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处理是遥感应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的技术也非常成熟,大多数的商业化软件都具备这方面的功能。预处理的大致流程在各个行业中有点差异,而且注重点也各有不同。 本小节包括以下内容: l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 l预处理常见名词解释 lENVI中的数据预处理
1、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 数据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几何精校正、配准、图像镶嵌与裁剪、去云及阴影处理和光谱归一化几个环节,具体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1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
各个行业应用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精细农业方面,在大气校正方面要求会高点,因为它需要反演;在测绘方面,对几何校正的精度要求会很高。2、数据预处理的各个流程介绍 (一)几何精校正与影像配准 引起影像几何变形一般分为两大类: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系统性一般有传感器本身引起的,有规律可循和可预测性,可以用传感器模型来校正;非系统性几何变形是不规律的,它可以是传感器平台本身的高度、姿态等不稳定,也可以是地球曲率及空气折射的变化以及地形的变化等。 在做几何校正前,先要知道几个概念: 地理编码:把图像矫正到一种统一标准的坐标系。 地理参照:借助一组控制点,对一幅图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图像配准:同一区域里一幅图像(基准图像)对另一幅图像校准 影像几何精校正,一般步骤如下,(1)GCP(地面控制点)的选取 这是几何校正中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从地形图(DRG)为参考进行控制选点,也可以野外GPS测量获得,或者从校正好的影像中获取。选取得控制点有以下特征: 1、GCP在图像上有明显的、清晰的点位标志,如道路交叉点、河流交叉点等; 2、地面控制点上的地物不随时间而变化。GCP均匀分布在整幅影像内,且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不同纠正模型对控制点个数的需求不相同。卫星提供的辅助数据可建立严密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只需9个控制点即可;对于有理多项式模型,一般每景要求不少于30个控制点,困难地区适当增加点位;几何多项式模型将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它要求控制点个数多于上述几种模型,通常每景要求在30-50个左右,尤其对于山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2)建立几何校正模型 地面点确定之后,要在图像与图像或地图上分别读出各个控制点在图像上的像元坐标(x,y)及其参考图像或地图上的坐标(X,Y),这叫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坐标变换函数式(即数据校正模型),然后用公式计算每个地面控制点的均方根误差(RMS) 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控制点几何校正的精度,计算出累积的总体均方差误差,也叫残余误差,一般控制在一个像元之内,即RMS<1。(3)图像重采样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输出图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正数关系。因此需要根据输出图像上的各像元在输入图像中的位置,对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重新采样,进行亮度值的插值计算,建立新的图像矩阵。常用的内插方法包括: 1、最邻近法是将最邻近的像元值赋予新像元。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出图像仍然保持原来的像元值,简单,处理速度快。但这种方法最大可产生半个像元的位置偏移,可能造成输出图像中某些地物的不连贯。 2、双线性内插法是使用邻近4个点的像元值,按照其距内插点的距离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线性内插。该方法具有平均化的滤波效果,边缘受到平滑作用,而产生一个比较连贯的输出图像,其缺点是破坏了原来的像元值。 3、三次卷积内插法较为复杂,它使用内插点周围的16个像元值,用三次卷积函数进行内插。这种方法对边缘有所增强,并具有均衡化和清晰化的效果,当它仍然破坏了原来的像元值,且计算量大。 一般认为最邻近法有利于保持原始图像中的灰级,但对图像中的几何结构损坏较大。后两种方法虽然对像元值有所近似,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图像原有的几何结构,如道路网、水系、地物边界等。(二)数字图像镶嵌与裁剪 l镶嵌 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拼接起来形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的图像。在进行图像的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影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图像的基准,决定镶嵌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镶嵌得两幅或多幅图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图像的色调保持一致。但接边色调相差太大时,可以利用直方图均衡、色彩平滑等使得接边尽量一致,但用于变化信息提取时,相邻影像的色调不允许平滑,避免信息变异。 l裁剪图像裁剪的目的是将研究之外的区域去除,常用的是按照行政区划边界或自然区划边界进行图像的分幅裁剪。它的过程可分为两步:矢量栅格化和掩膜计算(Mask)。矢量栅格化是将面状矢量数据转化成二值栅格图像文件,文件像元大小与被裁剪图像一致;把二值图像中的裁剪区域的值设为1,区域外取0值,与被裁剪图像做交集运算,计算所得图像就是图像裁剪结果。