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沙漠极致风光之地额济纳贺兰山盆地

>>> 讲好自然保护地故事

这是保护地故事发表的第55个作品

撰文:姚远 李平

插画:林佰川 设计:张也

音频:小浩 毛怀国

编辑:黄波

支持单位: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提起沙漠,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样的画面出现?干旱、贫瘠、荒凉、酷热、满目黄沙、寸草不生?但是,如果你来到阿拉善沙漠,你就会发现,这里的风物可能和你印象中有所不同。

阿拉善虽然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但是沙漠中不仅有逶迤连绵的沙丘,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芦苇茂盛的湖岸,甚至还有人居住。

额济纳胡杨林©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提供

作为沙漠中的“异类”,阿拉善不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鸣沙区、世界上最高的沙山,还有中国分布湖泊数量最多的沙漠。

2009年,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因其珍贵的地质遗迹、优美的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一项国际认可的世界级荣誉。这座以沙漠而闻名世界的地质公园,究竟有什么样的极致风光呢?

01

数亿年地质演化

万顷海浪成黄沙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东边和南边与甘肃省相连,北缘与蒙古国接壤。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全境位于阿拉善盟内,东有贺兰山,西有马鬃山,北有蒙古国的阿塔斯山、戈壁阿尔泰山,南有合黎山、龙首山,是一个四周被高山围绕的高原盆地。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就位于这一巨大的盆地之中。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地理区位图©脚爬客/制图

这么大一块盆地是怎样形成的呢?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地质学家们对中国北部的沙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逐渐揭开了这里神秘的面纱。

原来,早在35亿年前,地球还是一颗炽热的火球,阿拉善地区形成了原始的地壳。那时的地壳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地壳,不仅比现在要薄,而且也很不稳定,活动频繁。

随后的火山活动和岩石沉积在阿拉善周围形成了一个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围绕阿拉善的山脉,大多是当时的地壳活动所形成的山脉的残山。

分布在阿拉善地区边缘的贺兰山©拍信

随后,地球在自身演化的过程中,温度慢慢降下来,岩浆固结,地壳也逐渐稳定下来,在这里形成一片稳定的陆地。好不容易稳定了一段时间,距今约5亿年前,强烈的地质运动使这里产生了断裂。断裂跨越了山脉,影响了地形,成为连接的通道。

欧洲的海水通过天山的地槽,疯狂涌入阿拉善地区的西部和北部,这一过程持续了2亿多年,把阿拉善地区变成一片汪洋。

根据现代地图猜测古代海水入侵方向©脚爬客/制图

若不是埋藏在地底下的岩石记录了亿年前的故事,任脑洞再大的人也想不到,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沙之地,在数亿年前居然是一片浅海。

地球的历史上总是不缺乏“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的故事。后来的造山运动使得这里地形隆起,海水逐渐退去,海洋发生萎缩,变成一系列盆地,留下了河流和沼泽。

丹霞地貌作为沉积岩的一种地貌景观,可以推测阿拉善地区曾经的沧海桑田©拍信

后来,由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青藏高原开始隆升,如此大规模地区隆升,高原高度大幅抬升,完全改变了亚洲地区北纬30°带的气候。

来自南方海洋的温暖水汽无法跨越这么高的地形到达阿拉善,而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照样能年年光顾这里。

阿拉善地区受亚洲季风影响示意图©脚爬客/制图

加上地形的变化使气流运转改变、河流及水系的走向发生变化,阿拉善在2千多万年的大自然改造下,变成了广袤的沙漠和戈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02

沙漠与湖泊共存

胡杨与黄沙齐舞

提到沙漠,一般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而,巴丹吉林沙漠恰恰颠覆了这一印象。

在地形、风、地下水以及其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巴丹吉林沙漠在西风带上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沙山——必鲁图峰。虽然位于这个巨大盆地的腹地,然而它的海拔高达1600多米,相对高差也有近500米,堪称沙漠界的“珠穆朗玛峰”!

(注: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予以公告并启用,必鲁图峰海拔高程为:1611.009米)

维基百科上给出的世界最高沙山排名,其中巴丹吉林沙丘为巴丹吉林沙漠中最高沙丘的统称,并非特指必鲁图峰©脚爬客/制图

登顶必鲁图峰,能将千里沙海尽收眼底,甚至能看到远处的多处湖泊。

极目远望,无尽的金黄色沙子从四周延伸到天际,与碧波荡漾的湖泊交相辉映,能让你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远处即为必鲁图峰©拍信

站在沙山上能见到一望无际的沙漠还能理解,怎么在这么大的沙漠中看能见到交相辉映的湖泊呢?

