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雨,清晨亦夏雨潇潇。起床较早,迅速用过早点。预约的车来接,送至刘公岛码头。我们乘第一班轮渡到刘公岛游览。波涛翻涌的海面,细雨斜织,薄雾蒙蒙。渡船甲板上空,海鸥盘旋翻飞,一路啼鸣,逐船而行,等人投喂。
距离第一次来刘公岛,近30年了,印象相当模糊。昨晚睡前,在手机搜索阅览有关介绍,预做功课。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仅有3.1平方公里的面积,却享有盛名。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因为这里是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岛上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岛上建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还保留着当年的水师学堂和多处炮台及其他遗迹。清政府于公元1888年设北洋海军,由于刘公岛地处要冲,北洋海军提督署便设在此。刘公岛自1985年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对外开放以来,景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利用取得丰硕成果。主要景点除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外,还有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鲸馆、丁汝昌寓所、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威海水师学堂、黄岛炮台及兵器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铁码头等众多自然历史人文名胜。
沧桑再现博陈馆
下船上码头,踏进刘公岛,向右不远处,就看一座形似巨舰的建筑,舰艏上有一将领,临风挺立,衣裾后扬,手持望远镜,正在观察前方万顷波涛。整个建筑构思大胆,造型独特,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的主体建筑与巍然矗立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融为一体,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
这就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该馆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以“甲午战争:1894-1895”为基本陈列,分为“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五个部分,将丰富的历史遗迹、传统陈列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在一起,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影视等,生动再现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原貌。
随着参观人流走进陈列馆,迈着沉重的脚步,历史沧桑扑面而来。在这里,我看到了大量珍贵的甲午战争历史图片,大量复制的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和还原再现的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李鸿章在马关谈判”等多个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在国内首个“黄海海战”3D影视厅,看到了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再现“威海卫保卫战”战争场面;还有那些反映甲午战争的巨幅油画和巨型雕塑。高水准设计,精细化制作,多媒体展示,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融真实性、可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让人身临其境,沉浸其中,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油然而生。
海圣传说神奇美
乘坐景交车,我们来到海圣殿。大殿前院高矗的圆鼎形铸铁香炉,香烟缭绕,彰显着殿宇悠久历史,香火旺盛。殿宇虽不巍峨高大,但也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堂正中供奉着刘公刘母塑像,均白发如银,慈眉善目,身披深红斗篷,正襟危坐。大殿柱上有一副对联:“定风波神明如禹德配天地浮日月,济沧海庄严至圣功在春秋感鱼龙”。
正在品味对联意蕴,门外有导游在讲刘公岛的由来,便挤进人群蹭讲解。那导游说:关于刘公岛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东汉末年,刘氏皇族一支因不堪曹魏政权迫害,向东避难,迁至岛上定居,后称刘公岛。铭牌上就是如此说的。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刘氏指的就是汉代石落村的刘姓人家,入海打鱼,见岛上草木丰茂,山清水秀,便上岛定居,繁衍子孙,岛由此而得名。
导游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当然还有一种最富神话传奇色彩说法。相传在数百年以前,一条来自江南的商船,路过此处海域,突然遇到狂风卷巨浪。船上的人们奋力地与风浪搏斗,祈望能找到一处可以躲避风浪的地方。可是风越来越猛,浪越来越大,船在风浪中颠簸,象一片树叶在海面上漂浮。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没有了,艄公们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地倚在舱板上,任凭船只随波逐流。
