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养这种秋色叶树,今年秋季你都打卡了吗中国人种树有多厉害看完这篇文章,中国人又种下了万多棵树塞罕坝林木森林林海黄连木

这个秋天,你打卡了哪些适合踏秋赏红叶的网红景点?

人们对秋天赏叶的喜爱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牧就留下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绝妙赏秋佳句。还有“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乌桕犹争夕照红”等诗词都描绘了秋天红叶唯美的景象。

秋天,除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红色叶树种,我们常见的还有像银杏、鹅掌楸等秋叶变黄的树种。这些进入秋天或经霜后叶色由绿色转变成紫色、红色、橘红色、黄色等其他颜色,并使整个树冠显得鲜艳而具有观赏性的树种统称为秋色叶树种。

在中国常见的秋色叶树种,除了大家熟知的银杏、红枫外,还有黄栌、黄连木、槭树、乌桕、无患子等。

01

红的、黄的、紫的

树叶的颜色怎么染?

或许你已经开始思考了,为什么银杏叶会变黄,而枫叶会变红呢?其实古人的诗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天叶变色跟季节变化有关。

研究发现,秋季的黄色叶树种主要由于叶绿体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导致的。自然状态下,叶绿素极不稳定,但合成速度快,生长季节成熟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率是 8:1,叶片呈现绿色;入秋后,气温降低,叶绿素合成变慢、分解加快,而类胡萝卜素分解减缓,相对含量增加,因此叶片就显现出类胡萝卜这一色素的黄色了。

秋季的红色叶树种则多是花青素与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导致的。温度下降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植物为了抵御严寒合成更多的糖分,而这些糖分又有利于叶片中的花青素形成,叶片中的花青素遇到酸性物质就会变成红色。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中国秋色叶树种类繁多,叶片出现颜色变化的时间也不同,总体呈现出北方的秋色叶树种要比南方变红变黄的更早,山上的要比山下的变红变黄得早且颜色更深。这与中国地域辽阔,山地地形迥异,气温随纬度、海拔变化较大有关。

02

这些秋色叶树的名字

你能叫出几个?

了解了秋色叶树变色的原理后,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身边常见的秋色叶树种:

1. 银杏

黄色叶树种。高大乔木,银杏叶子呈扇形,在种子植物中很特别。观赏价值极高,常被用作园林植物及行道树植物。

2. 鹅掌楸

黄色叶树种。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落叶大乔木。秋季叶色金黄,因叶形如马褂而得名“马褂木”;花形似郁金香,被称为“中国的郁金香”,同时也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

3. 无患子

黄色叶树种。别名:木患子、油患子、苦患树、鬼见愁等。落叶乔木,单回羽状复叶,小叶对生;花序顶生,核果球形,成熟时为橙黄色,后变黑褐色。喜光耐寒,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常作为工业城市生态绿化的首选树种。

4. 黄连木

秋色叶树种。落叶乔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 5-7 对,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秋季叶片可变为橙黄或鲜红色,同时核果成熟呈紫红色或橙黄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宜作庭荫树及山地风景树种。

5. 乌桕

红色叶树种。落叶乔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美名。在园林绿化中可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有极好的造景效果。

6. 黄栌

红色叶树种,引无数游客折腰前往北京香山看红叶的就是该树种。夏季苍翠,秋季变红,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景观的色彩,大面积种植更有美不胜收的景象。是北方园林绿化或山区绿化的首选树种,也是中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

7. 三角槭

红色叶树种,又名三角枫。槭属落叶乔木,喜光稍耐阴。叶掌状 3 裂,基部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尾状锐尖。秋叶暗红色或橙色。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护岸树种,也可栽作绿篱。

8. 秀丽槭

秋色叶树种,又名五角枫。落叶乔木,叶掌状 5 裂,叶基部常心形,先端尾状锐尖。温带树种,耐荫喜弱光。秋叶变亮黄色或红色,适宜做庭荫树、行道树及风景林树种。

9. 鸡爪槭

红色叶树种,又名七角枫。落叶小乔木,树冠伞形,叶近圆形,基部心形或近心形,掌状,常 7 深裂,密生尖锯齿。叶形美观,入秋后变为鲜红色,为优良的观叶树种。鸡爪槭是园林中名贵的观赏乡土树种,常用来营造“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观。

