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有一座位居中国第二的巨大沙漠横卧其中,它并非寸草不生的流动沙山,而是由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组成,这便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地上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也被人称为“能源之海”。这里,也是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所在地。
图为国能新疆乌鲁木齐6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仪式现场。王小燕 摄
为了参加10月24日2023年国能重点电力项目集中开工新疆分会场的仪式,笔者一行凌晨六点出发,进入沙漠后仅50来公里的路程,却在极其难行的沙漠之路上颠簸了近三小时方抵达项目地。黎明前的沙漠,一派苍茫景象。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如波浪般高低起伏、无尽绵延的暗褐沙梁。丘脊之上,除了长着耐旱的梭梭、拂子茅等沙漠植被,还扎根着银色的光伏支架、蓝色的光伏板,以及穿行其间的新疆能源建设者们逐日追光、负梦前行的身影。
逐日
在开工仪式上,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强调:本次重点电力项目集中开工,是走深走实“四保一大”发展路径、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是高标准履行能源央企政治担当、助力宏观经济量增质升的务实之策,体现了集团公司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图为国能新疆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张凯 摄
作为乌鲁木齐唯一的沙漠区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沙窝太阳能资源丰富、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此地规划占地超100万亩、总装机20吉瓦的大型新能源基地,是新疆自治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三通道一基地”、打造“八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早在2022年初,新疆公司便积极响应集团绿色转型发展战略,跟进新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开始了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逐日之路——先期布局了“源网荷储”一体化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成立国能乌鲁木齐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参与到乌鲁木齐市光伏发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中的企业。
“此次参加集团第四批集中开工仪式的源网荷储60万千瓦光伏项目,与在建的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毗邻,预计2024年中并网发电。”该公司总经理韩小地满怀信心地介绍道:“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28亿度,项目所发绿电全部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开发区内消纳。”
切实做到把重大项目建设融入集团公司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中,大力推行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元化开发,争做新疆清洁能源发展排头兵,是新疆公司领导班子对“双碳”目标的践诺践行。
目前,新疆公司在建新能源项目超过400万千瓦。同时,开都河流域清洁能源基地项目、“水光储”多能互补项目、混合储能风电项目被列入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预备清单,正在办理核准备案等前期手续。预计到“十四五”末,新疆公司新能源装机将超过1000万千瓦,持续巩固集团在疆清洁能源开发优势地位。
追光
“你们到项目地才走了三个小时?跟以前比起来那可快多了!”马自国说着笑了起来。作为源网荷储一体化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设,他对在北沙窝中建光伏之险、之难、之苦最有发言权。“我们进入沙漠踏勘时根本没有路,就带着帐篷和干粮追着太阳走,走哪住哪儿,前后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其间还多次遭遇爆胎、抛锚等险情,又没有通讯信号,只靠GPS定位系统,现在想想都后怕……”
图为国能新疆公司北沙窝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者前期踏勘时的场景。王小燕 摄
如今,马自国和设计师们写在可研里、画在图纸上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构想,在沙漠里落地生根变成了现实。但沙漠中艰苦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早晚温差极大,中午最高气温高达58℃,黄沙烫手,可以暖熟鸡蛋,夜晚却寒气逼人,一秒入冬;天气变化犹如孩儿脸,前一刻还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下一刻便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昏天黑地;沙漠之路依然难行,通讯信号极不稳定,爆胎、抛锚等险情依然经常发生,施工车辆经常堵在半路,施工设备、配件运不进来,施工进度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这是新疆公司首次在丘陵沙漠中建设光伏项目,比起地势平缓的沙漠戈壁,建设难度更大,施工中不断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不断解决各种预料不到新难题;为了顺应沙丘地形,光伏场站依势而建,无法连成有规模的大片区域,彼此分隔较远,进行一次安全巡视少则也要三、四个小时;天天住在远离城市生活的大沙漠里,一抬头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海黄浪和千奇百怪的风蚀地貌,进出一次来回颠簸近一天,人难免会感到压抑和无望……总之,在这里干事业,必须吃得了苦、忍得了难、耐得住寂寞。
但谁能想到,新疆公司乌鲁木齐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部逐日追光的现代“夸父”们,竟是一群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人。
负梦
九零后的谭光华是国能乌鲁木齐光伏发电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也是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部经理。在这个最艰苦项目地两年多的历练,让这个曾经挨了领导批评委屈流泪的33岁大男孩,变成了皮肤黢黑、眼神坚定的汉子。“苦不苦?累不累?苦啊累啊,这不又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但作为一个工程人,人生值得啊!”他边乐呵呵笑着边自豪地说:“新疆公司首个沙戈荒光伏项目、首个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我庆幸自己赶上了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更骄傲我是国能新疆建设者!”
在谭光华的带领下,项目部的“学生仔们”也迅速成长起来。聂合院、刘海登、李淇是去年进入项目部的大学生,他们全过程跟进施工过程。沙漠工地生活的磨砺,让他们褪去了小萌新的青涩稚嫩,带领着今年刚入职的学弟们在工地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工程质量时,已俨然一副“老师傅”的模样。
“主任说了,会造车还不会开车么?能从设计、施工管理、生产准备全过程跟进一个项目,这是特别幸运的事!这种实践经验对我们今后从事生产运维帮助很大……”
“在施工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反复摸索和不断改造机械设备,终于解决了在沙漠中灌注桩塌孔的问题。不过现在我们在基建工程中解决的问题、难题,都会变成后续工程建设的经验,明年的工程建设一定会顺利很多……”
“在施工中最大的安全风险点是起重吊装作业,每一次作业主任都带领我们全程在旁监督……”
“有时候与施工方就技术方面的问题提要求,人家看我们年轻不当回事,我们就拿出技术协议、拿出专业论证来以理服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现场向老师傅们请教和学习……”
谈起工作、谈起收获,三个年轻人滔滔不绝,但问他们在沙漠工地上辛苦不辛苦时,却都笑着说现在沙漠道路已在修建、各种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会越来越好的。
“别看现在沙漠一片枯黄,春天草绿花鲜,夏天梭梭成林,红柳盛开,黄羊漫游,苍鹰低旋,不仅有各种沙漠奇观异景,还保留了北庭都护府遗址、烽火台等大量珍贵的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迹。我们的梦想,是为大漠再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片和蓝天一样蔚蓝的光伏海!”谭光华笑言。
在沙漠里,生命一旦产生,便很难消亡。因为艰苦的环境,往往可以养育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国家能源集团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礼乐奏响时,初冬的朝阳恰好初升,金色的光芒洒满大漠,原生态的沙漠景观与新能源建设的场景相交辉映,共同营造出一幅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