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大漠,青了阴山丨黄河行库布其沙漠黄土高原毛乌素

巴彦淖尔河套的对面,是较为广义的大河套地区,或曰鄂尔多斯台地。那里似乎一直埋藏着中华民族文化进化发展的一些谜底,也隐藏着中国北方地区生态气候变化的一本“册页”。解开这些谜底和打开这些册页是至关重要的。进入这个最大的黄河几字形河弯地,首先要想的是这样三件事:一是它的生态面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二是这里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和没有完全注意到的河流,与我们的黄河母亲,有着什么样更紧密的生态关联。三是这里陆续发现的古人类遗址、青铜器遗存和许许多多的古代土城、石城,又意味着什么,它在中华民族和黄河文明链上占有怎样的位置。

↑陕西延川县黄河盘龙湾景色。邵瑞摄(新华社)

鄂尔多斯绿了起来,是近年来明显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那里一直是黄沙漫漫,高低起伏,枯草与沙尘齐飞,黄沙共长天一色。库布其沙漠靠北,毛乌素沙漠在南。虽然那里的沙漠并没有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那般高大。

住在沙漠深处绿洲的蒙古族牧民,是曾经的鄂尔多斯部落。鄂尔多斯有宫帐的意思,宫帐又称“斡(wò)尔朵”,是来自突厥语遗留发音为“鄂尔多”的词语。

鄂尔多斯有成吉思汗的衣冠祭祀陵寝“八白室”,也有大汗行宫遗迹和“九宫城”遗址。在西边的桌子山东麓,还有一个石峡,传说有游弋的白骆驼。白骆驼是沙漠里有着超群记忆的灵物,在当地牧民的传说里,不论年幼的白骆驼在哪里滴下血,骆驼妈妈总会找到,因此当一个重要人物秘葬时,往往会宰杀一峰幼年白骆驼,作为人们寻找亡人的“向导”。也许是为了让后人不忘成吉思汗的瞑目地,抑或还有更深一层的历史故事,白骆驼寻迹也就成为鄂尔多斯的一个传说。

成陵并不是成吉思汗的正式墓葬,蒙古人素来实行天葬,为了防止盗墓,帝王死后秘葬草原,地表种草而由万马踏平,另立祭祀处,因此“八白室”也可视之为大汗的衣冠冢和祭祀台。成吉思汗是在六盘山病死的,但按照他的遗愿,祭祀的“八白室”建立在灵车返回的伊金霍洛草原上。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治理后的毛乌素沙地。连振摄(新华社)

多年前,我瞻仰过伊金霍洛旗的“八白室”。白色的宫帐穹庐据立在毛乌素沙漠东北缘的一个山包上,山前只见乌兰木伦河流经的小草滩,有着绿油油的一股草原灵气,但四围从来是黄沙遍野。近年再到成陵,宫帐远近的环境大变。“八白室”下,不仅有花岗岩石砌成的阔大广场,绿树成荫,还有一眼看不到边的绿草原。那穿着银灰色衣袍的卫者也是导游,景区里解说员是清一色的蒙古族青年和中年男子,在平和中有一种肃穆感。

成陵的内外新变化,或许是个特例,但它的周边尤其是鄂尔多斯首府东胜旧城,以及康巴什新城的布局,也让人惊奇。那里也是多民族聚集区,但汉族人数比例高些。

很长时间里,鄂尔多斯人有“扬眉吐气”的自我感觉——所谓“扬眉吐气”,是羊(绒)、煤炭、土特产和天然气资源的谐音。那个康巴什新城曾被称为“鬼城”,因为建得有些超前了,商住民住都不多。从东胜去往康巴什新城,林荫道已成气候,原来的起伏沙丘不见了,宽宽的路,新的水景和林景,这是一座绿城,也是一个新的“魔方”。

鄂尔多斯“魔方”般的变化有些突然,但细思有多种原因,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鄂尔多斯是标准的北方生态区。历史上,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所处的北温带,气温变化周期不断交替,对农耕经济有打击,对游牧经济更具毁灭性,但有时也会发生相反的效应。以秦汉时代为例,由于气温升高,现在的长城一线,适于农耕的区域可以北移200多公里。《史记·乐毅列传》中说,“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也就是说,当时的燕山山区可以广种竹子,山东半岛就更不在话下了。现在,太行山南麓还有大片毛竹林,是小气候形成的。在那时,不仅关中有竹子,河南全境有竹子,并由此造成后世“竹林七贤”的佳话,鄂尔多斯的北部也有大片竹林。秦汉在鄂尔多斯高原置有朔方郡,是因为那里可以屯垦种地。而现今的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曾经置有六个或至少三个县,那说明,汉代北方的气候相对温暖,西北的生态并没有后来那般恶化。

