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常**(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1、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08年7月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项目组 项目顾问魏小安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窦 群 博士 国家旅游局财务管理与规划发展司规划资源处处长 项目负责人王大悟 教授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项目主持人张晓军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规划部副主任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项目经理 涂 艳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项目经理项目秘书李 飞 硕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版面统筹李 飞 硕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南昌市旅游局李 芸 南昌市旅游局局长 佟焕
2、哲 南昌市旅游局副局长 万 代 南昌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 龚 毅 南昌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工作人员主要专家王洁平 研究员 无锡市旅游局党委书记王琪延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德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毕吕贵 副教授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刘振礼 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张巨功 高级工程师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汪 洋 注册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Geoffrey Plante 高级建筑师 PLANPAC INTERNATIONAL PTY LTD 李 飞 硕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吴 琳 硕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
3、师 张秋芬 硕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张海霞 硕士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杨晓丹 学士 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景观设计师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说明书目 录文 本第一章 规划总则1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3第三章 现状研判与SWOT分析6第四章 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9第五章 旅游产业空间布局11第六章 旅游产品发展规划15第七章 主要旅游产品开发策划21第八章 旅游形象策划25第九章 市场营销26第十章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8第十一章 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规划32第十二章 区域合作34第十三章 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37第十四章 旅游业促进
4、体制规划39第十五章 旅游业的影响评估42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规划44第十七章 三年行动计划46第十八章 附则50说明书第一章 规划总则52一、规划性质52二、规划期限52三、规划范围52四、规划依据52五、指导思想53六、技术路线54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56一、南昌市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56二、旅游资源定性和定量分析63三、旅游资源综合评价74四、结论76第三章 现状研判78一、南昌市基本情况分析78二、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80三、SWOT分析87四、南昌旅游发展驱动力分析90第四章 发展目标和战略92一、总体定位92二、战略目标93三、发展战略95第五章 产业空间布局99一、空间布局影响因
5、素99二、南昌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00三、各区县发展要点103第六章 旅游产品发展规划109一、旅游产品现状分析109二、旅游产品规划原则112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114四、景区类旅游产品开发战略119五、旅游线路设计122第七章 旅游产品开发策划125一、一个突破项目八一南昌起义产品群策划125二、六大核心旅游产品策划126三、八大重点旅游产品策划132第八章 旅游形象策划140一、地脉、史脉分析140二、现有旅游形象分析141三、形象策划142第九章 市场营销146一、市场定位细分146二、营销策略148三、营销方式150四、营销渠道建设155五、节事活动策划157六、营销保障164第
6、十章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165一、旅游住宿发展规划165二、旅行社发展规划171三、旅游餐饮产业规划173四、文化旅游产业规划175五、旅游休闲娱乐产业规划177六、旅游购物规划179七、农业旅游规划181八、工业旅游规划183九、旅游地产规划185第十一章 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规划187一、旅游咨询服务系统规划187二、标识系统规划188三、网络规划189四、出版物规划189五、广播电视规划190六、电信规划190第十二章 区域合作193一、省内合作193二、省外合作195三、跨区域合作,推出主题旅游线路产品195四、国际合作196第十三章 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197一、旅游交通规划197二、城市
