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状云(也叫山帽云)极为罕见,只有极少数摄影师才有幸捕捉到了它的踪迹。在拍摄帽状云的过程中,摄影师构建了一种新景观——“戴帽”山,这是一种由奇绝瑰丽的帽状云与千姿百态的山峰组合而成的新景观,极具审美价值。
人类历史上,从来不乏移山填海的构思、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延伸与科技的发展互相促进,体现在了一处处超级工程上。这次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一处正在构思中的超级工程——胶莱人工海河。
作为丝路咽喉,多朝边塞,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甘肃酒泉拥有丰富的长城资源,而更精彩的,是这里高大、多样又数量繁多的烽燧。8年来,几位酒泉当地摄影师跋涉千里戈壁,深入无人荒原,沐雪踏沙,寻找并拍摄……
帽状云(也叫山帽云)极为罕见,只有极少数摄影师才有幸捕捉到了它的踪迹。在拍摄帽状云的过程中,摄影师构建了一种新景观——“戴帽”山,这是一种由奇绝瑰丽的帽状云与千姿百态的山峰组合而成的新景观……
过去一年中,红外热成像设备在我们生活中迅速普及。它可以测出人体以及世间万物的温度,并把温度转换为可视的、带有别致艺术气息的画面。通过红外测温技术,我们有机会通过冷暖差异来重新审视世界。
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三千多件漆器,不论是数量和质量,都堪称迄今为止已发现汉墓漆器的翘楚。特别是在主棺内出土的漆箱漆盒等容器,银扣贴金,精美异常。其上的金箔图案,灵动而充满巧思,作者将这些图……
地球上所有开花植物中,约八成需要动物传粉。昆虫、鸟类、哺乳类动物中的许多类群都能够为植物传粉做出贡献,昆虫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全球约75%的农作物依赖于昆虫传粉,粮食产量的35%得益于昆虫。从……
扎西岗是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下属的一个乡,人口不足千人,是个典型的牧业乡。当地牧民祖祖辈辈,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牧场,进行放牧和转场。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乡,却有4个通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山口,……
火烈鸟共有3属6种,大家熟知的火烈鸟,大都是在非洲分布较多的大火烈鸟和小火烈鸟,其实还有4种主要生活在美洲的火烈鸟鲜为人知。一位中国摄影师,耗时12年,深入非洲和美洲,用镜头记录了全世界的6种火烈……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长白山温带森林以猫科和犬科为主的大中型食肉动物不断减少,逐渐退出了顶级捕食者的行列,取而代之的是体型较小的鼬科动物。作为一类食肉动物,鼬科动物在森林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杨军海昏侯墓发掘项目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绘图/李亚龙
非洲的火烈鸟主要集中在肯尼亚的博格利亚湖,最多时火烈鸟的数量可达百万只。据当地保护区的观察,博格利亚湖的湖水涨退大致以6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但近两年的水位比10年前高了10米。滩涂的减少给火烈鸟觅食造成很大的影响,它们开始分散到别的湖区觅食。每年12月至次年4月,这里的大火烈鸟和小火烈鸟会飞往欧洲和亚洲的印度生活一段时间。
汉代人眼中的神仙世界是什么样的?从先民的原始崇拜和巫术,到先秦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及至西汉,原始的道教已经逐步萌芽。我们根据先秦著作《山海经》、汉代著作《河图括地象》、《孝经援神契》、《神异经》,以及《汉书》等史料,结合海昏侯墓、马王堆汉墓等出土文物中的形象,大胆构想了一幅“汉代人心目中的神仙图谱”并绘制了下来(绘图/王航)。
部分帽状云与荚状云景观目击地分布图
方寸之间,飞禽走兽活灵活现我国纹样图案题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何纹时期、动物纹时期、花鸟纹时期和综合多样时期。自夏商周到六朝,都属于动物纹时期,而且在汉代,动物纹发展为与人伦、方位、季节等意象相联系,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意义和神话色彩。本页图中的漆盒因为损毁严重,已看不出原本的形制与大小,但就在剩余的残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图案。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鹿作为汉代瑞兽的代表,多次出现;而一个鼠首人身半直立的动物形象,则充满了神秘色彩。
安第斯火烈鸟是易危物种玻利维亚的红湖现在是南美洲3种火烈鸟最集中的地方。每到繁殖的季节,雄鸟为争夺交配权,尽力展示自然的身形与声音,以取悦雌鸟,左下图为雄鸟载歌载舞求偶。由于繁殖地离岸较远,而且管制严格,要拍得这些影像,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保护区的支持。据目前的数据,安第斯火烈鸟的整个种群不足5万只,是易危物种。
“戴帽”山是地形地貌与气象条件珠联璧合孕育出的一种经典奇观就地理分布而言,“戴帽”山这种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等地区。不过,在我国东部地区,也有摄影师在东北长白山、山东崂山等地拍摄到了帽状云。帽状云是地形云的一种特例,经过地形地貌与气象条件天衣无缝般的配合,以及多种巧合,才能出现,极为罕见:首先,要有一座高耸、孤立的山峰,周围都是海拔更低的平地或低山;其次,被山体抬升的气流波峰,正好稳定在山顶上空而不偏移。这就需要山顶上空维持稳定的气流;第三,气流翻越山脉时,可激发出地形重力波,这种大气波动的幅度,碰巧与山体空间尺度接近,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也正好使气流的凝结高度位于山顶附近。正是同时具备上述众多的巧合,才成就了这种经典的自然奇观。绘图/王航
漆盒残片:每个金箔图案长约1.5厘米
秘鲁火烈鸟身上漂亮的红羽毛是南美洲传统的装饰品火烈鸟的栖息地与觅食地往往相距数十到上百公里,每天火烈鸟都会往返于两地。图是秘鲁火烈鸟起飞前的助跑,这一动作姿态非常优美。秘鲁火烈鸟身上有非常漂亮的红羽毛,在南美洲的出土文物中就发现用这种红羽毛做的装饰品。漂亮的红羽毛,也可能是导致其被猎杀的原因之一。
摄影 / 程斌
刘贺墓中出土的漆器大多数为实用器,少量为明器。其中贴金漆器,只有少量出土于主棺之外,而大部分都位于主棺之内,推测当为刘贺生前常用的珍爱之物。奁,为古人盛放梳篦、脂粉的梳妆盒,目前考古工作者将刘贺墓中出土的漆奁统计列为65个编号,这些漆奁形制多样,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图中的圆形漆器,为一个盛放铜镜的漆盒,由于受到挤压,漆盒与铜镜套嵌在了一起,暂时无法分离
图为居延汉简,甘肃黑河流域长城沿线出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
墨西哥火烈鸟保护区每年给3—4月龄的幼鸟戴脚环在墨西哥,每年会召开以保护火烈鸟为主题的大会,大会期间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尽可能多地为当年出生的小鸟戴上脚环,以此来收集火烈鸟的数据。图为摄影师拍摄地点
