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川人,花了年砸了千多万跑到宁夏种树,如今在沙漠里磕头…森林绿洲大沙漠毛乌素四川省

64岁的孙国友,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办法了。

昨天热搜上,一条老人“跪地求水”的视频让许多人心酸。

“我在这里治沙21年,现在几万亩树木没有水喝了。”

跪地的人,就是孙国友。

许多年前,他从四川一路到宁夏谋生,剪过头发,开过出租,做过包工头,再到干上房地产。

他也富过,阔过,但有钱后却不像别人吃喝玩乐。

而是跑到荒漠里,种起了树。

20年前,他在毛乌素沙地南缘修建工程,意外发现那里有地下水。

“有水,为啥不在沙漠里种树呢?”

他花了50万元,承包了50年1.8万亩荒漠,开始利用地下水种树。

谁都不理解,谁都以为他“脑子坏掉了”。

孙国友却埋头种树。

他种到带着一家人住进了沙漠,把几万株树苗扎进沙地里。

种到前后投入了1000多万,把半生积蓄都搭了进去。

种到把工程设备都卖了,一心一意只干这一件事。

种到20年前白皙、挺拔的他,如今在荒漠的风吹日晒下,变成了黑瘦的老汉。

但10年前,一家煤矿厂来这里建矿。

孙国友的部分林地被占用,煤矿的水污染又导致林场用水困难。

这么些年,官司打了,监管部门也罚了。

但林场的水,始终没有供上。

孙国友用了20年,在这一片白沙的荒漠,种下14000多亩乔灌木,终于把这片黄土种绿。

可一朝断水,多少树木面临枯死。

孙国友没有办法了, 64岁,他跪在地上哀求。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有失体面,或许有人不理解他到底图什么。

可他、他的家人、以及许多像他一样的人,扎根沙地,搭上半辈子的光阴和性命,就是为了给荒漠,换一片天地。

02

孙国友种树的毛乌素,是一片形成于唐代、存在了上千年的大沙漠。

但之前看到新闻,这片沙漠已经快被“干”掉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即将被“消灭”的沙漠,几乎全部变成绿洲。

光这么说,恐怕大家没什么概念。

但我放几张对比图你就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了。

曾经的毛乌素沙漠↓

现在的毛乌素沙漠↓

照片够惊叹?

沙漠治理背后的故事更令人震撼。

很多人光知道中国有8大沙漠、4大沙地,但具体有多“大”并不是很清楚。

毛乌素沙漠,总面积有4.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丹麦一个国家的面积。

其中一半都在陕西榆林境内,所以榆林市也被叫做驼城,意为“沙漠之城”。

电影《东邪西毒》里沙漠的取景地就是这里。

天下苦毛乌素久矣。

早年间,我曾在路遥的《今日毛乌素》中读过一段描写:

“塞外毛乌素,走石又飞沙。草籽下地不扎根,大雁飞来不安家;一堆黄沙一堆坟,劝君莫过红石峡......”

飞沙走石,寸草不生,黄沙埋房,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生命禁区”。

在这里,沙尘暴是一种常见的天气;在这里,“黄沙蔽日”不是一句夸张的形容。

村庄、农田、牧地,搞不好就被黄沙给吞没了。

只要一出门,分分钟让你灰头土脸。

很多人即便离开了多年,也清楚地记得被黄沙支配的恐惧。

可如今,这样一个条件恶劣的地方,变得绿树成荫。

风里不再裹挟着沙子,庄稼不再一种就死,连高架桥都通了起来。

草滩、湖水美不胜收。

够惊叹?

只有孙国友这样的治沙人,才知道在如此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带,培养出三代人都不曾见过、也不敢想象的绿洲,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要知道,沙漠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想让沙漠变成绿洲,也绝非是种一棵两棵树、花个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

但毛乌素的树,一种就是70年。

一开始,只是一群农民用手挖、用肩扛。

他们自学背苗、扎林、剪枝,一个坑一个坑固沙,一铲子一铲子种树。

人人都成了种树专家。

从灌木到乔木,从一点点绿色到连成树荫,种下2700万棵树。

再后来,许多企业也来了,“五位一体”治沙发展政策也来了,这里的树,越来越多。

榆林市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

如果把这些树按1米的株距排开,足足可绕赤道54圈!

这个成就震惊了世界。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的总干事给我们点赞:

“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

在这片千百年的沙漠,几代人接力奋斗。

毛乌素860万亩流沙得到治理,面积相当于8000个故宫。

原来,对于中国人来说,种树,从来不是说着玩玩的。

03

对中国人来说,世界上没有哪块地是无用的。

种花,种菜,种树。

但凡是有土的地方,我们都能种出点绿油油的东西。

试问谁家阳台没种过点小葱小蒜?

在成片荒漠、干旱少雨的非洲,中国维和部队能种出大西瓜。

在南极科考站,中国科研人员能用无土栽培、电脑控制种蔬菜。

就连上了天,中国人也能在月球上种点什么。

有网友总结得好:“中国人就是这样,看到一块地先想到去种点什么,而不是屠杀贩毒卖黑奴卖枪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想富,多种树”......

这些概念早就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娃娃们在种树。

老人们在种树。

就连年轻人玩手机,也在种树。

5亿中国人,坚持不懈3年在支付宝上“云”种树。

这片蚂蚁森林,总计种下了1.22亿棵真树,直接改变了当地的地貌。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踏踏实实,勤劳肯干,总愿意用足下的土地改变未来的命运。

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因为几十年来坚持种树,真的把地球变成了绿色。

04

如果你在北方呆过,一定明白春天风里带着沙子是什么滋味。

尤其是北京,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只要一刮风,就被三大块沙漠吹来的黄沙包围。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年均沙尘天数高达56.2天。

2002年3月,更是遭遇了一场最强“空袭”。

历时51小时,总降尘量3万吨,人均派发了2公斤沙。

一出门沙子蒙了眼,一张口沙子灌满嘴,实在闹心。

但地理书上都说了,土地沙漠化重在防御、难以治理,一旦形成,恐怕就不可逆了。

中国人却不信这个邪。

早在1978年,我们就做了一个长远计划:“三北”防护林工程。

从1978到2050,共73年,工程浩大。

为什么需要这么久?

