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数字动能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 殷福忠

“一张图”建设是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重要指示的攻坚实践,是自然资源部党组履行 “两统一”核心职责、做好“四个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举措,是推进自然资源数智化转型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核心抓手,为“两山”理念落地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空间治理工具。测绘地理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在“一张图”建设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生产直通服务、服务直通应用”(以下简称“两直通”)工作,拉高标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形成的工作成果为高效推动“一张图”地理底图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时空基底。

创新开展“两直通”, 初步构建新型基础测绘生产和服务体系

为有效解决传统测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应用割裂的问题,我们自2020年开始探索并持续推进“两直通”工作。《黑龙江省“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末,生产直通服务、服务直通应用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强调通过优化生产流程与服务模式,实现测绘成果从生产端到应用端的高效衔接,打造贯通数据生产、公共服务、支撑应用“三位一体”的链条式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体系,推进基础测绘、资源调查、变化监测三项业务协同,提高服务质量和应用成效。我们统筹使用年度省级基础测绘工作经费,经过多年的实践与优化,初步构建了新型基础测绘生产和服务体系,在提高数据鲜活度、压缩生产成本、优化生产效率、强化数据应需适时更新、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以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为导向,再造生产模式。利用基于传统手段仅能支撑全省20%区域更新的经费,实现全省范围1∶1万比例尺矢量数据框架要素年度更新、全要素5年更新一轮、13个地市及区县主城区范围1∶2000比例尺矢量数据年度更新、全省地名地址兴趣点数据年度更新、全省范围2米和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年度更新,有效保障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范围和现势性,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优化生产技术流程,形成省级数据增量更新技术体系。通过唯一要素编码、判断条件控制、变化要素提取等一系列技术探索,实现了年度间增量更新的技术模式。打破原有的图幅生产管理模式,以数据库更新为核心,建立面向行政区划、以县域划分的生产作业与成果管理单元,使省直厅局和市县对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应用更加便捷。打造项目协同的地形要素数据更新方式,统筹地理国情监测、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卫片执法等重大项目,形成以县域为生产单元开展地形要素变化发现、调绘补测、编辑整合等的项目协同工作模式。

二是持续提升数据鲜活性,显著提升天地图•黑龙江服务能力。对平台性能、数据服务效率、功能模块、网络安全等全面进行升级。全省“地理空间一张图”不断完善,每年开展矢量数据、地名地址兴趣点数据、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更新,利用更新数据成果制作电子地图,能够提供全省标准、统一、公共的“地理空间一张图”,依托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政务网、业务专网3个网络体系,发布矢量、影像、地名地址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水利、应急、旅游等行业及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其他信息化建设提供空间基底,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两直通”,高效推动“一张图”地理底图建设

技术人员开展外业调绘。

在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大框架下,“一张图”地理底图为各类空间数据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准和整合框架。我们在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更新、智能化管理、三维可视化分析等方面持续创新。

强化数据采集与更新创新,确保地理底图数据的覆盖度和现势性。在多源数据融合采集方面,改变以往单一的数据采集方式,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测量、无人机测绘、地面实地测量等多种手段。卫星遥感用于获取全省大范围、周期性的宏观地理信息,以高分辨率影像捕捉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的整体变化信息;航空摄影测量针对重点区域进行更详细、高精度的拍摄,获取丰富的地物纹理和几何信息;无人机测绘灵活性强,可对特定小范围区域进行补充测绘;地面实地测量则在城市等复杂区域,快速采集道路、建筑物等的细节数据。在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方面,建立常态化的动态更新机制,改变传统定期更新的滞后性。利用卫星遥感的高频次观测及时捕捉地理信息变化。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分析和清洗,筛选出有价值的变化信息,保证地理底图的现势性。

强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提升地理底图数据的丰富度和准确性。全力推进实景三维黑龙江建设,全面展示地形地貌、建筑物等地理要素的三维空间形态,为地理底图赋予更直观、真实的立体表达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发现地理要素之间的潜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各环节,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解译和识别。

明确目标任务,黑龙江 “一张图”地理底图建设初见成效

聚焦“一张图”建设总体部署,我们充分利用已有成果,构建全省地理底图数据集,建设地理底图数据库,研发地理底图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建政务版、公开版地理底图服务平台,推动实景三维黑龙江建设,形成三维立体、时空连续的统一地理底图,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应用提供精准、权威、及时的地理信息。

一是加快构建地理底图数据集。结合黑龙江省数据资源现状,编制黑龙江省“一张图”地理底图数据内容清单,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地貌、三维模型和矢量数据4部分,形成覆盖黑龙江全域的地理底图数据集,实现部、省、市、县数据融合和联动更新。利用实景三维黑龙江制作建筑物模型,实现在线实时渲染。

二是优化建设省级地理底图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架构建设涉密版、政务版地理底图数据库,实现物理分散、逻辑统一、互联互通、联动更新。

三是统筹建设地理底图服务平台。基于已有政务版天地图•黑龙江,研发建设省级政务版地理底图服务平台,提供地图展示、资源服务、工具组件等服务,实现各类数据自动流转和高效共享。在互联网版天地图•黑龙江建设自然资源专栏,展示全省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呈现全省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成效,彰显黑龙江省自然风貌与生态优势。

“一张图”地理底图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个融合”,对接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在全省建立省市县三级统一的应用体系,全面提升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的数智化治理能力;服务政府决策,积极同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对接,从源头推广“一张图”成果在全省政务服务中的深化应用;赋能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张图”将生态环境与空间位置关联,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各环节的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提升决策的科学性;赋能社会治理,推动“一张图”向住建、农业农村、公安等领域延伸应用,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协同联动,发挥建设成效。

新媒体编辑:李英晨 姜懿轩

初审:王瑜婷 王玉玲 刘志勇

审核:黄 健

审签:夏 俊

中国测绘 · 目录上一篇中国测绘 | 陈军院士:自然资源“一张图”赋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THE END
0.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最新数据集 地理 湿地 黑土 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土壤类型矢量数据土壤分类与分布 辽宁省地貌类型矢量数据地形地貌 吉林省地貌矢量数据地形地貌 黑龙江省地貌矢量数据地形地貌 东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区30m、1km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遥感监测与模拟空间数据集(2000-2015年)生态系统状况 jvzquC41yy}/kpffe0io1
1.《20161109:试行稿—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为了应 对电子地图数据网络化服务所针对的不同用户群体,需要对构成电子地图的矢量 数据集进行分级,以不同的服务发布给平台用户,包括基础专业级、政务应用级、 影像标记级。 5.1.1.基础专业级 基础专业级矢量数据包括相应比例尺基础矢量地形要素数据的全部要素,主 要面向对基础地理信息要求较高的专业用户。 5.1.2.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81622;4547=58>;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