正在绝望之际,隐隐约约看到前方有一个岛屿,边奋力划桨,来到岸边,看见一栋房屋,窗前亮着灯光。艄公们急忙上岸敲门,恳求施舍一些茶饭。开门的老翁爽快地答应,并呼一位老媪与众人相见。老翁古朴可亲,一面安排众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媪生火做饭。只见老媪从里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后倒进锅里。众人心里嘀咕:“区区一碗米,怎能解众人之饥?”又难于启齿。不一会儿,饭熟了,翁媪二人招呼大家吃饭。大家随吃随盛,饱餐一顿,锅里的饭却不见减少。众人心里暗暗称奇,但也不便询问。饭后,艄公们感激不尽,拜谢道:“救命之恩,永志不忘。不知此为何地,老丈贵姓?”老翁笑答道:“此为刘家岛,老朽姓刘。”说罢,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赠,送他们回船休息。
第二天船工上岛取水,却不见那栋房屋,寻遍全岛,也不见老翁老媪的身影。但见岛上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众人这才醒悟,皆曰:“我们大福,遇到神仙了。”后来听说,就是这来无影去无踪刘公、刘母夫妇,经常在岛上救助遇难受灾的渔民和船工。人们为了感念刘公刘母的救助施慧之恩,集资在岛上修了一座刘公庙,庙内祀奉刘公刘母泥塑双像。刘公庙建成后,来往的商船和到此的渔民,必上岛进庙焚香祈祷,表达敬仰感念,祈福保佑平安。从此,刘公庙的名声越来越大,该岛也逐渐被称为刘公岛了。
导游讲得绘声绘色,游客听得津津有味,用热烈鼓掌表示感谢。
炮台遗址忧思长
在博览馆走马观花转一圈,在鲸展馆观看巨鲸感受鲸文化,途径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水师学堂、路过丁汝昌纪念馆,我们跟着导游,随着游客队伍,前去参观刘公岛炮台遗址。听说刘公岛上里现存的清末、英租时代炮台遗址遗迹共6处:公所后炮台、黄岛炮台、南嘴炮台、迎门洞炮台、旗顶山炮台和东泓炮台。游客参观的一般都是后两处。
此时雨已不下了,云还依然厚厚的。我们沿着蜿蜒慢上坡山路,来到当时称为大顶子炮台的旗顶山炮台。这里海拔150多米,是刘公岛的制高点。炮台分地下掩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炮台南侧崖壁建兵舍与弹药库。原计划建设永久性炮台,甲午战前未动工,战时开建至战争结束亦未完工,所以未曾参战。此炮台配置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当时最顶端的平射炮4门,炮口径24厘米,炮长840厘米,有效射程6000米,炮口最大仰角22度,俯角5度。炮座下有齿轮转盘,可全周射击,是最为先进的后膛来复线海防大炮,很有攻击性。可惜啊,可惜!虎虎生威,徒有威力,未曾杀敌。
我们沿着山道,又来到东泓炮台。东泓炮台建于1889年至1890年,配置口径类型不同的火炮六门。从炮的口径、炮长、射程看均逊于克虏伯大炮,但相对机动灵活一些,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炮台。地道为砖石结构,拱券弯顶。有完好的通气设备。兵舍在地道出口,依山而建,隐蔽坚固,屋内相互贯通,有7个大门,进出方便,每间兵舍约20多平方米。在甲午中日战争,东泓炮台毁于炮火。后来重新修复。这里如今是国内知名的旅游网红打卡地,开放参观,建有炮台纪念馆。
站在山上炮位旁,向远处看去,万顷波涛,尽收眼底,海风徐徐,乌云重重;耳旁似听炮声隆隆,呐喊震天,突然一弹飞来,血肉横飞,炮毁人亡,归于沉寂。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定远舰上感沧桑
现在的定远号纪念舰,完全依据历史资料按1:1比例进行复制建造,最大程度再现了原舰风采。人们在远处就可看见上白下黑对比分明的舰体停靠在岸边;舰首上有金灿灿的“定远”两字,舰身向岸一边是“定远舰”三个繁体大字;两根黄色大桅杆高高矗立在巨舰之上,相当引人注目。
我们从舷梯登上大舰参观。全舰分为上下五层,甲板上三层为武器装备;舱内两层,是围绕“定远舰”“甲午海战”主题布置的展馆。游客可以看到复原再现的舰内设置和生活场景,诸如:海军官兵居住和工作场所、西式军官餐厅、中式厨房、舰上医院和军官生活区域等;也可看到各种复制的武器装备,种类齐全,形象逼真;还有还原再现的许多著名历史场景,使人身临其境。漫步在铁甲巨舰上,恍若跨越时空,能真切感受到一个多世纪前北洋海军官兵的真实生活。百年往事历历在目,铁甲巨舰的威武、黄海大战的惨烈、甲午英雄的精神等,都在这里与游客风云际会。
站在“定远”号瞭望平台上,顶着漫天乌云,迎着密雨斜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油然而生。拥有如克虏伯一类大炮、定远舰一类巨舰,应该说坚船利炮已经具备了,可为什么还是战败了?记得展览结尾有一段题为《勿忘“定远”》的总结词:“定远舰是近代中国兴办海防的产物,其成军时的辉煌,体现出国家民族海洋意识的苏醒和萌动,其消亡时的悲壮,折射出那个时代海洋意识所存在的局限。定远舰以其不平凡的生涯,昭示着巩固国家海权的重要,阐述着面海而兴、背海而亡的历史真谛,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强国航程中的一座独特的航标。”理念与制度比坚船利炮更为重要。
退役潜艇开眼界
离开炮台,又下起了细雨,乘坐景交车,我们来到刘公岛西端的威海军威展览港区。这里,北倚青山,西邻黄岛炮台,东近北洋水师学堂,海边停泊着一艘舷号为279号的潜水艇。
阅读广告牌介绍说明才知道:这是当年东海舰队的一艘在编潜水艇,属R级33型,全长76.6米,宽6.7米,水上排水量为1330吨,极限下潜深度为300米。其水上航速为15.2节,水下航速为13节。潜艇装备有6具鱼雷发射管,备有12条鱼雷和2条水雷。279号潜艇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能在40秒内潜入水下,并在300米深处机动作战。其内部结构紧凑,分为七个舱室:鱼雷舱、前蓄电池舱、指挥舱、后蓄电池舱、柴油机舱、推进电机舱和尾鱼雷舱。
279号潜水艇于1979年建成下水,1980年服役于东海舰队。曾多次执行重大任务,三次远航太平洋。曾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有三任舰长成为共和国将军。2003年退役,2006年进入威海军威展览港区。
现在,279号潜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成为刘公岛上的明星展品,游客可以进入潜艇舱内,观看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潜艇官兵的工作生活状况,了解我国先进的现代化军事装备。