这就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又一独特之处了。据统计,在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中,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140余个湖泊,从大尺度上看去,宛如镶嵌在黄丝绸上的蓝宝石。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分布遥感解译图(据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1996)©《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野外考察指南》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提供

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见到碧波荡漾的湖泊,想想都有些怪异,湖泊里面的水都是哪里来的呢?既然天上不下雨,那么水自然只能从地下来了。

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巴丹吉林沙漠的地下水可能来自沙漠周边雅布赖山区百万年前的降水径流,以及发育于祁连山的古河道补给。山区的降水落在砂砾岩层上,不断向下渗透,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沙漠运动,在一些地方露出头,从而达到“曲线补水”的效果。

正是由于来自远方的水分补给,才有了这里沙漠与湖泊相接、湖岸芦苇丛生,水鸟漫步其间的神奇景色。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沙山、湖泊、芦苇和骆驼©拍信

如此广袤无垠的沙漠,自然会有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

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宝日陶勒盖,经常能听到大小不同的声响,有的如飞机的轰鸣,有的如雷公的怒吼,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为“鸣沙”。

其实,“鸣沙”并不罕见,全球范围内有数十处沙滩或沙漠存在这种现象。部分研究推测,能产生“鸣沙”的沙粒与一般的沙粒不同,沙粒表面有很多蜂窝状的小孔洞,小孔洞构成众多的共鸣箱。沙粒运动时,摩擦产生的细小的声音会被这些共鸣箱放大,从而发出巨大的嗡嗡声。

在巴丹吉林沙漠,响沙分布的面积多达160平方公里,响沙声宏大而悠远。

苏木吉林湖畔的高大沙山©拍信

沙漠地区气候环境比较恶劣,昼夜温差大,水分少,不适合生物的生存。然而,仍然有部分生命在这里生根发芽,谱写生命的赞歌。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之说。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额济纳胡杨区,是现存的3处胡杨区之一,数百年的胡杨在此枝繁叶茂,领尽大漠瀚海风骚。

额济纳胡杨林中的骆驼们©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提供

胡杨为何能在如此干旱的地方生长呢?

首先,胡杨有着发达的根系,其地下根系比地上树干要大得多。它生长的水分主要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所以具有伸展到浅水层附近的根系。

湖泊和胡杨林©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提供

其次,胡杨耐盐碱能力强,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它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它便能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因此,种植胡杨的地区还能改善土壤的质量。

胡杨叶的三种形态©脚爬客/制图

03

沙漠故宫今犹在

曼德拉山遗址存

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之中,沙山围抱着一座古老的寺庙,庙后有一湖,碧波如镜。这座庙就是我国唯一坐落于沙漠腹地的佛教寺院——巴丹吉林庙,而这片绿洲就被称为“苏敏吉林”——即有庙的海子。

巴丹吉林庙©拍信

这座神圣的寺庙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当时建庙用的一砖一瓦一木,全是虔诚的信徒从几百里外的地方用骆驼驮进沙漠的。寺庙建筑气势宏伟,典雅美观,有“沙漠故宫”之美誉。

上百年来,巴丹吉林庙与它旁边的庙海子长久相依,一直存在于现在这个沙谷里,如梦似幻。每年正月初七至十五的祈愿法会、每年六月初七至十六举行的尼玛会、十月二十一举行的展灯法会都会吸引大量的信徒来此。

湖边的巴丹吉林庙©拍信

中华文明有着5000余年的历史,然而,早在数万年前就有人类在阿拉善地区活动。这些古人类在曼德拉附近活动,制造了大量的石器工具,有尖撞器、砍砸器、刨削器,说明生活在这里的古代游牧民族已经具有相当的智慧。

曼德拉山岩画©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古人类也有自己的艺术和审美,他们在曼德拉山黑色岩石上砸出了几千幅精美的动物图案。不仅有山羊、骆驼、狐狸,还有大型围猎活动,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古人类的生活状态。

千万年来,漫漫黄沙依旧飞扬,而隐藏在这大漠中的极致风光等待着更多人来此探索与发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文游天下(421)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但这里并非生命禁区,大大小小的绿洲和湖泊孕育了众多的鸟类和水生植物,人们既可以观赏到“大漠孤烟直”的壮丽景象,也能够看到“气蒸云梦泽”般的秀美景色,而来到阿拉善,行程中最不该少的便是“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它是全球唯一以沙漠地貌为主的世界地质公园,占地面积高达630平方公里,囊括了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jvzquC41yy}/lrfpuj{/exr1r1ke:k<2:dg78A
1.《沙丘2》热映,带你走近10大沙漠旅行打卡地;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库木塔格沙漠位于新疆鄯善老城南端,面积2500平方公里,有“城中的沙漠”之称,因千百年来风向交汇点始终在鄯善老城南端,是世界上“绿不退,沙不进”奇观的缩影。 库木塔格沙漠的沙山线条被塑造得柔美多变,几乎浓缩了世界各大沙漠典型景观。 库木塔格沙漠与鄯善老城相连,绿洲与黄沙相伴,创造了“绿不退,沙不进”的jvzquC41gzvpt}3ujqhtg{{gt0ipo8yqwvobq8mvon584?::80nuou
2.突尼斯之行(三)——沙漠与绿州托泽尔是突尼斯撒哈拉沙漠主要的旅游中心,素有“沙漠门户”之称。 托泽尔掠影 山脉、峡谷、沙漠和绿洲,托泽尔的主要地貌和景观。 亚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西北部,在地中海西南岸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穿过,横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三国,长2400公里,雄伟壮观。 jvzquC41yy}/onnrkct/ew46knkrg~x
3.宁夏中卫沙坡头景区图片大全来一场不一样的沙漠之旅→买购APP地理地貌景观 水文自然景观 主题游 文化景观 旅游景点小编精选 秋季景观 植物花卉景观 看山爬山 生态游乡村游 古城古镇 温泉景观 海景 夜游 演出 博物馆类型 园林园艺景观 游乐园 古建筑古迹 草原湿地景观 赏花胜地 地貌奇观 历史文化景区 惊险刺激景区 旅游小助手 机票 火车票 jvzquC41yy}/ojniqq4dqv4vwm{07;7572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