7、旅游文化199三、城市旅游环境199四、旅游要素集聚区和特色街区规划199五、社区旅游规划200第十四章 旅游业促进体制规划201一、旅游管理机构规划201二、旅游促进政策规划203三、资金保障规划204四、人才保障204五、旅游危机和风险管理205六、旅游质量和品牌管理205第十五章 旅游业的影响评估206一、旅游业的经济影响206二、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影响206三、旅游业的环境影响207四、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08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规划209一、指导思想和保护原则209二、保护措施210第十七章 三年行动计划214一、目的地管理214二、目的地环境214三、目的地产品215四、目的地营销
8、215五、目的地服务216六、区域合作216专题一:南昌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217一、南昌红色旅游资源分析217二、南昌红色旅游SWOT分析218三、解读南昌红色旅游220四、南昌红色旅游发展战略221五、南昌红色旅游发展对策226专题二:南昌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228一、乡村旅游概述228二、南昌市乡村旅游的分区230三、南昌市乡村旅游发展建议231四、南昌市乡村旅游发展措施保障237专题三:南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242一、休闲旅游发展基础分析242二、南昌市休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244三、休闲旅游空间布局249四、南昌市休闲旅游产品规划251五、市场营销260六、休闲旅游支持体系建设263专题四
9、:南昌市生态旅游发展研究268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功能268二、南昌生态旅游资源特点269三、生态旅游产品规划269四、生态旅游形象策划278五、营销策略279六、南昌生态旅游交通规划279七、南昌生态旅游接待设施规划281八、南昌生态旅游专项管理与保护措施283专题五:南昌市亲水旅游发展研究287一、南昌亲水旅游资源分析287二、南昌市亲水旅游产品开发298(1)观光旅游路线300三、水景营造303四、亲水旅游发展相关保障措施303五、亲水旅游的安全管理304六、南昌市亲水旅游的市场营销306VI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文本文 本 上海社会科学
10、院旅游研究中心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2条. 规划任务本规划针对区域旅游业“产品、市场、制度”三大建设领域,重点解决南昌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及体系、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促进和管理体制建设等关键性问题。 第3条. 规划期限规划时段:2008年2020年。近期(2008年2010年):重点建设阶段(整合发展期);中远期(2011年2020年):稳步提升阶段(全面提升期)。第4条. 规划范围南昌市行政区域,包括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
11、湾里区等四县五区和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第5条. 主要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0、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1、风景名胜区条例;1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3、旅游规划通则;1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6、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17、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1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
12、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19、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南昌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1、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第6条.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本规划的编制遵循资源整合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突出特色原则。 第二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第7条. 南昌市旅游资源类型与区划1、根据以往南昌市旅游资源普查和本次规划重点调查,南昌市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9个亚类、93个基本类型,共有近600个资源单体。 2、南昌市东临鄱阳湖,西以西山梅岭为天然绿色屏障,形成一面依山三面傍湖、四大水系穿境而过的山水城格局。受此影响,南昌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自西北到东南依次为
13、山地生态资源、平原农业资源和湖区湿地生态资源。城区以湖水映衬著名古迹和现代都市,郊县为丰富人文景观镶嵌在生态良好的自然资源之中。3、全市旅游资源分为五区:以梅岭风景区为纽带,包括新建、安义、湾里,为西部乡村生态人文综合区;以军山湖为代表,包括南昌县、新建县和进贤县的部分区域,为东部水上风情区;以厚田沙漠为典型,为沿温厚高速分布的南部特色区;以象山森林公园和南矶山湿地为特色,为北部生态休闲区;以城区八一品牌、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为标志,为中心文化区。第8条.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1、种类较全,数量较多 南昌市旅游资源主类有8个,拥有率占100%;亚类29个,占93.5%;基
14、本类型93个,占60%。种类比较齐全、数量较多,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广泛分布,局部集中南昌市旅游资源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在广泛分布的总体特征下,各县区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如下特点:南昌县是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区,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安义县是古村落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湾里区是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城区是红色旅游资源、传统文化旅游资源、都市观光休闲旅游资源、亲水旅游资源和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红谷滩新区是都市休闲和商务会展旅游资源富集区。各区县资源互补性强,有利于整体规划和整合开发。3、特色鲜明,互补性强南
