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部分,是印度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过程中构造挤压形成的。高黎贡山构造带及其两侧地块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晋宁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低角闪岩相)印支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低绿片岩相)及燕山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低绿片岩相)三个阶段。

晋宁期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参与变质作用的地质体是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和中元古界逢蒙单元。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较为常见,但震旦系寒武系及以上地层中未见此类构造结晶面理,变质程度较低。变质强度达到低角闪岩相,为低压型,并伴有混合岩化作用变质作用类型为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形构造环境属于中央构造相。

印支期,发生于中三叠世中期至晚白垩世晚期,该期变质作用除中元古界高黎贡山岩群有明显的叠加外,还波及到整个高黎贡山变质岩带、除中元古代逢蒙单元外,三叠纪巴东单元仍带有明显的变质烙印。高黎贡构造区长期处于自西北向东南的挤压收缩状态,导致该区沉积物大量缺失,该区遭受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变形地质体主要是高黎贡山岩群和中元古界逢蒙单元的片麻岩花岗岩。在某些剖面上,水平拉伸线理和具有相同铰链倾向的斜向褶皱与剪切糜棱岩面理共存,导致局部平移走滑。印支燕山期,两次逆冲,并伴随平移走滑的复合构造作用,为高黎贡山主体构造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纪发生的燕山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不平衡隆升,导致第四纪冲积阶地的发育。变质岩属糜棱岩系,变质带内变质作用强度不均匀这一时期的变质岩形成于中浅部,叠加于印支期变质岩之上。岩石的变质程度大致低至绿片岩相(绢云母~绿泥石级)变质类型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糜棱岩型)喜马拉雅期的脆性变形最终形成了今天高黎贡山的构造格局。

高黎贡山位于中国亚热带西部季风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风向没有季节变化,常年盛行偏南风。年平均气温9~13℃,最热月出现在7 ~ 8月,平均气温14~18℃,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2~7℃。年均无霜期234天,年均日照2153小时。年降水量从北到南从山顶到山脚逐渐减少,南部山区干湿季明显,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4%~84%山区北部具有双雨季的特点,全年降水分布均匀,雨季长达9个月。

从降水的空间分布来看,高黎贡山的降水与地形有关,主要受地形动力隆升引起的山谷风活动和地形热力作用的影响。高黎贡山的雨季是511月,旱季是124月。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7%,相对湿度80%~90%最大降水高度在山脊,即海拔3210米,降水量为3600毫米。千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相对湿度15%~20%最大降水高度海拔2660m,降水量600mm。全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为219天,约占全年天数的60%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6月至8月。其中,降水在中雨以上(≥10毫米)总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降水天数为93天。

高黎贡山变质岩带经历了多期造山运动和新生代陆内造山运动的强烈叠加改造,导致部分花岗岩卷入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其中龙岗变质岩进一步划分为龙岗闪长片麻岩、乌云二长花岗岩片麻岩、片麻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等不同地质体。

到印支期燕山晚期,成土母质主要由风化斜坡沉积和变质岩残积物组成。高黎贡山变质带中的变质深成岩为晚期侵入岩,可分为阳飞水的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片麻岩、芹菜塘花岗片麻岩是两个变质地体单元,早白垩世花岗闪长质侵入岩形成于造山前同碰撞火山弧环境;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侵入岩形成于造山前碰撞造山环境,沿断裂带强烈侵位。喜马拉雅早期韧性剪切带的原岩动力变质作用(千糜岩化)变质强度达到高绿片岩相或低角闪岩相,形成花岗质片麻岩。

高黎贡山属于横断山脉的西支,呈南北走向该山被东北腾冲市和泸水市交界处分为南北两部分、中、南三段。

位于公山县,海拔相对较高,平均海拔4500多米主峰加瓦加普峰海拔5128米山势高大,终年积雪,冰斗广泛开展、刃脊、角峰、悬谷等侵蚀地貌、冰碛地貌与现代冰川冻土地貌。主峰附近自北向南悬挂着五条现代冰川最大的一个占地约2平方公里,在冰舌下延伸至海拔4000米。

位于福贡县、泸水市和腾冲市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多为中缅边境山区。最高的山峰是崖壁山,海拔4161米山脊区域被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覆盖,怒江在山脚下怒江峡谷的主体大部分也出现在中段。腾冲高黎贡山东坡深受怒江影响谷底最低点海拔700米,谷底到山顶相对高差2000~2500米;西坡切割较浅,谷底到山顶的相对高差在1500米以上西坡分布有第四纪火山群,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地貌。

