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宇宙的存在可能和我们是一样的进程,甚至就是另一个翻版的宇宙。同时,也有可能是慢于我们的发展速度,还在经历古代社会的其它空间文明。
这样的猜测本身在宇宙研究进程中是很普遍存在的猜想,可能只是会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同,比如并不是平行宇宙,而是可能除了人类,在我们未知的空间里,还存在其他生命文明。
我们对平行宇宙的现实性存在并没有什么可证性参考,但这并不妨碍一些脑洞大开的网友们将“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象归结为宇宙空间的错乱。哪怕有解释证明,这样的景象和光线的折射与反射有关。
真的是这样吗?折射和反射所呈现的奖项总归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的实物吧?那一些古战场的景象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海市蜃楼
从科学方面来说,海市蜃楼就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自然景象,其本质就只是一种光学现象。
它的形成和变化基本都和光线经过大气的折射和全反射有关。只要达到某种特殊的程度,就可能在一个地方将另一处风景和其他事物呈现出来,和周围的环境可能产生重合,也可能会完全独立于该地的物质存在,就像是从天空中映射的画面一样。
所以在古代社会,经常会有人以为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最典型和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应该就是蒲松龄的《山市》,文中将这样形态多变、凭空出现后又消失的城市虚像称为“鬼市”。这很可能就是海市蜃楼呈现的景象。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蒲松龄《山市》
在上面我们也提到了“虚像”二字,但是这个时候的古人还不能理解到光线的某些特殊传播效应,所以有很多关于蜃景的传说故事,听上去会有几分神话色彩。而在西方的神话中,蜃景则被描绘成魔鬼,代表不祥的凶兆。
怎样解释海市蜃楼在自然光下的形成呢?我们举个例子,就拿蜃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沙漠来说:
沙漠干旱少水,沙层表面温度较高,并且在光线的照射下升温极快(比热容小),所以接近沙层的空气温度也会相应上升较快,但是再往高处走,空气的温度就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可以提上来了,就会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温差。
这样的温差非常有特色: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因此,不同空气密度对应的光线的折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就是上大下小。
这个时候如果远处有较高的物体可以反射出光线,经过上下层空气密度不一样的交叠后,反射的角度也会不一致,有时候形成全反射,逆着光线看过去的话,就能看到下蜃。在沙漠中常常是远处的绿洲水源光线的反射,经常被当作幻觉。同样的原理,在人造的柏油马路上也适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的海市蜃楼都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物质参考的,但有的时候出现在同一片蜃景中的事物,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重新组合后就给一种“没有见过”的感觉。
磁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很久以前的景象重新出现在现在的时空当中,带给人时空错乱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就和地球的磁场有关。
我们都知道,地球本身具有强大的磁场,有些地方会因为部分岩层构成和植物分布、地形等差异而具有磁场上的变化或者特殊性,再加上合适的环境空气湿度,这几乎就能构成一个天然的“磁带”。
当出现打雷闪电之类的比较明显的电磁现象刺激,一些含有铁元素的岩层就有可能讲一些影像记录下来,等到合适的时候(比如下雨、空气潮湿或者与影响形成时间相似的天气,会形成相对比较容易产生反光的面,比如云层、雨帘或者被淋湿的光滑的岩石山壁等),就有可能将原来的影像投射出来。
如果硬要将海市蜃楼和平行宇宙挂上关系,或许从某种层面上讲,这也和古人以为这是鬼神类的呈现观点差不多吧?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如果是平行宇宙,怎么就有那么多机会让这个时空裂缝之类的出现那么多次,难道这种可能性还能建立在人类没有发现任何其他文明的时候、比地球上因光线出现巧合最终映射成像的可能性还要大?
当然了,像平寻宇宙这样目前得不到验证的情况我们可以尽管大胆的想象,毕竟又不妨碍什么,不过若是硬要争个对错,那这篇文的观点显然是站前者(观点不同的话请轻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