15、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4、品位高,特色鲜明南昌拥有一批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如八一南昌起义红色旅游资源、小平小道、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号称“江南小故宫”的汪山土库、八大山人纪念馆、安义古村群等。这些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可以开发为极具南昌特色的旅游产品。南昌市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表现为面积大、形态多、数量丰、水质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水资源日益缺乏,南昌市水资源对于城市形象和旅游业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5、新型社会旅游资源异军突起,潜力巨大南昌市经
16、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创造和产生新型的社会、产业旅游资源,如发达的以购物、娱乐、餐饮为主要业态的都市休闲业,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逐步壮大的会展经济,基础雄厚的农业观光和工业旅游资源等。第9条. 旅游资源分级根据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后产生的市场吸引力大小,南昌市旅游资源可分为下列四个等级: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红色旅游资源中的小平小道、八一品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中的滕王阁、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傩文化。世界级旅游资源通常是指开发形成的旅游产品在世界上独有或罕见,经过宣传推广可以产生国际市场吸引力。2、国家级旅游资源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天香园、安义古村群、汪山土库、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塘南令公
17、庙、红谷滩新区等,这些旅游资源在国内具有很强竞争力,可开发成面向全国客源市场的旅游产品。 3、省级旅游资源以梅岭、军山湖、圣水堂森林公园、南矶山湿地观鸟区等为典型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黄马农业生态园、前坊金峰万亩生态茶园、蒋巷现代生态园、扬子洲农业生态区等都市农业观光资源,文港笔都、佑民寺等文化旅游资源,江铃汽车集团、李渡花园式烟花生产基地、洪都集团、南昌啤酒厂等工业旅游资源,以铭雅、翠林等高尔夫球场代表的时尚高端休闲旅游资源,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孺子路等特色休闲街区、宝葫芦农庄代表的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由于开发起步较晚,可以南昌市为一级目标市场,逐步开发成为面向省内外的旅游产品。4、地方级旅游资
18、源 花果山农家园、仙游谷、溪霞水库、安义潦河景观带、梦山、瑶湖、陈氏牌坊、艾溪陈家古村、马游山东禅寺、永木黎村古民居、唐永王李璘墓、白虎岭林场、蜚英塔、冈上才子之乡、曹雪芹祖籍纪念地、三江后万古村等,这些旅游资源体量较小,开发难度较大,在本地及邻近地区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与其它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成地方级旅游产品。第10条. 结论1、红色旅游资源、都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异常突出在全国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南昌市的八一品牌、小平小道具有唯一性。以天香园为典型表现形式的都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2、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潜力型资源比重较大南昌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型旅游资源,如滕王阁
19、、李渡烧酒遗址等。但此类旅游资源只有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才有可能“活化”、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3、新型社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在全新的旅游资源观的引领下,环境、休闲、城市、时尚、产业等新型自然和社会资源已被纳入本次规划的资源序列中。通过政策引导和观念转变,这些社会、产业资源可以转化成为全新的旅游产品。4、战略性高端休闲旅游资源不断产生随着温泉、地热等战略性休闲旅游资源的勘探工作逐渐展开,和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新型消费业态的不断产生,南昌市发展高端休闲旅游的资源基础得到加强。1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第三章 现状研判与SWOT分析第11条. 旅游业发展状况1、发展速度较快南昌市旅游业发
20、展呈上升趋势,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各项统计数据逐年增加。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为945.5万人(其中国际游客8.91万人次,国内游客936.59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66.73亿元(其中外汇旅游收入2554.9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4.78亿元),同比增长10.3%。2、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潜力巨大2006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开展的全国首届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南昌市在全国34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6位,属于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第四个层次潜力巨大型城市。 南昌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为区位优势,在所有省会城市中排第16位,而其他各项排名都在20位之后,尤其需要提升的为环境吸引力、
