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地处气候极端干旱区这里地质遗迹之典型,自然景观之独特,人文历史之悠久为世界所罕见,构成了地质公园鲜明的特色,从而使公园成为敦煌市旅游的品牌之一。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由雅丹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及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文化遗址游览区组成,面积2180.75平方公里。

特殊的地质背景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形成的地貌景观,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古丝绸之路形成的文化遗址在这里浑然成为一体。令人称奇的雅丹地貌、山泉相映的鸣沙山-月牙泉,以及广袤壮阔的沙漠、戈壁和西湖湿地是大自然的造化;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古丝绸之路文化遗址阳关、玉门关以及古军事遗址汉长城、河仓城等则是敦煌文化历史的写照。

雅丹景区位于敦煌世界地质公园西端,距敦煌市区160公里,面积346.35平方公里。雅丹地貌是气候极端干旱区的代表性地貌类型,是约十万年以来风、水为主要营力侵蚀第四纪沉积物的结果。主要景观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大型垄岗状、墙状和塔柱状等雅丹体,它们拟人似物,栩栩如生,成为了我国西部名副其实的“魔鬼城”,与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景观相辅相成。

雅丹地貌分布广泛连续,雅丹体类型齐全、形态多样,表征不同发育阶段的雅丹体均可见到,使这里成为研究雅丹地貌形成、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成为普及地学知识的天然课堂,成为休闲娱乐、探险寻奇和旅游观光的胜地。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地质公园东端,面积247.93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包括风积地貌、泉水景观和地层遗迹。景区以沙山称奇,因沙流鸣响而冠群雄;以月泉叫绝,因沙泉相拥千年不涸而闻名于世。

多变的沙丘、广袤的戈壁、千年的胡杨,使景区更具魅力。赏风捲沙成刃,乘漠舟探奇险,听胡杨诉泉情,览天山素一色,成就了四季鸣沙、四季月泉的恬美。这里是研究自然环境变迁、感悟西北风情、探索大漠神奇的胜地。

面积835.73平方公里,主要以“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为主,是以保护湿地生态和国际濒危物种一野骆驼种群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游览区。

这里有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为80余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数十万亩“沙漠英雄树”——胡杨生机盎然。栖息有196种野生动物,包括重点保护动物野骆驼、黑鹳、大鸨、小鸨、金雕等。这里也是“普氏野马”放归基地,是我国西部野生动物重要的迁徙和繁殖地。独特的生态系统构建了甘肃省西部防风固沙第一屏障,在展现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同时,更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面积637.19平方公里,以古丝绸之路遗留的阳关、玉门关、河仓城、汉长城等重要文化和军事遗址为主,见证着敦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丝绸之路边关要塞的辉煌。

敦煌不仅因为莫高窟而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敦煌学”,而且也是位居古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及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边关要塞,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军事遗址。玉门关、阳关是两千年前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西端较为重要的边塞关隘和较早的海关,为保疆安民、维护西域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旺季:110元/人/次

淡季:55元/人/次

雅丹景区

全价票:120元(含门票50元,观光车票70元)

优惠票:95元(含门票25元,观光车票70元)

莫高窟

成人票:180元/人·次

应急参观:90元/人·次

数字展示中心:50元/人·次

玉门关景区

40元

阳关景区

50元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7:30~18:00

雅丹景区:7:00-19:00

莫高窟:9:00-17:00

玉门关景区:全天

阳关景区:夏天8:00-20:00;冬天8:30-19:00

雅丹景区

每天有发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班线车,各大酒店前台均可预订。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1、在敦煌市区乘坐3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

2、在市区坐出租车前往,车程10分钟左右。

莫高窟景区

可在市内乘坐公交车前往或租车前往。

敦煌古城

属敦煌西线游,可包车前往。也可以由市区打车前往,2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雷音寺

乘坐3路公交在雷音寺下车。

敦煌地质公园位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属敦煌市管辖。敦煌市总面积31200k㎡,地质公园的面积2180.75k㎡。地理坐标范围E 92°59′—94°47′,N 39°53′一40°34′。敦煌市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地,东与瓜州县相邻,南部为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有215国道、313省道穿过,已扩建的4C级敦煌机场可直接与北京、兰州、西安、乌鲁木齐、天津、成都等城市通航。铁路交通便利快捷,敦煌旅游铁路从兰新线的柳沟站起始,向西南经安西站到达敦煌站,将兰新铁路和青藏铁路连在一起。市内观光旅游专线纵横交错,连接了敦煌各景区、景点。

地质公园所在的敦煌盆地南北高中间低。区内地貌主要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伴随有间歇性洪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总体地势为自东向西倾斜,东部海拔最高的鸣沙山可达1650m,西部海拔最低为814m。其主要的地貌类型包括山地、平原和盆地。公园内发育了雅丹、戈壁、沙漠、湿地、绿洲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雅丹、戈壁和沙漠是极端干旱地区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地处中蒙干旱区的中心区域,属于典型的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区。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高、冬寒夏酷,季节和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辐射值高、多大风等特点。

