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庇路里乌玛一世占领叙利亚,扼守卡迭石,封堵了埃及的一条强盛之路,埃及与赫梯在叙利亚初次相遇。
而埃及与赫梯人也利用各自更为成熟的战术体系,逐步蚕食米坦尼人的领地。
埃及人喜欢用灵活的双马轻型快速战车,在战场上首先吸引米坦尼人的战车追击,再与列阵的步兵部队配合进行合围剿杀。
而赫梯人则依靠强大的动员制度和先进的铁制武器,以及他们著名的三人重型战车来压制米坦尼的传统战车。
战车冲锋对于步兵具有非凡的震慑力,即便是步兵学会结阵自保,也因为移动速度慢,难以直接反击在他们周围环绕射击的战车群。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被殖民岁月后,埃及人终于学会了战车技术,他们的步兵优势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打跑了作威作福的亚洲入侵者。
作为埃及人征服叙利亚的强大对手——赫梯人玩战车的历史要早上很多。公元前17世纪,这些印欧血统的山民就带着原始的战车扎根小亚细亚半岛中部山区。
为了生存,赫梯人发展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国主义制度。赫梯男子在成年后都要服兵役,才能从国家手里获得相应的土地。全民皆兵的国家体系,使赫梯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地中海强大的海风和随处捡拾的铁矿石,让赫梯人学会利用海风吹动鼓风机将温度提升到能够冶炼铁矿石的温度,从而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
赫特人严密封锁着这项技术,并开始用革命性的铁制武器替换过去的铜制武器,他们的战车也与埃及人截然不同。
初次相遇的埃及与赫梯还能保持相对克制,只是鼓动附属国制造摩擦,或派出小规模军队进行象征性的支援示威。
但对于富庶的叙利亚地区的渴望,以及途径当地的南北商路的控制需求,最终迫使两个帝国在战场上刀兵相见。
公元前1286年,经过四年筹备,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今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世御驾亲征。5月,埃及军进至卡迭石地区。
拉美西斯还未出征,赫梯已经从派往埃及的间谍那里,获悉了埃及即将出兵远征的秘密情报。
赫梯王穆瓦塔里(苏庇路里乌玛一世之孙)立即召开王室会议,制定了以卡迭石为中心,扼守要点,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粉碎埃军北进企图的作战计划。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一次就拿出了2000辆战车,并拥有约16000名各类步兵。大量努比亚和利比亚地区的轻步兵加入法老的军队,一些来自欧洲的移民后裔也组成了善于用剑的谢尔登卫队为法老作战。
全军分为四个军团,分别以古埃及神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塞特、拉和普塔赫,成四个梯队来到赫梯的前沿重镇卡迭石。
赫梯人也迅速发起了总动员,2500辆赫梯重型战车与15000人的步兵部队被派往卡迭石。穆瓦塔里二世亲临卡迭石城进行全盘指挥,他最为倚重的弟弟哈图西里也随军前往叙利亚征战,并作为精锐的战车部队指挥官。
赫梯人的军事组织非常严密,整个动员过程并不为埃及人所知晓。大批叙利亚本地的米坦尼王公也带着各自的附属国军队加入到赫梯的战队。
拉美西斯期望在赫梯人的军队完成动员之前便拿下卡迭石城,因而,他本人所在的拉蒙军团进展特别迅速,处于四个军团中最为靠前的位置。
这时候,两名附近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找到了埃及人的营地,向拉美西斯宣称,他们的部落倾向于埃及,赫梯军队尚没在远方的小亚山区。
拉美西斯喜出望外,下令拉军团加速前进,并传令其他三支分开进军的军团迅速赶来与其汇合。
直到法老本人的先头部队在卡迭石附近扎营后又抓获了两名赫梯军队的探子,严刑拷打之后,埃及人才发现:他们中了赫梯人的反间计。
法老连夜飞骑传令,催促其他军团,加速赶往阿蒙军团营地会合。埃及营地在紧张的戒备中度过了一夜。
赫梯的探子显然不只两名,第二天清晨,一支大型赫梯战车分队出发,向西南方移动,准备渡过奥龙特斯河,对埃及营地进行一次武装侦察……
他们用奥龙特斯河的丛林做掩护,悄无声息的从浅滩来到对岸,然后以迅雷不及之势冲出树丛,加速狂奔。迎面碰上大半夜被叫醒,向阿蒙军团营地急行军的拉军团。
拉军团连敌我都没辨认清楚,就被赫梯战车冲散了……不过,赫梯战车似乎对消灭拉军团并无兴趣,他们径直杀穿拉军团的队列,朝阿蒙军团营地冲去。
赫梯战车卷起遮天尘土,像一股强力的沙尘暴压向阿蒙军团营地,冲破盾墙,攻入阿蒙军团营地西侧,埃及人立刻陷入混乱与恐慌。
然而,埃及营地里的营帐和物资阻碍了战车的冲击。很多赫梯战士认为敌人已经被击败,开劫掠营地中的财物,战车部队丧失了速度与冲击力。
赫梯战车部队放慢攻势之时,埃及人的第三支部队——塞特军团赶到了战场。营地东侧的拉美西斯抓住机会,立刻带着战车部队出发反击赫梯人。
埃军前后夹击,赫梯人赶紧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战马,以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撤退。埃军这才稳住阵脚,拉美西斯随后接管了赛特军团。
按照经典的埃及战术,拉美西斯将全军分为三线:战车被放置在第一线,第二线是重步兵组成的密集方阵,第三线还是战车。两翼用战车掩护,弓箭手则穿插在第一线和第二线之间射箭。
撤退到奥龙特斯河畔的赫梯战车发现自己被压过来的埃及军队困住,正在渡河的步兵又挡住了撤退的浅滩道路。不得已之下,只能返身发起攻击。
但赫梯战车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埃及军队则序列完整。经过六次对攻,赫梯战车损失惨重。
在河对岸观战的穆瓦塔里,看到了第一攻击波的失利,仓促拼凑起一支约有一千辆战车的部队,渡过奥龙特斯河攻击埃及人的营地。
缺乏步兵支援的他们,在战车和步兵完整的埃及军队面前依然毫无机会。而普塔赫军团也在稍后赶到,将赫梯人逼回了卡迭石城内。
赫梯重型战车以其庞大的体格,快速冲垮了埃及人的步兵和营垒。而当赫梯战车在战马疲惫,机动不知之时,埃及轻型战车则利用高速机动配合威力强大的复合弓远程消灭对手,赫梯战车成了活靶子。
于是,在这场古代世界最大规模的战车交锋中,赫梯人的战车部队损失惨重,而埃及人两个军团的步兵被打残。双方两败俱伤,平局收场。
卡迭石战役虽然是双方主力大军之间的最大规模碰撞,却不是一次决定性的会战。被迫撤军的拉美西斯,在此后的16年里继续与赫梯人在叙利亚你争我夺。
长达数十年的军事较量,使双方的实力都受到严重削弱。而且,因为双方使用联军和雇佣军,使得青铜武器和战争技术进一步被扩散,周边更多民族开始兴起。
从爱琴海的小亚细亚一带席卷而来的“海上民族”的迁徙浪潮,与利比亚部落的入侵相呼应,日益动摇法老的统治,曾经一度强盛的新王国逐步陷入瓦解之中。
到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从博斯普鲁斯海峡侵入赫梯,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各臣属国家纷起反抗,已经虚弱的赫梯迅即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