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蜥迷种常见巨蜥介绍!

1、泽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salvator)

也称水巨蜥,分布于斯里兰卡及印度经中南半岛、中国南部、香港、马来半岛至印尼及菲律宾间。常在水田、河川附近或红树林等近水区域出没,擅于游泳,常会游入水中。最大全长可达2.5米,但很少有超过2米的。体型较细长,但大型个体的体重约25公斤,吻部细长,鼻孔浑圆,且位置较靠近吻部。分7个亚种,但亚种间的体色及斑纹互有差异,全身体色几乎是以黑色系为主。由于不挑食的习性,使得泽巨蜥可以栖息在大型动物无法生存的沼泽区域。泽巨蜥可以吃下任何可以吞下的肉食如鱼虾、螃蟹、鸟类、蛋类、蜥蜴、老鼠、蛙类、蛇类,甚至是死尸或垃圾等,这种来者不拒的个性也赋予它们过人的生存能力。在人工饲养下适应良好。泽巨蜥是所有巨蜥中最为温驯的一种,属于半水栖日行性蜥蜴,幼体的体色也十分出色,但长成之后体色则趋于黯淡,不过个别体色还是有差异存在。饲养环境与尼罗巨蜥相似,对水的需求很高,食物可以喂一般蟋蟀。面包虫、小鼠、鸡蛋等,幼体成长快速,所以钙粉和维他命的补充也很重要,最好每周供应一次。雄性体型大于雌性,雄性在100~130厘米以上就属于成体,雌性则为50~120厘米。雌蜥在交配后4~6周就会产下6~25颗软壳蛋于事先挖好的洞穴中,再掩埋好。经过2.5~3.5个月就可以孵化,幼蜥大约两年后成年,寿命与一般巨蜥相同,大约是15年。

2、砂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gouldii)

分布于澳洲与新几内亚,栖居在干燥的稀树草原与荒地中。全长可达120厘米,背部上同时具有亮色斑点及大型黑色斑点并列。砂巨蜥是一种凶猛且力量相当强大的巨蜥,雄性具有很强的领域性,这种巨蜥在受威胁时通常会以后脚站立、鼓涨颈部并发出嘶嘶声以吓退敌人,如果无效就会甩动尾巴或张口还击。食性很广,在野外它会猎食甲壳类、小型哺乳类与其他爬虫类,有时候也会猎食鸟类、两栖类,甚至腐肉、昆虫与爬虫类的蛋也照单全收。砂巨蜥很会挖洞,会下挖到地底筑巢,通常将巢筑于岩石、灌木或落木下方,有时也会占据兔子的巢穴省去自己筑巢的麻烦。砂巨蜥属卵生,繁殖期时雌雄会同住于一个洞穴中,并在未来几天内持续交配,雌巨蜥会在白蚁冢中心向下挖掘约50~60厘米深的洞,并在里面产下10~17枚卵,并将洞口填满,蚁冢特殊调节机能可保持良好的温度与湿度有助于卵的孵化。人工饲养环境主要以低湿高温为主,建议饲养温度为25~35℃左右,幼体可供应蟋蟀、大麦虫、乳鼠等等作饲料,成体主要提供白老鼠、猪肉等等,当然钙粉也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品。

3、白喉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albigularis)

也称非洲巨蜥,原产于非洲中部与南部,栖息于干燥莽原疏林区,全长140~200厘米,早期曾经被归类为草原巨蜥的亚种,目前已经独立为一种。 共有四个亚种:

白喉巨蜥 Varanus a. albigularis 分布以南非为主,又称带斑白喉巨蜥;

安哥拉白喉巨蜥 Varanus a. angolensis 分布以安哥拉为主;

东非白喉巨蜥 Varanus a. microstictus 分布以东非肯亚、索马利亚为主;

黑喉巨蜥 Varanus a. ionidesi 分布以坦桑尼亚为主。(单独介绍)

其中以白喉巨蜥和黑喉巨蜥比较常见。分布于南非的白喉巨蜥因为背上布满黑色带斑,也被称为带斑白喉巨蜥,在三个白喉亚种中,体色算是比较显眼的一种。而黑喉巨蜥因为喉部黝黑而与其它三个亚种区分开来。基本上,它们的习性是相同的。

白喉巨蜥与多数巨蜥一样,是日行性的地栖蜥蜴,但是因为具有尖锐的长爪,所以爬树的本领也十分高强,是比较健壮粗养的蜥蜴,对环境与食物的需求并不挑剔。以肉食为主,可以用老鼠做为主食,肉片、鸡鸭、牛蛙、鸡蛋、大蜗牛、猫狗饲料等都是良好的食物。UVB不是很必要。维他命钙粉的补充也可以降到最低量。白喉巨蜥因为食量很大,如果不控制喂食量,加上狭小饲养空间的运动量不足,会产生一般巨蜥常见的肥胖问题,可能导致大幅缩短它们的寿命。最好能每天定时让它们出来活动筋骨运动一番。用狗链牵到公园溜蜥蜴更理想。但是要注意的是巨蜥都有攻击性,不论它们有多驯养,所以防护措施永远都是必要的。雌雄的辨别在白喉巨蜥来说也不容易,雄性通常比较壮硕,尾巴根部较肿大。雌性每年生产1~2次,在野外每胎可产下50颗卵,十分多产,在人工环境通常只会产下20颗左右的卵。孵化期约4~5个月。初生幼体有时候会有拒食的状况,需要人工喂食,几次之后就会自己进食,以乳鼠为主食,成长到三年以上就可以成年,只要稳定饲养,它们的寿命通常可以达到15年之久。