敦煌年均气温1.4一17.8°C。平均最低气温为1月,平均最高气温为7月。年平均无霜期139—193天。多年平均降水量39.9mm,主要集中在6、7、8三月,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0多倍,高达2846mm。年日照时数达3053.3—3483.9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6418.58MJ/cm2。主要风向为静风和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2m/s。

地质公园内,地表水和地下水都较为匮乏。地表水主要来自周围山地的降水和冰川融水,而地下水主要来自南面阿尔金山的降水和盆地内河流的渗漏,但地下水大多以咸水为主。疏勒河、党河是公园所在区域的主要河流。党河发源于肃北祁连山团结峰,靠冰雪融水补给,对区内的生态环境、地貌形成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疏勒河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河,对公园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雅丹景区内湿地生态的影响极为突出。

地质公园所在区及周边土壤类型可分为7个土类,23个亚类,21个土属,35个土种,其中土类为灌淤土、潮土、风沙土、棕漠土、盐土、草甸土、沼泽土等。

公园及周边区域属于温暖带荒漠区域的温暖带半灌木、灌木荒漠地带,植被类型为温带阔叶林、温带荒漠。有种子植物16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166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拐枣、胀果甘草、裸果木;国家三级保护植物胡杨、梭梭、沙生柽柳。

敦煌现有野生动物196种,其中鸟类141种、哺乳类32种,鱼类8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马、野骆驼、白鹳、黑鹳、金雕、小鸨、大鸨、波斑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鹅喉羚、猞猁、灰背隼、燕隼、游隼、灰鹤、蓑羽鹤、白琵鹭、大天鹅、纵纹腹小鸮、雕鸮、短耳鸮、赤颈鷓鷉、岩鹭、白尾鹞、黑耳鸢、草原雕、毛脚鵞、棕尾鵞、大鵞、雀鹰、苍鹰、秃鹫、高山兀鹫、鱼鹰(鹗)、猎隼、红隼、红脚隼、长耳鸮、鬼鸮、草原斑猫、荒漠猫、兔狲。

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包括地貌遗迹、沉积构造遗迹、地质构造遗迹、水体景观遗迹和地层遗迹。

地貌遗迹有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蚀地貌由雅丹地貌,由垄岗状雅丹、墙状雅丹、塔状雅丹、柱状雅丹和雅丹残丘五类组成。风积地貌由鸣沙山、沙丘、沙波纹和砾石组成。

沉积构造遗迹包括流动构造和暴露构造。流动构造有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暴露构造有泥裂和雨痕。

地质构造遗迹有南缘断层。

水体景观遗迹有沙漠湖泊——月牙泉、疏勒河和党河。

地层遗迹有莫高窟——千佛洞第四系剖面。

敦煌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区域地层区划隶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塔里木地层区、塔南地层分区。由于第四系广泛覆盖和侵入岩体的吞噬破坏,地层出露不全。基底为太古界、元古界的变质岩,盖层以侏罗纪、新近纪地层为主,局部发育奥陶-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白垩系。

分布于雅丹景区内,雅丹体总数超过五千个,类型多样,错落有致,保留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我国乃至世界较为典型的雅丹地貌的代表。公园内雅丹地貌既有南北向延伸的垄岗状雅丹群,又有东西向展布的塔柱状雅丹体,属于多类型的大型雅丹体组合群。按形态将其分为垄岗状雅丹、墙状雅丹、塔状雅丹、柱状雅丹和雅丹残丘五类。作为气候极端干旱区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公园内雅丹地貌分布的高密集性为世界同类型少有。敦煌地质公园是研究雅丹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最佳场所,对于探究雅丹地貌成因、恢复新构造活动、预测雅丹地貌发育的方向以及研究极端干旱区气候变化都有重大意义。除此之外,如此奇特壮美的雅丹地貌极具旅游观赏价值,是休闲探险的绝佳场地。

分布于雅丹景区,西与库姆塔格沙漠接壤,这里戈壁与沙漠交相辉映,各种奇观汇聚。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风蚀和吹扬作用使得细沙被大风吹走,在戈壁表面留下了一层黝黑的砾石层,形成了仅见于亚洲中部和中国甘肃一新疆交界处的“黑戈壁”地貌景观。这里是研究戈壁形成、发展和演化的最佳场所,对于探索沙漠、戈壁和雅丹地貌之间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戈壁那神秘迷人的风光对于旅游探险者来说极具探索和欣赏价值。

位于雅丹景区,沙垄自东部向西南方向逆山坡向上延伸,整体走向为NE-SW,高10-15m,之间分布一些低矮的沙埂。羽毛状沙垄是我国独有的沙漠形态,对于研究干旱区气候环境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沙垄本身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以及观赏价值之高亦是不言而喻的。