位于保山市和德宏自治州,横跨腾冲、隆阳、龙陵、盈江等地。泸水六库之上,平均海拔4000多米,东西宽30多公里,以山为特色、河谷相间地貌。从六库到腾冲,山变得狭长,宽度不到20公里,海拔3200~3780米。腾冲丹脑山以南山体西侧,边界头发育、腾冲、芒棒盆地,盆地下部海拔1300米,与山脊高差2480米,呈盆脊地貌;山东侧的怒江河谷宽阔,山体直线延伸至龙陵镇 安,变成海拔2000米左右的平坦高地。

吉日白鸽,发源于唐古拉,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和云南省西部边缘。全长2103公里,流域面积14.27万平方公里,高黎贡山的径流深度从山谷的200毫米增加到山顶的3500毫米,年均径流63.6亿立方米。嘉鱼桥上方,是上游,平缓起伏,河谷较浅。河床坡度较陡,支流属于羽状水系。陆水以下为下游,沿河山脉海拔降低,水面宽阔,谷深500~1000米。怒江流经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女山等,形成举世闻名的巨大峡谷区。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博舒拉山南麓的山峰莫然日附近,向南流经丹当力克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再向西流入缅甸克钦邦,在那里被称为恩美开河。独龙江全长250公里,境内流量80公里,流域面积194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63亿立方米,总集水区面积2057.6平方千米。独龙江流域地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面积达96%它是由山区融雪水和泉水汇聚而成,区域性降水是由于“雨季中断”呈双峰型,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 ~ 2000毫米以上,降水过多时可达4000毫米“雨害”之嫌。

高黎贡山北高南低,最大相对高差4918米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类型自下而上分为干燥红壤、红壤(红壤可分为黄红壤、红壤、棕红壤和棕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山地棕壤亚类)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土壤总体质地较轻,砂质较粗,含泥量高,粘粒含量低,抗侵蚀能力弱。

红壤:分布在海拔1000m ~ 2200m,土地粘稠、强酸性,土壤的母质是花岗岩、片岩、砂岩等。土壤分布区植被茂密,农作物试种广泛,是该地区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而红壤区淋溶作用强,土地薄,水土流失严重。

黄棕壤:分布在海拔22002700米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但有常绿阔叶树。它既具有黄壤和红壤的铝化特征,又具有棕壤的粘性特征。它呈弱酸性,自然肥力高。

棕壤:分布于海拔27002900米,土壤中胶结作用强,淋溶作用明显,粘土颗粒向下沉积。土层较厚,质地粘稠,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呈微酸性。

暗棕壤:分布在海拔2900米至3200米,土壤呈酸性与棕壤相比,它有更丰富的有机质,表层积累的腐殖质也更多,是一种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植物264科1361属5726种和变种,特有植物382种,云南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种、光叶珙桐、长蕊木兰、大树杜鹃、杏黄兜兰等;动物2774种(含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4种,其中高黎贡山白尾雉等鸟类749种,白眉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10种。

高黎贡山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系,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系亚区,以高黎贡山山脊为界,跨越横断山植物区系和缅北植物区系。

两栖动物有22种和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云南特有动物7种。其中,中亚科青藏地区有1种,即贡山香椿;中国西南印度亚边界有13种,包括中华大蟾蜍、缅甸蟾蜍、缅北棘蛙、中国林蛙亚种昭觉、华西雨蛙公山亚种等;华中的一种,即小角蟾;华中至华南5种,包括非洲爪蟾、黑眶蟾蜍、泽蛙、虎纹蛙、斑腿树蛙;华南地区有两种,分别是白颌大脚蛙和萨巴样蟾蜍。除公山的红椿属古北界外,其余均属东洋界。

爬行动物有27种和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3种,云南特有4种。其中,中国西南印度亚区有12种,主要分布在云南陇西、方花小头蛇、黑颈剑蛇、眼镜蛇孟加拉亚种等;一种在中国中部,即文立龙Xi;四种广泛分布于华中华南地区,分别是龟和蚋、黑眉锦蛇、翠青蛇;华南有10种,包括棕背树、尖尾两头蛇、白唇树晰、眼镜王蛇等。

共有鸟类525种,隶属于4亚科19目58科。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其中262种主要繁殖于东洋界,只有15种繁殖于古北界。雀形目鸟类占绝对优势,共有266种,占总数的74.51%非雀形目鸟类91种,占总数的25.49%在科的水平上,画眉鸟是最丰富的鸟类,有58种,占我国画眉鸟的495.15%其次是画眉和莺,分别有41种和27种。525种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0种,如金雕、白尾梢虹雉、黑颈长尾雉等;林雕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57种、血雉、白腹锦鸡等。

