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披绿甲荒漠掘金山——新疆持续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

光明日报记者 赵明昊 靳 昊 孙金行

仲夏时节,位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10万株玫瑰,正灼灼绽放。这些沙漠玫瑰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正是去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时种下的。

半年多过去了,锁边“合龙”后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什么新变化?记者奔赴新疆和田、阿克苏等地,实地探访“绿围脖”如何织得更牢。

捆缚流沙

天蒙蒙亮,记者一行便乘车从和田地区民丰县城向北出发,来到尼雅河西岸的后河坝防沙治沙观景台。这里的试验区陈列着九种沙障——草方格、石方格、尼龙网、棉花秆、树枝方格……般般样样,正是治沙的“神兵利器”。

“别看样式粗糙,但是功效显著咯!这些草方格可以形成类似于‘浅锅底’的凹曲面,增加地表粗糙度,与风形成对流,来削弱风的能量,从而实现防风固沙的效果。”民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贾磊告诉记者。

后河坝沙漠阻击区属于流动性沙漠,是民丰县的主要风沙策源地。“后河坝沙漠阻击区三期工程采取‘工程治沙+生物治沙’的方式,按照‘三不’——不修路、不拉电、不平整土地的模式,在芦苇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进行防沙治沙。”贾磊介绍,工程共计划铺设草方格12万亩,目前已铺设5万亩,全部完成后将进一步缓解风沙对民丰县的影响。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万花园沙产业试验田,一圈高1.5米、长5800米的高立式沙障,如城墙般将实验基地围护起来。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江东辉介绍,这些由芦苇编织的高立式沙障,既能削弱地表风速,又能拦截大部分的跃移沙粒,多用在风力强、沙量较大的区域。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台特玛湖昆金公路以北,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上,高立式沙障和草方格沙障打起了“组合拳”。

“该地区防治措施主要以草方格和高立式沙障为主,辅以人工种植灌木,隔绝风沙流与沙表的直接接触,从而固定活动沙面,避免起风时造成新的沙源。”项目负责人陈顺说。从空中俯瞰,高立式沙障充当“前锋”,草方格担起“后卫”,双重保险把沙丘钉死在原地。

沙漠中,有着不同特殊形态的沙丘类型,在风况、气候等因素共同塑造下,会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形状。和田地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的沙丘上,推土机正将新月形沙丘削成阶梯状平台。将每级“梯田”边缘以草方格加固,平台间栽植梭梭林,叫作“梯田式固沙”,专门对付“高大复合型沙丘”。

“高大的沙丘是新疆开展防沙治沙中经常出现的难题,以一片高达22米的大沙丘为例,若采用传统方式平整至少需要20天,每亩费用约为1万元。”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告诉记者,对比推平沙丘,梯田治沙可将每亩成本降至1800元。

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正是新疆科学治沙的生动缩影。新疆各地因地制宜,秉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治理理念,采用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学治沙的模式分类施策。“就像给沙漠‘点穴’,断了风沙的筋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王刚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

从“锁边”到“扩边”

给沙漠“锁边”之后,治沙仍在路上。

今年3月,新疆五部门联合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及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宣布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从“锁边”迈入“扩边”的新阶段。

一部且末志,半部治沙史。傍车尔臣河而生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沙漠面积超过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二,东面沙漠与且末县城仅一河之隔。为了阻挡沙漠继续向县城推进,1998年,且末县成立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了河东防沙治沙生态工程。

如今,站在且末县车尔臣河旁的生态堤坝上眺望,一条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1至7公里,由梭梭林与沙拐枣等植物交织的绿色长廊在车尔臣河东侧舒展开来。

“防沙治沙工程开展以前,沙漠边缘以每年10至12米的速度向县城方向推移,现在沙线反而后退了8公里。”且末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王红伟介绍,“如今,车尔臣河改道的‘步伐’停下了,沙进人退的日子过去了!”

当前,且末县年降水量增长8%,形成了绿洲外围固沙、阻沙、阻风,绿洲内部生产、居住环境和谐稳定的生态屏障和防护体系,县城内小气候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由且末县驱车前往若羌县途中,沙漠公路旁一片波光粼粼的水域撞入记者的视线。

沙海里竟然长出了“海”?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这得益于若羌县因地制宜实施和创新防沙治沙模式。”若羌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宋杰介绍,“若羌县台特玛湖以北的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主要以‘工程固沙+生物治沙’为主;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国道218线一期项目则采取‘间隔治沙’的模式。多种治沙方式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加强了挡风固沙效果,对区域内的台特玛湖湿地、天然胡杨林等形成了有效防护。”

在昆仑山北麓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县曾因风沙危害三次搬迁,当地居民长期受困于恶劣的生态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居民与科研人员开始致力于推动绿洲复苏。为此,策勒县在主要风沙口、沙尘暴策源地和沙尘频发区,大力开展防风固沙工作,并选中了耐旱、耐盐碱、耐风沙的红柳作为防风固沙植物。

