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中国|两代人年接力亩沙地变绿洲

4月21日,李建国(左)和妻子商量治沙方案。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今年53岁的李建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巴嘎额尔和图嘎查,地处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北缘。

4月21日,治沙人在烈日下劳作。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4月21日,李建国同雇佣的治沙工人共同劳作,在风沙中午餐。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李建国一家饱受风沙侵袭,后来成为荒漠上的逐绿人。在和父母一起植树造林20年后,李建国和妻子又用20年时间继续坚守,将自家3000多亩沙地逐步变成绿洲,极大地改善了生存环境。

4月21日,李建国拾捡柠条制作沙障,阻止明沙随意流动。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现在,走进李建国家的沙地,柠条、羊柴、沙蒿等治沙植物随处可见,明沙逐渐被植被覆盖。

4月21日,李建国驾驶皮卡汽车运送治沙物资。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通过治沙改土,牧场与种植沙柳、灌木林等结合,李建国家饲养的羊群,每年能出栏二百多只羊,加上国家公益林补贴、销售沙柳等,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4月21日,李建国驾驶工程车整理平茬后的柠条。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过去,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一场大风沙能把拉柠条的毛驴车掀翻,能把新入地的草种吹光、青苗吹断,把草都埋进沙子里。刮一宿风,门被沙子堵得推不开。”说起从前风沙肆虐的景象,李建国记忆犹新。

4月21日,李建国骑摩托车在沙地穿行,查看治沙进度。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4月21日,李建国捆绑柠条,制作沙障。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土地和牧场承包到户以来,李建国一家倾其所有与风沙搏斗,靠着手中的铁锹、驴车等简陋工具,在年复一年的栽种治沙中,实现了从沙赶人到人赶沙的改变,阻挡住了风沙肆虐的脚步。

4月21日,李建国发现沙地里生长的野生沙盖菜。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4月21日,李建国在沙地里查看育栽的树苗。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4月21日,李建国家门前,过去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已经是绿树成荫。新华网 杨腾格尔摄

THE END
0.常识积累:中国四大沙地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网【导读】华图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常识积累:中国四大沙地,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考试交流群汇总】,青海人事考试信息网更多资讯请关注青海华图微信公众号(htqh0258),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消息。培训咨询电话:0971-4290556,备考QQ:740818197,微信号:17797259593 jvzquC41zktjpp3jwczv0lto1463385852528=736:4ivvq
1.活力中国调研行Vlog:沙地没有“沙”,一起来看“绿”原标题:活力中国调研行|Vlog:沙地没有“沙”,一起来看“绿”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近日,新华社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内蒙古。第一站来到了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沙地,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尘源之一。 记者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项目看到了广袤的森林,真切感受到jvzquC41pg}t0lhvx0ipo8724751:8761CXUK?pEp|9H[\[H[lLTDf7n4;1:;90ujznn
2.草业人助力陕甘宁决胜脱贫攻坚榆林东南部为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黄土高原,西北部为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苜蓿种植历史达两千年之久,毛乌素沙地节水灌溉优质苜蓿草地建设始于2013年。初期,因技术水平所限,沙地节水灌溉苜蓿草地单产仅有500~700千克/亩,干草质量大多为三级草,经济效益不到500元/亩。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榆阳区率先找到jvzquC41vrmk0lfw0gjv0ls1hrmt1;:g4:6g6:86h6?8dA=4d;99gj973:=:37mvo
3.西北沙地变迁:毛乌素沙漠的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积在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在榆林,种树成为一种信仰。榆林人民与浩瀚无垠的荒漠和肆虐无情的风沙进行艰难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治沙乐章,涌现了以牛玉琴、石光银、郭成旺、张应龙以及榆林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人物与集体jvzq<84o0etxg|y0eqs0{~qkp1g0497212?04A43;3997>50jvsm
4.内蒙古越来越绿,这对中国很重要南方+内蒙古有四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还有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内蒙古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而四大沙漠、四大沙地,又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的主战场。 四大沙漠及四大沙地所在▼ 要想实现“绿进沙退”,就得啃下这几个硬骨头。这些年来,内蒙古沙漠的边缘被逐渐压缩,四大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91455d9?5563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