南昌汉代海昏侯博物馆展出的一件贴金漆樽的仿制品。
酒泉多元地貌典型模式示意图
从右侧地图上可以看出,扎西岗乡位于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的交会处,也是狮泉河与其最大支流噶尔藏布的汇流处,紧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西部通往克什米尔的门户。图为从右侧地图上可以看出,扎西岗乡位于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的交会处,也是狮泉河与其最大支流噶尔藏布的汇流处,紧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西部通往克什米尔的门户。
四川贡嘎山 海拔7556米贡嘎山是摄影师目击、拍摄帽状云相对较多的一座极高山2018年秋季的一天凌晨,日出前阳光的第一抹红色,“点燃”了贡嘎山顶斗笠般的帽状云。
图中的动物身似虎豹、面类人、尾巴却格外长,不由让人猜想它是不是诸犍——“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山海经·北山经》)。
黄喉貂分布范围示意图
何双全考古学、简牍学著名学者,曾任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副所长 绘图/李亚龙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扎西岗牧场和山口的分布位置。
中国并不是火烈鸟的传统分布区,我们在影像作品中看到的火烈鸟,大部分来自非洲。火烈鸟亦称红鹳,是红鹳目红鹳科鸟类的通称,共有3属6种。火烈鸟体高约80到160厘米,体重2.5到3.5公斤,是一类主要栖息在温带和热带盐水湖泊、沼泽等浅水地带的大型涉禽。火烈鸟的分布比较广泛,非洲、美洲、欧洲南部和亚洲都有分布,但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是非洲和美洲。其中大火烈鸟和小火烈鸟这两种在非洲,加勒比火烈鸟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安第斯火烈鸟、智利火烈鸟和秘鲁火烈鸟生活在南美洲,最大的火烈鸟是大火烈鸟,最小的是小火烈鸟。绘图/许宁
有关羽人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实物形象则出现更早,江西新干县大洋洲镇出土的一枚“玉羽人”,其年代为殷商时期。
段应君酒泉市文物局调研员,曾任酒泉市文物局副局长,主持、参与了多次酒泉文物及长城普查和研究工作。绘图/李亚龙
西喜马拉雅山北麓土壤垂直带谱
摄影 / 平老虎
鼬科为食肉目犬形亚目下的一个类群,我国共记录有鼬科动物3个亚科(水獭亚科、獾亚科、鼬亚科)10个属19种。鼬科动物演化出丰富多样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多样的生态位。长白山温带森林中生活有9种鼬科动物,分别是紫貂、黄喉貂、北美水貂、伶鼬、水獭、黄鼬、狗獾、白鼬和香鼬。绘图/爱染
酒泉长城主线及重点烽燧分布示意图酒泉的长城边墙及内外烽燧,偏北一线主要防御匈奴、蒙古等北方游牧势力,挨着祁连山的南线则主要是防控、抵御南羌等部族。一些驻守在山口、台地丘陵、沙漠边缘、高坡、古道枢纽、重要郡城周边或水源地的烽燧功能多样,起到瞭望放哨、戍守、传烽示警、保护丝路客商、扼守要道及水源、邮驿等多种作用。
西藏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从地图可以看出,扎西岗所在地区,是西藏降水最稀少的区域之一,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当地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的融水补给。
马头星云散发的红外光微弱却又深沉悠扬,亦如迎接新生命的马头琴声马头星云是位于猎户座的一个著名暗星云。在地球附近观测,它黑暗的尘埃和旋转的气体形似骏马的头部。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斯皮策红外天文台”捕捉并发布的红外图像。通过红外光观测到的马头星云与通过可见光观测到的图像看起来非常不同。浩瀚而寒冷的茫茫宇宙,捕捉来自遥远暗星云发射的红外光如同大海捞针,沧海取粟。然而那些看似寒冷的暗星云却又充满生机,它们是新恒星诞生的温床和摇篮。
尤卡坦半岛的火烈鸟常常因为飓风和暴雨等原因繁殖失败加勒比火烈鸟主要生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它们把巢穴建立在盐泥上,筑巢时用喙把潮湿的泥巴滚成小球,再混入一些草茎等纤维性物质,然后用脚一层层砌成上小下大、顶部为凹槽的“碉堡”式的巢,高度为30厘米。尽管火烈鸟的巢穴非常坚固,但往往在飓风或暴雨后,亲鸟就会弃巢,鸟蛋孵化成功的概率很低。
1910年莫理循(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从北京前往新疆,曾走过这条古道,途中他记录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大量情况,临水一带的烽燧线及戍堡就是他的拍摄记录之一。摄影/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
摄影 /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
西藏阿里地区土地类型统计
新疆慕士塔格山 海拔7509米多层帽状云,是潮湿空气被干燥大气分隔而成的奇景几顶巨大的“帽子”层层叠叠,堆在慕士塔格山的山顶,远看又像是美味的多层冰激凌蛋糕。这是在慕士塔格山上出现的帽状云,看起来极为壮观。当气流中的潮湿空气,被干燥大气分隔成一层一层的时候,帽状云就会堆叠起来,并被不断往上推高,看起来就像是巨大的外星飞船。慕士塔格山位于新疆西南部,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西段。这里不仅是登山家的乐园,也是观赏帽状云等奇特景观的胜地。摄影/依明江
摄影 / 依明江
图中是一只九尾狐——《山海经·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黑河从祁连山流出,几经蜿蜒,造出数片绿洲之后,最后的一段路程从金塔北上,沿着巴丹吉林沙漠西缘奔向古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这一带也是汉、明长城把守的重要地段,以防止北方游牧民族沿河南下。图中,在金塔县的明代烽燧兔儿墩下,黑河拐了一个优美的大弯。摄影/李玉龙
摄影 / 李玉龙
地处高寒的扎西岗,演绎出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牧业文化长期以来,一提到我国的高山牧场,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新疆北部的阿勒泰,这里有哈萨克族极为壮观的转场。但西藏阿里扎西岗的转场,因为地处偏远的边境,海拔更高,长久以来鲜为人知,但这一点丝毫不会影响扎西岗的存在——这里的高山牧场,在高原一隅,演绎出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牧业文化。从每年1月初开始,牧民赶着牛羊陆续进入高山冬牧场,一直待到5月中旬,才下到村庄附近的村前牧场。据研究,近年来,青藏高原西北部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气候向暖干化发展,总体上不利于牧业生产。那么,扎西岗的高山牧场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当地独特的牧业文化又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化趋势?