↑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连振摄(新华社)

对于气候的这种阶段性变化,学者们找到了基本规律,温湿与干冷,大体上具有300年左右的交替周期。在公元初到3世纪,中国北部和西北属于温湿期气候,3世纪到6世纪是干冷期,7世纪到9世纪和12世纪后又有一个温湿期,这三个温湿期,大体与汉唐和蒙元时代相对应,那时不仅发生了农业边界向北向西移动的总体势头,也使丝绸之路进入最活跃的时代。根据物候学家的研究,在盛唐时代,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北移,成都地区有荔枝树,苏轼眉山故居里就有一株荔枝树。蜀地也生有木棉花树,但在两宋时期就很少见到了。在丝路的繁荣期里,无论是哪条丝路,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驼铃声遥过碛,驼队和马帮在河边沙间穿行,中国的西部与北部出现大的城市和众多绿洲,也集中在这个时期。现在,西北仍然干旱但降雨量明显增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个新的气候周期似乎正在出现。

还有一种研究角度,即不同地区发展特点与景观不同,是因为纬度高低变化中地理传播规律使然。在同一个气温带中,太阳的辐射值、热力和昼夜长短大致相同,带中的植被与动物分布有相似性,人类最早驯化的动植物乃至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相似性,容易在传播中相互适应。这种传播往往环绕着同纬度范围里的一个同心圆里,表现为横的东西方向。按照这个理论,可以解释陆上丝路走向为什么在总体上是东西横向的,但丝路具体的多种路径的选择,又显示为更为复杂的经济发展互补规律,比如游牧与农耕,山地与平原,沙漠和水乡。经济发展纬度不同,因此陆上丝路走向也会呈现为南北方向。这无疑是鄂尔多斯开始变绿的气候变化大背景。

但人的因势利导因素,终究不可忽视。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沙产业发展和固沙造林,加速了沙漠返绿的进程。在西北众多的沙漠里,库布其沙漠不算大,但它是风沙东向的先锋。毛乌素沙漠面积更大一些,它与乌兰布和沙漠隔黄河而相望,黄河就流在其中间夹缝里。所谓“沙丘如弓,风沙似箭”,挫不掉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扩张的势头。

↑鄂尔多斯杭锦旗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深入库布其沙漠开展治沙绿化。刘芳摄(新华社)

库布其治沙,借助了市场改革的力量和社会力量,兴起了市场效益庞大的沙产业,让黄沙变成财富,沙漠还原为草原,沙丘也开始一个个地消失。毛乌素沙漠从上个世纪起,就是治沙的一面旗,先是“引水拉沙”,后来引入沙坡头的方格草障“魔方”,目前的治沙率达到了70%。这样下去,沙丘也会成为鄂尔多斯的稀罕物。

遥想二十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鄂尔多斯台地原本是黄河几字形中的“昆仑”平台,在一般情况下,这里不应当是风沙四虐的地方,但西来的风沙既可造就黄土高原,也就可以把沙子堆积在这个大平台上,沙漠日积月累地形成了新的沙漠。沙漠形成容易,消除起来却难。国家在长城榆林一线营造了三北防护林,但森林防护要从防御转入进攻,没有毛乌素和库布其民众治沙力度的呼应和支撑,陕北的治沙持久战还不知要打多久。

沙漠对黄河的危害,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在一个阶段里,光是库布其沙漠每年就要向黄河输送上亿吨泥沙,有的还引起了突发性灾害。

鄂尔多斯的河流并不少,但多数属于季节河。因为北高南低,地理最高点在横山,西南还有六盘山隆起,大部分河流呈东南向流入黄河,如发源于白于山的无定河,它的上游叫红柳河,流到靖边改称无定。再如窟野河,源自伊金霍洛旗丘陵,东南流向神木县,与悖牛川相汇,称为窟野。比较长的还是北洛水,在大荔以下注入渭水。这些河水季节性强,山洪暴发时,黄浪滚滚,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成为黄河泥沙另一个大的来源。所谓秦晋大峡谷是黄河第二大源头,其实主要是鄂尔多斯台地上的河流。但从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起,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变。毛乌素开始变绿了,局部地区也开始出现山青水秀的景象,流沙大量入海的因素也开始减少。这对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是好消息,对黄河更是个好消息。

