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有多深有观点认为能埋没摩天高楼,实在太深了高原绿洲北非

本章开头的第一个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撒哈拉沙漠”。但如果放宽沙漠的定义,那些荒凉干旱的地区也算沙漠,那么南极就是比撒哈拉沙漠还大的“沙漠”。如果用通用的标准来定义沙漠,那么撒哈拉沙漠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这片沙漠几乎占据了北非的所有地区。

说到非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炎热的沙漠,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非洲大陆的卫星图,就会发现非洲北部和中南部的颜色明显不同,而且北部是黄色,而中南部是绿色。但研究发现,撒哈拉沙漠在过去是一片绿洲,至今仍有许多人居住在该地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呢?今天那里有生命吗?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大多数沙漠的形成是因为地处内陆深处,海洋的水汽无法到达,但撒哈拉沙漠的情况却大不相同。翻开地图,我们会发现,撒哈拉沙漠贯穿整个非洲北部,但它西邻大西洋,北邻地中海,北邻红海和印度洋。东方。按理说,撒哈拉沙漠的三边都是海域,海洋的水汽应该可以进入到内部。怎么变成沙漠了?

首先,撒哈拉沙漠周边有海域,但海洋的潮湿空气很难进入内陆。埃塞俄比亚高原位于撒哈拉沙漠东部,这片高原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印度洋的水分进入内陆。北部地区虽然没有高原的地理阻隔,但地中海沿岸却长期保持着独特的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潮湿。结果,来自亚洲大陆的东北信风无法在北非形成降雨。

放眼撒哈拉地区的西北部,有一座阿特拉斯山脉,阻挡着大西洋的水汽进入陆地。其西部地区常年受寒流影响,寒流有降温降湿的作用,使本已十分干旱的地区更加干燥。撒哈拉沙漠除了地理上受限外,还位于亚热带,常年笼罩在副热带高压带之下,导致该地区降雨量减少。

还有地理学家从地球自转轴的角度变化来解释撒哈拉沙漠的形成。研究表明,大约9000年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4.14度,而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23.45度。虽然自转轴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里改变了不到一度,但依然让北非的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一点来看,撒哈拉沙漠的形成与其他沙漠大不相同。前者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后者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沙漠的沙子有多深?

统计显示,撒哈拉沙漠总面积约932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国土面积。由于地球本质上是一个岩石星球,无论一个地区存在什么样的地貌,地貌下一般都有岩石,所以不要把撒哈拉沙漠看成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沙子被挖空,地面仍然是岩石。那么在如此广阔的沙漠中,沙子有多深呢?

有的人认为是150米,有的人认为是250米,但是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撒哈拉沙漠中的沙子是不断移动的,使得一个区域的沙子深度不持续的。也就是说,沙漠中的沙丘厚度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自然风会带动地表的沙石,掀起层层风沙,犹如海面上的波浪。今天,该地区的沙子和砾石较多,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砾石明显减少。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获得撒哈拉沙漠各区域沙丘的厚度,但有地质学家通过长期研究推测,撒哈拉沙漠的平均深度约为150米。150米的高度相当于现代城市的摩天大楼,可见撒哈拉沙漠黄沙储量有多么丰富。在我国大西北地区,有一座楼兰古城掩埋在黄沙之下,那么撒哈拉沙漠之下是否还有其他文明古国呢?

过去的撒哈拉沙漠竟然是绿洲?

