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还差3个多月就打2年了,俄罗斯终于明白该怎么打了。现在的俄乌战场,是一个什么形势呢?
天上到处都是卫星、无人机,任何进攻都没有秘密。俄罗斯开着地图打仗,乌克兰也是开着地图打仗。乌军纵深一大堆远射程西方大炮,数不清的反坦克导弹。俄军阵地,无边无际的地雷阵和超强火箭炮集群。
而且俄乌双方空军,都没有近距离对地支援能力。这也就导致了在俄乌战场上,谁集结装甲机械化部队进攻,谁就吃亏、谁就被揍成装甲坟场的现象。
俄乌战场的战术很简单,双方都是利用要道地雷迟滞装甲纵队,然后依靠无人机引导进行精准火炮打击。巡飞弹、PFV无人机和隐蔽的反坦克导弹小组,进行收尾或精确打击。
全部都是明牌,但是无论俄军还是乌军,都拿这种防御战术几乎是毫无办法。因此在过去一年当中,除了巴赫穆特战役,整个战场几乎都是静止的,推进过于缓慢,但是俄乌双方损失也一点都不少。
那么,俄军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和阿瓦迪夫卡都打不动,为什么只有巴赫穆特能取得胜利?俄罗斯明白了这一点,就开始向我国订购全地形车了。这也说明,俄军终于打明白了。
巴赫穆特胜利的根源是瓦格纳的蟑螂战术,瓦格纳的战术特点是,全部步兵部队集体侦察兵化。步兵组成零散的渗透小组,依靠无人机侦察给炮兵精确报点,在炮兵完成对敌人阵地的杀伤和压制后,步兵侦察小组群再找到防御弱区进行穿插突击。
在瓦格纳战术当中,坦克不再是突击的主角,而是穿插打击时的支援突击炮。炮兵不再是给装甲集群冲锋做火力准备和压制,而是根据步兵侦察兵情报,对乌军目标进行精确点杀和火力覆盖。
瓦格纳的战术核心就是侦察兵化步兵群,这些步兵以8人为一组投入战斗,一个组分为2个4人小队。战斗基本流程为先是无人机侦察,然后确定渗透路线。进行侦查,指挥官确定进攻阵地和出发阵地,在扫雷工作完成后一班先行突击,在敌前使用温压火箭筒压制敌火力点和堡垒,随后撤离,随后炮兵攻击在本轮战斗中暴露的敌火力点。
但是,瓦格纳这种战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侦察步兵小组依靠徒步行动,行动非常缓慢。而且,在乌军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虽然在巴赫穆特战役,普里戈津宣布乌军损失十几万人,但是瓦格纳也伤亡6.2万人。
那么,怎么解决瓦格纳战术的瓶颈,为俄军下一步夺取阿瓦迪夫卡,库皮扬斯克创造有利条件?俄罗斯军方很聪明的选择了从我国进口民用全地形车,来解决瓦格纳战术的最大薄弱环节。
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已经向我国订购2100多辆沙漠穿越者1000-3型全地形车。第一批537辆,已经交付俄军驻顿河畔罗斯托夫摩步旅。
第二批500辆将在今年12月交付,到2024年第一季度再交付第三批1090辆全地形车。这批全地形车都是山东生产,全部都是民用车辆,不属于军事装备。为适应俄罗斯特殊环境,车辆都安装了加热器、加固保险杠以及改造了驾驶室,单价折合人民币15万多元。
这批全地形车载重能力,超过俄罗斯AM-1型全地形车50%。可以负载550公斤,在后座平台还有专门的系紧带。有2吨级绞盘,加强保险杠,大马力四冲程双缸汽油发动机等等。
最高速度80公里,最大航程250公里,牵引能力900公斤以上,离地间隙0.32米,涉水深度为0.4米。
这种全地形车可以分配给俄军侦察小组,1个小组1辆全地形车,在前线以高速度灵活机动的渗透前线。在平时,1个俄军侦察组一天,只能行军20公里,侦察5-10个目标。现在,有了全地形车,俄军1个侦察组一天能跑100公里以上,侦察数十个目标。
俄军几十辆全地形车在前线高速机动,侦察发现目标,引诱乌军火力点暴露。就能为俄军纵队炮兵群提供大量可打击目标。发挥俄军火箭炮和重炮数量多的优势。
全地形车还可以进行巡逻、前线物资运输、伤病员后送等任务。在乘坐方面,至少比外挂在坦克上强。这东西也比坐在BMP或者BTR装甲车里舒服。
这种全地形车也有缺乏,缺乏装甲保护。但是在战场上。俄军那些装甲车也是挨一发就死,这个小全地形车起码更加机动灵活,目标更小,而且好歹下车还快一点。
这种全地形车不是很怕投送火力,因为特别快、怕直射、特别是机枪扫射,但是也比俄军步兵群徒步前进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