↑窟野河从陕西神木县汇入黄河。邵瑞摄(新华社)

在延安,不止是宝塔山,许多昔日寸草不生黄土沟壑披上绿衣,延河水也开始清亮起来。榆林的三十六城堡,包括保宁堡、双山堡、波萝堡、龟兹城、龙州堡乃至赫赫有名的统万城等,城前堡后都见了绿色。陕北的生态在变,小气候也在变,变化的显在和细微,别说上了年纪的人清楚,刚来这里没几年的年纪轻的人也会感知到。

从总体地貌结构上看,鄂尔多斯台地和整个陕北就是黄河河曲的一个大转盘,称为“朔方”古地,其实就是河南故地。它的西部是河西地区,东边的三晋高原河东郡,往南是河内核心地区,向东则是中原诸大城。古代的河南是由黄河划分的特别的经济地理和自然板块,从河南地到三晋地,再到太行山下的华北平原,是由黄河塑造的一个走势分明的三级平台。其间有太行八陉和黄河上的渡口相联,形成了古老的黄河文明大板块,再向北向东,则是鄂尔多斯的潜在水塔。

鄂尔多斯台地的河流大多北流黄河,但或长或短的陕北高原的河流,都东向南向汇入了黄河。沿河生活的人们,不管在历史上如何分手又如何再见,都是黄河的一脉子孙。这样一种由黄河养育出来的共同文明来源,从历史地方政权和方国,莫不自称为夏的称谓中,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当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一个较早见之于甲骨文的“夏”字有共同感觉的时候,就会深切知道,我们的人身体里流着一样的血,就会明白,自己与黄河的血缘关系会有多深。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近年来有许多考古学者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鄂尔多斯,投向了陕北。然而,这里的兄弟姊妹更关注未来的生存发展环境,为了草原和现代经济产业,也为黄河大套和小套里的家园,他们要把风沙压在历史的地质层里,让现代“斡尔朵”更多出现在鄂尔多斯台地的广袤大地上。

↑被称作“穿沙公路”的省道215线。李志鹏摄(新华社)

从鄂尔多斯北渡黄河,有两条高速路,还有更多的“穿沙公路”,也许有一天,穿沙的叫法也会显得过气,改为别的叫法,那也不会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从高速路可以到东边的准格尔旗去,到草原青城呼和浩特,也可以从东胜直接北上,与高速铁路一道,直接跨过黄河大桥,去到黄河边最大的钢城包头。

呼和浩特也有大小黑河,虽然流程不算长,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古称荒于水。小黑河发源于大青山北麓的武川县,汇入大黑河,长度合近150公里。它是青城的母亲河,也养育了富饶的土默川。青城的旧城里有宏大的席力图召(藏传佛教寺院),西南有著名的昭君坟。一向没有立坟头习惯的北方古代游牧者,给出塞的昭君立了坐北朝南的坟茔,这是一种草原风俗的特例和破格,看来,各历史民族部族的社会心理还是相容相通的。

以往车过大青山,总会有些名实不很相符的感觉。青山无青,只当作年轻的山脉来看。曾经有人解释说,树喜阴而不喜阳,山里的桦树和松树多得是,只是你没有看到罢了。听后释然但也有遗憾,难道说南方的树木也是青山一面倒吗?这回经过倒是很开眼,大青山的阳坡上也长满了树,从呼和浩特通向包头的山前公路,一直铺开,至少有二百公里长。绿了大漠,青了阴山,黄河的北屏障开始变得苍翠,这黑河流向黄河的土默川,真如其川一样,人众树也众,遍山林木何止十万,而土默川的树又何止百万。