4、黑喉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albigularis ionidesi)

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栖息于干燥莽原疏林区,是白喉巨蜥(Varanus albigularis)的一个亚种,因为喉部黝黑而与其它三个亚种区分开来。它们被统称为非洲巨蜥,基本上,它们的习性是相同的。黑喉巨蜥是日行性的地栖蜥蜴,但是具有尖锐的长爪,所以爬树的本领也十分高强,是比较健壮粗养的蜥蜴,对环境与食物的需求并不挑剔。以肉食为主,可以用老鼠做为主食,肉片、鸡鸭、牛蛙、鸡蛋、大蜗牛、猫狗饲料等都是良好的食物。UVB不是很必要。维他命钙粉的补充也可以降到最低量。黑喉巨蜥因为食量很大,如果不控制喂食量,加上狭小饲养空间的运动量不足,会产生一般巨蜥常见的肥胖问题,可能导致大幅缩短它们的寿命。最好能每天定时让它们出来活动筋骨运动一番。用狗链牵到公园溜蜥蜴更理想。但是要注意的是巨蜥都有攻击性,不论它们有多驯养,所以防护措施永远都是必要的。

5、平原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exanthematicus)

又名草原巨蜥、西非巨蜥,分布于非洲大陆西部至中部间,栖息于热带雨林及沙漠地带,干燥的环境,干季期间几乎有大半年均处于休眠状态,直至雨季来临后才恢复活动。成体全长1.2~1.6米,头部比别的种类巨蜥要短小且宽,为正三角型。颈部和尾部较粗短,有一条天蓝色细长开叉的舌头,用于觅食和探路。身体粗状,灰褐色,上有黄色或橙色圆钱状斑点。四肢短小,每个足都有五个锋利的爪,生性懒惰,攻击性和防守性较差,全年多数都在休眠中度过,只有雨季时期开始活动,寻觅食物。平原巨蜥在巨蜥科中算是比较温驯的一种,分布范围广及非洲大陆上大部分国家,但是宠物市场上多数个体都是来自肯亚和坦桑尼亚。由于成体相当巨大,所以一般在爬虫店中出售的绝大多数都是幼体。属于日行性地栖蜥蜴。黄褐色的体色提供了良好的保护色,使得平原巨蜥得以在草原地区大量繁衍。在野外环境中平原巨蜥以各种小动物如鸟类、蛇类、小型哺乳类等为食,食量也很大,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蜥则以昆虫类为主食。在人工环境下可以喂食蟋蟀、面包虫和小鼠等。由于幼体成长快速,所以最好用三尺以上的饲养缸比较适合,非洲莽原的气候通常是炎热而干燥,因此饲养缸的布置也必须把握这两个重点。虽然幼蜥体型也很巨大,但是还必须设置供躲藏的隐密处所。平原巨蜥也喜欢泡水,所以也必须设置水盆供它们饮用与浸泡。属于较容易饲养的品种,虽然性情温和,但始终具某程度上的攻击性,和其它巨蜥一样,当受惊时,它们是绝对有可能会对人作出鞭尾或猛咬等攻击行为的。当然,在进食时不要触摸它们。平原巨蜥的性别通常很难由外表来判别,以探针方式是比较准确的做法。但一般来说,雄性都大于雌性,但尾巴则较雌性为短,雌性的体型却比较肥胖。雄性通常具有强烈的领域性,最好不要将雄性养在一起。当雌性需要产卵时,会在地上挖洞或使用白蚁冢。雌性可以保存精子至数月之久,所以交配一次后可以生几胎都不需再交配。雌蜥每次可以产下20~50颗软壳的蛋,大多数在春天孵化,也算是十分多产的蜥蜴类。

6、杜氏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dumerilii)

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及其周边岛屿,栖息于红树林、湿地或热带雨林区,擅于游泳及攀木。全长可达135厘米,鼻孔呈裂目状,位于眼睛至吻部的中央。头部方至颈背间的大型鳞片略呈圆状。刚孵化的幼体头部呈橘色,外形极为艳丽,但会随其成长而逐渐变为灰色或暗灰色,躯体上具有4条明显的亮色横纹。在水中以螃蟹为食,亦会捕食昆虫、鸟类等。

7、翡翠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prasinus)

