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异域风情和秀美风光。的确,新疆有很多旅游景点,包括喀纳斯风景区、天山天池风景区、国际大巴扎等等。在新疆的历史上,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古国:楼兰古国。
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曾一度靠近拥有丰富水资源的罗布泊,但最终因干旱缺水而毁于一旦。
罗布泊的干涸
汉朝时,罗布泊附近有个楼兰国。这个国家建立于公元前176年,死于公元630年。它存在了大约800年。
在古代,人们的交通不发达,所以开国的普选都是在资源丰富的地区,楼兰古国也是如此。事实上,它的决定是正确的。楼兰的经济是靠罗布泊商旅云集发展起来的。
罗布泊所在地
居住在罗布泊附近的居民曾形容,罗布泊地域辽阔,有三四百里,一年四季水资源丰富,没有旱季。
因为水量充沛,历史上最大的罗布泊面积可达5300平方公里左右,所以有人推测罗布泊就是黄河上游,而这个猜测持续了2000多年。
成功也是罗布泊,失败也是罗布泊。东汉以后,楼兰古国水资源短缺,不少将士不断引水入楼兰,才缓和了局势。
楼兰古国遗址
后来,楼兰逐渐从过度用水转变为出台法律法规控制用水。可惜最终没能改变缺水的现实,楼兰也被毁了。
1972年,科学家从卫星地图上发现,罗布泊地区的水源已经完全消失。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从“大水深浪”演变为干涸的河床呢?
干罗布泊
首先是因为人们过度用水。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离不开水,特别是在比较干旱的地区,水资源显得尤为宝贵。1959年,新疆大力发展农业,当地居民平时大量使用水资源作为灌溉用水。
在新疆大部分地区缺水的环境下,有关部门在塔里木河上修建大坝,也加速了罗布泊的枯竭。
人们纷纷兴修水利,让本该灌入罗布泊的水急剧减少,水源减少,自然离干涸不远了向上。
第二个原因是新疆本身的地理环境。新疆地区高山阻隔,水资源匮乏。新疆的降水量通常比较少,所以罗布泊的水源补充本身是不够的。
水循环概念图
罗布泊的供水部分依赖于融化的冰雪。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水的蒸发速度也加快,流入罗布泊的水会变少。当罗布泊体内水分的蒸发大于补给时,它的消亡就是是必然的。
复活的“死海”
罗布泊被称为“地球之耳”,这是因为罗布泊干涸后在卫星地图上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耳朵。
地球之耳
近几年的卫星地图显示,罗布泊又开始蓄水,逐渐恢复到之前的水源充沛的状态。很多人对此也很好奇,它是怎么起死回生的?这水是从哪里来的。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始适得其反。无论是温室效应、资源匮乏,还是大量物种的灭绝,地球似乎已经开始“惩罚”人类。
温室效应图
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区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外,国家也开始改善一些相对恶劣的生态环境,罗布泊就是其中之一。当初的研究人员认为,只要保护好塔里木河下游的水资源,就能让罗布泊起死回生。
专业人士实地考察后发现,这种行为不可取。不仅不能改变罗布泊的现状,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航拍罗布泊
另外,引水给罗布泊也是行不通的,更何况引水工程难度大,消耗大。即使真的引进了水资源,也会慢慢蒸发掉,非常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终于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想出了一石二鸟的办法。在他们的努力下,现在的罗布泊已经恢复了闪闪发光的容貌,但是水不是普通的水。
钾盐资源
卤水湖概念图
钾盐通常存在于地下卤水层中,所以人们在开采钾盐资源时,通常会把地下卤水一起抽起来,让原本干涸的河床重新焕发生机。
如果仅仅依靠地下卤水开采,是远远不足以让罗布泊恢复元气的。有关部门也开始在当地建设蓄水工程。到2002年,塔里木河上已建成水利工程200多座,也为塔里木河提供了约280亿立方米的水。
塔里木河水量得到保障后,罗布泊的水资源自然会逐渐增加。随着流入罗布泊的水越来越多,这片“死亡之海”将慢慢开始复苏。
罗布泊钾盐湖
异常的自然天气也增加了罗布泊的饮水量。去年夏季,河南、山西等地遭遇暴雨,部分地区甚至引发洪涝灾害。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遭受了洪水的袭击。
塔克拉玛干沙漠遭遇洪涝灾害
专家表示,雨带正在逐渐北移,这意味着新疆部分地区也可能面临降雨增多的情况。
新疆有那么多阳光,罗布泊的卤水不就被蒸发了吗?答案是:卤水的浓度比较高,其蒸发速度远低于普通水,所以一般情况下,卤水很难完全蒸发。
另外,为了获得钾盐,人们通常会从地下抽取大量的卤水,足以维持罗布泊的基础水量。
罗布泊钾肥资源的开发,为中国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中国人口众多,对钾肥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在罗布泊的钾盐资源没有被发现的时候,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现在中国不需要完全依赖进口。
罗布泊钾盐矿
地球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地球母亲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