鱼类有6目12科8亚科70种,土著鱼类有13种。高黎贡山东西水系的鱼类主要由鲤科和鲫鱼科组成,鲤科有11属21种,其中个头较大、生长快的鲃亚科、大鲵亚科的种类主要分布在海拔稍低的南方、水温较高的地区;木槿属有8属14种。代表性的裂腹鱼很大、生长慢、性成熟晚,广泛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干流和支流,是高寒地区的主要经济鱼类。

昆虫1690种,隶属于20目167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列有9种。污色无翅刺虫、叶蝉科是云南特有的;宽嘴象是高黎贡山特有的动物。山区大型蛾类有1005种,我国蛾类资源丰富。

高黎贡山最高峰海拔5128米,位于公山县丙中洛乡西部。它是一座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的褶皱断块山,山高坡陡、终年积雪,雪线以上有五条现代低纬度海洋悬浮冰川雪线以下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山川湖泊。怒族、藏族和独龙族生活在这里,以独龙族命名独龙族语,意为“高大的雪山”藏族同胞把嘎瓦嘎普峰列为八大神山之首“更念其布”来崇拜。

高黎贡山尾山脉位于龙陵县境内,山势高大、冬季积雪得名。位于东经98° 51′~99°01′,北纬24° 27°′~24°45′山势险峻,长30公里,宽16公里,面积260平方公里。主峰大雪山位于郑州市安,龙陵县,海拔3001米。这些山脉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片麻岩和其他岩石,富含金属矿床,富含贵橄榄石。气候多雨潮湿,常绿阔叶林、山上的苔藓灌木丛和其他植被。

高黎贡山西南支脉的山峰,因山势高耸险峻而得名。位于腾冲西北部,东经98° 09′~98°11′北纬25度30分′~25°37′这座山长18公里,宽10公里,平均海拔2500多米同名主峰海拔3302米。夏普山是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构造侵蚀形成的,主要岩石是花岗岩、砂页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包括锡、钨、铅、锌和大理石等金属矿物、水晶石、汉白玉、等非金属矿藏。夏普山高大,垂直温度变化明显,有针阔混交林、松林、冷杉林等植被。

白普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分布广泛,分支众多。其中,哀牢溥仪人(即永昌郡濮人)西起澜沧江东至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过西双版纳至缅甸东南部的广大地区生活。根据历史记载,德 昂族是居住在高黎贡山地区最早的民族之一,不同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中的佤族、布朗族、克木人起源于古代“百濮”民族是古哀牢国永昌铺人的后裔。汉朝以后,汉族移民迁入“濮人”四处迁徙。元明以后,傣族势力崛起、明朝政府镇压和“三征麓川”作为战争的结果,德 昂人迁移到缅甸,退居山林,一部分迁移到怒江以东,被同化。清代以后,保山、De 的数量德宏地区的盎人已经大大减少了。在现代,德 昂人在中国只生活在龙军临沧地区镇康县德宏州泸西县三台山和高黎贡山东坡的泸江坝芒延村。

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先民的记录和传说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三苗”南蛮”甚至在神话传说中“盘瓠”高黎贡山地区宝山有苗族聚居区,明清时期大多开化(今文山)该地区已经搬迁了几次,在芒宽、汶上、瓦马、丙麻、瓦都等乡镇有人居住,一部分居住在山区,另一部分居住在怒江低热河谷。由于历史上不断的迁徙,苗族人住房简陋,喜欢迁徙。现在虽然定居了,但一般也只是二三十户的小村子,也有三四户或者一村一户的。

公路

铁路

高黎贡山位于滇西北旅游区,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腾冲市等区域。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优质旅游资源,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很多国家级景区,比如腾冲热海景区、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等。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西岸行政区域涉及云南省保山市和怒江州,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8° 08′~98°53′北纬24度56分′~28°23′其中,属于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4055.49平方公里,包括35个自然保护区实验区.52平方公里,占7%它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地区之一。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经美国政府批准,高黎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高黎贡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4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0种。保护区包括百花岭、百花岭江居西南丝绸之路生态走廊和江居三个景点,主要景点有南寨公房、药用植物圃、马沟水鹿园等。

三江并流风景区

三江并流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是以峡谷景观为主要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自然风景旅游区。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澜沧江和怒江平行流过,称为“三江并流”,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5个市的11个县(市、区),由高黎贡山地区、白马~梅里雪山地区、千虎山地区等八大区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占地3.4万多平方公里,山高谷深、河水湍急,具有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包括高等植物6000多种,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动物59种,两栖动物36种,淡水鱼类76种,蝴蝶31种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是欧亚大陆动植物分化和起源的主要中心。