经过40余年的努力,策勒县森林面积从十多万亩增加到超过百万亩。曾经,策勒人被风沙追着跑。如今,他们正大步向沙漠深处进军。

“2024年全年,新疆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295.76万亩,沙漠边缘285公里空白区成功实现锁边‘合龙’。”王刚说,“接下来,自治区将以‘扩边’为重点,进一步拓宽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巩固提升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

点沙成金

从怕沙、躲沙,到治沙、用沙,让“沙窝子”成为“聚宝盆”,离不开思想转变和科技突围带来的动力。

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的万亩梭梭治沙示范基地里,成片的梭梭林如绿色帷幔般铺向地平线。工人带着记者,轻轻扒开一株梭梭根部的沙土,几根粗壮的肉苁蓉正贴着茂盛的根系生长。

肉苁蓉是新疆当地的独特产物,它们寄生在梭梭树、红柳等植物根部,耐旱、耐盐碱的特性与沙漠环境非常契合。

“在这里,大多数植物难以生存。在试种了二十多种耐旱抗碱树种后,最后选定梭梭作为主栽树种。”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朋辉介绍,通过发展梭梭根部嫁接肉苁蓉技术,成功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就业,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目前,新疆肉苁蓉干品年产量达1万余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新疆沙产业的版图远不止于此——

在于田县阿热勒乡防沙治沙点,耐旱的沙漠玫瑰抽出了嫩芽。

“沙地玫瑰花期长、香味浓,做成精油和花茶根本不愁卖哩!”阿热勒乡村民阿布杜热合曼·麦麦提在自家承包的沙地上,对刚发芽的苗木进行春季管护。

“近年来,于田县不断探索实践‘于田做法’,群众从治沙事业中持续获益,对于治沙的热情越来越高。”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江东辉介绍,“于田做法”就是将国有沙地划给村集体,再由农户承包,种植玫瑰、梭梭等,将防沙治沙和群众收益紧密挂钩,吸引和支持全民参与产业治沙。

截至目前,在阿热勒乡七仙女防沙治沙标杆区,超过230户种植大户承包了2.9万余亩地,曾经荒芜的沙地逐渐被绿色所覆盖。

沙雅县则立足光热优势,将黄沙转化为“绿电”。

中电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区,7600余亩的蓝色光伏板如波浪般向沙漠延伸。光伏板下方,铺设的草方格给流沙穿上“格子衫”;光伏板外围,梭梭林带构筑起第二道防线。

“该项目年均发电量4.2亿度,够42万人使用一年,可节约能耗约13万吨标煤。”项目经理杜思伟介绍,光伏板板下固沙、板上发电,不仅治理了沙化土地,更能实现能源利用与防沙治沙的有机结合。

当前,各地加大探索沙产业力度,沙区特色经济植物种植面积达184.5万亩,特色沙产业企业达58家。

“接下来,新疆将重点在沙雅县、于田县、尉犁县、且末县打造4个百万亩特色沙产业标杆项目,在和田地区按照一县一品结构布局,规划建设种植示范基地,持续推动特色沙产业全面、多元化发展。”王刚说。

THE END
0.塔克拉玛干沙漠下是一座“地下水库”天山网塔克拉玛干沙漠下是一座“地下水库”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王兴瑞 康颢严报道)11月19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2024年第二次会议,传递出了大量振奋人心的信息。 10月7日,若羌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库尔干区域引洪灌溉工程鸟瞰图。肉孜·吐尔逊 摄jvzquC41yy}/v|3ep1~x|4llz}04976335u49763382a;:343;577xjvor
1.潮声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108个“夫妻水井房”——探访生命禁区的守送水工来得比预期更早一些。水车停在房门口,肖洪握着水管往桶里加水。三个半人多高的超大水桶,装着夫妻俩一周500公斤的生活用水,洗澡、喝水、洗衣都得靠这些。 塔里木沙漠公路所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在这连棵梭梭树都难以存活的“生命禁区”,却有108个水井房沿着公路纵跨沙漠。黄仲桃和肖洪夫妻便是守井人之一。 这108jvzq<84yyy478€h0eqs0u‚xvgo532;812852985369>79;80ujznn
2.2026宁夏事业单位公基常识: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知识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全体大会发布“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入选。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建设挑战前所未有。以和田地区民丰县35千米治沙段为例,该区域是7个上风口风沙汇聚的核心沙源区,年均8级大风天数超过60天,流动沙丘年移动速率曾达百米,为全线“最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极端环境jvzquC41pz4iwjyw0eun1;5471715:4395>22A3jvor
3.中国网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生命禁区”的绿色动脉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振红)8月初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正是最炎热的时候,记者随中国科学院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考察团在被誉为“工程奇迹”的沙漠公路上穿行。 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谢震霖摄 一片黄沙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整体面积达jvzq<84yyy4ylk3ecu4dp8ldzyju1pgeoup049752:5u49752:75a?=7;4950qyon
4.沙漠奇事丨什么?塔克拉玛干沙漠藏着一座“地下水库”天山网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超过33.7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约5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毫米以上,被称为“死亡之海”。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下,实际上是一座“地下水库”。 茫茫沙漠,水究竟从何而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周边环绕着天山山脉、昆仑山脉、jvzquC41yy}/v|3ep1~x|4ujz}04976335u49763389a;:479<29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