张梁在马卡鲁峰拍摄到的帽状云。摄影/张梁
摄影 / 张梁
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红外探测器几乎只能进行测量而无法成像。1950年之后,第一代探测器采用扫描法实现成像;1970年之后,第二代探测器采用凝视系统和电子扫描系统进行成像;1990年之后,多种焦平面成像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如今的主流。
伶鼬分布范围示意图
吃不到了?夸张的假设:如果失去传粉昆虫?传粉昆虫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也构建了人类的餐桌。许多食品都来自于十分依赖昆虫传粉的农作物,包括大多数瓜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可乐的原料可乐果、牲畜的牧草苜蓿等。如图表所示,科研人员分析了107种与食品直接相关的主要农作物对昆虫传粉的依赖程度,即如果没有昆虫传粉,农作物将减产多少。结果除了9种农作物情况不详、7种不受影响以外,其余农作物均不同程度地减产,有13种甚至会减产90%以上。昆虫传粉为农作物增产做出的贡献如果转换成经济价值,数值也十分庞大,我国有5个省份的受益价值超过500亿元。与此同时,世界多地却发现某些传粉昆虫类群出现减少的现象。我们在此进行一个极限假设:如果失去传粉昆虫,以本页绘图为代表的这些鲜美瓜果就没法吃到了。
图为丝路咽喉敦煌马圈湾烽燧中出土的汉代文物,牌一上字为“薪干(竿)幡各一”,各类物品皆为传递烽火军情所需物品,牌二上字为“玉门千秋隧(燧)”,此燧位于玉门关一带。摄影/张庆民
摄影 / 张庆民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冬牧场之一——海拔接近4600米。这个冬牧场是扎西岗的专用冬牧场,在一年的其他季节并不启用,只留待冬天给牲畜作为“救命粮”使用。之所以选择这个区域作冬牧场,是因为这里是冈底斯山南麓,属于向阳坡,冬季时阳光充足,而且地势起伏和缓,有众多河谷,可以避开寒冷的北风,因此可以作为理想的“冬窝子”。
我国业余登山家张梁,在10座8000米级雪山上目击了帽状云张梁可能是全世界拍摄最多8000米级“戴帽”山的人。他登顶了全部14座8000米以上山峰,其中在10座山峰上目击了帽状云。他每次都用相机详细拍摄了帽状云的景观,很多帽状云都极为罕见和珍稀。左图为2015年7月中下旬,张梁第一次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时的自拍照。画面中,远处右侧山峰上出现了帽状云(遗憾的是帽状云的取景不完整)。两座山峰之间的山谷上方,则出现了一块长条形荚状云,与右侧的帽状云相连。
2019年1月北美洲超级寒流红外遥感影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捕捉到了2019年1月底超级寒潮从加拿大中部进入美国中西部的过程,图像显示的是1月29日的遥感影像。大气红外探测器与先进的微波探测设备相结合,能够在太空感应地球发出的红外线以及微波辐射,从而对天气和气候进行观察。
我们可以轻易认出,其中一个是羽人——“其为人长头,身生羽”;而另一只异兽,蛇颈豹身,在《山海经》中未能找到它的踪迹,却颇似古埃及的蛇颈豹或是苏美尔文明中的怒蛇,令人对它的身份不由浮想联翩。
水貂分布范围示意图
当地牧民的生活极为简朴:渴饮冰河水,饥餐熟青稞在典角沟的夏牧场,当地牧民在放牧和巡边时,渴了就直接饮用流经牧场的一条河流——典角曲里的河水。
摄影 / 李珩
地图中,城市就像高温的岛屿,这样的现象被称作“城市热岛效应”。2019年岁末,澳大利亚东南部丛林发生火灾。卫星遥感影像无法全面地呈现被森林遮蔽的火海,红外遥感技术则可以更有效地侦测高温的火源。除了单纯地测温,红外光以及近红外光在遥感领域还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仙界虽好,但寻仙之途却也充满艰难险阻作为一个尽享荣华富贵,却历经波折的人,想必刘贺虽然坚信死后灵魂不灭,自己可以飞升成仙,但他的寻仙之途却也会充满艰险。在描摹了神仙世界的贴金漆箱上,我们也能找到反映这一主题的画面。下图中两人共乘一车,其中一人似在驾车,他仰首注视着前方的羽人,两个羽人盘旋在上,呈指路、引导状。即便如此,他们的旅程也并不平顺:两人身后背生双翼的神兽,似在追逐攻击;车架下方,虽然图案脱落,但从其隐约的印痕和车上之人手持矛戟向下扎刺的动作来看,很可能是在抵抗某个非常危险的异兽。图片下方有还一张睁大眼睛的兽脸,这是漆箱的连环装饰纹,与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彩绘漆奁相似,大约是传承自青铜器的饕餮纹。
开挖一条运河,把山东半岛变成“山东岛”人类历史上,从来不乏移山填海的构思、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延伸与科技的发展互相促进,体现在了一处处超级工程上。这次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一处正在构思中的超级工程——胶莱人工海河。山东半岛上本来就有一条运河——胶莱运河,它位于鲁中丘陵(海拔400—1000米)和胶东丘陵(海拔约200米)之间,沿途都是平缓低洼的河谷地带,最高处海拔约13米。胶莱海河工程的主要思路是把原胶莱运河加深到海平面以下,开挖一条海洋运河沟通两个海湾,山东半岛由此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岛屿。设想中,这条运河的开挖将为渤海水体循环、净化提供新的通路,从渤海到黄海的多条海上航线距离将大大缩减,运河带来的交通利好会大力促进沿岸的经济发展,沿线一座座跨海大桥沟通起两岸的港口、码头及配套的工业、商业区,山东海岸线大幅增加,沿岸的人民将住上海景房。绘图/梁安琪
相比其他地区而言,阿里的牧民和牲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每年冬天,对于扎西岗的牧民和牲畜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由于干旱缺水,当地人就要去挖取冰雪,来作为饮用水。
在考古现场,我们发现许多漆器被压扁且糟朽严重,只能以残片的形式被提取( 摄影/郭晶),但金薄片却因为黄金自身的稳定性加上极薄的形状而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下图 摄影/郭晶)。
摄影 / 郭晶
紫貂在下雪天的活动量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实际它们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在活动和觅食。在长白山的冬季,紫貂并不冬眠,它们需要捕猎小型鸟兽、鱼类乃至寻觅高热量的松子,以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摄影/程斌
摄影 / 程斌
欧洲蜂类物种濒危情况
胶州湾遥感图
红外测温影像创立带有温度数据的新艺术形式红外测温成像技术中,颜色并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景象。图中为新疆伊宁市伊犁河附近的几根烟囱,摄影师定义出不同颜色体系,为拍摄场景中的温度差异进行区分。人眼看到的平淡画面,因为热成像技术而变得色彩斑斓。烟雾与天空、地面的冷暖差异,得到了清晰直观、并且带有冲击力的画面呈现。
红外光在电磁波谱中所处波段位置示意图
非洲秃鹳和豺狗是火烈鸟的主要天敌非洲秃鹳是食腐动物,也吃昆虫、鱼、鼠、鸟和蛋,通常也会捕食火烈鸟。一只秃鹳就能杀死100多只雏鸟,鸟蛋更是不计其数。非洲秃鹳宽大而锋利的嘴,能轻易啄穿一只成年火烈鸟的背。
