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貌的分类原则与方法有哪些高分三号矿产地质解译制图

中国地貌的分类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由于地貌形态的尺度性、成因的多样性、发育过程的重叠性、物质组成的区域性等特征,单个地貌实体(个体)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地貌分类系统也表现出复杂的变异性。因此,为了保证分类系统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充分考虑中国地貌的特点,提出和确定以下中国地貌数值分类系统所依据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形态与成因相统一、内营力与外营力并重、分类系统完备性与可扩充性。

(1)形态与成因相统一原则。形态成因原则是开展普通地貌分类的基本原则,也是已为大多数地貌学者所接受的原则。针对中国1 : 100万地貌图的特点,在开展地貌分类的研究时,充分考虑地貌形态的空间多尺度特征,在较高分类层次上,应从基本形态出发,然后再进行成因的分类;在较低级层次上分类,应从单个地貌实体的确定为基础,将形态与成因的内在统一予以充分的表现。例如,对于陆地地貌,构成地貌骨架的山地、平原等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它们又控制了外营力作用基本过程(侵蚀或堆积),而较小地貌形态变化则多以次级外、内营力起主要作用。各种次级外、内营力是在山地、平原等基本地貌类型基础上进行,所造成的地貌形态依附在山地、平原等基本地貌类型上,对这些宏观地貌做修饰和改造作用,它们形成的侵蚀地貌或堆积地貌构成山地或平原的一部分。

(2)内营力与外营力并重原则。我国现代地貌所反映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是长期以来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内营力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现代地势起伏,以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地貌格局与配置;外营力在各个地域和不同时期,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沉积,塑造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在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我国现代地貌的三大区域,即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以风力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的西北干旱区、以冰缘和冰川作用占优势的青藏高原区。

(3)地貌分类系统的完备性与可扩充性原则。地貌是地球内外营力长期相互作用与彼此消长的结果,是现时三维空间的基本实体。它在空间上表现为有序规律,在时间上呈现演进或因果序列,从而构成时空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系统。地貌分类就是将这个连续体按照一定原则、 选取一定指标分为若干段,每一段的性质或属性相对一致。因此,地貌分类系统也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依据上面讨论的地貌分类中的基本关系,考虑到地貌形态成因分类方法已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方法,进一步结合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地理信息的空间管理和等级系统理论,我们提出形态成因数值分类法。从形态与成因的辩证统角度出发,以地貌实体作为分类基础,以地貌实体的空间多尺度特征为核心,通过分类指标的分等定级与同类指标排列组合,建立完整的数值地貌分类系统。数字地貌数值分类方法采用矩阵法,横向为基本成因类型,纵向为基本形态类型,两者组成中国基本地貌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基本成因类型再依据次级成因、形态、微地貌形态、地面坡面特征、物质组成等,划分为次一级的地貌类型。

分类指标是数值地貌分类系统的核心。在地貌形态成因分类体系中,一般采用的指标包括刻画地貌外形的形定量态指标和反映其形成的定性作用力指标两大类。另外,划分地貌形态时,不能就形态论形态,而应该着眼于反映成因的形态。

THE END
0.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实施方案(精选13篇)(3)将建筑垃圾清运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一次清理,尽量恢复原有地貌。 (4)施工现场清理完成后,应有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方可。 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实施方案 9 一、方案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处置问题日益突出。为规范建筑工地垃圾分类管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特制定本标准化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明确分类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5;4;;/j}rn
1.对标工作总结评标专家按新专业分类重新就位后,自去年10月底正式运行至今已半年有多,专家的总体抽取通知正常,评标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反映基本上不存在,但其中一些专业设置缺乏合理性,或分类不是很科学现象还是存在。结合工作实际,满足专家评标专业的抽取需要,经顾问专家对新分类标准的重新优化整合,完成了17项专业设置调整工作。调整后评标jvzquC41yy}/f~fpogoxgw3eqo5{qwllkg5hqwl|wq546A57764ivvq
2.城市绿地建设标准范文但遗憾的是,自1984年我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诞生后20多年, 国家城市绿地分类及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等相关文件未见对高尔夫绿地只言片语。目前在国内有关城市绿地规划及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研究及书刊资料中 [1、2、4、14-37],涉及球场规划及绿地种植设计内容的相关资料也不多。其中最早报道的有高玉忠1995年的“中国高尔夫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99=/j}rn
3.评价指标体系论文通用12篇只有同类比较才可以实现同一指标下的度量,评价结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这就要求分类标准明确和界线清晰。可扩展性原则,即分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进,专业学科也随之细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评价分类体系具有较广的范围适应性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有利于评价jvzq<84j{mlziu3zwgyiw7hqo1nbq€jp16>1:?3jvor
4.河流的标准规范有哪些?|标准统计与分析河流的标准规范有哪些? 河流:可涉水的自然水流通道。描述所有大小流动水道的通用术语,不包括运河等人造水体,是塑造地表地貌的重要力量。 以上解释基于部分标准,可能仅适用于部分标准,更多信息,请参阅以下全部标准。 在国际标准分类中,河流涉及到的分类有:环境保护、水的生物学特性的检验等。jvzquC41yy}/cwyrgfob0lto1uzbpmftf1ipp}jpvauclnhvaevy1?>7;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