我们连忙排队购票,随着长长的参观队列,依次进入舱内参观。行走在舱内通道,真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由得惊叹于结构之复杂、空间之狭小、管道之曲折,仪器之繁多,深深感到设计之精密和建造之不易,也可想而知深水潜行之神秘和工作生活之辛苦。既大开眼界,又感慨万端。
精美雕塑意蕴深
返回途中,又是海鸥伴飞随行。眺望着海鸥天云,刘公岛的山石草木、历史遗迹和许多雕塑在眼前一幕幕闪现。特别是那些雕塑极尽艺术之美,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耐人寻味。有几处雕塑印象尤为深刻。
“北洋海军将领”雕塑:这尊人像雕塑应该就是北洋海军将领邓世昌的化身,位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屋顶,高15米,他手持望远镜昂首屹立于18米高的形似战舰的基座上,神情肃穆,威风凛凛,随风扬起的斗篷预示着大战风暴的来临。
“海魂”雕塑:也被称为“铁塑海魂”,位于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外部,与北洋海军将领邓世昌的化身雕像相邻。它以甲午海战中受伤沉没的北洋海军军舰为原型铸造,既是对英雄殉国的悼念,对历史悲剧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惊醒,更象征着人类对未来事业的向往和追求。
“勿忘甲午”:这是一组浮雕,位于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入口处大门两侧,与陈列馆的建筑风格相协调,通过生动的雕刻,再现了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关键人物,使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和悲壮,旨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北洋海军忠魂碑”:碑呈六棱形,高30米。碑身两侧凿有浮雕。碑座由石岛红花岗石砌成,碑身由莱州白色大理石贴面。碑文简述了北洋海军成军及中日甲午战争始末。
“定海神针”雕塑:位于海权文化区内、望海楼前、中华海坛之上。高16.8米的圆柱如定海神针,由56条巨龙盘踞簇拥,巍然矗立在国内唯一的祭海神坛“中华海坛”上,雄浑大气,使人顿感海疆之辽阔,海洋之博大,海权之重要。
“和平碑”:该雕塑位于刘公岛路边一个小花园内,四周是如茵绿草和整齐绿篱,黑色大理石碑座正面中文行书大字“和平碑”,大字下面是英文和韩文。雕塑主体是红褐色的铁链捆绑大锁锁定的许多枪支,枪支上半部分变化为树枝,树枝上是硕大的树叶,树叶簇拥托起地球,地球四周是正在飞翔的白色鸽子,象征铸剑为犁,远离战争,世界和平。
体味着雕塑的精神内涵、艺术魅力和刘公岛的所见所闻,便有了《刘公岛游览有感(八韵)》,以记此行感慨。
刘公岛上步踌躇,折戟沉沙岁月悠。
峰峦叠翠林草茂,碧海蓝天云卷舒。
潮涌浪卷弥望远,磨洗礼赞意气遒。
甲午风云天地黯,炮台战舰硝烟突。
丁邓双昌豪气在,舍身壮举英魂留。
英烈殉国励万代,定远遗恨铭千秋。
临风嗟叹翻百感,钟武敬仰意难收。
两番登临跨碧海,千里凭吊悼风流。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安保仁,陕西长安人。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七七级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先后担任西安高级中学校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被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市“劳动模范”“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西安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称号;曾任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省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会基础教育分会副会长、西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会长和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先后撰写、发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文章360余篇;主编、参编教育教学书籍50多本;主编的《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卫俊秀西高情缘》、教育专著《中学教育思行集》、文学作品《英龄子诗文集(上下册)》和《思行者文稿(上下册)》《思行者诗稿》等,先后出版印行。
往期精选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拒收Ai智能辅助工具生产的作品。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二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十天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因作者原因要求删除已发作品的,需向平台支付费用,每删一篇200元。
7、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问:白忠德、邓汉章、罗旭初、束宝荣、史 波、孙德科
策划:李书忠
宣传推广:鼎 文、王宝群、孙传志、袁胜民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英子、王迎旭、慧 质、晓 锋
总编:鱼儿姐姐、徐萱波
主编:谢亚红、初阳、谭文群
编委:刘旭平、唐桂英、吴远红、张晓强、刘马陵、梦而诗、喝 茶、南友锋、马永清、张兴军、吴风平、张巧莉 、秦岭人家、秋日私语、徵 蔚、党月琴、刘军英、米兰花、陈祖金、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