分布于新几内亚岛及周边岛屿,栖息于热带雨林区,是一种十分华丽的中型树栖型巨蜥,通体翠绿,在巨蜥中是十分罕见的。全长90~100厘米,尾部截面呈圆形,具盘绕物体的能力,长度约与躯干长相当或更长。具长尾、发达之四肢及趾爪等特征,有助于适应树栖生活。吻部细长,圆状鼻孔位于眼睛至吻部间。翡翠巨蜥的个性比较敏感胆小,所以通常都会躲避人类,也很难适应人工环境,饲养时会需要比较长时间的适应期,相对的饲养的难度也比较高,没有饲养巨蜥经验的人最好不要尝试。由于是以树上活动为主,翡翠巨蜥的尾巴相对的也比一般地栖巨蜥长很多,而且可以卷绕树木枝干,增加在树上活动的灵活性,同时体型也比地栖巨蜥修长许多,有助于在茂密的森林中迅速移动猎食。即使人工繁殖已经成功,但是市面上的翡翠巨蜥多半还是野生个体,而且新进个体通常会处于脱水状态,所以饲养它们的第一法则就是要先补充足够的水份,先大量喷水供它们饮用,之后再开始喂食。饲养环境以直立式箱笼为主,基本上要有4尺宽7尺高2尺深的尺寸比较理想,因为翡翠巨蜥的活动力很强,此外它们也需要较高的湿度,至少要维持在70%,水份必须每天充分供应,这是饲养这种热带巨蜥的要诀。箱笼中设置各种树枝供攀爬栖息。翡翠巨蜥终其一生几乎都在树上渡过,所以底材的种类就不是很重要,如果要选择,落叶会是最适合的底材。另外还要准备供它们栖息的树洞,不需要太大,这对稍具神经质的翡翠巨蜥来说也很重要。在食性上,翡翠巨蜥是以树栖性昆虫为主食,但是一般可以入口的食物如小鸟、老鼠、蜥蜴等也都会捕食,所以在喂食上比较不会有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它们食量较小,喂食应该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另一方面,它们也不耐饥饿,所以最好每日喂食,尽量不能超过两天以上不喂食。虽然翡翠巨蜥的繁殖已经越来越多见,但是基本上繁殖难度是比较高的,主要是雌性比较挑剔,而且必须处于健康状态,才愿意交配。比较好的繁殖方式就是只饲养一对,不多不少。雄性翡翠巨蜥的头部和尾巴根部都会比较粗壮,不难分辨。交配后约30天,雌性就可以产下2~6颗蛋。不过孵蛋就是整个繁殖过程中最困难的部份,因为经常会遇到胎死蛋中的情况,可能还有某些盲点需要克服。在30度左右,正常的话约160天可以孵化,孵化期是比较长的。初生幼体就很胆小,所以如果对蟋蟀面包虫等活饵不敢接近的话就要用肉类或死饵来引诱进食,等幼体可以独立进食之后再改为活饵会比较容易,否则幼体有可能10天以上都不进食。幼体大约两年后就可以成年。

8、萨氏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salvadorii)

又名鳄鱼巨蜥,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南方海岸,栖居于低地森林,尤其是靠水的地方。号称世界最长的蜥蜴,成年全长约5米。尾部约为躯干长的2倍,但即使体型较长,体重也无法与科摩多龙相比拟。鼻孔呈椭圆形,位置较接近吻部,鼻面较为圆厚。体色以黑色为主,并布有黄色斑纹,四肢及尾部则具有横纹。本种多住在沼泽地区,几乎为完全树栖性的巨蜥,体型虽大但相当会爬树,以爬虫、青蛙、鸟类、蛋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性情胆小而容易紧张,但很容易就会变的温驯。饲养难度颇高,饲养空间必须为立体的延伸环境,并在里面放置供其栖息攀爬的树木。在温度方面,萨氏巨蜥可忍受22℃~30℃的平均温度,而加热点必须维持在35~45℃左右,因本种的体型会长到很大,所以并不建议新手饲养。卵生,每次产下约12枚卵,孵化期约为176~205天,孵化温度约为28℃~30℃。

9、莫顿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mertensi)

也称莫顿水巨蜥,分布于澳洲北部,栖息于河川或湖沼等水边区域,泳技高超,性格温顺。全长约1米,鼻孔浑圆,位置较接近吻部,且其开口朝向背部,背部呈暗褐色或黑色,并布有无数个乳白或黄色的细小斑点。下唇具有暗灰色斑纹。腹部呈白色状,雄性头侧方至颈部间具有显著的蓝纹,雌性在繁殖期间,吻部至头侧方的红色色泽会逐渐加深。以鱼类、青蛙、螃蟹、爬虫类卵、鸟、哺乳类或陆栖型节足动物为食。

10、帝汶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timorensis)