了解了这么多的秋色叶树种,不妨拿起相机,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趁着冬姑娘还未真正来临,用相机记录秋叶的魅力,定格秋的旋律。

这个视频139秒

当你看完视频

中国又种下超1万棵树

十年间

中国新增森林面积

超19万平方公里

接近2个韩国的国土面积

乌兰布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腾格里沙漠……

中国八大沙漠

有一半以上

都有慢慢变绿的趋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

增长最多的国家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超175亿立方米,这两个指标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资源不断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中国的森林资源增长有多明显?2019年2月,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了一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并欣喜地宣告,自2000年以来,20年间,全球绿叶面积增加了5%,这相当于所有亚马孙雨林的面积,而这其中至少有25%的成果来自中国。

为什么中国能够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又是什么炼就了绿色中国的生机勃勃?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所长张建国已经从事林业研究30多年,他说,绿色中国离不开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的切实实施。“最近40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大的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六大工程,这六大工程的实施的确推动了中国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这些工程可以说起到了核心作用。”

无数人几十载的不懈努力

让中国“绿色长城”巍然屹立

如果说重大生态工程为我国的“绿色长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无数人几十载的不懈努力则让这座长城巍然屹立。

柯柯牙:从荒漠盐碱地到绿满山川

地处中国西北的柯柯牙曾是一片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1986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决定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30多年来,阿克苏地区几代人薪火相传,累计完成造林120多万亩,在亘古荒原上铸就了一道防风固沙的“大漠绿屏”,成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柯柯牙纪念馆,序厅呈现出的五幅卫星遥感影像图和大型沙盘,清晰地记录了阿克苏荒漠绿化以柯柯牙为开端,从没有绿到一抹绿再到连片绿的变化。

“柯柯牙,意为‘青色的崖壁’,是阿克苏市城区和温宿县城风沙的主策源地。20世纪80年代,这里每年沙尘肆虐,居民一年当中有近1/4的时间在沙尘中度过,完全暴露在荒漠中的阿克苏,有着覆城之虞!”柯柯牙纪念馆馆长宋兴年说。

1986年,为根治风沙的危害,以时任地委书记颉富平为首的地委领导班子决定在柯柯牙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

没有工程资金,没有列入国家建设项目,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劳动报酬,1986年秋,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在一穷二白的情形下拉开了序幕。

柯柯牙黄土台地地貌状况复杂,地势高低不平,有大小深沟数百条,沉积了几千年的黄土在盐碱的作用下硬如磐石。

在驻军部队和武警支队的帮助下,人们尝试通过爆破“轰开”柯柯牙坚硬的地层。为了在高坡峭壁上的盐碱地进行爆破,战士们军裤磨破了,膝盖磨出了血。但有的地方即使用炸药,也只能炸出脸盆大的一个坑。后来改为采用抽水泡地的办法,但有的地方又泡不了水,只能用铁锹、锤子一点点往下砸,用十字镐一点点往下挖。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条长7000米、面积2000亩的林带平地任务才算完成了。

要种树,就必须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1986年4月,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修渠队伍开进柯柯牙,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4个月修成了一条长16.8千米、配有505个桥涵、水闸等水利设施的防渗干渠。

由于盐碱含量严重超标,要摆脱“年年种树年年荒,年年种树老地方”的魔咒,就必须改造土壤,进行压碱作业。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因地制宜改良土地,填充农田良土、用渠水冲浇盐碱、开沟挖渠排水压碱,甚至尝试结合种植水稻改良土壤。经过不懈努力,黄土台地土壤的盐碱含量终于降到了国家标准以下。

1986年金秋时节,柯柯牙荒漠绿化第一次大会战擂响战鼓,来自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干部、工人、普通群众、学生,不分性别、民族与年龄,凭着一把铁锹、一双手、一块干馕、一辆自行车,向十几公里外的柯柯牙荒原开战!

