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发展”

——专访“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卢琦

治沙工作的核心思路是系统治理,控制沙害只是阶段性成果,系统治理的最高境界是建起一座座繁荣的沙区新城。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王剑英 编辑 高雪梅

宁夏中卫沙坡头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自2023年6月打响以来,新绿在“三北”大地不断蔓延,北疆绿色长城更加牢固。

三大战役为何分别取名“攻坚战”“阻击战”“歼灭战”?和此前相比,新时代的“三北”工作呈现哪些新趋势、新亮点?科技创新引领如何体现?

日前,“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卢琦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表示,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建设,正在由传统的“治山、治水、治沙、治人”,转变为“知山、知水、知沙、知人”。

卢琦

攻、守、剿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要描述当前“三北”防沙治沙工作的整体状态,你会用哪个词?

卢琦:我会用“久久为功”和“久久为攻”,这体现了治沙决心,更体现了奋斗精神。

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治理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防沙治沙好比滚石上山,丝毫不能放松懈怠,需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持续奋斗。

《瞭望东方周刊》:三大战役为何分别取名“攻坚战”“歼灭战”“阻击战”?

卢琦:这既体现了不同“战役”的战略定位和各“战区”的差异化特征,也凸显了治理难度和紧迫性的不同。

黄河“几字弯”主要位于北方的半干旱区,涉及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等集中连片风沙区域,存在沙患(风沙灾害、粗沙入黄、砒砂岩入黄)、水患(黄河地上悬河)、盐患(灌区盐渍化)“三害”叠加,农田防护林退化、草原超载过牧、河湖湿地保护等诸多“卡脖子”难题,应重兵驻守予以拔点、攻关。

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主要位于东北地区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包括科尔沁沙地全域、浑善达克沙地全域、察汗淖尔流域和坝上草原部分区域,降水条件相对较好,基本控制风沙危害较有把握。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主要位于西北的干旱区、极干旱区,荒漠类型丰富,人类扰动较少,其天然的荒漠生态环境具有罕见的原真性,本身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但沙漠广袤,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攻坚战”主“攻”,“阻击战”主“守”,“歼灭战”主“剿”。

《瞭望东方周刊》:要打赢三大战役,有何关键抓手?

卢琦:对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该区域的问题看似在水,实则关键在沙,根子是黄河岸线的流沙、粗砂。因此应主攻黄河岸线控沙与“光伏+治沙”,确保黄河安澜,维护河套灌区和银川平原灌区等重要粮食基地生态安全。

对于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核心要义在于处理好生产生活与自然承载力的关系,即“过载”问题,应主攻高质量林草建设,恢复昔日疏林草原景观。

对于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应聚焦干旱区绿洲保护修复、沙漠锁边、山地—风沙口治理等方向,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防范风沙灾害,确保沙源总体可控。

知山、知水、知沙、知人

《瞭望东方周刊》:相比过去40多年,新时代“三北”工程建设有何新趋势?

卢琦: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建设,正在由传统的“治山、治水、治沙、治人”,转变为“知山、知水、知沙、知人”。具体呈现出五个趋势性转变:

在发展理念上,由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各地在编制重点项目实施方案时,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防沙治沙从“单要素”向“全要素”治理转变。

在治理方式上,由分散治理向联防联治转变。要改变过去各地单打独斗的方式,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与下风口、沙源区与路径区统筹谋划。

宁夏中卫市,穿越腾格里沙漠腹地的乌玛高速青铜峡至中卫段施工现场修建的“六带一体”防护体系(王鹏/摄)

在增长方式上,由“扩绿增量”向“提质增效”并重转变。抓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同时,聚焦生态建设问题,高度重视成果巩固,科学开展退化林草修复、加强新造林管护、实施中幼林抚育,最终落实到全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整体质量精准提升。

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以工代赈、先建后补、揭榜挂帅、央企合作等新机制、新模式探索,不断释放内生动力。

《瞭望东方周刊》:诸多变化中,主要的亮点是什么?

卢琦:在我看来,体制、机制双创新是最大的亮点。这是统领一切的根本性创新。

过去一说“三北”工程,想到的就是植树造林。现在,国务院建立了由13个部门组成的“三北”工程协调机制,制定了“1+N+X”工作方案,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能源、财政、发改等部门都纳入其中。

“三北”地区有的省份(如宁夏)已将林草部门从副厅级升格为正厅级,恢复县级林草局建制,个别地区(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还成立了防沙治沙局。在我看来,这是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和创新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有利于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

《瞭望东方周刊》:相比国外,中国治沙方案有何特色?

卢琦:中国治沙方案通过六方面举措,有病则治、没病则防,这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对世界防沙治沙的重大贡献。

最高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专门立法: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单独对防沙治沙立法的国家;

科技先行:科技由过去的“推土机”变为“新引擎”;

立规立标:建立荒漠化防治标准体系,确立度量衡和标尺;

重视监测:每五年开展全国性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

挑战与愿景

《瞭望东方周刊》:治沙实践中需要面对哪些具体挑战和困难?

