变化,称为燃料的发热量。
P44(名词解释)7.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P44(填空)(了解高、低位发热量)第三节: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1.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以表示。
P45(名词解释)理论烟气体积等于干烟气体积和水蒸气体积之和。
P45第五节: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1.燃烧过程中生成一些主要成分为碳的粒子,通常由气相反应生成积碳,由液态烃燃料高温分解产生的那些粒子都是结焦或煤胞。
P54(填空)2.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通常称为烟尘,它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
黑烟主要是未燃尽的碳粒,飞灰则主要是燃料所含的不可燃矿物质微粒,是飞灰的一部分。
P55(填空)第六节: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1.有机污染物,常常指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是燃料燃烧不完全的结果。
P59(填空)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1.几种常用的粒径表示方法:P117-118⑴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采用如下几种粒径:定向直径;定向面积等分直径;投影面积直径⑵用筛分法测定时,可得到筛分直径⑶有光散射法测定时,可得到等体积直径⑷用沉降法测定时,一般采用如下两种定义:斯托克斯直径: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直径。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的直径。
(例: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用哪种方法测定的?---沉降法)(填空)2.个数频率:为第间隔中的颗粒个数与颗粒总个数之比(或百分比)。
个数筛下累计频率:为小于第间隔上限粒径的所有颗粒个数与颗粒总个数之比(或百分比)。
P119-120(选择)(区别两者)第二节:粉尘的物理性质1.若所指的粉尘体积不包括粉尘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体积,而是粉尘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则以此真实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真密度,并以表示。
2.呈堆积状态存在的粉尘(即粉体),它的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以此堆积体积求得的密度称为粉尘的堆积密度,并以表示。
P132(1,2题均为填空,3.安息角:粉尘从漏斗连续落到水平面上,自然堆积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粉尘的安息角,也称动安息角或堆积角等,一般为35°~55°。
P134(名4.滑动角:系指自然堆放在光滑平板上的粉尘,随平板做倾斜运动时,粉尘开始发生滑动时的平板倾斜角,也称静安息角,一般为40°~55°。
P134(名词解释)5.粉尘的润湿性:粉尘颗粒与液体接触后能否相互附着或附着难易程度的性质。
P136(名6.粉尘的润湿性是选用湿式除尘器的主要依据。
P136(选择)7.体积比电阻:在高温(一般在200℃以上)范围内,粉尘层的导电主要靠粉尘本体内部的电子或离子进行。
这种本体导电占优势的粉尘比电阻称为体积比电阻。
P138(名词8.表面比电阻:在低温(一般在100℃以下)范围内,粉尘的导电主要靠尘粒表面吸附的水分或其他化学物质中的离子进行。
这种表面导电占优势的粉尘比电阻称为表面比电阻。
P138(名词解释)9.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很大影响,最适宜于电除尘器运行的比电阻范围为104~1010。
P138(选择/填空)第三节:净化装置的性能1.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指标:P141(简答)包括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两方面。
技术指标主要有处理气体流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经济指标主要有设备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
此外,还应考虑装置的安装、操作、检修的难易等因素。
2.【计算】1,处理气体流量;2,总效率;3,多级除尘的总净化效率(试卷计算涉及题型:1,烟气;2,总效率/处理气体流量/多级除尘的总净化效率)3.分级效率:系指除尘装置对某一粒径或粒径间隔内粉尘的除尘效率。
第六章除尘装置了解“四大除尘技术”第一节:机械除尘器1.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流分离的装置,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