天当被、地当床,喝渠水、啃干馕,吃住在植树造林基地上……一年接着一年种,一代接着一代干。据统计,柯柯牙绿化工程累计义务植树参与人员达390万人次,造林120.26万亩,其中生态林18.76万亩、经济林101.5万亩,栽植树木4850万株。

接续柯柯牙绿化工程,阿克苏地区相继实施了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和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使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3.35%提高到现在的9.04%,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阿克苏市国家湿地公园。(崔玉永 摄)

山西右玉:“不毛之地”变“塞上绿洲”

右玉,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国土面积1969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林木绿化率不到0.3%,一年到头,黄风肆虐。70多年来,一任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右玉林木绿化率从当年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7%,创造了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

塞罕坝:地球上一抹夺目的“中国绿”

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有一片115万亩的人工林海,这里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从卫星云图上看,它犹如一只展翅的雄鹰,守卫着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很难想象,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60载寒来暑往,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林木总蓄积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8万立方米,增长30倍。

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望海楼 牟宇 摄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全称“塞堪达巴罕色钦”,意为“美丽的山岭水源之地”。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公元1681年,康熙设立了“木兰围场”,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清末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弥补国库空虚,“木兰围场”被开围放垦,树木被砍伐殆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昔日的“美丽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为了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新中国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

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份、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奔赴塞罕坝,与当时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一起,肩负“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创业史。

塞罕坝最低气温零下43.3℃,年平均温度零下1.3℃。林场第一批建设者赵振宇回忆说:“当时到处是沙地和光山秃岭,风卷着沙粒雪粒遮天盖日,打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建设者住马棚、搭窝棚、挖地窨。一个窝铺住进20人,没有门板,就用草苫子代替,夜里戴着皮帽子睡觉都冻彻骨髓。早上起来,屋内到处是冰霜,褥子冻结在炕上。能吃着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就算是美味了。

生存条件极端恶劣,加之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经验更是几乎为零,1962、1963年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一次又一次造林失败,动摇了人们的信心。关键时刻,时任林场党委书记王尚海等4位林场领导破釜沉舟,把家从外地搬到塞罕坝,很快稳定了军心。

1964年春天,塞罕坝开展了提振士气的“马蹄坑大会战”。气温很低,建设者们浑身的泥浆冻成冰甲,走起路来咣咣直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终于造林516亩,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塞罕坝的造林事业从此开足马力,也由每年春季造林发展到春秋两季造林,多时每天造林超过2000亩,最多时一年造林达到8万亩。

如今,塞罕坝第一代创业者们已至暮年,他们用理想和信念,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绿色丰碑”,所凝结的“塞罕坝精神”,也跨越时空薪火相传。

1973年到坝上的第二代创业者邓宝珠说,选择林业,就是选择奉献,他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在林场,从事林场护林员和施工员工作。

1980年出生的于士涛是河北保定人,大学刚毕业就一头扎进塞罕坝。“干林业的都默默无闻,因为你做的事情,40年以后才能看到结果。”他说,我们将紧握前辈们的接力棒继续奋力前行。

2008年,刘军和妻子王娟来到林场中海拔为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当瞭望员。当年,“望海楼”不通水电暖,大雪封山时半年无人迹。每到重要防火期,刘军夫妇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辖区方圆20公里林海的火情并汇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棵树”,是夫妻俩的工作态度。

刘军(右)、王娟夫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望海楼内瞭望林场 金皓原 摄

2016年毕业于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张将来,毕业后就来到了塞罕坝,现在下河边营林区担任营林区主任一职。说到自己初到塞罕坝的感受时,张将来坦言,从自身的不易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塞罕坝人的艰辛。

