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地区冬夏两季获得的热量差值要大于海洋地区,离海洋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年较差较小。离海洋越远的地区,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
等温线分布特征的描述可分三步:在哪儿,怎么延伸,与谁相邻。在具体的试题中,解读影响等温线走向因素的信息,可从三方面分析,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则受海陆因素影响;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受地形因素影响;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则受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3~5题。
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售价是普通芒果的2~3倍。图a示意攀枝花市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市周边地形。
【解析】6.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图示时间内,2点后出现浓雾。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最低气温值应位于8点附近的地面,温度范围约为-1℃-0℃,可能是0.5℃,A对。B、C、D错。
7.据图推测,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C对。地面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而成,易形成降雨,不是雾,A错。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水汽不易凝结,B错。地面辐射冷却带动上层大气降温属于辐射雾,从地面开始出现,D错。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是有逆温现象,根据气温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判断出现逆温现象后,地面的温度范围。上层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弱冷空气侵入,水汽冷却凝结而成,属于平流雾。冷空气下沉,两点钟后,应是上层雾下沉,与下层雾叠加。
⑴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6至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10至12千米,两极附近为8至9千米,夏季较厚,冬季较薄,这一层的显著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零点六摄氏度,内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发射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降,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
⑵从对流层顶到约50千米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下层,即30至35千米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至35千米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⑷从80千米到约500千米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3)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值、最低值并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陆地的气温极值月份为7月份、1月份,海洋的气温极值月份则为8月份、2月份。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向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
图中②地位于20 ℃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 ℃、24 ℃,由此可判断气温值16 ℃<②<20 ℃,②应为云贵高原。图中④地位于28 ℃闭合等温线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4 ℃、28 ℃,由此可判断气温值28 ℃<④<32 ℃,④地可能地处四川盆地内部
解析:1.B 2.C 第1题,图中的40°线为纬线,甲地位于40°以南,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说明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位于南半球。从等温线的分布看,此时同纬度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巴西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草木茂盛,A错;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B对;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C错;南亚地区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错。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从数值上看b>a。c等温线出现在河流的源头,应为山地所在地,气温较低,可能c和b的数值相等。
解析:3.C 4.A 第3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可知,相邻等温线之差为2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温度最高,为34~36 ℃;④地温度最低,为26~28 ℃,所以最大温差范围为大于6 ℃,小于10 ℃。第4题,由图可知M处等温线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图中显示M处等温线距离海洋较近;若受纬度因素影响,则等温线应该基本与纬线平行;夏季时沿岸洋流对气温影响较小;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澳大利亚,其M处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分水岭,海拔高,等温线走向基本与山脉走向相同。
解析:5.B 6.C 第5题,根据等积温线的数值及其分布可知,M地积温介于5 500 ℃和6 000 ℃之间,N地积温介于4 000 ℃ 和4 500 ℃之间,两地的积温差介于1 000 ℃和2 000 ℃ 之间。第6题,根据经纬度及水系分布可知,M地位于四川盆地,N地地处云贵高原,地形(海拔高低)差异是导致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