刘贺墓中出现的西王母与东王公形象,改写了学界认为东王公出现于东汉时期的看法除了在衣镜架上出现了西王母与东王公的形象,据作者观察分析,在内棺中出土的一件贴金漆盒上(本图),也有着西王母与东王公的组合图像(下图)。二者并肩而坐,西王母宽袍大袖,头顶束着发髻,并搭配有长条织物为发饰;东王公头戴梁冠,下颌有胡须,手中执有一长柄容器,其上瑞气萦绕,好似正在制作不死药。二者周围,环绕着珍禽异兽。有的金箔虽已脱落,但依旧可以分辨出形状,前方是两只禽鸟,体型较大的那只鸟喙大张,似为衔珠凤鸟;后方是一只单膝跪地、双臂上举的长耳玉兔。西王母在汉代人心目中是神通广大的女仙,其形象在汉墓及文物中多有出现。
紫貂通常喜欢在地面上活动,当树上面有食物时,它们才会上树。摄影/程斌
摄影 / 程斌
京杭运河与胶莱运河航线图
吉林长白山 海拔:2749米意外惊喜:双层“巨帽”同时现身长白山上空帽状云大都出现在我国西部的高海拔山区。因此很少有人会想到,地处东北、海拔只有2700多米的长白山也会出现帽状云,而且还是双层、宽幅的“巨帽”。从这幅画面看,近处是覆盖枯黄植被的大平原,远处是白雪皑皑、孤峰耸立的长白山,山顶上空的双层帽状云,无疑是上天赐给长白山这座满族文化圣山最好的礼物。长白山之所以能出现如此宽幅的“巨帽”,一是因为长白山符合帽状云出现的地形条件——一山突起,周围平坦,二是长白山并不是一座尖锐的孤峰,而是由众多海拔接近的山峰组成的山峰群,山顶有一定宽度和范围,像一个大平台,因此气流能在山顶形成宽幅、平坦的“巨帽”。摄影/程斌
摄影 / 程斌
人眼看不出海水温度的细小变化,可它躲不过红外遥感的监测卫星接收到的热辐射数据还可以反映海水温度的异常波动,以监测全球气候变化。本图显示了2002-2003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各区域的海水温度状况。图中红色区域表示水温高于正常值;蓝色区域表示水温低于正常值;箭头表示风场异常。图中可以看出,海温较高的区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中热带地区大范围的海域如果连续3个月以上出现水温上升现象,将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图为2002-2003年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区域分布图
到汉代,人们对羽人的崇拜和向往达到了顶峰,认为它们可以引导普通人实现羽化登仙。在这个“神仙世界”中,偶尔似乎有世俗之人闯入,他们却没有仙人的悠然和平和,往往呈现出攻击或防卫的姿态,以面对猛兽、神怪的考验。
图为黄喉貂。在长白山的鼬科动物中,战斗力最强的要数黄喉貂了。它除了捕食松鼠、小飞鼠等动物,还能够用集体的智慧,捕杀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比如狍子(供图/武耀祥 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飞蛾的夜间传粉贡献可能远超人们传统上的认知。甲虫则可以为很多缺少花蜜的大型花传粉,图为斑金龟科的一种甲虫在荚蒾花前飞舞(摄影/程斌)。此外,双翅目的一些蝇、虻等等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主要有十多个目的昆虫可以为植物传粉。
摄影 / 程斌
渤海、黄海北部海流和环流模式图胶莱运河设想还没落实,但是它致力要解决的渤海污染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控制。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开始,据媒体报道2020年已经初见成效。胶莱运河解决渤海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形成一条顺时针绕山东半岛的“胶东沿岸流”大环流,以加快渤海水体的循环。渤海、黄海的海流如图所示,黄海本身的环流结构有利于运河内形成稳定的环流。此外,胶州湾的平均海面比莱州湾要高15厘米,两湾之间的潮汐基本呈反相,即胶州湾是高潮时莱州湾是低潮,因此在胶州湾设置挡潮闸,涨潮时开闸,落潮时关闸,有利于胶东环流的稳定。
云南香格里拉纳帕海 海拔3266米幞状云是一种云“戴帽”的奇特现象,不少人把它误认为是帽状云除了山“戴帽”,其实还有云“戴帽”的奇特现象,就是一团云彩上方,又戴着一顶云帽。这种云,被称为幞状云。它是一种附属云,以云顶部上方的帽或罩的形式存在,附着在积云状云团上部。摄影师崔永江就在云南香格里拉的纳帕海附近,捕捉到了一种罕见的幞状云——云彩之上,竟然同时有三顶云帽。帽状云是气流沿着山地抬升形成,而幞状云则是气流沿着云本身上升而形成的,是云体中的气流强烈上涌,抬升上层空气,导致温度降低,当达到露点时,就凝结成液滴形成幞状云。摄影/崔永江
摄影 / 崔永江
最大贴金漆器上,拥有最丰富而神奇的图案在刘贺墓主棺南端,内外棺之间头箱位置,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该墓最大的一件贴金漆器,其上俨然勾画出了一个神仙世界:云蒸霞蔚,怪石嶙峋,奇花异树欣欣向荣,珍禽异兽徜徉其间。
熊蜂为高原上的珍稀野生植物水母雪兔子传粉(摄影/程斌)。
摄影 / 程斌
而此刻也是牧民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候,要为即将到来的转场做各种准备。因为要经常进行转场,所以他们住的都是很简陋的帐篷,以方便随时开营拔寨。
张梁在加舒尔布鲁木I峰拍摄到的帽状云。摄影/张梁
摄影 / 张梁
红外线昭示着我们日常看不到的人间冷暖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住宅楼,可能蕴含着很多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信息。图左侧一半为可见光呈现出的塔楼,景色平淡无奇;右侧一半则是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并后期处理输出的景象。绚丽丰富的色彩表示着不同的温度,暖色表示高温区,冷色表示低温区。每家每户有着类似的户型格局,在我们眼中它们就像一个个相似的火柴盒。然而温度信息悄然昭示,每扇玻璃窗后都有着不同的冷暖,每户人家有着不同的悲欢离合。
左侧的显微摄影照片拍下了紫外光下蒲公英雄蕊花药产生的花粉(蓝色部分)落在雌蕊柱头上(黄色部分)的状态。接下来,花粉将萌发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精细胞将通过花粉管抵达胚珠,完成花的受精作用。
解决污染,畅通航运,胶莱海河承担着两大期望2005年,时任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的王诗成提出开凿一条“胶莱人工海河”的计划,当时主要是为缓解渤海污染提供一条新思路。这个设想几经调整,最后提出了沿着原胶莱运河开挖“海河长130+20公里(包括入海口向海洋延伸的10公里),宽1000米,主航道宽300米,水深12米”的方案(如图,绘图/王航)。王诗成认为,除了改善渤海生态环境外,胶莱运河的开发还能提供海上航运价值。如下图所示,从青岛港到天津港,途经运河的航线能节省约420公里,以轮船的经济航速12节(约每小时22公里)来计算,能节省19小时,约减少一半的航行时间。从上海港到天津港,途经运河的航线能节省174公里,以12节船速计算,能节省8小时。
图为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协助保护区工作人员给鸟戴脚环,图中的男士是墨西哥火烈鸟保护区的负责人Alexander Dzib。
图为伶鼬。夏季伶鼬的被毛是棕黄色,而到了冬季,它换上一身白色被毛,与环境的颜色完美融合,因此在野外见到伶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摄影/杨海山)。
摄影 / 杨海山
胶莱运河剖面图