鸣沙山以鸣声称奇,为中国四大鸣沙山之一。山为流沙积成,沙由红、黄、绿、白、黑五色组成,为分析鸣沙山的形成及其物质来源提供了依据。沙山峰峦起伏,广泛发育各种类型的沙丘、沙丘链、沙波纹,对于研究西北地区沙漠的形成、发展和西北地区的环境演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紧邻敦煌这片独特的沙漠绿洲,鸣沙山在治理沙漠、开发利用西北沙漠等方面提供了良好借鉴。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如玄月而得名,是地质作用和水文条件综合影响而成的自然奇观,有“沙漠第一泉”之称。它东西长约200m,南北宽约25m,泉水平均水深0.8m,经年不涸,对探索沙漠湖泊的成因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鸣沙山月牙泉这一特殊地貌类型的组合,使人们在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奥妙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敦煌绿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起到生态环境警示的作用。

雅丹景区发育了丰富的沉积构造遗迹,其中,平行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等多种层理构造对于分析雅丹地区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泥裂、雨痕、小型浪成对称直脊波痕等层面构造对于分析判断古沉积环境、恢复古地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0.中国大陆地貌中国地面高程分布图 (李炳元等,2008) 三、重要地貌类型 中国地貌类型图 (据互联网资料) 中亚地区荒漠分布略图 (Heet al., 2020) 显示中国沙漠和蒙古戈壁荒漠范围的地图。研究的沙漠包括塔克拉玛干、柴达木、巴丹贾兰、腾格尔、木乌、霍布克和蒙古戈壁沙漠。虚线为400毫米降雨等值线。采样点用空方块表示。该区域的风向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87314967@:56a724><944860|mvon
1.2023中国路跑赛事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传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专门提到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显示, “十三五”期间,以马拉松为代表的中国田径路跑实现了高速发展,路跑jvzq<84{l{4qgxung0ipo7hp1p704976127168h662?2369237878:3jvor
2.稻城如何从沙漠到香格里拉?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史结合团队此前研究,在5000万-3800万年前,中国西藏地区已呈现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两条东西走向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脉,环绕着一个海拔只有1700米的中央谷地,拥有独立的亚热带生态系统。此次研究表明,随着以热鲁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在3400万年前上升至接近现今高海拔,封闭了这个中央谷地的东端,从而与冈底斯jvzq<84o0vocg}3ep1io1nhqnqmz1;544370v;5443713h<4;:::47mvon
3.百年风云,地学的辉煌崛起之路!地学春秋地质学会党建群团1917 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恢复招生,接续培养中国地质学生的重任。虽然地质所只招生一届, 但在中国地质历史上却具有重要地位,被外国学者誉为“ 中国科学上第一次光彩”,“ 中国地质学界的许多领袖人才,如谢家荣, 王竹泉,叶良辅,李捷,谭锡畴,朱庭祜,李学清等诸先生, 都是地质研究所出来的”。jvzquC41yy}/i|iml0tfv8ilsv5e|m1fzir1ltpvgtua@53:
4.数据分享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矢量数据地形三级阶梯+气候区今天要说明数据就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矢量数据。 数据介绍 我国的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逐级下降的显著特征,形成了独特的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自然格局不仅塑造了广袤国土的地形地貌,更对气候、水文、生态乃至人类活动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 第一级阶梯:世界屋脊的雄奇与馈赠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5?83B<351gsvrhng1jfvjnnu1762@65;29
5.近30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时空格局摘要: 基于1985-1999年的GIMMS-NDVI数据和2000-2014年的MODIS-NDVI数据提取短命植物的时空格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和1985-2014年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从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短命植物层片整体表现出物种组成简单,优势度 jvzquC41yy}/gltnqiodc7hp1uzyd8hj1jznn87239591|yzd4627:74:4;:47mvo
6.全球地理知识概览与重点分析.docx山地类型特征高山海拔较高,地势险峻丘陵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山脉由多座山峰组成,延伸较长(2)平原平原是指地球表面平坦、起伏较小的地区,主要由于河流冲积、海浪堆积等作用形成。平原的主要地貌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平原类型特征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中国重要的农业区非洲平原非洲最大的平原(3)沙漠沙漠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6:=95?8260nuou
7.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被数据集(19902010)西北干旱区矢量边界专题摘要:该数据集为中国西北地区(包括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内蒙古阿拉善盟)1:70万土地覆被数据集,时间序列为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 来源单位:平台服务中心 1.青藏高原东南部干旱重建序列数据集(1440-2007年) 数据贡献者: 勾晓华 jvzquC41dnuh0lxfp0tfv8oealmc|moz1gsvrhng1jfvjnnu17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