21、旅游接待力、资源吸引力等。3、受到省内新兴旅游城市的威胁将南昌与省内四山即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庐山所在城市以及宜春、景德镇等南昌周边的城市进行比较,2007年南昌市的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低于九江,仅略高于吉安、上饶、景德镇,说明南昌市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受到了来自周边城市的冲击,面临威胁。4、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处于弱势2007年南昌市的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远远落后于长沙、郑州、太原,仅略高于合肥。说明作为中部地区的旅游重点发展城市,南昌市的资源、区位及交通优势并未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急需对旅游产品进行增量提质,对市场营销加大力度。5、旅游业产业要素发展状况
22、 南昌市旅行社业总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实力弱。全市拥有146家旅行社,其中国际社15家、国内社131家,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的仅有南昌铁路国际旅行社和南昌春秋旅行社。景区数量少,缺乏A级景区。全市63个景区(点)中,AAAA景区为滕王阁、天香园2个(2006年),仅占全省的14.3%。没有其他A级景区。绝大多数景区经营状况不佳。 南昌市的旅游饭店主要由星级饭店、经济型酒店及社会旅馆构成。全市星级饭店总体运行较为平稳,2006年客房出租率达到了61.32%,省内排名靠前。全市经济型酒店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快速发展,速8、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永生现代等十多个经济型酒店品牌落户南昌。第12条. S
23、WOT分析对于南昌而言,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过程。1、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南昌要以“建设大南昌,打造都市圈”为己任,举全市之力,做强大都市经济圈,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对外发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将江西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格局之中,对内促进区域经济分工,有效整合资源,带动全省经济繁荣。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
24、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2、发展劣势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落后、产业意识不强、市场规模不足、资源整合不够。3、发展机遇南昌市要抢抓旅游市场规模快速放量、休闲旅游时代来临、红色旅游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城运会等六大外部市场机遇,以及城市建设力
25、度不断加强和城市面貌极大改善等内部机遇。4、发展挑战主要表现为周边城市的区域竞争加剧、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落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四大挑战。第13条. 南昌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析从经济(含市场)、社会、技术、政策等方面看,在南昌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来自四个方面的关键驱动力量:1、南昌市依托快速壮大的经济实力,培养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原动力;2、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闽东南三角洲区域经济、与周边地区合作所产生的巨大辐射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和客源等);3、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南昌的区位、生态环境、旅游资源、
2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整合力;4、在我国建设旅游强国过程的拉动下,借助中部六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纳入海峡两岸旅游区的机遇,以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所引发的需方推动力。第四章 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第14条.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政府主导,深挖特色资源,创新市场营销,全面建设以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南昌建设成为江西省的旅游中心地城市、中部地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著名的特色旅游城市。2、分阶段目标近期(20082010),为整合发展期。以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双引擎,推动产品体系由传统观光