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部分之一是峡谷般的自然风景旅游区,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长316公里,从北到南贯穿怒江全州。西部高黎贡山,东部罗比雪山,分水岭距离25公里,相对高差4000多米,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怒江大峡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板块俯冲的缝合带地质结构复杂,显示“四山夹三江”的高山峡谷奇观。谷内傈僳、独龙、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世代生活繁衍,文化各异、风情浓郁。更著名的景观是生命之湖、下石门关、腊乌崖瀑布等。

石月亮风景区

石月亮景区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的福贡县石月亮乡属于地质地貌自然风景区,1995年对外开放。景区海拔在2200至5000米之间,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由30多个主要景点组成。其中,石月是由大理岩溶解形成的,是地壳隆升过程演化形成的属于山体穿洞景观,洞底海拔2788米,洞深约10米,洞宽约40米,高约60米。此外,还有张 e洞、卧虎峰、神娃峰、神指峰、万丈崖、一线天等景点。

腾冲热海风景区

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处它是一个度假型的自然风景区,也是国家AAAA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热海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景区内青山环绕,澡堂河依山蜿蜒,形成景点分散分布、立体结构的特色景观。热海地热效应的特点是注气孔、热沸泉、热水爆炸等7种景观,全区已发现64处地热活动区和大型气泉、温泉80多处,大滚锅风景名胜区是目前已开发的主要景区、珍珠泉、鼓鸣泉、蛤蟆嘴、热龙抱珠等。

腾冲掌突蟾

高黎贡比氏鼯鼠

2019年7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泉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个新的大脚种群,经研究命名为高黎贡山大脚。该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18日的国际生物学杂志《ZooKeys》上。鼢鼠属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该物种以前在世界上只发现过两个标本,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分别是印度的鼢鼠和老挝的鼢鼠,而且是首次发现该物种活着。根据高黎贡山鼢鼠的毛色、头骨、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牙齿的特征,将这种飞鼠与其他飞鼠区分开来,确定高黎贡山新发现的飞鼠种群是一个新物种。

贡山菠萝蜜

2022年5月,由专家委员会高级工程师谭带领的植物多样性调查队和保山管护局科技人员组成的调查队在高黎贡山保山段发现了野生植物菠萝蜜极小种群的野生分布。公山菠萝蜜是一种常绿乔木,属于桑科波罗蜜属,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的高黎贡山特有植物(IUCN)列为极危(CR)物种。1982年,在公山独龙江下游的钦浪当地区采集到模式标本后,在西藏墨脱仅采集到公山的菠萝蜜植物该物种的资源背景资料较少,具体分布和数量尚未掌握。这一发现填补了高黎贡山公山菠萝蜜的基本分布信息,对野生植物极小种群的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贡山花楸

2020年,在公山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因为模式标本是从公山采集的,所以被命名为公山花楸。贡山花楸,蔷薇科灌木或乔木,高2~3米。其形态表现为小枝幼时蓬松,老时无毛;芽卵圆形;羽状复叶;叶片背面苍白和正面深绿色。贡山花楸57月开花,910月结果,生长在海拔25003000米的阔叶林或岩石坡上。

森林遭破坏

土地利用不合理

高黎贡山区乱砍滥伐刀耕火种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大量生物多样性资源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怒江流域东坡至山区边缘的常绿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退化为零星山林。此外,无论是坝区还是山区,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非法盗猎

高黎贡山中缅边境长222米.7公里,两国山水相连,国情和管理制度不同、边境森林防火、在边境管理方面,两国执行不一致。一些缅甸边民持枪进入山区偷猎野生动物,威胁怒江金丝猴、白眉长臂猿、白尾雉等山地明星物种的生存;山区盗伐珍稀植物,非法采集巴黎、三七、石斛等高价值非木质林产品,2011年至2017年,高黎贡山腾冲地区发生非法采伐红豆杉事件、山果等珍稀树种7例。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云南省开展了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在高黎贡山周边农村推广节柴灶,减少木材消耗。大力推广沼气池,减少薪柴消耗。1988年,云南省政府公布《云南省省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1989年,云南省政府宣布《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2000年,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天保工程”实施计划,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程。2003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云南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行法检查的通知》开展执法检查,加大对走私濒危动植物的打击力度。2010年环保部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通知,与缅甸建立跨境保护合作机制,禁止边民跨境偷猎、盗伐。2010年,由怒江州保山市林业主管部门编制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批,重点开发怒江峡谷生态旅游区、高黎贡山古镇自然公园等景区,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地的资源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

高黎贡山的森林覆盖率从82.3%增长到93.7%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高黎贡山的概述图

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内容由审核团提供,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