现代研究发现,撒哈拉沙漠并非一直都是沙漠,其自然环境也经历过多次变化。1850年,一位名叫巴尔斯的德国探险家前往撒哈拉沙漠考察,无意中发现沙漠中的一些岩壁上绘有鸵鸟、水牛等人物,而这些岩画的历史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巴尔斯推测,5000年前的撒哈拉沙漠可能并不像现在这样贫瘠,而可能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

1933年,法国骑兵深入撒哈拉沙漠。他们在沙漠中央发现了一组长达数公里的壁画。壁画用各种颜色描绘了居住在该地区的人们。壁画中还有许多动物形象,个个千姿百态,神情各异,各具特色。据了解,壁画中甚至还有非洲人划着独木舟追逐河马的场景,这说明撒哈拉沙漠过去有河流,其自然环境并不总是那么贫瘠。

现代地质研究表明,撒哈拉沙漠在过去的2万年里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变化。最近的一次变化可能发生在公元前4200年,当时撒哈拉沙漠从绿洲变成了沙漠。再往前追溯,应该是13000年前,撒哈拉从沙漠变成绿洲的时候。至于反复变化的原因,有地质学家认为是自转轴的倾角发生了变化。

极度贫瘠的撒哈拉沙漠有生命吗?

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撒哈拉沙漠在过去也是一片绿洲,所以今天的沙漠下面应该埋藏着很多以前的生命形式。比起逝去的生命,人们更关心的是撒哈拉沙漠是否还有生命?其实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先说说植物吧。撒哈拉沙漠植物分布十分稀少,主要出现在高原、绿洲洼地和干涸的河床。

据研究,这些地区生长的植物基本上都是耐热耐旱的植物,例如草本植物、小灌木和乔木。其中,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植物有橄榄树、柏树和杉树。这些植物之所以适应了干热的沙漠环境,是因为它们的根已经深入到地下足够深的地方,这说明撒哈拉沙漠还在地下。水资源存在。

然后说说动物吧。撒哈拉沙漠北部有一些孤立的绿洲,那里生活着眼镜蛇和小鳄鱼。沙漠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多为哺乳动物,如沙鼠、跳鼠、沙漠刺猬、野兔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过研究,这片沙漠栖息着鸵鸟、珍珠鸡、努比亚大鸨等300多种鸟类和沙云雀。有人会问,沙漠里这些动物的食物是什么?

答案是沙漠里的蜗牛。沙漠蜗牛不同于我们见过的蜗牛。耐寒性强,干旱时可进入休眠状态。进入休眠期的蜗牛恰好是鸟类和其他动物的猎物。只要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这条食物链就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沙漠底下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非国家相继在撒哈拉沙漠的部分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铀矿等等。一些国家也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改变了经济格局。例如,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已经从默默无闻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主要产油国。其中,阿尔及利亚既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又有储量可观的金属矿产资源。

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自然环境恶劣,很多国家都把出口矿产资源作为主要产业。这样的国家在过去的70年里可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却比较黯淡。一方面是因为自然资源总有一天会被开发。如果不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另一方面,在未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应该会越来越少。以核能、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逐步改变传统能源格局。因此,以销售传统能源为主的国家都将面临市场缩减和供过于求的问题。但从目前北非国家的发展形势来看,它们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产业升级,需要发展更快的国家来带动。

是否有可能将撒哈拉沙漠变回绿洲?

如上所述,撒哈拉沙漠上一次发生重大环境变化应该是在6000年前。虽然六千年不一定是一个更替的周期,但从撒哈拉沙漠的过往历史来看,未来还是有可能回归绿洲的。但也有地质学家认为,无论地球自转轴如何变化,限制撒哈拉沙漠的自然因素依然存在,即周围的山脉阻挡了海洋的水汽,东北信风的输送导致降雨稀少。

因此,未来人类能否看到撒哈拉沙漠再次变成绿洲,不仅取决于大自然的力量,更取决于人类文明能在地球上延续多久。也许再过6000年,也许更长。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20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复制]随着更多的农民进入撒哈拉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垦,这进一步导致气温升高。逐渐地,降水量变少,高温缺水的环境使植被慢慢消失。最终,撒哈拉几乎就不降雨了,大量植物死亡,只留下少数耐热耐旱的沙漠植物。对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撒哈拉的沙漠化 B.温度高,降水量少是撒哈拉沙漠形成的jvzquC41yy}/ys}0ep5ks8=6;8724A3c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