27、型向以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的观光、休闲度假并重型优化转变;推出“云水滕王阁,八一英雄城,候鸟天香园、江南奇沙漠”城市旅游品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实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市场的放量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显著增长;主导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城市区域合作,凸显南昌作为江西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服务与辐射功能;优化旅游促进和管理体制,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中远期(20112020),为全面提升期,建成国际休闲旅游都市、特色休闲度假名城、区域旅游度假中心。3、经济性目标随着旅游产品建设和旅游市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南昌市的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以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渐增加。旅游业将成为南昌市经济
28、发展的支柱产业。4、社会性目标改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5、文化性目标保护、传承南昌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传播南昌市的特色地域文化。第15条. 发展战略1、强势主导南昌市旅游业的资源需要大力整合,空间布局需要合理安排,产品品牌需要合力打造,各种利益关系需要统一协调。应借鉴洛阳、焦作、桂林等地发展经验,以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为重点,尽快实施强势主导战略,将旅游业上升到“旅游即城市”的战略高度,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突破性支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联动发展包括区域合作、部门合作和产业联动。南
29、昌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和省内旅游强市的合作,在服务中强化、彰显地位和作用,实现由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转变。在提升城市旅游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支撑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大力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推进文旅结合、工旅结合、农旅结合、体旅结合,形成大旅游格局。 3、城市旅游一体化战略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综合吸引物的作用,以城市环境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为重点,整体建设旅游目的地型城市。4、国际化战略城市的国际化和旅游国际化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南昌市旅游国际化
30、将成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实现途径。旅游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接待设施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 5、休闲化战略休闲旅游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南昌市旅游产业增量提质的重大机遇。要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在产品开发、形象塑造等诸多方面适应并满足休闲旅游市场的需求。休闲化和国际化,是南昌旅游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全新起跑线。第五章 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第16条. 南昌市旅游空间布局综合考虑中部六省旅游联合开发、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实验区建设、城市格局改变等外部因素影响,通过对“大南昌”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以及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
31、测,将南昌市旅游业规划为“一核、四区、一带”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一核”为一个“旅游增长与创新极核”,即南昌的中心都市区,特别是城市建成区。这一功能区辐射带动整个南昌旅游的发展,是南昌旅游的增长与创新极核,具备特色鲜明的产品集群、要素齐全的产业体系、完善配套的服务功能和带动性强的辐射作用。“四区” 为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湖泊生态休闲旅游区、近郊休闲旅游区、文化休闲旅游区,是南昌市吸引力最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吸引物密集区,是南昌市旅游未来10年的优先发展区。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以梅岭风景区为龙头,以赤家拢花果山、圣水堂森林公园、千年古村群为三个关键点。定位于生态体验、休闲度假。主要开发梅岭风
32、景区生态观光休闲产品、圣水堂森林公园休闲度假产品、千年古村群人文生态产品、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湖泊生态休闲旅游区:由新建亚区和进贤亚区构成。新建亚区以象山森林公园、汪山土库、溪霞水库风景区、鄱阳湖及南矶山候鸟保护区作为极核;进贤亚区以湖面及沿湖地区作为核心。该区的功能定位于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生态观光、水上娱乐体验,主要开发象山森林公园商务休闲产品、溪霞水库风景区休闲度假产品、鄱阳湖及南矶山候鸟自然保护区生态体验产品、汪山土库为核心的遗址遗迹类观光产品、军山湖及青岚湖水上休闲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娱乐体验产品等。 近郊休闲旅游区:以南昌县、新建县观光农业作为主体,包括宝葫芦农
33、庄、扬子洲现代农业、汪氏蜜蜂园等现代工业旅游构成的环南昌市近郊休闲旅游区。定位于农业观光体验、工业旅游,主要开发蒋巷现代农业生态园、宝葫芦农庄乡村休闲产品、扬子洲现代农业生态园、生态渔业、高尔夫度假以及由汪氏蜜蜂园、南昌造币厂和洪都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产品等。文化休闲旅游区:西山万寿宫武阳曹雪芹故居冈上才子之乡文港笔都李渡烧酒遗址,连通整个区域,定位于文化体验、文化观光、宗教朝拜及休闲度假。主要开发西山万寿宫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文港镇“华夏笔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毛笔文化旅游产品、冈上才子之乡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旅游产品、李渡酒窖遗址作为依托的酒文化旅游产品、厚田沙漠环境文化旅游产品、黄马现代