卢琦:过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归结为“四缺”:水、土、钱、技。

水:林草生态灌溉用水长期以来缺少制度性保障,灌溉方式也亟待改良——这一问题正在推动解决之中。

土:国家对土地利用管理严格,导致一些土地的原有属性和利用属性之间存在某种矛盾,很多地方反映,想植树造林,却找不到地。此外,土壤系统性退化问题导致植被受影响较为严重(即退化林问题)——这一问题需花更多力气解决。

钱:过去“三北”工程投资力度受到发展阶段限制。自三大标志性战役打响以来,中央财政和发改部门投入已使这一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技:过去“三北”工程科技经费投入占总投入不足1%,科技支撑不足,科技跟在工程后面跑。现在非常强调科技创新引领,科技重心前置,由“推土机”变为“新引擎”。2023年7月,国家林草局组建三北工程研究院,就是一个重要动作——它作为“三北”工程的研发平台和高端智库,填补了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没有相对应科研机构支撑的空白。

《瞭望东方周刊》:三北工程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如何支撑科技创新?

卢琦:“揭榜挂帅”项目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北工程研究院牵头承担了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聚焦“三北”工程建设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统筹组织53家林草优势科技力量机构,全力以赴开展集中攻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18项成果,比如:

“三北”工程主要树种草种筛选。揭榜团队针对“三北”工程“种什么”“怎么种”“哪里种”等科学绿化关键问题,提出主要树种草种,为基层提供了重要参考。

黄河“几字弯”植被承载力“一张图”。揭榜团队提出了一套乔木、灌木、草地全覆盖的承载力评价方法,定量回答了黄河“几字弯”现有人工乔木林的现实碳汇、潜在碳汇和提升空间有多大等紧迫问题,实现精细化落地上图。

治沙机械及其智能化专业服务体系。揭榜团队将北斗定位系统、遥感技术、新型传感器以及实时数据处理能力,集成到治沙作业机械设备中,建立了全国首支防沙治沙机械化作业服务队,可提供整地、沙障铺设、植树、沙生植物抚育、沙生经济林收获、灌木平茬等一条龙服务,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力。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治沙与致富?

卢琦:治沙工作的核心思路是系统治理,控制沙害只是阶段性成果,系统治理的最高境界则是建起一座座繁荣的沙区新城。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沙漠、沙地面积占到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8%。该城市的成功建设,不仅彻底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2023年,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过26万元,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这背后离不开能源产业的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城市治理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融合发展。比如,其推出的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一体化、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生态工程与富民工程一体化、政府引导与各界协同一体化等举措,既治了沙,又富了民、更繁荣了城市。

像新疆的阿拉尔,青海的格尔木,宁夏的沙坡头,内蒙古的康巴什、乌海、巴彦浩特等,都是沙漠中建设的美丽城市(城区)。

治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发展。

从最初的防风固沙、保护家园,到如今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治沙工作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生态产业化是实现可持续治沙的必由之路,只有将治沙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治沙事业中来,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让治沙工作真正造福于民。

THE END
0.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眞题: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①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 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 ②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③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且荒漠 jvzq<84o0zooi‚n0jwguw7hqo1814>4294=03B<944?/j}rn
1.我国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以新疆为例【摘要】: 防沙治沙工作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但北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新疆作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MIS72458529=0jvs
2.荒漠化逆转奇迹!内蒙古如何从沙尘暴中走出,实现土地重生?在广袤的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曾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和沙化挑战。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程度连续“双减轻”的壮举。 一、内蒙古的荒漠化挑战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上,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那就是蒙古国。曾经,它被誉jvzquC41yy}/zrfplkiikwf0eqs0uyjekcr0fnyckne67<8430nuou
3.更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兵团胡杨网兵团胡杨网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 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充分认识防沙jvzquC41yy}/j~~cpitfv7hp1euovnsv146366641360exsvgpz`3B8;98;/j}rn
4.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jvzquC41yy}/fƒ|yy0ipo8}kpyko1pzqpgoykw|gp1814<581v814<5828e249=252>/j}r
5.大漠之边的绿色传奇——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调研塔克拉玛干的绿色传奇,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生动缩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实践。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过程比喻成“滚石上山”,强调“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jvzq<84yyy4tc|x0ep522B52:1=::A:0cuvy
6.[视频]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jvzquC41vx4de}{0eqs0497512<02?4XKFK42kQ;yh`igOF2r[LzcX7452<187xjvor
7.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这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jvzq<84ejktfun3etk4dp872455188591CXUKr~:yY{Ic€XWFxp4xZNSu49189<0ujznn
8.每日一习话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对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推动“三北 jvzquC41rqrjvrhu0isx0ls14284/9;1365dqwygpve48?8229:/j}r
9.防沙止漠美丽中国生态防沙止漠 美丽中国 ——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 12月2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本世纪以来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实现了“双缩减”,形势令人鼓舞。jvzq<84gpx4qgxung0ipo7hp1p704967138438h3236.4@>;:7960qyon
10.2023年第5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资料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且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jvzquC41yy}/ulyde0tfv8nphq532<>139933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