饿了,有随身携带的青稞。青稞要先用河水洗干净,然后晾干。再经过炒熟后,就可以食用了。或者用小磨将青稞磨成面,做成糌粑食用。当地牧民外出时,会将青稞装在袋子里随身携带,作为干粮备用。扎西岗有4个通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山口,其中典角沟属于常年可通行的山口,在历史上还曾是边境贸易通道,也是牧民前往夏季高山牧场的必经之路。
墨西哥火烈鸟保护区每年给3—4月龄的幼鸟戴脚环在墨西哥,每年会召开以保护火烈鸟为主题的大会,大会期间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尽可能多地为当年出生的小鸟戴上脚环,以此来收集火烈鸟的数据。图为3月龄的加勒比火烈鸟幼鸟。加勒比火烈鸟体型大,颜色鲜艳,全身都呈粉红色。但它并非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相反它的幼鸟通体是普通的白色或灰色,一点儿也不显眼。
在昆虫等媒介的帮助下,雄蕊的花粉与雌蕊的柱头结合,孕育出新的生命植物提供花蜜和部分花粉给传粉昆虫作为酬劳,使花粉可以随着昆虫的活动而传播。自然界中的大多数植物都是两性花植物,即它们的花同时包含雌雄性器官及相应的功能。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顶端的花药是花粉发育并释放成熟花粉的结构;雌蕊则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花柱顶端的柱头可以接受来自雄蕊的花粉。
胶莱运河水系图胶州湾与莱州湾之间,是一片低洼平坦的沃野——胶莱盆地,胶河水系和大沽河水系在其间流过(下图为大沽河的景象)。胶河发源于今青岛市黄岛区附近,从南向北注入莱州湾,大沽河发源于今烟台市招远市附近,从北向南注入胶州湾,两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水岭。元代就有人发现了这里适合开挖运河,于是胶莱运河作为南粮北运海上航线的重要一环而修建,用以缓解京杭运河的漕运压力。公元1282年,北段为胶河下游,南段为人工河道和大沽河下游,从莱州湾到胶州湾,全长130公里的胶莱运河全线打通(如上方地图所示)。这条运河高于海平面(如下图所示),依靠地表径流和降水的补充,水浅淤泥多,大海船无法通过,需要用平底小船转运货物。胶莱运河兴盛了近10年,此后,由于泥沙淤积过快和朝廷对海运的态度变化,几经兴废,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
而1月份是牲畜疫情多发的季节,又是母羊开始产羔的时候,因此当地的兽医和防疫人员,天不亮就要从乡里出发,赶到冬牧场的各个牧业点,在早上牲畜出去放牧前,完成疫苗打针。相比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而言,扎西岗所在的西藏阿里有着更高的海拔和更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使得当地牧民和牲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玻利维亚的红湖是南美洲火烈鸟最大的繁殖地清晨的红湖,沐浴着初升太阳的柔和光芒,苏醒过来的智利火烈鸟准备离开休息地,飞往觅食地点觅食。这里是玻利维亚的红湖火烈鸟保护区,红湖现在是南美洲火烈鸟最为集中的繁殖地。除了智利火烈鸟,安第斯火烈鸟和秘鲁火烈鸟也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两种火烈鸟。
黄鼬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鼬科动物,俗名黄鼠狼。它们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人类生活区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黄鼬喜欢钻洞、攀爬和游泳,它们的胸肋骨细长而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所以可以轻易地钻进比身体还小的缝隙和洞穴中,捕食洞里的鼠类、昆虫。图为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黄鼬。供图/武耀祥 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几只蜜蜂在艳丽的虞美人花蕊间采集着花粉。成熟的花粉从雄蕊花药中散出,并黏附在它们体表。当这些蜜蜂飞往下一朵花时,花粉便粘在其雌蕊柱头上,雌蕊得以受精、发育,实现植物繁殖。主要依靠昆虫完成传粉的植物被称为虫媒植物,它们雄蕊花药产生的花粉粒通常拥有粗糙而有黏性的表面,易于黏附在前来取食的昆虫体表,然后随昆虫活动而传播。鲜艳的颜色、甜美的蜜腺或特定的气味,都可以成为植物吸引昆虫为其传粉的手段。摄影/唐志远
摄影 / 唐志远
阿里地区有近80%的土地,是适宜牧业发展的土壤每年11月上旬,牧民赶着牛羊,返回到一片金黄色的狮泉河谷秋季牧场。此时,经过一个夏季的休养生息,秋季牧场水草更为丰茂。牲畜在此大快朵颐,为即将到来的寒冬积蓄着宝贵的能量。虽然阿里地区号称世界屋脊上的屋脊,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气候严寒,降水稀少,被视为生命的禁区,但人类仍然借助放牧,在这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从以下图表中可以看出,适宜牧业发展的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等土壤,在阿里全部土壤类型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资料来源/张斌 等主编《西藏阿里土地资源》
玻利维亚的高原是秘鲁火烈鸟的家园秘鲁火烈鸟的生活区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境内的安第斯高原盐湖区。近几年秘鲁和智利的盐湖不断干涸,秘鲁火烈鸟开始大量聚集在玻利维亚海拔4200—4500米的高原上,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别的动物很难接近,因此成为秘鲁火烈鸟觅食的地方。
图为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紫貂(供图/武耀祥 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摄影 / 程斌
如果重修胶莱运河,青岛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纽约?伊利运河成就了纽约:美国内河运输大动脉——密西西比河贯通了南北,从墨西哥湾通航到五大湖,就差一个东西向的出口,直接前往开放的大西洋海域。伊利运河的修建解决了这一痛点,也成就了纽约的枢纽地位。它打通了一条从五大湖通航到大西洋沿岸的通道,直接把纽约托上了美国航运枢纽的地位。胶莱运河能否成就青岛?渤海沿岸分布着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等众多亿吨级以上港口,但是渤海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如果胶莱运河打通,提供一条更近、更稳定的海上通路,会给青岛带来什么?目前看来情况并不明朗,首先,海船能否通过胶州湾大桥就是个问题;此外,我国的内河运输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为主,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航运枢纽地位稳固,如果想把青岛打造成环渤海港口对外的主要出口,这得需要多大体量的一条运河?图为青岛港港区夜景 摄影/孙玉龙