“参加工作第一年的那个冬天,在零下20多度的阴坡里,即便戴着最厚的手套,依然觉得手指麻木,冷风吹在脸上,让人喘不过气来。17年第一次参加造林工作,即便到了五月,大中午也能忽然下起雪。被蜱虫咬伤,伤口流脓,胳膊肿胀甚至无法弯曲。但想到老一辈务林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几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基层,无怨无悔,如果自己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真是丢人。”张将来说。

经过三代人五十余年的“战天斗地”,张将来坦言自己来到塞罕坝时,工作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老一辈已经给我们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向前,时代在变,林场的任务也在变。从荒山造林到生态育林,从提供原生木材到提供生态产品。”张将来介绍称,目前,塞罕坝已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建成了林火视频监测系统、无人机监测、红外探火雷达、雷电预警监测系统等高科技防火体系。新一代的塞罕坝青年也正主动学习,用科学技术引领塞罕坝绿色事业的发展,争取在塞罕坝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再次建功立业。

为了在荒漠中造出一片林海,几代塞罕坝造林人远离人烟,将最美的青春留在了高岭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今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60周年。从一棵“功勋树”到百万亩苍翠林海,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绿水青山,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以三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绿水青山是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

78岁的牛爱国是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白沙村人

1982年

他开始在太行山上种树

40年来种了20多万棵

他说:

“看着2000亩山一点点儿绿起来

心里特别高兴,越干越有劲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绿色的森林带来“绿色GDP”

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

许多地方因“树”而兴

不少百姓因“树”而富

中国国土绿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也为减缓全球森林面积缩减趋势

推进全球生态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看得见的“造绿”成就

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2014年

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

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

“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2017年12月

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

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21年9月

又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

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定不移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铿锵有力的话语

为中国今后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过去十年

中国植树造林带来的成就和贡献

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可以预见

中国大地上这幅绿色画卷

必将描绘得更加郁郁芊芊!

综合自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半月谈” ,央广网、中国妇女报、中国绿色时报、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版,微博@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人民视频、@人民网、@新华社、科普中国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乌兰布和沙漠里种出千亩有机贝贝南瓜将在盒马全国门店首发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 2021年,盒马有机蔬菜负责人刘良超偶然发现,圣牧的工作人员在乌兰布和沙漠试种有机南瓜成功了,于是迅速向遥远的沙漠里下了一个订单——虽然只有少量,但到了盒马,很快销售一空。 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2918:1€fra;?:5<96;0nuou
1.盘点参加大漠征途沙漠夏令营的八大挑战任务!目的地:腾格里沙漠 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煮省中部边境,南越长城,东抵贸兰山,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沙丘、湖水绿洲交相辉映,独有的动物、植物构成了沙漠的生态系统…… 沙漠地貌研究、野外生存、天文观测 任务一:大漠生存 大漠徒步 jvzquC41yy}/nnycqj{p0lto1|nfppyw1fuoi}fk13612<3jvor
2.缅怀王树声大将:早年为革命大义灭亲抗战期间穿越沙漠一路乞讨回王宇红说,后来我的父亲一心要回延安,要找到党。最后打到剩他一个人的时候,最后的兵、将全都没有了,他越过腾格里沙漠,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后来就昏死在沙漠里了。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有人说是老乡、有人说是一个小商贩把他给救了。 建国后:婉拒配新车 三拒建新房 jvzq<84fcpmtjr3rgqvmg7hqo0io1w4423;02>771e>62<
3.我就是想让世界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福建新浪财经来到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 开展种植菌草固沙防沙的研究。 这片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八大沙漠之一, 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也是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85公里的河段, 每年流入黄河的沙达1亿吨以上。 2015年6月6日,林占熺(右)在内蒙古磴口柳拐沙头指导菌草防沙固沙。图源:《新华每日电讯》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33146681fud/rphvrto{?>772;90|mvon
4.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下降40%风蚀量!看中国的治沙奇迹→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在不少地方,“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历史性转变。数据显示,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了约40%,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深度融合,一幅“绿富同兴”的新画卷正在四大沙地上徐徐铺展。©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wkmjq0jznnHnvgoejfF;:46>22A556961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