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图片创作大赛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材料科学赛事,由美国材料学会MRs(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最先发起。比赛与“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对接,应国赛展现微观世界之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提高其仪器使用水平与艺术鉴赏能力,促进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活动目的。本赛要求参赛者对材料微观图片进行合理想象和艺术处理,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充分展现材料的微观艺术魅力。
“微美•唯美”材料图片创作大赛初赛已落下帷幕
参赛作者们将严谨细致的材料电镜图片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
用科学与艺术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
从冰川到海洋
从苍穹到宇宙
从触手可及的美好到想象中的多彩与静谧
各位选手将平面的电镜图片置于立体的时空里
书写动人的诗篇
第七届“微美•唯美”材料图片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展等你启封
艺术创新组
01
冰霜
原图作者:谢鑫 作者:蔡宇翔、向雯
作品介绍
此艺术创新图取名冰霜,以蓝色为底色,白色为冰霜。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很像是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霜,具有一种生长的动感,不断地往前延伸。作为南方人,对这样的景象特别常见。所以当看到这幅图时,就决定将这幅图创作成冰霜,代表对北方大雪的向往。
02
天外来物
原图作者:刘禹男 作者:闫晨鑫、钞靖谕
作品介绍
夜空星河璀璨,湖面簇起冷光;
遥望青山远黛,所及天际微芒。
“天外来物”是什么?是遥不可及,是锲而不舍,是求之不得,是非你不可。
远方的的天蓝色只存在于天空之中,近处的深蓝是现实的深邃不安
在不近又不远处,是来自生命的召唤。
全图以冷色调为主,着重突出“天外来物”的绚丽宏大,坠落于相界之间,溶于原子碰撞之中。
湖面之中陨石的倒影,是绚烂之时的恢弘,但周围的冷色仿佛在提醒着你,一切终将归于平静。
在你的生命之中,是否曾出现过这样的“天外来物”?
生命仿佛就是这样,不期而遇的五彩斑斓之后,留下的是记忆与平凡
无论是科研,感情,还是生活之中,你终会遇到那“天外来物”
值得你追寻,为此奋斗终生。
中国古人有“香草美人”的意向,而“天外来物”与与此殊途同归
你抬头望向最远处,是璀璨的星芒,那是前人留下的指引——“愿作前路一点光”。
而我们的征途,不正是星辰大海吗?
去到那“天外来物”的源头,探寻星光之中的蔚蓝,
不正是一代又一代航空航天人的精神吗?
那到底什么才是“天外来物”?
如果这世上终有一种材料于你与众不同,我们便将他称作天外来物。
03
蔚蓝琼芳
原图作者:谢鑫 作者:李秀梅、周军华
作品介绍
最开始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眼泪的结晶,然后就想着涂成蓝色的泪晶,可是当着上蓝色后,看起来就不那么像眼泪的结晶了,倒更像是一朵朵渐变蓝色的花,然后就想到了雪花。“不把琼芳祠后土,还持彩笔赋芜城”中的“琼芳”一词就是雪花诗意的名字。冰雪象征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代表清纯,蓝色代表着秀丽、清新、沉稳、安静等。蓝色的雪花就代表着清纯宁静,所以就为作品命名为蔚蓝琼芳。为什么是蔚蓝色呢?蔚蓝色是一种近似天空晴天的颜色,是一种安抚色,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安抚。可是现在的图看起来还是有些奇怪,这个作品的寓意是安抚与平静,背景确实黑色的,有点不协调,所以我们把背景换成了白色,刚好与主题的寓意相符合,而且整幅图看起来更加的明亮,可以让人联想到晴朗与希望。我们团队希望这个作品可以让人们在伤心失意的时候,心灵得到宁静与慰藉,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
04
两个小世界
原图作者:刘禹男 作者:郑乾康、唐益爽
作品介绍
在一张小小的微观图里,我看到的是被一条长长的小路所分隔的两个不同的小世界,城市的灯火通明、高楼大厦与乡村的绿水青山、绿意盎然,繁华与宁静,白天与黑夜……虽然它们有许多不同,但是在我心中都同样美丽。图片最后所展现的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初看起来有些矛盾,但他们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写照,在对图片进行一点一滴的刻画过程中,也是我们内心深处追求的体现,也许两全难齐美,我们最终都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世界生活,但是在我们内心的小世界里,它们始终是可以共存和值得被赞美的。
05
星夜梦
原图作者:陈旭东 作者:郑君佳、聂瑞
作品介绍