又名斑点树巨蜥,原产于印尼帝汶及周边岛屿,分布范围很广,除了原产地之外,甚至连澳洲北部与新几内亚等热带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不过澳洲和新几内亚的个体现在已经分别都被列为不同的独立巨蜥品种,现在所称的帝汶巨蜥只有以印尼帝汶岛及周边的小岛的个体为主,如罗蒂、萨胡、萨茂、西曼和凯色等小岛。其中又以罗蒂岛的个体体色比较出色,会呈现蓝色的斑点,是帝汶巨蜥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欧美国家所繁殖的个体多半是罗蒂岛(Roti)的蓝斑个体,其他岛屿的帝汶巨蜥也都在体色上有所差异而呈现黄、红等色泽。帝汶巨蜥属于小型巨蜥,体长60~70厘米左右,鼻孔呈圆形,且靠近吻端处,个体体色有区域性的差异,比较典型为身体上遍布白色和黄色不规则状的斑点,幼体的体色相当鲜艳,成体体色转为较暗。主要捕食昆虫等小型动物。栖息在多岩石和矮树的地方,性情活跃,行动迅速,害羞。帝汶巨蜥是居住在森林的完全树栖性蜥蜴类,所以在饲育箱内应用树枝等布置成立体状。刚开始饲养时,会有些神经质,故需要设置避难所提供安静的休息地。饲育温度白天为28~30℃,到了夜间可降低5℃左右。纯肉食性,可供应昆虫、小蜥蜴、牛猪鸡鸭肉块、动物内脏及小白鼠等,并在饵料中添加综合营养剂。饲养本种需要较高的湿度,所以里面也必须设置一个水盆,也要定期喷水以保持环境湿度,底材方面可选用树皮屑或雨林型爬虫专用的柏木屑。此外帝汶巨蜥也很喜欢日光浴。本种的个性温和而胆小害羞,人工环境适应期较长。雌雄的辨别比较困难,一般来说雄性体型较雌性大,体色较鲜明,雌性体色较黯淡。雌性每窝可产7~11颗蛋,在90~130天之内孵化,初生幼体就有15厘米长,因此在喂食上没有困难。

11、眼斑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giganteus)

又名帕伦蒂巨蜥,主要分布在以澳洲昆士兰为主的广泛区域,栖息在干燥的稀树大草原中。以全身的眼状斑纹而得名(日本方面则诠释为水珠状),其眼睑特殊的形状让它脸部呈现出一种忧郁的表情,这是本种比较有趣且具魅力的特征。眼斑巨蜥常常会用后腿站立,以尾巴支撑地面的姿势眺望远端的情况以避免威胁,它们短距离冲刺的速度很快;一如其它巨蜥,眼斑巨蜥也是食性很广泛的完全肉食性动物,无论是蛇、蜥蜴、鸟类与小型哺乳动物都会猎食,成体甚至可以吃下一只小袋鼠,同时也会取食其它动物的卵、腐肉等等。

12、孟加拉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bengalensis)

分为两个亚种,承名亚种(V. b. bengalensis)分布于南亚与东南亚,斯里兰亚与爪哇。东部亚种(V. b. nebulosus)分布于缅甸南部、泰国与越南中南部的在马来半岛,爪哇等地。孟加拉巨蜥一般是独居的,很多时都留在地上,而幼蜥则多在树上。成年的有时也会攀上树干,猎食蝙蝠。它们会躲进洞穴或石缝,也会利用白蚁丘。孟加拉巨蜥主要吃昆虫,如蚁、蜗牛及甲虫,也会吃鸟类、鱼类、青蛙、蛇、其他蜥蜴及细小的哺乳动物。孟加拉巨蜥体长可达2米以上(最长记录2.4米),最重超过10公斤,雄性大于雌性。体色为黑、灰黑或褐色,上有斑点,或从淡灰至深黄,并有较多斑纹。幼体体色较深,体色与环境相关。刚出生个体为淡橙或浅褐色,身体具有黄黑色斑纹,尾部侧扁,微有双棘。鼻孔呈裂目状,位于眼睛至吻部中央。腹部鳞片光滑,眶上鳞片大小相同。它们的爪强壮,可以抓住如树等的表面。孟加拉巨蜥主要在潮湿的季节繁殖,但在斯里兰卡的一些群落却于12月至1月间繁殖,在泰国的甚至全年也可以繁殖。它们会以双脚站立打斗来向雌性示爱。它们会在洞穴、枯树或白蚁丘中生蛋。每次约生达30颗蛋,孵化期约为5个月。很多幼蜥在未孵化前或孵化后不久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幼蜥只吃昆虫,故经常出没于树间。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会与兄弟姊妹一同生活。

13、黑白泰加(美洲蜥蜴科,拉丁学名:Tupinambis merianae)

分布于巴西南东部、巴拉圭东部、乌拉圭和阿根廷东部,地栖性,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受欢迎的泰加蜥。幼体头部和身驱呈绿至石灰色;成年个体则呈黑色和白色,全长可达1.5米。饲养箱最好是简单和容易清洁的,尤其是用来饲养成年的,可选用较阔而矮的饲养箱,因为它们不太喜欢向上爬 (例如:订制木柜,玻璃饲养箱)。垫底物可使用木屑、树皮、砂砾、沙、人造纸屑。日行性,日间12~14小时直接阳光照射,或紫外光照明设备 (例如:紫外光管 5.0,强力紫外光灯)。温度32~38℃照点 (例如:太阳灯),23~28℃日间 (例如:日用蓝灯),21~25℃夜间 (例如:夜用红灯,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湿度中至高。躲藏处是必需的,因为它需要一个私隐的地方,在里面最好保持湿润,可采用人工洞穴 (例如:树洞,发热洞穴)等。食物方面主要喂饲昆虫、啮齿动物 (例如:小白鼠)、低脂肉类 (例如:鱼类、鸡肉),间中喂饲熟蛋、多种水果,尤其是甜和柔软的种类 (例如:奇异果、百香果、芒果、杨桃、士多啤梨、葡萄、桃、洋李等)。注意进食时不要把手移近它。另外,食物的大小不应超过头部的三分之一。