(三)大气校正 遥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受到如大气吸收与散射、传感器定标、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且它们会随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多时相遥感图像中,除了地物的变化会引起图像中辐射值的变化外,不变的地物在不同时相图像中的辐射值也会有差异。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光谱信息来检测地物变化状况的动态监测,其重要前提是要消除不变地物的辐射值差异。 辐射校正是消除非地物变化所造成的图像辐射值改变的有效方法,按照校正后的结果可以分为2种,绝对辐射校正方法和相对辐射校正方法。绝对辐射校正方法是将遥感图像的DN(Digital Number)值转换为真实地表反射率的方法,它需要获取影像过境时的地表测量数据,并考虑地形起伏等因素来校正大气和传感器的影响,因此这类方法一般都很复杂,目前大多数遥感图像都无法满足上述条件。相对辐射校正是将一图像作为参考(或基准)图像,调整另一图像的DN值,使得两时相影像上同名的地物具有相同的DN值,这个过程也叫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光谱归一化。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相遥感图像上的辐射值差异来实现变化监测。因此,相对辐射校正就是要使相对稳定的同名地物的辐射值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上一致,从而完成地物动态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3、ENVI中的数据预处理介绍(一)几何精校正与影像配准(1)选择几何校正模型ENVI中支持有大多数商业化卫星的几何校正模型,如QuickBird、Ikonos、Spot1-5、P6、WorldView-1等,一般的校正模型包括二次多项式、仿射变换和局部三角网。
图2 几何校正模型
控制点选择方式可以是从影像上,也可以从矢量数据或者野外实测等。
图3 控制点选择方式
选择控制点也非常的方便,包含了误差的结算。
图4 控制点选择
重采样方式包含了三种方法。
图5 重采样方式
(二)数字图像镶嵌与裁剪 l镶嵌ENVI支持有地理参照和没有地理参照影像数据的镶嵌,能够自动对镶嵌影像进行颜色平衡,并提供了多种影像增强和直方图匹配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镶嵌影像间的色调和颜色差异多种色彩平衡方法
图6 颜色校正设置
多种接边线编辑方式。
图7 接边线镶嵌
l裁减在ENVI中做裁减的方法非常的多,提供多种方法进行图像的空间裁剪获得子区,包括:手动输入行列数、从图像中交互选择区域、输入地理坐标范围、和另外图像文件的交集、使用滚动窗口中的图像和通过感兴趣区域。
图8 影像的裁剪
(三)大气校正
ENVI的大气校正模块为FLAASH。详细情况参见帖子:ENVI中的大气校正模块(FLAASH)的使用说明。
本文介绍在ArcMap软件中,快速对单一波段或多波段栅格遥感影像自动计算NDVI数值的方法~
# 遥感影像预处理 python## 什么是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预处理是指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后续分析前,对原始影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调整,以提高影像质量,减少噪声,使得影像更适合进行后续分析。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变换、裁剪、配准等步骤,能够有效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重要性遥感影像作为从空间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
这通常以云的形式出现。我们还介绍了一个用于可视化这些差异的简单框架,并了解了处理水平的变化如何影响
# 如何使用Python处理遥感影像## 简介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使用Python来处理遥感影像。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将指导你完成整个流程,并提供每一步所需的代码示例。## 流程概述下表展示了处理遥感影像的整个流程:| 步骤 | 描述 || ---- | ---- || 1 | 读取遥感影像数据 || 2 | 预处理数据 || 3 | 进行影像分类 || 4
# 遥感数据预处理与Python:一个简单的入门指南遥感技术已成为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遥感数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但这些数据通常是未经处理的,因此,在使用这些数据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本文将介绍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并用Python实现这些方法,同时提供相关的代码示例。## 遥感预处理的步骤遥感数据的预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获取
# 深度学习中多光谱遥感影像的预处理方式在遥感影像处理中,多光谱图像因其包含多个波段的光谱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分析、农业监测及城市规划等领域。然而,原始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往往会受到噪声、传感器误差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深度学习建模之前,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为刚入行的小白逐步讲解多光谱遥感影像的预处理流程,包括每一个步骤所需的代码及其注释。## 流程概述在进行多光谱
# 遥感大影像处理的Python入门指南遥感大影像处理通常涉及获取、预处理和分析影像数据。对于刚入行的小白来说,学习如何在Python中实现遥感大影像处理可能感觉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基本流程和常用库,成功是指日可待的。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对应的代码示例。## 处理流程处理遥感影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 | 描述
图像预处理是遥感应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的技术也非常成熟,大多数的商业化软件都具备这方面的功能。