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到底有什么价值我国国土有是沙漠,不能全部种树吗沙丘沙地绿洲毛乌素塔克拉玛干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沙漠全部种上树,变成绿洲,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有很大改善?

但现实是,这样做费力还不讨好,后果人类可能无法承受!

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着大小不等的沙漠,其总面积达到了13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7%。

按照以往的理解,这么庞大的沙漠面积,最好都种上树改造成绿洲才行。可实际的情况是,沙漠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大作用。

我国沙漠的特点

经过千百年的风化,原本的岩石和沉积物变成了沙子,这便是沙漠形成的过程。在这期间,少雨或者根本不存在降雨的特征,为沙漠整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

所以至少从表面来看,沙漠地区无雨无水,蒸发量偏偏还很大。这对于生命来说,属于极度困难模式,所以全世界各地的沙漠,几乎都找不到常见的动植物。

此外,细小的沙子在风力的作用下,还会不断蔓延和扩散,这便是沙漠本身的扩张,其蚕食其他地区的速度是惊人的。

以我国的沙漠来看,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等地。这些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甚或小于100毫米的地区也存在。

就降水的整体看,降水的分布还是明显高于国外的一些沙漠的。

其次,我国沙漠的另一个特点,是不易向更远的地区扩散。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它的四周围有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等等。

这些高山区域不属于沙漠气候,而且拥有丰沛的水源,高山不但阻挡了沙漠的扩张之路,而且水源还能滋润沙漠的边远地区,使之出现绿洲。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沙漠地区充沛的热能,以及地下的能源储备,也让人对其为之改观。

沙漠并非一无是处

在人们的概念中,沙漠和不毛之地是同义词,可实际上沙漠类型多元化且复杂。有些沙漠的深处有绿洲,被称为死亡之地的区域内,也有动植物的分布。

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中,有记录的野生植物就达到了上千种。最常见的植物有苁蓉、甘草等等。

而恶劣的环境,在这类植物身上展现的很全面。不过它们早已成为了沙漠中的“糙货”,不惧环境的恶劣狠毒。

发达的根系能够吸收更深地层的水分。也正因为这样的特性,也有利于锁住水源。

通常沙漠植物的茎叶都很细小,有些植物甚至没有叶子,呈柱状或者刺状比如仙人掌。植物的这种特征,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水分的流失。

沙漠植物的主要特点是固沙防沙,阻止沙子在风力的作用下,蚕食其他地区。所以,一片沙漠中如果有大量的野生植物,说明该地区的形势在逐步好转。

而即便是人为的治沙活动,通常也是种植合适的植物,以便能起到锁沙的作用。

沙漠因为光照充足,所以蕴含着丰富的阳光能量。数据显示,沙漠地区的太阳辐射,要比其他地区高出一倍还多。所以利用沙漠的光能源发电,则是各国多年来都在推动的技术。

甚至还有研究发现,沙漠地区的光能源,如果运用到农作物的生长领域,其亩产量最高可以达到4000公斤。而在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其光能源作用于农作物生长,亩产量最高也只能达到1000公斤。

所以,如果未来人类的技术能轻松采集光能源的话,那么所产生的效能将不可限量。当然,这些技术还有些遥远,眼下沙漠带给人的财富,便是丰富的油气资源。

放眼全世界,300多个特大型的油气田,有100多个都位于沙漠中。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油气资源同样丰富。塔中油田,就是位于该地区的大油田。

而在另一处的毛乌素沙地,则是陕北大气田,其探明储量超过了千亿立方米。而近期在陇东地区,即毛乌素沙地的边缘地带,又发现了一处大型的油田。

可见,沙漠虽然对人类的生存不友好,但是它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地球的特殊生态区域

沙漠也属于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虽然缺水,缺少动植物,整体的植物种类单调,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类生物种类低,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沙漠缺少生机。

相反,沙漠和其他自然气候区域一样,也存在着能量的交换。

以水来说,整个地球的生态圈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沙漠里同样有水,只不过存在的方式和别的地区不同。

从降雨角度看,沙漠地区如果降雨量少,这部分雨水会很快蒸发,不能被沙漠的生态系统所利用,这是一种无效水。数据显示,不超过10毫米的降雨,难以被沙漠的生态系统利用。

可一旦降雨量超过了10毫米,有一部分水也会被沙漠的生态系统利用。这些能够被利用的水,通常由地表渗透进入沙漠内部。

干沙层是在地表形成的,这一类似硬壳的底层,对于渗入到地下的水有一定的防蒸发作用。这些水被称为浅层水,事实上是沙漠地区所有野生植物生存用水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沙漠地区也存在地下水即深层水。这些水源能够保留,通常是沙漠所在地的地下存在断裂带或者凹陷区域。

地表水经过长期的汇集,就会在地底形成深层水。有些沙漠地区拥有地下暗河,在低洼地区水源还可能会露出地表。这便是为什么有些沙漠深处,存在沙漠绿洲的缘故。

比如巴丹吉林沙漠,内部就有大小不等的裸露湖泊。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有地下暗河的流动。

