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在沙漠与滩岸地形最困扰一般部队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迷彩服、水资源、方向定位 与白天的避暑及夜晚的御寒装备等,而由於地质的松软,许多机动车辆的行走便有困难,而若是以人员步行,温度与空间的限制则又会使人员的运动受到相当的限制 , 战术的运用与选亦随之受限,但由于1990 年的海湾战争,沙漠迷彩服的大量出现于媒体, 加上卫星导航的GPS大量配发使用,以及各种随身携行用软式水袋的问世,保暖、抗暑的新式纺织材料等科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沙漠作战的限制减少了不少,但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战术方面的问题。
由于沙漠地形的空间纵深往往极大,唯一不用考量的就是运动空间的不足,只是常常觉得太多空间了,因此队形与火力的集中反而成为战术取择的重点,而由于地势的开阔性,过份华丽复杂的队形与战术往往会造成许多无谓的困扰,所以直接、简单 、好用的战术就足以应付沙漠地形的需求,例如水平与垂直的单路纵队以及扇形队形。由于水平纵队的火力是以整个面的展开,火力的连续性与重叠性高,加上沙漠地形通常没有什麽掩蔽物可言,通常都是以两军对恃正面交锋的硬碰硬战术,配合火力掩护与空对面压制性火力来运用,小组人员以队友的火力与弹幕压制的同时进驻有利的战术位置,再以自身的火力掩护队友继续前进,如此交叉掩护前进,直到战场情况 达成可控制的状况为止。
那何谓可控制的情况?
几个大原则:人员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胁时;敌人已完全丧失行为/攻击能力或敌对意识时;我方主力部队之进驻与通过无安全之考量时以及敌人已完全撤离此地区,并无留下诡雷、炸弹或其他危及我方 人员生命安全时即可算是可控制情况,通常这也是特战部队离去的时候,因为要特战部队进行一般性的任务实在太委曲他们了。 水平横队与扇形阵列的战术考量,笔者在前面讲次中曾经提及,即所谓的二、三队形,其最主要的观念可用奥运五圈图形来作阐述,这个上三下二的圆圈是以彼此交重叠的方式呈现,我们可将这五个圆的圆心视为小组人员的位置,而圆则是他们的 火力覆盖区,那麽圆兴圆的重叠地区就是完全猎杀区,单一圆所涵盖的范围不但是个人的火力射界,也是个人的运动区域,因为别人的火力不会射过来,但相对的这也是本身的危险区,因为队友能提供的支援有限,在明白相对位置后,我们可以来谈谈操作的要领,一个大原则是整个水平线的搬动,亦即当第一线的叁个人射击时 ,第四与第五号则由第一、二与第二、叁号的中间通过,前进到掩蔽位置或是完全 猎杀区的顶点,再以火力掩护第一、二、三号队员到自己的完全猎杀区前,以区域联防的方式进行交替掩护,当然这是教材范本中才可能出现的状况,实际的情况完全可能不是那麽回事,那就得依现场情况作判断了,战术训练仅能提供状况模拟与原则观念 ,如果只是照表操作,而敌人看的是跟你同一本教材的话,那您就真的得为国效命沙场了。扇形阵列的考量与水平横队相似,但增加部份操作的弹性,事实上,扇形阵列应算是水平横队的衍生或变型,但在队形上则有较大的变化,不过扇形阵列通常较适用于大型的队伍与运动空间较大的地区,也适用于复杂地形及障碍物的地区,其操作要领这样的:将水平横队的两端向前或向后沿伸、弯曲,成为ㄇ或U字型,维持队形作线形位移以进行防御或攻击的任务,若因地形与地物的影响,也可变形沿伸为两 个 连接的扇形成为S型,但通常只有在遭受伏击时队型才可能会变成这样,在交火时 ,扇型阵列的移动方式与水母的游动方式相当的接近,当中央部份凸出时两侧则 提 供火力掩护,中央就定位後两侧则以中央军火力作掩护,前进到另一个沿伸位置 , 当然啦,若情况许可,将队形转为火力口袋或环状包围阵式以执行歼灭任务也不错的,但优先的序列则不可忘了: 1.保留人员生命与装备的完善、2.执行并完 成指 定任务、3.收集一切可用的情报、4.记取经验与教训发展更新更好的战术与观念,这与一般任务至上的观念略有不同,但要知道一个只知为国效命的死人对任务与国家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而且训练一个特战人员实在不易,轻易的就牺牲实在不符投资报酬率,所以,如果要想成为特战人员,请先建立同进同出的观念, 电影上那套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高调,在特战部队中是被禁止与鄙视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战术,有一个战术也必须提到,但最好用不到,那就是钻石队形 , 在平坦的沙漠中,小队中伏时,只有两个建议,逃或战,逃,不用多说,只要情况许可,油门全开再加开TURBO是最好不过, 但战就多了一些手续,在沙漠地形中在无掩蔽的区域被包围时, 最好的反击之道就是立即建立一个 360 度的防御圈 ,再依敌人的阵最弱之处强行突围,以钻石队形布署时建议以卧射的方式。
滩岸地区作战
滩岸地区的战术选择与沙漠地区相当地类似,只是得多注意到雷区、障碍、陷阱以及敌人的火网,而速度与时间的掌握则是与沙漠地区作战的最大不同,因为滩岸地区对于潮汐有着不可分的关联,高潮线通常也就是攻击发起 线 ,而有效利用涨潮时分进行部署的时机掌握,往往会影响整个任务的成败,这是与沙漠作战最大的不同。
地区性的不同,滩岸地形的战术选择也较沙漠地形多了一些,但仍然是以简单好用的基本战术作随机应变为较佳的选择,所以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平横队、扇形队形外,单箭、双箭与双纵队的队形都可应用于滩岸的战术需求,但当然啦,随着战场情况的改变配合不同战术应用的原则依然不变,而比较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 滩岸作战通是在晚上或是抢摊前的探勘,因为正规的两栖作战应用正规军来执行, 而不应由特战部队来执行,所以滩岸作战通常都是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进行,而这通常也就代表了人员的折损与任务的挫折及其困难度,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一点, 但这才是真正的特战任务,不是吗?滩岸作战的特色就是多水,与沙漠作战刚好相反,但对装备的防护与保养要求则相同 ,甚有过之,因为海水对金属所能造成的侵蚀与伤害可比风沙强得多,但现代的枪枝已进步到可出水的同时直接进行射击,而不需其他防护措施,但相对的,耗损也相对提高,而潜水装或湿透了的战斗服对于行进所发出的声响也可能暴露了小组的行踪 ,不得不防,另外,所有夜战与密林作战的应注意事项同样适用於滩岸作战中 ,而不确定则是整个任务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由于牵扯甚多,笔者将于日后另以个案的方式说明,并以沙盘推演的模式分析各种战术与应变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