预处理的流程在各个行业、不同数据中有点差异,而且注重点也各有不同。本小节包括以下内容: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步骤介绍 1 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数据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几何校正(地理定位、几何精校正、图像配准、正射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经济损失最大,近两年来中国汶川。从少量的建筑物的结构破坏,到城市中心或者大型国家社会经济基础建筑的完全摧毁。限于当前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有效的地震灾害预报预警,只能通过开展灾后救援,安置灾民和灾后重建等手段,减少灾害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房屋倒塌作为城镇区域受损程度的重要标志,其数量和分布能够直接反映灾区生命财产损失的情况。因此,快速获取受灾地区房屋倒塌信息,
1、 图像导入 在erdas的Import/Export模块中,分别导入TM图像的第1、2、3、4、5、7波段,具体操作步骤为 ① 点击import模块,打开对话框 ② 选择type类型为TIFF ③ media为file; ④ 然后选择输入、输出文件名路径和文件名 ⑤ 分别对123457波段进行导入; ⑥ 在此之前可以选择session->preference,选择输入、输出主目录。2、
一些基于python+gdal整理的小工具#!/usr/bin/env python# coding: utf-8from osgeo import gdalimport osimport glob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hdef read_img( filename): ''' 读取影像为数组并返回信息 ——————
——厦门大学海洋监测与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企业级Web系统架构,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支持遥感大数据并行处理,能快速、高效的完成Landsat系列、Sentinel-2/3,以及国产资源三号、高分一号/二号和环境小卫星影像的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正射校正、图像融合、图像镶嵌、图像裁剪等预处理。还支持资源三号1a/2a、高分一号、高分二号流程化处理工具。在预处理的成果上,系统还提供专题产品生产工具,包括
基于创新的ENVI企业级服务器平台ENVI Services Engine可以构建在线的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平台。可以利用一个Web浏览器完成专业的遥感影像处理。(1)如下图为一个在线的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的Web客户端,使用一个账号登陆。图:使用一个账户登录(2)选择高分一号PMS影像类型和数据目录。图:设置处理参数(3)单击提交按钮,服务器开始处理。客户端可以随时监控处
GF2遥感影像数据集处理 写在前头:为个人学习的总结,过段时间会把IDL自动化处理的代码整理上传,该文章参考了很多大佬的博文,稍后会整理一并给出。 数据分析: 以GF2_PMS1为例: 命名规则: GF2_PMS1_E55.4_N25.3_20210205_L1A0005457874 GF2:高分二 ...
引入此次内容是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我们知道在遥感成像的过程其,传感器生成的图像像元相对于地面目标物的实际位置会发生挤压、拉伸、扭曲和偏移等几何畸变问题,而这些几何畸变问题会给基于遥感图像的定量分析、变化检测,图像融合、地图测量或更新等处理带来误差,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而在校正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控制点的采集,控制点的采集常用的有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中又常用的通过读取地形图的坐标信
一、引言(INTRODUCTION) 图像校正主要是指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包括传感器的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照度校正遗迹条纹和斑点的判定和消除。几何校正就是校正成像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几何畸变,包括几何粗校正和几何精校正。几何粗校正是针对造成畸变的原因进行的校正,我们得到的卫星遥感数据一般都是经过几何粗校正处理的。几何精校正是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何校正,它是用一种数学模型来接近描述遥感图像的几
动态规划方法总结 关于状态设计 直接法 一部分普通简单的动态规划问题都可以直接按照题目要求设计状态,然后后续再考虑优化。一般在不太知道要设什么的情况下可以先尝试直接法想一想。比较普遍,不举例了。 转化规约 大部分的动态规划问题需要通过分析提取出模型,转化成其他的问题进行求解。常见的转化包括转为背包问 ...
传统的大语言模型采用的训练目标是 Next-Token Prediction (NTP),即在位置 t 上预测下一个 token (t+1)。而 Multi-Token Prediction (MTP) 的核心思想在于: 不仅预测下一个 token,而是能够同时预测多个未来的 token。 这种方式 ...
目录一、ACC 自适应巡航控制1.1 是什么?1.2. 核心功能与工作原理1.3 ACC 的进阶形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1.4 使用场景与限制二、LKA( Lane Keeping Assist)车道保持辅助2.1 它是什么?2. 2 核心功能与工作原理2.3 容易混淆的概念:LKA 与 LDW 和 ...
数据清理是数据分析和建模的基础,但在实际项目中往往耗时且复杂。本文介绍了五个实用的 Python DIY 函数,涵盖删除多余空格、标准化日期格式、处理缺失值、删除异常值以及文本规范化,并提供了进阶示例,将这些函数组合成可复用的数据清理流水线。通过本文的方法,数据分析师可以快速、高效地清理数据,为后续分析、建模和可视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