不过,有些深层水源如果没有裸露出来,是很难被地表的植物所利用的。

只有在那些地势低洼的区域,有水源露出或者是植物根系能吸收到地下水分,这些区域才能渐渐被植物覆盖,形成一片绿洲或者湿地。

此外,沙漠中还有一种水能被植物利用,这便是露水又叫凝结水。

沙漠里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蒸发量大,晚上因为气温低,空中的湿润气流便会凝结,凝结到一定规模后就会成为露水。

沙漠中的植物,通常会拼命利用茎秆吸取这部分露水,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沙漠地区的动植物

植物的生长,在沙漠地带更是适者生存。流动的沙丘区域,是沙蒿这类植物的天下。在戈壁滩上,则会生长麻黄。而在固定的沙丘上,则会生长出白刺。

除了生长在不同的区域外,沙漠植物也演化出了耐旱或者是保存水源的特征。就耐旱来看,这类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麻黄、梭梭等就属于这一类。

能够保存水源的,则是肉质植物,仙人掌属植物最为知名。这类植物浑身散布储水细胞,白天关闭气孔,不让水分流失。

还有第三种,是可以利用盐碱浓度高的水分,这属于沙盐植物,可以将盐分储存或直接排出体外。虽然演化出了这种特性,不过这类植物相较于前两种,生命周期都比较短。

除了植物之外,沙漠中同样有动物,只是由于食物资源不多,所以沙漠中动物的种类也不多。鸟类、啮齿类、昆虫、爬行类等是沙漠地区常见的动物。

地表的啮齿类和爬行类动物,适应了沙漠严酷的气候通常昼伏夜出。有些动物已经不用喝水,只靠食物中有限的水分就能生存。

在一些极度干旱时期,有些动物还能以类似冬眠的方式存活下来。

总之,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只要选择在沙漠地区生存,它们都会有各自的存活办法。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沙漠不一定是不毛之地,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生态区域。

但是多年来人类并不这么想,人类要生存,就想把沙漠改造甚至彻底扭转。可一番操作下来,有些思路似乎是错的。就比如说在沙漠地区种树,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沙漠地区的树木不成林

按照我国多年来的治沙经验,植物的覆盖率越高,固沙和防沙程度也就越高。植物覆盖率小于10%是流动沙地;覆盖率在10%到40%,则是半固定沙地;覆盖率超过40%,就可成为固定沙地。

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我国的防沙工程本质上就是多植树。效果确实不错,然而经过多年来的植树造林,却又发现了另一个新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凡是大面积种植的树木,要么过早死亡,要么就是长不大过早的衰老。

比如阔叶林类的杨树和榆树,原本它们的寿命为50年和80年。可种植到沙漠地区,这类树木在20年内就会迅速衰败。

起初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沙漠地区环境恶劣所导致,但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观测,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此前一些大规模造林的沙漠,经过二十多年的变化,树木都开始大面积死亡,沙地的深层水也出现了严重的下降。

研究人员据此认为,不能在同一时期内拼命植树,应该将治沙和植物生长的周期都拉长。了解了沙漠的特性,此后造林不再追求高覆盖率,而是以低覆盖率造林。

尹伟伦是国内知名的森林培育学家,也是工程院院士,在他看来,沙漠本就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而自然状态下的沙漠地区,植物的覆盖密度并不高,以疏林和稀疏的灌丛为主。

所以防沙造林,也应该尊重自然生长的规律。比如在毛乌素和科尔沁沙地,当地的植物覆盖率只有30%左右,但本身的防沙固沙效果却不错。

在这个基础上,低覆盖度的防沙体系就出现了。

结语

从人类的角度看,恨不能将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但是从自然的角度看,沙漠和地球生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行去改变沙漠地区的特征,一定会出现另外的情况。

根据此前国内的研究,沙漠地区植物的覆盖率达到15%到25%,就能够起到固定流沙的作用。所以,未来我国的沙漠防治,也会顺应自然的情况。自然选择是基础,人为干预要适当。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20.对该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沙漠广布B.河湖众多C20.对该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沙漠广布B.河湖众多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气候深受海洋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来源:题型:选择题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市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 A.位于京杭大运河沿线B.位于沪宁线上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ucige99=::
1.东亚沙尘区域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本文利用1981年1月—2019年6月地面沙尘数据,以年平均沙尘频率为指标,分别统计分析了弱沙尘天气、强沙尘天气和总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了解了东亚地区沙尘频率的区域分布特征(图2)。由图2a可知,弱沙尘天气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其中位于研究区西部内陆干旱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多,年平均弱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在3%~30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en‚o242822<87
2.对该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沙漠广布B.河湖众多C.地势对该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沙漠广布 B、河湖众多 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气候深受海洋影响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专题: 分析: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2lc::gec693:@;8:e6bfmj3;h8f7?7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