34、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等。“一带”为南昌市的环城游憩带,即包括南昌市近郊各区县及周边的余干、鄱阳 永修(西海)、靖安、奉新、高安、丰城、樟树、新干等,构成了南昌市的近郊及中远郊旅游合作及发展的重点。环城游憩带在丰富南昌市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南昌市旅游吸引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第17条. 各区县发展要点 1、南昌县建设成为“农业生态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双基地,主要建设农业生态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红色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水岚洲鄱湖半岛乡村生态休闲项目、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蒋巷国鸿现代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园、塘南幽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冈上月池教授村、马游山风景区等。2、新建县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
35、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3、进贤县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等。4、安义县 定位于“古村旅游、休闲乐园”,以古村旅游为龙头,引领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主要旅游产品包括古韵文化、乡村休闲、娱乐度假、生
36、态旅游、农家乐等。重点项目为安义古村群、圣水堂森林公园、乔乐花果山、紫园影视基地、赤家拢花果山和乡村酒店等。5、东湖区定位于“文化旅游核心区、都市休闲新天地”,借助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都市旅游资源,以商贸促旅游,主要提供传统的都市观光、现代的都市休闲、商贸休闲以及“伊人南昌(女人南昌)”等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滕王阁历史旅游文化街区、特色休闲街区、高档商务酒店建设、佑民寺“水观音亭”文化商贸旅游区(即佑民寺扩建及与杏花楼联合开发)、八一品牌旅游点、夜间沿江沿湖娱乐休闲、环湖步行系统、环湖自行车旅游等。6、西湖区定位于“民俗文化特色区、商贸购物繁华地”。西湖区的旅游业发展应突出其传统文化内涵,并重视
37、其南昌市经济强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民俗观光旅游产品、商贸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开发、绳金塔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打造。7、青云谱区定位于“书画圣地、生态商都”。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延续青云谱区的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都市休闲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明清古建筑群、象湖景区等。8、青山湖区定位于“宜居宜游新区、商务休闲胜地”,利用天香园、扬子洲等新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内良好的自然资源,打造商务休闲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扬子洲休闲度假区、天香园、金绿园山庄等。9
38、、湾里区定位于“山、水、人完美结合的乡村旅游胜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地产。重点项目为梅岭风景区资源的重新整合定位和系统开发、农家乐型旅游的整体发展、星级酒店建设。10、红谷滩新区定位于“新型都市旅游区”。重点发展会议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商务休闲旅游产品和城市观光旅游产品。成立红谷滩新区管委会旅游局;重点打造“赣江新天地顶级食尚娱乐港”;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将整个新区作为开放式的景区,按照AAAAA级标准进行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第六章 旅游产品发展规划第18条. 旅游产品体系 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新的变化和市场结构的逐步优化,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
39、现产品转型和升级,实现由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生态、商务会展等复合型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建立由观光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以及休闲旅游等八大类产品组成的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红色旅游绝品、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和休闲旅游新品等南昌旅游“四品”。旅游产品体系观光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商务会展产品图6-1 南昌市旅游产品体系厚田沙漠、安义古村群等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等餐饮、保健、娱乐、运动、文化等国际博览会、旅游商品交易会等观光农业、民俗旅游、乡
40、村酒店等商务酒店、大型会展等红博会、红歌会、军乐节等天香园、梅岭、军山湖等小平小道、八一系列等表6-1 南昌市各县区主要旅游产品区县主要旅游产品南昌县幽兰马游山风景区、黄马两江农业生态风景区、冈上才子之乡、三江后万古村、塘南令公庙、武阳曹雪芹故里、蒋巷农业示范园、澄碧湖公园、莲塘公园烈士纪念塔新建县小平小道 、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景区、汪山土库、梦山、宝葫芦农庄进贤县军山湖风景区、李渡旅游区、文港笔都旅游区安义县安义古村群、新民圣水堂森林公园、熊式辉故里、仙游谷东湖区滕王阁、八一公园、人民公园、中山路、胜利路、民德路、福州路等特色街区西湖区绳金塔、万寿宫、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