14、暗影巨蜥(巨蜥科,拉丁学:Varanus nebulosus)

分布于缅甸南部,泰国南部地区较靠近越南的地方,马来半岛,爪哇岛。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寿命15-18年,细长的身体是暗影的特点。一般的木质爬虫箱就可以 但是要经常清理 木质容易滋生细菌 偶尔拿到太阳下晒晒 或者 买个杀菌灯都是不错的选择。最简单的垫材就是报纸 如果追求效果 那么 爬虫地毯 木屑 树皮都是可以的。冷区28-30 热区32-40。食物:对于幼体来说 节肢类的蛐蛐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辅助钙粉 和小河鱼是个不错的成长伙伴鸡肉也是不错的饲料 但切记 少喂红肉(猪肉 高蛋白 巨蜥不容易消化)。零食偶尔可以来个rs但也一样,不可多喂 ,在网上卖的一些蜥蜴饲料也是可以考虑的辅助营养品 这个就看大家自己的爱好了。

15、葛氏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olivaceus)

目前已知仅分布于菲律宾吕宋岛、波利罗岛和卡坦端内斯岛。体长约 175~200 公分,体色为灰色或黄绿色、黄褐色,从颈部开始直到尾部顶端有黑色的环状带纹,唇缘呈淡黄色,鼻孔小而像一个裂缝。体型虽大却也是速度很快的蜥蜴,受到威胁时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逃离环境,是地区性普遍的种类,栖息于具有斜度的山坡地雨林和岩石地带,居住在树洞或岩石裂缝中,而且会挖空树洞并将自己紧紧的嵌在里面;葛氏巨蜥幼体时以蛋、鸟类、哺乳类、昆虫、蜗牛、蜘蛛或螃蟹为食,但过了 12~18 个月大时会偏向以水果为主,这也是本种不同于其他巨蜥的地方,等到完全成熟后就以地上熟烂的水果为食,其他巨蜥在野外完全没有摄食蔬菜或水果的纪录;它们多吃含糖且多油脂的水果,由于哺乳类因这种水果含有化学成分会令蛋白质不易吸收而避免吃这种水果,使得葛氏巨蜥在进食方面相当轻松,繁殖期在 6~9 月,它们产蛋与否取决于自身积存的脂肪多寡,每次约产 11~14 个蛋,饲养本种需要相当大的场地,最少不能小于 9X9 公平方尺,本种喜欢下雨,所以要常常利用喷雾器喷水,但已经证实人工饲养下的葛氏巨蜥是不可能进行繁殖的。葛氏巨蜥在八十年代前的旧学名为Varanus grayi,这种巨蜥很少出现在宠物市场中,并且受到严格的保护,台湾目前尚未看过本种的踪影,不过在日本却有个体贩售。

16、雷氏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varius)

又名帝摩尔花点巨蜥、饰纹巨蜥、雷斯巨蜥、树巨蜥、花边巨蜥,分布于澳洲东部,栖居于雨林及干燥林地内,栖息地非常多样化。是爬树高手,一旦遇到危险,会绕着树干呈螺旋状快速攀上树顶。个体间的体色差异非常大,通常背部呈现一种蓝色感觉的暗褐色,且覆有亮色的鳞片而形成斑点般的模样。此外因为分布区域的不同,也有在身体、尾部与四肢上布有黑色或黄色带纹的个体(被称为 Bell*s Face)。鼻孔圆形,眼部至鼻孔间的距离约为鼻孔至吻端的两倍。尾巴长而侧扁,尾巴上部边缘有鳞嵴化情形,体长最大可超过2米,不过平均在150~170厘米左右。树巨蜥喜欢潮湿环境,通常居住于水边与树木林立的各种环境,有时也会在城市近郊出没。以鱼、爬虫、蜗牛、小型哺乳动物、腐肉、其它动物的卵或青蛙为食,甚至会捕食同种的幼蜥。本种巨蜥有领域性行为,在发情的时候雄性巨蜥会为了争夺与同一只雌巨蜥的交配权而大打出手。在饲育这种巨蜥时,需要规划很大的空间,最建议的是户外放养的方式。食材方面可喂以肉类、小白鼠、蛙类等等,也可以尝试喂食成猫罐头,一般来说,本种饲养上很容易,如果没生病很适合长期饲养,也可以生活的相当好,甚至可在人工环境下进行繁殖。卵生,通常在春季或夏季在白蚁巢中产卵,每次产约4~14枚卵,孵化期约45~60天左右。

17、粗脖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rudicollis)

分布于泰国南部,缅甸、马来半岛,里欧群岛、婆罗洲,苏门答腊、邦加岛。全长可达146公分,吻部细长,会随其成长而逐渐浑圆,宛如猛兽的嘴形般。幼体的体色以灰色为主,并具有明显的暗色带纹及黄色斑点;日见成长后,体色会转成暗色系,甚至有部分区域的个体全身均会转成黑色。头后方至颈部间的鳞片上均具有大型鳞骨。如一旦察觉到任何异状,便会立即爬至树上,藏身于树洞中。幼体全长约25公分,大多潜藏于土中,以手碰触时,会以假死的形态来因应。