牧民们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默默地为国家守护着领土在狮泉河边巡逻时,罗布加参捡拾野驴粪来作燃料,以便烧水饮用(下图)。这里不仅海拔高,气温低,极度干旱,而且风力大,平均每年8级大风有100多天。他们就这样年复一年,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寂寞、病苦等的煎熬,默默地为国家守护着领土。可以说,扎西岗的牧民坚持抵边放牧,巡边放哨,为我国的边境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鼬科动物往往有把身体站立起来侦察四周的行为,紫貂也不例外。夏季,枝繁叶茂的草木会遮挡视线;冬季,厚厚的积雪也会影响紫貂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判断。紫貂站起来,你会发现它身材修长。细长的身材让它们拥有更广阔的视域范围,有助于捕猎以及躲避天敌。
能够传粉的昆虫,远远不止有蜜蜂和蝴蝶鳞翅目的蝴蝶、飞蛾和鞘翅目的甲虫也为植物传粉起到独特的贡献。图中,拍摄者通过夜间灯诱的方式,将大量趋光的飞蛾吸引到白布上(摄影/唐志远)。
摄影 / 唐志远
最肥美的狮泉河谷草原,被用作转场过渡时的“枢纽草场”夏季的狮泉河谷,水草丰美,宛若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只是不见了牛羊的踪影。原来,从每年7月开始,牛羊就陆续转移去了高山的夏牧场。这样狮泉河谷的草场就可以得到休养生息,以便留给牲畜作为它们秋、春两季的牧场。狮泉河流域的高山冰雪融水,为河流带来了珍贵而丰富的水资源,从而孕育出了肥美的河谷湿地草原。不过当地牧民并不急于“享用”这片草原,而是根据当地气候和草场的季节演变规律,合理安排,让草原在春、秋两季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作为向夏、冬牧场转场过渡时的“枢纽草场”。
摄影师在坦桑尼亚搭建的简易帐篷中等待拍摄。
研究人员制作蜂类标本。
想象中,胶莱运河若真的重修、加深,变成一条海洋运河,那山东半岛原来这大片的农田沃野,岂不是会变成沿海地区?海船改从运河上走,那是“坐有湖山趣,行无风浪忧”,再不用担心成山角的恶劣海况。山东省的路网密度大,至少有12条交通线路与胶莱运河交叉而过,如果运河开挖成海河,为了保证陆上交通,需要修建至少12座跨“海”大桥,为了保证船舶通航,桥梁标准还得提高。
扎西岗乡政府所在地就在狮泉河谷里,紧邻边境地区1月份的扎西岗乡银装素裹,显得格外静谧。据当地人说,近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感觉没以前冷了,最冷时也只有零下30多度,很少超过以往最低的40多度。扎西岗乡政府所在地就在狮泉河谷里,海拔近4300米,紧邻中印边境地区。目前扎西岗乡下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有两个村民小组。这些村庄基本都是紧靠狮泉河沿岸分布。由于海拔高,当地除了种植少量的青稞和牧草,村民基本都是以牧业为生。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牧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合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放牧规律。
摄影 / 火烈鸟
图为北美水貂,它原本生活在北美洲,从2000年开始,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见到了北美水貂的种群。它们能很快适应长白山的环境,种群活动范围呈迅速扩大的趋势,并侵入到水獭的领地。
世界上的海洋运河(一)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带来的,是10000公里的航程缩减。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船只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时间,也避开了风高浪急的合恩角。运河全长82公里,共有3座船闸,每年有超过815000艘船只从运河上经过。船只从大西洋一侧经加通船闸被提升26米,到达人工湖加通湖,经过库莱布拉人工山谷到达太平洋一侧的两座船闸。运河的宽度(不包括湖区)大概在152—304米,通航船只的最大吃水深度在15.2米。图为满载的集装箱船擦身通过加通船闸的景象。摄影/Roy Mathers
智利火烈鸟Phoenicopterus chilensis
用模压或捶揲的力量将金薄片附着于器物上用作装饰的技法,最早在我国商代就已出现。商周时期,金薄片多用于装饰青铜器,到汉代时,使用范围更广。在刘贺墓中出土的一件环首铁削上我们就发现了包金、贴金的痕迹,而更多贴金装饰则发现于漆器之上。
世界上的海洋运河(二) 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带来的,是5500—8009公里的航程缩减。苏伊士运河全长193.3公里,是连通亚欧非三大洲的主要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不同,它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并不需要开挖山岭,运河全程自流,没有修建船闸。这样一条占世界海运贸易14%的运河,宽度大约为280—345米(不包括湖区),相比较之下,如果胶莱运河沿用1000米宽的规划,是不是太过度了?摄影/Joachim Affeldt
在狮泉河春季牧场休整近一个月后,牧民准备向高山夏牧场转移每年7月,狮泉河河谷的春季牧场一派热闹景象,牧民和牲畜在这里休整了近一个月,准备向高山夏牧场转移。
大火烈鸟Phoenicopterus roseus
李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绘图/李亚龙
根据现有设想,他们准备在山东人工开挖一条长江目前最常被提及的规划中,准备开挖的胶莱运河长130+20公里,包括了向两侧海洋延伸的距离。宽度规划为1000米,水深12米。数据听起来并不够直观,海洋专家高抒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提醒:“这些数据体现的规模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概念?这是长江的规模!”长江南京到泰州段,大约195公里,水面宽度超过1300米,航道水深12.5米。跨页展示的正是这一段长江的景象,拍摄于江阴长江大桥附近(摄影/王宁)。这样的体量如果放到一条运河上,实在是过于夸张了。
摄影 / 王宁
秘鲁火烈鸟 Phoenicoparrus jamesi玻利维亚的高原是秘鲁火烈鸟的家园秘鲁火烈鸟的生活区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境内的安第斯高原盐湖区。近几年秘鲁和智利的盐湖不断干涸,秘鲁火烈鸟开始大量聚集在玻利维亚海拔4200—4500米的高原上,这些地方地广人稀,别的动物很难接近,因此成为秘鲁火烈鸟觅食的地方。
积雪中,多只紫貂探出头来,它们通过嗅觉进行着无声的交流(摄影/程斌)。
摄影 / 程斌
大沽河的景象
图为本文作者的野外工作照,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冬季雪后借助红外相机开展兽类监测工作(摄影/史国强)。
摄影 / 史国强
胶莱海河河畔景观畅想图 绘图/王航
马头星云(以可见光观测)摄影/黄红林 张宇杰
摄影 / 黄红林 张宇杰
2017年年初,长白山及周边迎来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让人走着很费劲,但紫貂依旧步伐轻盈。在雪地里,紫貂不光是寻找食物,它们之间也会玩耍、互动,有时还会钻到雪洞里面。冬季往往是观测鼬科小兽的好时节,尽管步伐轻盈,但紫貂还是会在雪上留下足迹以及粪便等活动踪迹。摄影/程斌