作为南航人,我们尝试从航天角度切入,参照梵高的作品《星月夜》,但又赋予新的寓意。作品以蓝紫色为背景,象征着无边深邃的太空,不规则的凹凸又增添了层次感;不同亮度,不同大小的淡黄色发光小球代表着宇宙中星球,颜色的递进变化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傍边点缀着的五彩亮点是远处的星系,同时使用高斯迷糊的技巧,多了份梦幻。作品使用作品营造出一种恬静,梦幻,美妙的意境。深邃的宇宙、多彩的星系,神秘而又迷人,未知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06
野望
原图作者:刘禹男 作者:刘怡宏、颜紫苑
作品介绍
整张作品表现的是初春场景,整体画面呈现的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效果。画面最下方表现的是油菜花田,花田旁边白墙黑瓦的是几户人家,房子旁边还有一片灌木丛。房子后面是远处的山,由于是初春,山顶还有一层未融化的薄薄积雪,但是山腰上已经有了点点绿意。画面上方标下俺的是蓝天和几朵飘浮的云彩。画面整体给人一种清新和谐的美感。
07
海滨城市
原图作者:刘禹男 作者:桑奇彦、黄志铭
作品介绍
原图左下和右下部分处理为海洋和沙滩,左下侧依据原图特性将一部分处理为礁石,右下侧两暗点处理成船只。形成海滨城市外围基本结构。
原图主体部分特性为规则长方体,依据此特性使用套索工具分区后进行不同颜色的填充。原图色彩较暗部分使用暗色系颜色,模拟重工业区;原图色彩较亮部分使用亮色系颜色填充,模拟轻工业区及繁华社区。上述两部分共同组成城市的主要部分。原图左上方的部分根据特征处理为山丘。
本作品充分依据原图特征,构造了海滨城市的俯视景象,并大胆使用多种明亮色彩组合,展现了滨海城市朝气蓬勃的发展景象。亮色彩代表的繁华社区、轻工业区与暗色彩代表的重工业区交叉融合,展现了一个海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寓意我国的沿海城市,在此次疫情之后能够迅速有序的恢复经济发展,百姓的生活逐步步入正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08
奇迹
原图作者:谢鑫 作者:王杰、拜雪萍
作品介绍
作品分析:
原SEM图的聚乙烯基膜表面涂覆上的叶脉状的聚丙烯酰胺涂层,经过上色等处理后,背景大片的橙黄色调是聚乙烯基膜表面,代表着严酷的沙漠环境;图片中央的绿黄拼接的放射状物质是聚丙烯酰胺涂层,宛若数株顽强扎根在荒漠中的绿植;图片还添加了多种调色效果,如图片暗角、多种邻近色填充等,以增强主体,突出寓意。
作品寓意:
1.“荒漠”中的“绿植”叶梢枯萎而中心焕发着生机,象征着顽强生命与残酷自然之间的斗争,可谓“生命的奇迹”;
2.原图基于科研电镜图片,科研好似人类在无尽且尚未探索的科学荒漠中苦苦求索,在“科学荒漠”和“宇宙荒漠”中努力探寻,展现出不屈而又旺盛的生命力;谓“科学的奇迹”;
3.本作品同样聚焦疫情,周围经过艺术处理深暗的黄色表示肆虐的疫情,绿植叶端枯萎的黄色象征为控制疫情和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同胞;而绿植大片的绿色则象征依旧在为抗击疫情而努力奋斗的人类。绿植中心浓郁的绿色表示着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人类终究会战胜疫情。此谓“当下的奇迹”。
09
熊不熊猫
原图作者:刘禹男 作者:侯可盈
作品介绍
这是我们国家国宝熊猫的形象。为了契合现实,我选择了黑色作为它的耳朵,眼睛以及一些躯干的颜色。在视野中央,我有大部分的留白,符合熊猫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白色软乎乎的肚皮。视野下方的绿色晶体,代表了熊猫平时吃的竹子。在它的胸口中央呢,根据原图的形状,我想到了给它附上红色塑造了一个心的形状。从原图上看出熊猫的形象,它憨态可掬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同时这又是有我们国家精神象征的国宝,彰显了我们中国人的底气。尤其是在这个新冠疫情严峻的时候,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坚挺着自己的信念,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火热的心,正如同图上熊猫身体中央的那一颗红心。它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我们中国人的毅力,我们中国人的的品格!
10
冰川与星空
原图作者:刘禹男 作者:冀攀峰、王定兴
作品介绍
浩瀚的星空下,冰川静静地矗立于荒凉的大地之上。一切都这么宁静,一切又这么隐秘。这片角落不会有人前来造访,只有零星的极地生物留下的痕迹在向世间诉说着这片土地还没有被造物主所抛弃。
在这过长时间的寂寞中,渐渐地冰川变成了雪山。或许是极地生物的活动惊扰了雪山,又或许是雪山也不耐寂寞,刹那间,雪崩发生了,轰轰轰,前进,前进,前进。这一瞬间,每一片雪花都在飞奔,裹挟着路上所遇到的一切,这浪潮已不再雪白,吸收着一切却又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模样。时不时裹着的几块冰蓝色的石头仿佛忍受不住一样,高高飞起,最后却又只能无奈落下,回归浪潮。
而遥远的天边,星空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无喜无悲,静待一切落幕。
所有的一切都好像回归了原点。好像这片大地什么都没有改变,可是真的没有改变吗?