18、班乃巨蜥(巨蜥科,学名:Varanus mabitang)

2009年对于蜥蜴家族而言并不顺利,在《濒危灭绝物种红名单》新增加了293种蜥蜴,班乃岛巨蜥,目前它在菲律宾班乃岛正处于濒危灭绝状态。它们处于灭绝状态主要是由于所栖息环境被岛上农夫和樵夫破坏。

19、碧塔塔瓦巨蜥(巨蜥科,学名:Varanus bitatawa )

分布于菲律宾,碧塔塔瓦巨蜥很少离开菲律宾的森林栖息地的树,因此它巧妙躲开了人们的视线。跟它的近亲科莫多巨蜥不同,这种蜥蜴主要以植物为食,喜欢吃水果、无花果、坚果,偶尔也吃点蜗牛。“碧塔塔瓦巨蜥”是唯一一种登上十大新物种名单的爬行动物。据《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称,他们在菲律宾北部吕宋岛(Luzon Island)河谷发现了新品种大蜥蜴。它身长约6英尺6英寸长(2米),跟一个成年男子差不多高。这种大蜥蜴不是肉食性动物。它个性平和,喜欢吃水果。

20、沙漠巨蜥(巨蜥科,学名:Varanus griseus griseus)

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经阿拉伯半岛、中亚沙漠地带至印度间。全长最大可达140公分,鼻孔呈裂目状,位于眼部前方位置。栖息于沙漠、沙丘或干燥荒地 性格相当粗暴,受到威胁时会将身体与颈部膨胀,将身体弓起并发出低沉的嘶吼,沙漠巨蜥是挖土的高手,但沙漠与粘土层不易挖掘,所以有时他也会以地面鸟类的巢穴为其居所;能在短距离(约100-150公尺)内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冲刺。食性广泛,以昆虫、小型脯乳动物、窝牛、鸟类、蜥蜴、蛇类,其他动物的蛋和腐肉等为食,也吃其他毒蛇,本种对蛇的毒液具有特别的免疫力。卵生,繁殖期在每年3-5月,每次产约10-25枚卵,孵化期约120天,幼体出生后三年便达到性成熟。

21、蓝尾巨蜥(巨蜥科,学名:Varanus doreanus)

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俾亚克岛、新不列颠岛,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尾巴呈蓝色,和红树巨蜥、卡氏巨蜥相似,只是蓝尾巨蜥的鳞片较小,鳞列数较多,不过红树巨蜥及卡氏巨蜥的幼体尾巴也是蓝色。当温度条件适宜时,其浅蓝色的尾巴会深邃而鲜明,极具魅力。在幼体期间,头部会有鲜明的白色或黄色斑,躯干及体肢等处也有这些明亮的斑点,十分漂亮。其鼻孔呈椭圆形,并位于吻端附近。栖息于热带雨林,需要宽敞、温暖潮湿的居所,饲育方法同红树巨蜥,只是给他遇到危险或受到威胁时,并不会像红树巨蜥般会逃入水中。

22、黄头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melinus)

又名黄树巨蜥,黄头树巨,体长约80-120公分左右,舌头为粉红色,本种体色变化颇大,大部分个体体背呈黑色并布有黄色8字形、圆形、圆圈或不规则的斑点,头部、腿部、尾巴呈黄色,尾巴的横切面为三角型。黄头巨蜥是1997发现的新品种巨蜥,为典型的雨林地栖性的种类,卵生,饲养纪录产下2-6枚卵,以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性情胆小,可以饲养,必须使用造雾系统,每日喷洒15分钟使环境湿度保持在90%以上,温度保持在35-45度,必须配合雨林造景,箱子内种植一些观叶植物与放置一树干供其攀爬,本种会进入水里泡水,故必须准备一较大的水盆。分布于印尼东方的摩鹿加群岛和某些岛屿。栖居于红树林中。

23、尼罗河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niloticus)

是非洲大陆体型最大的蜥蜴,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只有西北角少数几个国家未发现过族群。这是一种半水栖性的巨蜥,水性极佳,常栖息于河岸区域,可以潜水长达一个小时。分叉的长舌头用来搜集环境中的气味分子,就是嗅觉器官,而非用来协助进食,这一点与蛇类的舌头功能完全一致。全长最大可达150厘米,鼻孔浑圆,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体色以暗灰或黑色为主,并有横向的带状亮色斑纹。一旦长成后,斑纹会变得较不明显。尼罗巨蜥是成长快速的大型蜥蜴,初生的幼蜥在一年内可长到一米以上,饲养箱必须放置可以供它们浸泡的水盆,食物以蟋蟀、小鱼、小鼠、小鸡、蛋类等为主。由于尼罗巨蜥较具攻击性,最好由幼体开始驯养比较可以与主人接近,所以经常的把玩巨蜥就是让它习惯人类的主要驯化方式。但即使是幼蜥的爪子或牙齿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必须特别小心。尼罗巨蜥的性别极难分辨,雄性体型比较大,有时在排泄时会露出生殖器。雌蜥可以产下60颗蛋,十分多产,蛋多半产于土坑中。在标准的孵育温度下(29~30℃),大约140~165天会孵化。尼罗河巨蜥有较为细长的体型、鳞脊化的长尾巴及尖形的头。幼体时腹部呈黄色,背部为黑色,背上散布着黄色斑点,尾上则有黄色的带状纹。成体除了尾巴上的带状纹外全身灰黑色,体长可达2公尺,本种是非洲大陆产体型第二大的爬虫类,仅次于尼罗鳄。本种包括两个亚种:东非与南非指名亚种(Varanus niloticus niloticus),其前、后肢间有6~9列的斑点;市面上称华丽尼罗巨蜥的西非亚种(Varanus niloticus ornatus),前后肢之间只有3~5列斑点。

