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陆**(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生态屏障建设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核心沙源区,施工段全长35公里,年均8级大风天数超过60天,流动沙丘年移动速率达百米。工程采用"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策略,通过工程固沙、植被重建与智能管护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1%植被覆盖率的防护体系,使沙尘暴频率下降40%,空气湿度提升18%,为周边10万平方公里绿洲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施工准备技术要求2.1环境适应性准备气象监测系统:施工前72小时启动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温度等参数,当预报风力≥6级时,提前2小时停止高空作业并做好设备防护沙面处理:对流动沙丘采用阶梯式削坡处理,形成1:3.5的缓坡角度,每50米设置横向截沙沟,沟深1.2米、宽2米,沟内填充芦苇束形成阻沙带材料预处理:麦草需经防霉剂浸泡24小时,晾干后捆扎成直径20cm的草束,抗紫外老化处理后的HDPE管材需在50℃环境下静置48小时,确保在极端温差下不开裂2.2设备配置标准设备类型规格参数配置数量作业效率智能固沙车功率120kW,草方格铺设精度±5cm3台1500㎡/台班滴灌安装机管径50-110mm,埋深控制精度±3cm2台800m/台班无人机播种系统载重50kg,作业幅宽15m4架300亩/日土壤墒情监测仪测量深度0-100cm,数据传输半径5km25台实时监测三、核心施工技术规范3.1草方格固沙施工工艺基线布设:采用GPS定位系统每隔100米设置控制桩,使用无人机航测绘制沙丘等高线图,确定网格布设走向草方格制作:人工配合机械将麦草束沿等高线方向铺设,单束长度1.2米,露出沙面20-30cm使用特制插沙器将草束以45度角斜插入沙层,插入深度≥30cm,形成1m×1m的方格结构方格交叉点采用双草束加固,草头外露部分用沙粒压实,确保抗风蚀强度≥15N/m²质量验收:随机抽取2%方格单元进行抗风测试,在12m/s风速下持续30分钟,草方格位移量不得超过3cm3.2植被重建技术规程先锋植物选择:采用沙蒿、沙柳、花棒3种灌木混播,种子需经沙藏催芽处理,发芽率≥85%种植工艺:春季(3-4月)采用穴播法,穴深50cm,直径30cm,每穴播量沙蒿15g+沙柳8g+花棒12g秋季(9-10月)实施容器苗移栽,选用两年生梭梭苗,苗高≥50cm,主根长度≥40cm,定植时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法,确保根系与沙层紧密接触密度控制:灌木株行距1.5m×2m,初植密度222株/亩,混交比例沙蒿:沙柳:花棒=3:2:13.3智能滴灌系统施工管网布置:主管道采用PE100级管材,管径110mm,埋深80cm,每500米设置伸缩节支管采用Φ63mm多孔管,孔间距30cm,工作压力0.25-0.35MPa,流量均匀度≥90%智能化改造:每200米安装土壤墒情传感器,监测数据通过LoRa无线传输至中控系统配置智能控制阀,根据实时墒情自动调节灌溉量,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启动滴灌,达到12%时自动停止首部系统:安装砂石过滤器+叠片过滤器二级过滤系统,过滤精度120目,施肥罐容量500L,实现水肥一体化施用四、特殊地段施工处理4.1风口区强化措施三重防护结构:在7个上风口区域构建"前置挡沙墙+中层草方格+后排灌木带"的立体防护挡沙墙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高度2.5m,板间留10cm通风孔,底部浇筑50cm深混凝土基础,墙后堆积1.5m高沙袋缓冲层高密度固沙:风口核心区草方格加密至0.8m×0.8m,采用双层麦草铺设,底层横向、上层纵向交叉布置4.2沙丘过渡带处理梯田式整地:对高度差>5m的沙丘群,按8-10m宽度修筑水平阶地,阶面外高内低,坡度2-3°,内侧开挖宽30cm的集水沟植被梯度配置:从沙丘底部到顶部依次种植:花棒(耐旱深度1.5m)→沙拐枣(耐旱深度2.0m)→梭梭(耐旱深度3.0m),形成适应不同水分条件的植物群落五、质量控制标准5.1工程质量验收指标草方格工程:合格率≥95%,网格歪斜度≤3°,草束外露高度偏差±5cm植被工程:当年成活率≥70%,第二年保存率≥60%,三年生植被覆盖度≥40%滴灌系统:管道水压试验1.5倍工作压力下30分钟无渗漏,灌溉均匀度≥85%5.2过程质量监控实行"三检制":班组自检→技术员复检→监理专检,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建立质量追溯系统,每个施工单元设置二维码标识,记录施工人员、材料批次、检测数据等信息每周开展沙障稳定性监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沙丘位移量,每月提交监测报告六、安全与环保要求6.1极端天气应对沙尘暴防护:现场配置应急防风棚,抗风等级≥10级,每人配备防尘面罩(过滤效率≥95%)和防风眼镜高温作业:当沙面温度≥55℃时,实行"早晚作业制"(6:00-10:00,16:00-20:00),配备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0.15-0.2%)6.2生态保护措施施工界限:严格控制在红线范围内作业,设置2m宽警示带,严禁越界碾压原生植被废弃物处理:施工废料回收率100%,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每周外运至指定处理点野生动物保护: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保护动物活动时,300米范围内停止机械作业,必要时调整施工时序七、后期管护技术7.1智能监测系统运维每月校准墒情传感器,确保测量误差≤2%,数据传输成功率≥98%每季度检查太阳能供电系统,光伏板清洁度保持在90%以上,蓄电池容量衰减不超过15%7.2植被养护规范水分管理:第一年生长季(4-10月)每10天滴灌一次,单次灌水量8-12m³/亩;第二年延长至15天,第三年过渡到自然降水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为主,释放肿腿蜂防治沙蒿木蠹蛾,投放瓢虫控制蚜虫,虫口密度控制在3头/百株以下平茬复壮:第三年春季对沙柳、花棒进行平茬处理,留茬高度30cm,促进萌蘖生长八、施工组织保障8.1人员配置与培训组建3个专业施工队,每队配置:队长1人(需5年以上治沙经验)、技术员2人(荒漠化防治专业)、安全员1人、作业人员25人岗前培训不少于40学时,重点考核草方格铺设精度、苗木栽植规范等实操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8.2进度控制计划施工阶段持续时间关键节点资源配置前期准备15天完成气象评估、材料进场技术组3人,设备5台工程固沙45天草方格铺设完成80%施工一队全员,固沙车3台植被建设60天完成苗木栽植施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