41、风景区、朱古桥梅村景区(梅汝傲故居)、象湖景区青山湖区天香园、扬子洲湾里区梅岭景区红谷滩新区傩文化园、摩天轮、商务会展旅游区、赣江市民公园第19条. 旅游产品开发战略南昌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当形成由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构成的金字塔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图62)。精品型旅游产品提升型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近期建设中远期建设图6-2 南昌市旅游产品开发战略1、精品型旅游产品梅岭、厚田沙漠、八一产品系列、滕王阁、小平小道、天香园、赣江市民公园、安义古村群、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汪山土库、圣水堂森林公园、李渡烧酒遗址等精品型旅游产品位于南昌市旅游产品体系的顶端,是南昌产品体系王冠上的钻石。在规划近期需要重
42、点建设,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品。2、提升型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万寿宫、宝葫芦农庄等提升型旅游产品是精品型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品型旅游产品。3、潜力型旅游产品文港笔都、塘南令公庙、海洋公园、摩天轮、南矶山湿地观鸟区、熊式辉故居、以李渡烟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等潜力型旅游产品,是指资源品位较好,但是需要大规模投入(智慧或资金)才能开发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对于丰富南昌市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第20条. 新型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市场个性化、休闲化、运动化的变化特点,南昌市要规划建设新型旅游产品,主要包括:1、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既是面向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新型
43、旅游产品,又是满足自驾车旅游对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主要基础设施。在梅岭、厚田沙漠、安义古村群、军山湖等地,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其中包括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以增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城市自驾车市场的吸引力。2、游艇俱乐部充分利用南昌市高档游艇制造业的优势,在外八湖等适宜水面,建设游艇码头,面向高端市场,开展会员制服务。第21条. 亲水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南昌市地表水域面积大、水体形态多的特点,大力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开发环湖游、环城休闲游、夜航船、海河湖产品、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湿地公园八大亲水旅游产品,营造“水中有景、景中有水”的水体景观,让游客充分感受
44、南昌“八一英雄城、亲水是南昌”的城市形象。具体内容详见专题研究报告“南昌市亲水旅游发展研究”。第22条. 夜间旅游产品大力开展夜间旅游,是丰富游客体验,增加游客消费的重要措施。南昌市的夜间旅游产品除保健休闲、娱乐休闲、购物休闲等都市休闲业态外,主要开发“夜游赣江”项目和秋水广场夜间实景大型演艺项目:1、赣江沿岸的高大建筑设计安装霓虹灯,或勾勒建筑外型,或以南昌乃至省内外景区的形象宣传为题材,扮靓城市、点亮赣江。2、从生米大桥到八一大桥,在保障城市饮用水源安全的前提下,开通赣江夜航游轮。3、在秋水广场推出浓缩反映南昌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节目。第23条. 休闲旅游产品南昌市拥有数量丰富、
45、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资源,应通过休闲旅游产品的增量提质、服务设施的完善、休闲环境的营造、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将南昌市建成“彰显文化魅力、释放山水美景”的特色世界休闲名城。以“打拼长(珠)三角、休闲在南昌”、“水城南昌、休闲天堂”作为宣传口号,将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布局划分为秀水湖滨乡村休闲旅游区、时尚动感都市休闲区、品古文化休闲旅游区、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四个功能区,规划以都市休闲旅游、农(渔)业休闲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亲水休闲旅游为重点,以美食休闲旅游、保健养生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为特色,以工业休闲旅游、修学培训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十大系列休闲旅游产品。具体内容详见
46、专题研究报告:“南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第24条. 旅游线路设计在规划中设计推出反映南昌特色、包含主要旅游景区的不同主题旅游线路,是为了满足南昌市旅游局宣传促销和引导旅行社销售的需要。实际上,按照旅游产业的内在分工,真正了解和掌握旅游市场需求的旅行社是旅游线路策划、设计的主体。在广泛征求南昌市旅行社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计调和营销部门负责人意见基础上,本规划根据南昌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特点,遵循整合资源、提升产品价值的思路,设计不同形式与内容的旅游线路,分为经典线路、精品线路及特色线路,共21条。1、省内客源市场推荐线路(1)红色经典一日游²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
47、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²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小平小道²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令公庙抗日纪念馆塘南幽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文化体验一日游² 滕王阁绳金塔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朱古桥梅村景区(梅汝璈故居)傩文化园² 李渡酒文化博览园文港旅游区² 安义古村群仙游谷² 梦山汪山土库小平小道² 曹雪芹故里冈上才子之乡三江后万古村(3)绿色休闲一日游² 天香园胜利路特色街区秋水广场摩天轮² 梅岭风景区宝葫芦农庄² 圣水堂森林公园仙游谷² 黄