据我国气候学家近年调查研究,随着气候变化,海平面在缓慢上升,我国的降雨临界线也在逐渐北移,传统的以秦岭为界的南北湿润和干旱带分布正在发生变化,水气也开始穿越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沙漠区,已经连续三年出现降雨,沿黄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能力也在增强,西北的一些干涸古河道,也开始见水了。上世纪彻底干涸的罗布泊会怎么样,楼兰故地又会怎么样,会有想象的余地。气候自然周期变化很复杂,总体上要减排,但局部地区也会出现料想不到的变化。降雨临界线的北移,无疑会带来北方特别是西北植被修复的新机遇,黄河的水量也会跟着逐步增加。有一次,我对一位熟悉的老水利人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将来可有好干的了,现在忙治理河沙,明天说不定再次当一回大禹,防洪成了未来最要紧的事情,要跑断腿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境内最值得去的12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东北部,河套平原的西南部,面积近0.91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将军塞外游,杏花撒满头”的绿荫冉冉的富庶草原。现在的土地类型由沙丘、沙荒地、耕地和小片草原组成。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第八大沙漠。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36859198:5@;69a?:4<;568
1.防风固沙“主力军”大集结!草方格、梭梭林、光伏电板如何助力沙漠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中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最近,在乌兰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一些防风固沙的综合手段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比如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甚至可以形成植物带的“草方格”,就像很难解开的魔方一样jvzquC41yy}/eww0ep5djrsc1z}dns4424816:;1v46349938a;37@>957;/uqyon
2.重庆高校教授破解世界难题沙漠“变沙为土”成现实图为乌兰布和沙漠中的人造绿洲。 陈植炜 摄 中新网重庆9月6日电 题:重庆高校教授破解世界难题 沙漠“变沙为土”成现实 作者 陈植炜 终年缺水的干旱沙漠里开出花朵,长出大葱、西瓜等蔬菜水果?重庆交通大学易志坚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实现将沙漠“变沙为土”。4日至6日,中新网记者随科研团队深入位于内蒙古的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uj1813@42;/671A8462?90|mvon
3.“自然写作”:探索文学新路,为生态文学提供实践经验和样本沙漠里的雨赶来凑趣,就此,在风声、雨声、争论声中拉开了“自然写作”论坛的序幕。乌兰布和沙漠的开营现场,作家、诗人路远、兴安、广子、拖雷、西凉、鲜然、李建军、刘惠春、于永强、刘敏等人十分激动,他们从对“自然写作”的理解、创作经验与感受等方面出发相继发言,既有对“自然写作”的思考和碰撞,也有对今后写作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4864355d698;;6344>=8576/j}rn
4.常识“中国八大沙漠”考点汇总公路位置腾格里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是我国流动速度最快的沙漠。 2.(单选)( )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被称作“死亡之海”。 A.柴达木沙漠 B.腾格里沙漠 C.乌兰布和沙漠 D.库布齐沙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答案】D。库布齐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被称作“死亡之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jvzquC41iq|/uxmw0eun1j47:79:3<>;a3823;9623
5.乌兰布统草原旅游指南,带你领略夏秋冬的草原仙境特别是到达秋季的时候,树木金黄落叶纷纷,河道变小沙丘更加显露,各种地形地貌互相交织,非常适合摄影。 门票信息:无门票(非正式景区) 景点位置:乌兰布统景区内 京迹行天下&疯度· 京迹行天下 浑善达克沙地 沙地位于乌兰布统草原北部和沙漠交接的地方,这里也是乌兰布统草原滑沙的好地方。这里沙地唯美,沙坡倾斜,特别适jvzquC41o0sbhnsiyq4dp8lqpirwg8k{q{ykwl13:858@3jvor
6.中国最美高速过河北!世界级景观长廊震撼你双眼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是美丽的,虚无的海市蜃楼是沙漠缥缈的仙境;落日里的驼队,吟唱着悠闲的歌;疲惫跋涉后展现的清泉和绿洲,怎不叫人振奋动情呢? 位置: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的蒙语意思是“红色的公牛”,也许是形容这里沙漠浩瀚而蛮荒;或是大风起时,沙尘飞扬,遮天蔽日,太阳如血色通红,风沙横扫大地,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2:6591560exsvgpz`8B<499?/j}r
7.我国第八大沙漠成功实现四翅滨藜接种“沙漠人参”肉苁蓉记者13日从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农牧和科技局获悉,经过3年的种植试验,我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成功实现四翅滨藜接种“沙漠人参”肉苁蓉,种植效益达每亩6000元左右,发展前景广阔。 这是乌兰布和沙漠试种的四翅滨藜肉苁蓉。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东部边缘的430万亩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jvzq<84o0etiwkjk0eun1ltpvgtu1;545/661:81eqtugwya37>45=>8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