尼罗河巨蜥

华丽尼罗河巨蜥

24、科莫多巨蜥(巨蜥科,拉丁学名:Varanus komodoensis)

又名科莫多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的科莫多岛和邻近的几个岛屿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长达3.5米,重达130公斤。皮肤粗糙,生有许多隆起的疙瘩,无鳞片,黑褐色,口腔生满巨大而锋利的牙齿。

rlyl

友情提示:巨蜥在国内都是保护类哦~

From:爬行天下

Author:诺泪king

Editor:rlyl

关于rlyl欢迎来到自然爱好者、资深爬虫玩家rlyl的小站,这里每天都有精彩生物资讯更新,还可以随时垂询两栖爬行动物品系分类、饲养繁殖、生活习性、疾病治疗、环境造景、设备器材等一切问题,rlyl也是从新人过来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证有问必答!

THE END
0.豹纹守宫品系介绍鬃尾守宫蜥的鬃毛可以帮助它们在沙漠中迅速地游动,而且它们的外观非常壮观,是一种备受喜爱的宠物蜥蜴品种。 3. 峨眉守宫蜥。 峨眉守宫蜥是一种体型较小、外形优雅的蜥蜴,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峨眉山地区。 峨眉守宫蜥的身体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纹路,而且它们对环境的要求较低,是一种非常适合作为初学者宠物的蜥蜴。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ge3=6549620qyon
1.沙漠巨蜥的介绍爬虫动物导语:本文介绍沙漠巨蜥的品种、生活习性、种类划分,提供沙漠巨蜥的照片分享,基本信息介绍等,让大家对沙漠巨蜥有详细的了解。 基本信息栏 英文名:Varanus griseus 易患病:软骨症 寿命:5-6年 沙漠巨蜥品种简介 沙漠巨蜥 沙漠巨蜥(Varanus griseus),主要分布在非洲,体型与其他蜥蜴相比较非常巨大,其性格也相当粗暴,饲养难jvzquC41yy}/kkfdwd{/exr1|kxbp875489/j}rn
2.世界知名六大宠物蜥蜴品种,水巨蜥上榜,第三在市场上最抢手1、世界知名六大宠物蜥蜴品种,水巨蜥上榜,第三在市场上最抢手 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爱好养宠物的人士越来越多,大众宠物也得到了普及,而哪些追求新潮和猎奇的宠物爱好者还掀起了饲养另类宠物的热潮,蜥蜴就是其中之一,那都有哪些较为出名的宠物蜥蜴品种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并简单介绍六大知名宠物蜥蜴品种。 世界jvzq<84o0uxrwjs0eqs0pn|uute33@6EC57b:>hehE>/j}rn
3.蜥蜴有多少种(蜥蜴常见种类)—未解之谜网以上就是蜥蜴的常见品种,大部分的蜥蜴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蜥蜴的品种非常多,很多品种都在雨林、沙漠等地,你喜欢蜥蜴吗?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最长可以长达3米长,甚至喜欢攻击人类,下面未解之谜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吧。 形态特征 科莫多巨蜥是目前jvzquC41yy}/6B8850ipo8vkygt0497529539==80jznn
4.沙漠蜥蜴宠物饲养的宠物的大小也是选择饲养箱的一个标准,越大的蜥蜴品种需要越大的饲养箱才能生活的更加舒适。不要根据蜥蜴幼体阶段的大小来选择饲养箱,因为成体之后蜥蜴的体长可能会比幼体大很多,除非你打算很快的更换自己的生态饲养箱,否则最好还是一步到位选择合适成体蜥蜴大小的饲养箱吧。一般来说,饲养箱的长度至少要达到蜥蜴jvzq<84dckqf0mzsw:4dqv4nkmk079f;c:9:8;69gd;9::>357le2;;g82;91
5.世界著名的十大蜥蜴品种,科莫多巨蜥上榜,第一是伪装大师导语:蜥蜴是在全球分布有超过3000种,在国内分布有150种的冷血爬虫类动物,除了陆栖外,还有树栖、半水栖、土中穴居等多种栖息方式,而这么庞大的蜥蜴种类,哪些蜥蜴最为著名呢,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十种著名的蜥蜴,其中还有可以被当成宠物的啊。 世界著名的十大蜥蜴品种 jvzquC41ygh/rqg3454dqv4ujkpjgƒmk|wo0fxsiyw56:<5:0jznn