48、马农业生态风景区蒋巷现代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园(4)工业博览一日游² 江铃汽车工业园小兰经济开发区汽车城洪都集团江中集团(5)特色精品二日游² 梅岭风景区小平小道汪山土库宝葫芦农庄秋水广场夜游滕王阁胜利路特色街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安义古村群圣水堂森林公园² 李渡酒文化博览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绳金塔滕王阁夜游秋水广场胜利路特色街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天香园黄马农业生态园² 小平小道厚田沙漠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胜利路特色街区夜游秋水广场;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天香园2、国内、国际客源市场推荐线路 (1)精华一日游² 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天香园八大山人
49、梅湖风景区² 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汪山图库宝葫芦农庄(2)精品二日游²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汪山土库厚田沙漠夜游滕王阁秋水广场;天香园安义古村群圣水堂森林公园²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李渡酒文化博览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天香园夜游秋水广场;滕王阁绳金塔小平小道宝葫芦农庄梅岭风景区² 安义古村群小平小道汪山土库夜游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黄马农业生态园李渡酒文化博览园第七章 主要旅游产品开发策划第25条. 一大突破旅游产品策划八一南昌起义产品群“八一南昌起义”为南昌留下了独特性、唯一性的高品位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八一品牌系列红色旅
50、游产品,可以充分展示南昌深厚的红色旅游文化,使南昌市与其他城市区隔开来,实现红色旅游差异化发展。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公园、八一大桥、八一广场、红博会、军乐节等作为资源基础,以“红色旅游之都、军旗升起的地方”作为市场主导形象,建设全国知名、类别完整的八一系列旅游产品。具体为:1、资源整合开发,景区联动发展推出“军旗从这里升起”主题红色旅游线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公园八一大桥八一广场);以“军旗升起的地方”作为主导形象,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为核心区域,联合其他相关历史建筑,联合申报AAAAA景区。2、争取南昌成为红博会永久举办地红博会应成为南昌的品牌
51、型展会和全新的城市名片。3、将军乐节纳入旅游宣传促销体系军乐节是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应将其纳入市旅游局宣传促销体系,并鼓励旅行社销售这一特色节庆产品。第26条. 六大核心旅游产品策划1、小平小道将其建设成为缅怀一代伟人,弘扬坚忍不拔、永不言弃这一普世价值观的世界性文化旅游产品。景区建设应当弘扬逆境中生存、逆境中奋斗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更新布展设置,丰富布展内容。注重用有形的手段展示邓小平思考、孕育改革开放伟大思想的过程。拆除将军楼到拖拉机修造厂围墙,使小平小道可以完整的展示于世人面前。丰富旅游活动形式,注重游客参与。设计模拟环节,让游客亲自体验邓小平当时工作的内容。和四川等地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同
52、推出“寻找小平足迹”的旅游线路产品,联合打造小平品牌的文化旅游产品。2、滕王阁树立“中华第一阁”的市场形象。在景区内建设市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开办世界名楼(阁)展、江西省历史名人文物展等主题展览;广场制作摆放王勃生活题材组雕。建设滕王阁文化旅游区:景区大门外移,将周边街道改建为唐朝仿古街,纳入景区范围。3、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借鉴无锡等地经验,将其作为体现“城市即旅游”发展理念的载体和景区开放式经营的示范,建成八大山人文化第一园和南昌市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4、梅岭风景区借鉴河南焦作云台山的开发经验,将梅岭作为南昌市旅游业实施政府强势主导型发展战略的试点。从体制创新、市场开拓、产品开发三个方面入手,
53、建设梅岭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扩大市场宣传,提升梅岭的市场形象,让梅岭再次焕发生机。收回分散在诸多投资者手中的经营权,统一建设梅岭大景区。开通景区内部环保观光车,实行景区大门票。大力做好市场营销。将市场营销与产品建设同步进行、同等重视,面向旅行社市场和周边城市,开展整合营销。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开发高端会议度假型旅游地产。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区。5、天香园依托稀有的都市生态资源,以“都市中的候鸟家园”为市场形象,提出“都市生态旅游区建设标准”并向国家旅游局申请成为国家级都市生态旅游示范区。扩大景区范围,丰富景区功能,通过会议、住宿、餐饮等设施的建设,使景区由观光型向会议度假型转变。6
54、、李渡烧酒博物馆(酒文化博览园)通过加快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对现有文物加强保护;建设中国烧酒博物馆,展示烧酒文化;组建李渡烧酒研究中心,开展工业旅游等措施,将其建设成为中国白酒文化体验主题公园。第27条. 八大重点旅游产品策划1、安义古村群 以“独一无二古村群”作为市场形象,建设“中国最知名的赣派千年古村群”作为发展目标,打造商业罗田、官宦京台、家族水南三个各具特色的古村,以商业文化、农耕文化为出发点,结合三个村落的特色,打造体现民间风俗的乡间演艺;在满足大众观光的同时,建设高端酒店,满足高端休闲、商务会展游客的需求;打造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绝好去处的乡村,使其成为最有神秘风采、最有古郡风韵、最有田园风光、最有乡村风貌的旅游目的地。2、汪山土库市场形象为“汪山土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