摄影 / 程斌
在众多形象中,羽人最为引人注目,它们反复出现,姿态各异,图中展示了一个手舞足蹈的羽人。
加勒比火烈鸟 Phoenicopterus ruber在全球6种火烈鸟中,加勒比火烈鸟的颜色最鲜艳火烈鸟胆小,如果一旦繁殖区有危险,它们就会弃巢,导致繁殖失败。为了拍摄火烈鸟育雏,摄影师在保护区的大力支持下,穿上特制服装,趁着黑夜到达繁殖区,左下图是摄影师身着伪装趴在繁殖区的滩涂上拍摄。火烈鸟的喙构造特殊,下喙的沟深,上喙的浅而呈盖形,边缘有稀疏的锯齿和细毛,倒置在水中就像个大筛子一样,可以快速地将水吸进来和滤出去,并使食物留在嘴里。
图展示了另一汉墓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形象。
而在去年3月底,朴龙国在长白山头道白河监测中华秋沙鸭时意外地再次目击到水獭,这令他兴奋不已。
西王母与东王公的组合图像
小火烈鸟Phoeniconaias minor非洲秃鹳和豺狗是火烈鸟的主要天敌非洲秃鹳是食腐动物,也吃昆虫、鱼、鼠、鸟和蛋,通常也会捕食火烈鸟。一只秃鹳就能杀死100多只雏鸟,鸟蛋更是不计其数。非洲秃鹳宽大而锋利的嘴,能轻易啄穿一只成年火烈鸟的背。右图是摄影师在坦桑尼亚搭建的简易帐篷中等待拍摄。
当年出生的智利火烈鸟无一幸免于难2018年11月在玻利维亚的红湖,摄影师利用无人机发现离岸3到5公里的滩涂上,有大量智利火烈鸟筑巢,当年成功繁育了3000—4000只小鸟。但这些幼鸟并没有幸免于难,在一场暴风雨后,当年出生的幼鸟无一生还。
海昏侯博物馆,根据刘贺墓中出土的木质髹漆彩绘衣镜制作的仿制品,这个衣镜的背板上绘制的是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和生平,正面镜架上的彩绘则展示了刘贺心中神仙世界的一角:镜框上部绘有西王母和东王公,面向观者席地而坐,略呈对视状,两者之间有一只朱色的衔珠凤鸟;镜框四周绘有对应方位的四神图像;镜掩(镜盖)正面为仙鹤图。
因为部分漆器损毁严重,难以提取,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现场就会对其进行定位和记录(摄影/郭晶)。
摄影 / 郭晶
为了拍摄火烈鸟育雏,摄影师在保护区的大力支持下,穿上特制服装,趁着黑夜到达繁殖区,图是摄影师身着伪装趴在繁殖区的滩涂上拍摄。火烈鸟的喙构造特殊,下喙的沟深,上喙的浅而呈盖形,边缘有稀疏的锯齿和细毛,倒置在水中就像个大筛子一样,可以快速地将水吸进来和滤出去,并使食物留在嘴里。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在长白山地区观察到一群4只水獭,从此对水獭念念不忘。之后40年间,水獭仿佛销声匿迹了,见到它们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今朴龙国已经退休,他回忆道五六年前曾在一处水库边看到水獭捕鱼;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3000余件漆器,这批漆器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尤以出土于主棺中的最为精美。在主棺中发现的漆箱、漆盒、漆奁等器物,基本上都是银扣——用银加固及装饰口沿,贴金——用黄金制作成薄片、剪出纹饰、粘贴在漆器表面。在被考古人员发掘提取,冲洗去表面的淤泥,略加养护之后,这些漆器就立刻展现出了熠熠生辉、动人心魄之美来。摄影/郭晶
摄影 / 郭晶
周欣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 教授
海拔近4600米的查果冬牧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冬牧场之一冬季是一片冰雪的世界,高原上看起来似乎更加荒凉,人迹罕至,了无生机。但是事实上,扎西岗的牧民仍然没有闲着,窝在家里“猫冬”,而是将牛羊赶到了北侧冈底斯山的高山牧场——查果冬牧场上放牧。
不仅有现实中的动物,还有众多《山海经》中提及的神仙异兽《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典籍,也被认为是道教神学的远源。其中提及的众多神仙异兽,在海昏侯墓出土的贴金漆器中,都能隐约寻觅到它们的踪影。图中的金箔图案颇似《山海经·中山经》中的山神计蒙——“又东百三十里日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
历史上,不管是进犯的游牧胡虏马队、戍守边塞的将士,还是往来的丝路商旅,都离不开水。很多烽燧的修筑地点,都因地制宜,与水(河、湖、湿地、泉、井等)有着密切关系。大漠苍茫中,找到一座烽燧,往往意味着找到一缕水色,一脉清流。图为玉门市花海汉长城的一座烽燧,它站立在一片水乡泽国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帽状云逐渐变淡、变薄,但颜色却变得更加红艳。摄影师南卡和同伴们被眼前这幅壮美的场景深深震撼了。南卡居住在成都,经常前往这座四川最高峰拍摄,所以见过贡嘎山各种不同的面貌。但目击和拍摄帽状云的经历,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对云的认知积累,大多数来自于长期户外的拍摄。在这个帽状云形成之前的头一天晚上,当地下过一场雪。可见帽状云的出现,是和气流的变化密不可分的。”
南戈壁烽火台被风化磨蚀得如同伸向天空的两根巨指。
云南玉龙雪山 海拔:5596米流星与帽状云同框的罕见画面摄影/张敬宜 张作兴
摄影 / 张敬宜 张作兴
水库建设使得古老的烽燧变成了孤岛遗迹。
任意有温度的物体,都在不间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红外波段的不可见光。红外光带有热量,通常而言,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热能也就越高。撒尿的画面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在温度影像中,它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寒风吹过,冬季的树冠树叶落尽,热量从树枝末端散失。看到这棵树,我们隐约可以想象到热量如何从人体的毛细血管末端消散。
图为在遗址边上耕作的农人。摄影/付禾
摄影 / 付禾
摄影师在半戈壁半沙漠地带寻找烽火台时遭遇数次陷车,追烽之路,坎坷重重。
牛年除夕,摄影师揭秘“舌尖上的温度”温度对食物也有特殊的呈现。比如在冰激凌蛋糕上,只有点燃的蜡烛温暖而醒目。春节期间,摄影师赖宇宁和张超用红外热成像仪拍摄了多种食物。烤羊肉串的摊铺里,炽热的烤架上,隐约可以看出哪些肉串即将烤熟,哪些肉串是刚刚放上去的;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寒风吹过,热量的散失却从包子褶上开始;油锅里出来的麻团,外层的芝麻会先变凉,热成像让麻团看起来像是一个个浑圆的草莓;鸳鸯火锅中,辣油和水的比热容不同,加热升温的速度往往不一致;甚至家里的电饭煲,工作时外壳的温度分布也并不均匀,图中的颜色让摄影师了解到,摸哪里不会被烫到手。拍完食物,两位摄影师也都给自己拍摄了肖像照。赖宇宁在大雪纷飞的新疆伊犁忙出一头热汗(摄影/张瑛);张超锃亮的眼镜因为温度低,在红外影像中看起来更像是墨镜。他们说,只要存在温差,生活中各种画面就会变得绚烂无比。
古道变迁:荒原中的古老长城与寂寞丝路历史上,从张掖高台到酒泉临水曾有一条繁荣过千百年的丝路古道,明代修筑的壕堑长城和烽燧群也在这一线绵延,今天,这条丝路古道已被遗忘在荒野中,只有牧羊人、羊群与骆驼还在这里行走和生活。一年又一年从地下返上来的厚厚盐碱已慢慢吞噬了它。图中可见烽燧和城池遗址,左上方若隐若现的一道壕沟为壕堑长城遗址。