11
太空梦
原图作者:李国青 作者:邹可心、陈雯昕
作品介绍
图中两名宇航员一前一后分别呈俯身伸手和仰卧状,身边是半个露出的航天器。浩瀚天河,乌寂无垠,但总有梦想如白矮星般明亮,照耀着探索的路。不忘航空航天报国初心,勇担航空航天强国使命。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浩瀚宇宙的探索。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航空航天人怀揣这样的天空梦想,在探索天空的征途中不断突破,取得成就,问鼎苍穹。星空之下,一个人仰视,梦里遨游在宇宙;宇宙之中,一个人俯视,置身星空恍如梦中。无垠的太空,一望无际,画面慢慢折叠,浓缩;最终小成了一个梦想,那梦里时无垠的太空。
12
长夜未央
原图作者:刘禹男 作者:黄彦
作品介绍
该作品名为长夜未央,取自《诗·小雅·庭燎》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正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该作品描绘了城市夜晚的景象。在漫漫的长夜之中,城市灯火通明,那或明亮如昼、又或微弱如星点的灯光,一束束闪闪烁烁,映在无边的黑暗中。灯光或黄如皎月,或橙如火炬,或红如晚霞,每一束、每一色下,可能是家中正等待家长归来的孩童,也可能是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一家,还可能是正在回家路上想象着到家时孩子脸上幸福笑容的家长。这一副《长夜未央》以俯视图的形式体现了一个城市夜晚的缩影,右侧的两处云朵优化了构图,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13
深海之光
原图作者:陈旭东 作者:艾月婷、赵雪
原图介绍
作品分析:本作品基于玻璃微珠对全可见光谱范围光线有散射的特点和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反光材料的用途进行创作。
玻璃微珠本是无色透明的,由于玻璃微珠对全可见光谱范围光线有散射作用,看起来颜色是白色,但是当它添加到有色材料中,则散射的也是材料颜色的光线。同时,作为反光材料玻璃微珠,在一定数量下同时反射时,会出现光亮景象,为茫茫夜色带去安全的指示。
意境阐述:人们总是想探索太空,探知未知的无垠,却常常忽略深海领域。如果可以,我们想把探索材料的过程比作一次冒险,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前路是无尽黑暗,还是一片绚烂。当周围世界都在飞速向前发展时,我们想把目光回到人类的发源地,海。又思考“哪种生物是不停的向前推动的呢?”,是水母。
你听说过吗,作为深海之光的水母,生是透明,死后会变成水,不留痕迹。
微观的美,虽肉眼不可见,却一直存在在我们生活的处处,不易察觉。
我们希望借此作品,展现深海之美,材料之美。
14
寒松劲
原图作者:谢鑫 作者:禹浩、刘屿听
原图介绍
作品分析:在《寒松劲》这幅作品中,我们顺着聚丙烯酰胺叶脉状的结构,将其变成了一棵傲立风雪的劲松,对一些脱离于主体结构之外的部分,我们将其做成了白色用来表现落雪,并且将背景以渐变的效果做出夜空的深邃感,从而使落雪的效果更为突出。对左上角的比较大的一个点则将其作为月亮染黄,从而做成了这样一幅雪夜劲松图。
意境阐述:无边的深蓝色夜幕将大地笼罩,肆虐喧嚣的风和漫天洒落的雪让一切都躲藏了起来。在夜幕下傲立的只有一株腰都要被风雪扭断但仍不倒下的劲松,在月亮遥远的目光注视下,与风雪做着无言的抗争。
15
斑阑珊瑚
原图作者:何钦江 作者:王晓禹、赵炳尧
作品介绍
作品以荧光粉的微观内部结构为主,入眼乍看时,犹如珊瑚礁群居多彩多色恍然映入眼帘,稍作端倪便觉如同野蛮生长般肆意而动无拘无束,体现了充分的自由和生机,旨在展示即便是大千世界我们不曾留意的地方也依然遍布和散发着自然的魅力。细看纹理,不同颜色之间层起层落色彩强烈但同时又水乳交融仿佛同根而生相互依赖。整张图片颜色偏暖,在明暗的强对比下如一张滴墨的水墨画般虽简单但却有生机盎然跃然纸上之势,相互协作却又不相矛盾无声中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美,深色的背景使得锐化更加清晰以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进而展为更加广袤的画面,在多姿多彩中混合着律动和协调,更加展示了自由和生机,这便是一名理科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着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