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消灭毛乌素,为什么不能消灭塔克拉玛干,两者有什么区别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接近30%。沙化土地包括沙漠和沙地两种主要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如中国八大沙漠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及巴丹吉林沙漠等。而沙地则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中国共有四大沙地。

中国八大沙漠分布图

沙漠和沙地有着显著不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沙漠是自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以及寒流。而沙地则主要是在人为干扰作用下形成的,包括过度放牧、开垦、乱砍乱伐和滥用水资源等,而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以及呼伦贝尔这四大沙地等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形成的。

中国沙地分布图

毛乌素是中国第二大沙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整体长约220公里,宽约100公里~150公里,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比海南岛和台湾岛都还要大一些。从地形上看毛乌素沙地夹在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属于两者过渡地带,平均海拔950米~1600米,属于高原地区。

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在唐朝以前绝对算的上是水草丰美的风水宝地,《汉书-景帝纪》记:“(中)六年,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这里的上郡指的就是陕西省榆林市,也就是毛乌素所在地,而所谓的苑马其实就是养马的地方。由此可见,毛乌素在汉朝时还是能够正常养马放牧的大草原,即使到了五代十国时也没有完全变成沙漠。

对于匈奴等后来的游牧民族来说,这里是放牧的好地方,而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里是垦荒屯边的边塞要镇,一直以来都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而在过度放牧、农耕和战争之下,毛乌素开始沙化。唐代毛乌素开始有了积沙,到明清已成茫茫沙地。当时的守军除了戍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任务便是清理沙子,因为风沙过后城墙之下就堆起了沙丘,如果不及时清理,蒙古骑兵踩着沙丘就登上了城墙。

毛乌素

这种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得到彻底改观,从1959年开始,国家在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为了治理沙地,几代治沙人还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治沙法,例如“飞播造林”、“家庭牧场”、“小流域治理”等。中国对毛乌素的治理已经持续了60多年,也正是在人力干扰作用下当地生态环境才重新开始好转。

如今的毛乌素综合治理率已超过80%,森林覆盖率30%,大片裸露沙地基本都被草原覆盖,真正实现了生态逆转,距离彻底被“消灭”已经指日可待。

毛乌素植被覆盖前后对比

但为什么说,毛乌素能够被消灭“七分是天命、三分靠人力”?这是因为毛乌素先天条件真的是太好了,堪称天赋异禀。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实现过沙漠生态环境的真正逆转,为什么?因为缺水。例如撒哈拉沙漠是因为地球地轴摆动导致失去季风控制引起的气候干旱缺水,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因为地球地壳运动导致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隆起,水汽无法进入内陆引起的气候干旱缺水。

沙漠治理靠的是植被,植被的首要生存条件就是水,而撒哈拉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都不足50mm,几乎没有植物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所以无论种多少树和草都是白费力气,因而也无法固定沙丘,因此该地区的沙漠都是以流动性沙丘为主,面积每年都在增大。在这种条件下能维持现状尚且困难,想要彻底消灭仅凭人力是无法做到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

而毛乌素沙地虽然地属半干旱地区,但自身条件非常优越,年均降水量最高可以达到400mm,最低也有250mm,是塔克拉玛干的好几倍,如果没有这个先天条件根本就种不了树、养不活草,更别提去治理和消灭沙地了。水是最基础的要素,也是决定性因素,之后的各种治理方案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人工干扰规划目的是让治理效果最优化。

而且毛乌素本身大部分就属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治理难度要比塔克拉玛干那些小得多。其实不仅是毛乌素,科尔沁沙地等也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效果,例如科尔沁草原覆盖率已达到65%。

中国主要沙漠(沙地)降水量图

那既然沙地能消灭、沙漠不能消灭,难道对于撒哈拉、塔克拉玛干这些沙漠就不用去管了吗?其实并不是,对于自然形成的沙漠来说,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消灭,而是是治理,不论是建设绿化带还是草方格固沙,只要能让其不再流动扩大就是最好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沙地能治理同时能消灭,沙漠能治理但却不能消灭。

THE END
0.这个问题,困扰中国4亿人“锁边栽的柠条、花棒(灌木)、沙米和沙蒿(草本植物)长起来之后,会有骆驼、牛、羊来吃。护林员要防止这些植被被动物破坏,另外也要防火。”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黑林村村民董连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腾格里沙漠不是中国第一个被锁边的沙漠。去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枝玫瑰花苗被栽入沙土,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2:3228iqe/oohtsj||777<5540yivvq
1.创新思路破解沙漠经济难题最近,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相继打响。尤其可喜的是,相关各地把治沙、致富两道难题联合起来破解,为荒漠化综合防治带来一抹新绿。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重点治理区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 jvzq<84yyy4dg7hp1z}{z8lpu|5hf|142843;4291z32;8342=`5A=3;:?20|mvon
2.描写枣树的作文(精选58篇)我爱秋天的枣树,更爱又香又甜的枣子。冬天即将来临,我会好好保护你,帮你“穿衣”、施肥、松地、保护你的身体,让你吃饱喝足、好好过冬,让你明年枝繁叶茂,结出更多的枣子。 描写枣树的作文 篇3 枣树的主杆和树枝都是灰黑色的,树枝上长满了许许多多碧绿的叶子和刺,还有串串无数的小花引来了无数的苍蝇和蝴蝶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22B4585?82=3jvor
3.“绿色长城”锁黄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处副处长王刚摊开了地图: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3046公里的沙线周围,已形成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但沙漠南缘和田市—若羌县沿线仍存在一段“缺口”。这是南疆风沙危害最深、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也是此次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主战场和决胜之地——而且末jvzq<84grcvft7gkpizvcwsgv0ipo8ucf1ipp}4424:168821e718A>2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