6.国内外常见蜥蜴、鬣蜥、巨蜥、守宫、变色龙图鉴由于介绍的蜥蜴品种过多,我在这里只把蜥蜴品种的中文名、学名及英文名介绍下,其他的详细资料请用我给予的名字上网查,我总不能绝了各个板块的后路吧。还有相信在这个帖子发后,日后的详细相关资料会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不是需要我一个人来完成,而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完成!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6:1293687216648;>24a=4;A>7467/uqyon
7.宠物鼠品种大全及图片(盘点国内外30种宠物鼠品种)宠物鼠品种大全及图片(盘点国内外30种宠物鼠品种) 鼠在中国象征着灵性和生命力。鼠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对自然界中一些自然灾害有提前预知的能力,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现在鼠类也可以是家庭的宠物品种了, 那想要养殖宠物鼠的,当然要先了解宠物鼠啦。本文不是给宠物鼠进行严格科学分类,也不是排名,只对30种鼠逐一介绍jvzquC41yy}/rvxjg0ipo8673;;/j}rn
8.沙虎蜥蜴这种蜥蜴叫什么名字萌宠这两个是什么品种的蜥蜴 你好,第一个是虫纹麻蜥,蜥蜴科,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二个是吐鲁番沙虎是常见的三种家养蜥蜴之一。因养殖方式简单,形态可爱而深受人们喜爱。养殖的箱子里最好有一个“小屋”,可供蛙眼们栖jvzq<84yyy4cqznk0eun1jwvkerf1<:3248/j}rn
9.十大最受欢迎的宠物蛙好养的宠物蛙类排行宠物蛙品种大全→买购APP充满野性的它常常伺机暗杀那些不小心的猎物,如螺蚌、蜥蜴等。因贪食而经常捕食节肢动物或小型脊椎动物,是把身体半埋于土中等待猎物上门的埋伏型狩猎者。角蛙中最常见的就是钟角蛙,其次是南美角蛙,最昂贵的要属亚马逊角蛙,又被称为霸王角蛙,此外还有绿角蛙、哥伦比亚角蛙、秘鲁角蛙、草原角蛙等多个品种。由于外形十分有趣,色彩斑斓、非常 jvzquC41yy}/ojniqq4dqv4ekvobq8qkuve24>74;0nuou
10.圣蜥,求介绍此种蜥蜴名称毒性习性帝一应用4,这种蜥蜴是什么品种的如何饲养 5,请问这是什么蜥蜴附图 6,谁知道这是什么蜥蜴 7,战斗王EX5位战士和7位魔行者的陀镙武器魔法和装备卡叫什么名字 8,战斗王陀螺上面的圣兽是来原那部动画片 1,求介绍此种蜥蜴名称毒性习性 中华石龙子。有鳞目,石龙子科。无毒。喜有较多遮蔽的湿润环境。但须提供日光。食物为各jvzq<84yyy4ek‚ncrr4dqv4fqe5tjxz{qw57497340nuou
11.辨别丨蜥蜴皮真假辨别COCOHANDLE手柄辨别贝爷在沼泽地徒手抓蜥蜴镇楼 蜥蜴品种很多 通常说的“蜥蜴皮” 能用于合法商业用途的只有几个品种 蜥蜴皮是指这几个品种的统称 蜥蜴主要生长在东南亚(印尼、泰国等) 生境各异 地下 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 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 是一种天然的珍稀动物 以纹理取胜 表面有一定硬度 皮面较薄 多数在0.5~1.0mm 尺寸有限 比如贝爷抓的那条 宽度30CM左右 所以多见于小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8>7:228278
12.拳师饲养40只爬虫当宠物蜥蜴蜘蛛毒蝎作伴资讯中心说起屋里的越南巨人蜈蚣、以色列杀人蝎(以色列金蝎)等名贵品种,吴筱康如数家珍。但最宝贵的,还是一条澳洲鬃狮蜥。澳洲鬃狮蜥是他花280元从重庆邮购来的,皮肤呈柠檬黄,比较粗糙,背部及颈背上覆满棘状鳞。看到记者有些害怕,他解释说澳洲鬃狮蜥原产自澳洲沙漠和干燥的森林,是蜥蜴中最温顺的品种,不会咬人。“我给jvzq<84pgyy/3:50eqs0xrjypg}t/@8:8;4ivvq
13.守宫蛙眼蜥蜴饲养方法繁殖:每次产卵2枚,经75-95天后即可孵化出幼体,体长约6cm。孵化时,最好将蛋与成体隔离。防止成体守宫挖掘时把蛋破坏。 猜你感兴趣: 1.饲养蜥蜴的方式 2.几种不同蜥蜴的饲养方法 3.如何饲养红眼鹰蜥 4.怎样配制宠物蜥蜴的饲养箱 5.如何饲养鬃狮蜥蜴 6.如何给沙漠品种的蜥蜴补水jvzquC41yy}/z~jzkng/exr1cknbq8xk{cth1:592295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