囊括了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地区,全是最难啃的骨头。

8大沙漠、4大沙地,都在这里。

水土流失也很严重,黄河流经之后,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

使下游河床高出地面10米,成为地上“悬河”,极容易决口泛滥。

既然环境恶劣,那就种树,哪怕要种400多万平方公里;

既然难度很大,那就慢慢来,哪怕要花上个70多年。

中国人就这样开始了向沙漠收复失地的战役。

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中间,有一个县城叫民勤。

这里本有一个水域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的青土湖,比625个西湖加起来还要大。

可两大沙漠左右夹攻,导致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50年代的青土湖,一度完全干涸沙化。

正当此时,一大批人喊着“绝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的口号来了。

扛着树苗,扛着锄头,自愿加入“植树造林,拯救民勤”的队伍中。

从1997到2017,二十年过去,民勤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3.02万亩,工程压沙58.19万亩。

最关键的是,曾经美丽的青土湖,就快回来了。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7大沙漠,沙化非常严重。

刚修完的公路,一转眼都会被沙子盖住,更别说植物了。

但聪明的中国人为了种树,发明了一种“微创种植法”。

用高压枪在沙里打洞、喷水、种苗。

不光10秒钟就能搞定一株苗,成活率也从过去的不到10%提高到80%。

1988年,库布齐植被覆盖率仅有3-5%,2016年,就翻了好几番,到达53%。

就连沙丘的高度,都直接下降了5米。

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塞罕坝荒漠,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

而前者海拔1400米,后者仅43.71米。

作家李春雷曾形容: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

但为了让荒漠再次出现绿色,三代造林人在塞罕坝,足足种了55年树。

最多时,一年造林8万亩。

如今,塞罕坝已经不叫荒漠,而叫林场。

森林面积达到112万亩,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

这一桩桩一件件案例,耳朵细数下来都忍不住要赞叹又自豪。

“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40多年,中国已种下了660多亿棵树。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人造林11.8亿亩,约等于78.7万平方公里。

做个对比吧,韩国国土面积是10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中国种出的人造林面积约等于7-8个韩国。

从1991年到2016年,中国新增森林面积冠绝全球,甚至远超其他国家的总和。

感受一下什么叫“远超”↓

美国宇航局(NASA)也惊叹。

他们通过空间遥感数据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地球新增了一个亚马逊雨林大小的绿化面积。

其中1/4,都来自于中国。

这背后,是多少像孙国友一样的治沙人,用自己的双手,在原本干涸的土地上完成了这件壮举。

让一片片不毛之地,变得碧青翠绿。

一棵树木,十年才能成才,毁掉它,只需要一根火柴。

建成万亩沙漠林地,孙国友用了20年,可毁掉万亩绿洲,只需要一朝断水。

谁能不痛心?

只愿 这片土地,能早日等来干净的水源。

只愿那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绿洲,能一直碧绿下去。

各位书友怎么看呢?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请点下面的 和 ,谢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华能、华电等央企牵头!89GW内蒙古风光项目新进展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治沙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配合“三北”六期等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全区沙漠、沙地光伏治沙规模化开发,助力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等重点区域得到系统治理,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可治理部分得到全覆盖治理,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锁边工程加速推进,沙漠南侵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5jvzquC41zwkrk~3eqo549@<624<8987;23:75A5
1.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内蒙古特色的治沙之路东北网国内内蒙古,这片辽阔美丽的土地,横跨“三北”,毗邻八省,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 这里有着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中国北方唯一的大泽——呼伦湖。同时,还分布着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占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总面积的1/5。 jvzquC41kpzftwfn0fhx0ls1u{yugv4423=02B4271669@<2:3>/uqyon
2.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据碳汇林网了解,内蒙古贺兰山、大青山、巴丹吉林等6处自然保护地入选国家公园候选区,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目前,贺兰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创建工作已启动;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内蒙古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中国沙漠类遗产空白。 jvzquC41yy}/ejwdqpzsgn3eqo4dp8SgyuYiq€3curECkmB33682
3.聚焦“五大任务”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国务院《意见》专门就内蒙古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强化草原森林湿地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拿出大会战的气魄,科学加大人工干预力度,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确保如期完成“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tvm1jznn8724631687;1euovnsva4<17?6:40nuo
4.从博弈到共生的沙区发展样本——来自鄂尔多斯的治沙实践报告《内蒙古日报》(2025年8月17日01版) 在中国防沙治沙作战图上,鄂尔多斯醒目而又独特。 于内,黄沙围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自西向东横亘北部3旗,中国最大沙地毛乌素沙地遍布南部4旗,沙漠沙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2%,全年干旱少雨,生态系统极端脆弱。 jvzq<84yyy4xnlgpgyy/exr1r1716;720jznn
5.从博弈到共生的沙区发展样本——来自鄂尔多斯的治沙实践报告《内蒙古日报》(2025年8月17日01版)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在中国防沙治沙作战图上,鄂尔多斯醒目而又独特。 于内,黄沙围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自西向东横亘北部3旗,中国最大沙地毛乌素沙地遍布南部4旗,沙漠沙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2%,全年干旱少雨,生态系统极端脆弱。 于外,两大沙漠、沙地居jvzq<84yyy4oq{yjpg}t0ls1r1855;;52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