烽燧残破,荒原中正在湮灭的星光戈壁、沙漠中的风破坏力很强,大风起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不断掏蚀和磨蚀着烽燧。盐碱会使原本坚硬如铁板般的夯土酥碱化,像面粉样疏松易碎。此外,荒漠植物生长、暴雨冲蚀、洪积沙漠和流沙掩埋、戈壁开荒、人为破坏都会对古烽燧产生威胁。在多年拍摄中,我们还发现几年前拍过的烽燧遗迹,再去时已难以寻觅的情况。图为伫立在滚滚沙浪中的土墩子(暂名)烽火台,半圆形沙梁环绕着它。这是一座追烽者们意外发现、不在长城普查清单中的烽燧。后经当地文物局初步鉴定,此遗迹为汉代烽火台,明代补筑并沿用。
图中的烽燧是敦煌三危山南北两侧众多烽燧中的一个。据考古调查,这一带有汉、魏晋、唐、清等多时期的烽燧。历史上,这里曾是重要的古道枢纽和军事要地。 图为敦煌东三危山 旱峡沟墩烽火台(清代)
图为摄影师在瓜州拍摄烽燧遗址途中,夜宿老师兔汉代古城遗址附近。摄影/李玉龙
图为酒泉北部丝路古道上,生活在烽燧旁的牧民人家,为了保护珍贵的水源,主人在水井旁扎了一圈结实的篱笆。
鸟瞰烽燧,大地绚丽画卷上的一枚印章在酒泉绿洲的北部有多道长城防线,除了绵延的边墙、壕堑外,沿着台地丘陵的高点上还有一个个独立烽燧连成的防线,以供瞭望、扼守要道和及时传递警报之用。从航拍角度看,多彩地貌上的烽燧拥有别样的美感。
打开汽车的发动机盖,红外热成像仪可以把各个零部件的温度清晰呈现。通过温度来排查机械以及电路故障,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
大量养殖蜜蜂,也很难弥补野生传粉昆虫的不足云南罗平的养蜂人正在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间忙碌。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养殖蜜蜂的数量增长了约七成,但虫媒作物的种植总量增加了三倍以上,养殖蜜蜂能否满足不断增加的虫媒作物授粉需求,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近几十年,欧美国家还频繁出现“蜂群紊乱综合症”的现象,大批养殖工蜂神秘消失,学界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无定论。我国暂无出现此现象的记录,但作为世界蜜蜂养殖第一大国,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仅依靠养殖蜜蜂,恐怕很难解决传粉昆虫数量和多样性下降的潜在危机。
多样的地貌,烽燧的战场和舞台酒泉地貌多样,历史上烽燧往往因地形而设,以便多角度管控、瞭望、传警及保护丝路客商的安全等。它们有的高居山巅、悬崖、台地,鸟瞰谷地,守卫山口;有的伫立于辽阔沙漠戈壁边缘或绿洲间,守卫古道、水源和屯田。图为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芦谷墩烽火台(明代) 烽燧的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沙海。
图为北美洲阿拉斯加南部的马拉斯皮纳冰川(Malaspina Glacier),这张图将真彩色图像中的红、绿、蓝三个波段的光分别对应为红外光、近红外光以及绿光,进而得到假彩色图像。假彩色图像的彩色便于区分地貌及地物的类别,有助于遥感影像的进一步解译。图为位于阿拉斯加的马拉斯皮纳冰川假彩色遥感图像
膜翅目是自然界传粉昆虫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主要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其中,蜜蜂(这里指蜜蜂总科,而不仅是蜜蜂属或家养蜜蜂)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工蜂的后足是携粉足,内侧生长着被称为“花粉刷”的硬毛,可以把身上附着的花粉刮取下来,外侧则有一个“花粉筐”。工蜂会把花粉粘成小团,装进花粉筐里,带回巢内再进行加工。熊蜂是蜜蜂总科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们分布广泛,能耐低温,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传粉者。
疏勒河,一条属于长城与历史的河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古亦名“籍端水”、“冥水”,“疏勒”蒙古语为多水之意。疏勒河是中国少有的自东向西流淌的内陆河,古代流量充沛时曾流入新疆罗布泊,今天下游河道已经断流。历史上,河西走廊西端的长城及军事防御线便是沿着疏勒河绵延展开的,古代遗存众多。
远去的烽火与丝路驼铃,烽燧旁更迭的人间烟火世事变迁,历史上的古城、古道和军事要塞随着时光多有湮灭荒废,在烽燧旁生活、走动的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一些牧民守着烽燧旁的一眼泉水或水井,便安下了家。图为烽燧旁的牧人羊圈,周边土地上满是盐碱。
烽燧内外:写满历史的建筑史书和考古重地烽燧间的信号传递是一套完整、高效而隐秘的军事情报体系。各地烽火制度有差异,根据敦煌一带出土的汉简记载,普通敌情只在烽火台下升起“蓬”或点燃一定堆数的积薪,而“亭上蓬”和“离合火”则分别为危急信号,表示敌人已占领烽台下障城或烽燧受到直接攻击,白天会在烽火台上挂起蓬,夜间则在烽火台上举离合火以示紧急。上图中,黑河烽火台高大巍峨,底边的长度有15米左右,东边还残留有供戍卒登上烽火台顶的台阶坡道。
图中拍摄的是北京动物园的马鹿。马鹿眼、鼻、口是高温区,仔细看眼睛下缘还有一处形似蝌蚪尾巴的高温图区,那是马鹿的眶下腺,它可以散发特殊的气味。在发情期,马鹿通过其他鹿眶下腺的气味,就可以判别对方的感情状况。
黑戈壁上沙尘暴:黑云压烽烽欲摧北海子一带有众多烽燧及相关戍堡遗存,历史上,这里是守护酒泉绿洲,遏制北方游牧势力南下的重要防线。石营堡南望北海子,北控黑戈壁,是烽燧线上的一处较高等级的管理驻军机构。遗迹墙体由黄土和石块夯筑,中间夹有芦苇和红柳。在拍摄时,摄影师突遇强烈的沙尘暴,黑黄色的尘暴铺天盖地,如巨阵压来。
卓奥友峰 海拔:8201米登山家刘政在攀登卓奥友峰时,先后3次目击了帽状云2014年9月,在攀登卓奥友峰期间,登山家刘政先后3次目击卓奥友峰顶上的帽状云。这是9月22日上午9:46,在海拔5790米的前进营地拍摄的画面,“当时看到这样的云彩,并不知道是‘帽状云’。只是觉得它的形态非常奇特,就拍摄了下来。云层的色彩随着光线的移动,在快速变化,色彩斑斓,如梦如幻。”我国地域辽阔,山地类型多样,特别是西部有众多高海拔的山区,有着观赏“戴帽”山的极佳地理条件。不过,这种景观要想进入寻常人的视野,仍需假以时日。摄影/刘政
摄影 / 刘政
伫立在时光银河的对岸守候沧海桑田的烽燧们酒泉地区历史悠久,多个朝代在这里修筑的烽燧穿越千百年,屹立至今。它们曾忠实守卫的道路、绿洲、边关和城镇等如今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迁。烽燧断无烟,唯有那土石筑成的质朴身躯依然挺立在原野之上。上图为摄影师正在一场沙尘暴中拍摄酒泉金塔芦草井汉长城。这段长城由红柳根和沙土分层夯筑而成。沙地上仍在生长的一丛丛红柳在与遗迹上的汉代红柳彼此凝望应和,仿佛是一首跨越了两千年的无言诗。
地形云的形成以及几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地形云地形云是气流顺着山峰抬升,遇冷凝结而形成的(图1),其中极具观赏价值的主要有三种:被强风吹离山峰的旗云(图2),在山顶形成的帽状云(图3),以及在背风坡形成的荚状云(图4)。这些地形云,在高大、耸立、周围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而且显得更为壮观。绘图/王航
冷暖自知:不同生物展现不同的热力图通过红外设备测量体温,如今悄然成为我们进入各种公共场所的必要流程。除了能够以可视化的图像呈现人的体温,红外热成像仪还可以帮助我们刷新对身边动物的认知:猫和龟的鼻头冰冷;大象的耳朵有散热作用,耳廓边缘是低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