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热搜里的①丨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织“绿围脖”的中国治沙人

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苹果、安卓)

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鸿蒙)

建议使用浏览器扫码下载

扫码查看

川观新闻| 记者陈俊伶 李志强

全文播报

四川

进入频道

编者按

回望2024年,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意外”地走到了聚光灯下: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织“绿围脖”的“中国治沙人”;用视频记录四川农村老人欢乐生活的“大森子”;跳进湍急河流中救人的“成都砸车侠”……他们的行为/故事,总在偶然的一瞬,牵动我们的情绪,给我们爱和力量。

今起,川观新闻携手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百度联合推出《年度热搜里的TA》,回访2024年各大平台热搜/热榜上的人物,听他们讲述流量背后的个体故事,感知过去一年的社会发展和民生冷暖。

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摄影 李志强

此行除了巡护任务,他还打算绕路到10公里外的万花园防沙治沙区,查看上个月在沙漠中种下的玫瑰花苗生长情况,为它们来年蓬勃的生长做好准备。

这些玫瑰花苗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个月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随着一批玫瑰花苗被种下,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这也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正式建成。当天,话题#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了#引来5027万的阅读量,讨论量1.9万。

“真的做到了!”回想起“合龙”当天的场景,全程参与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仍然激动不已。

继承治沙事业,多代人的接续努力

2023年6月,国家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就是其中之一。而通过在沙漠边缘建设一条绿色屏障,防止沙漠向外蔓延,是这场阻击战的第一步。

实际上,为全国最大的沙漠“锁边”,是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祖辈一直在奋斗的事。

完成“锁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的家乡托格拉吾斯塘村,位于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是中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他记得,小时候从窗户向外看,除了自家种的庄稼,再后方就是绵延起伏的沙丘。最近的沙漠,距离他家不到1公里。

过去,全村常年笼罩在沙尘暴的阴霾之下。“一年里的沙尘天气超过300天。”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犹记得,只要一刮沙尘暴,天会顷刻变红,漫天开始飞沙,眼前一片模糊,能见度不超过5米,村庄像是要被沙漠“吞噬”。如果走在路上,满身、满头会沾上黄沙,即使在室内,沙子也会穿过窗缝、门缝进入屋里,遍布每个角落。

长期以来的沙尘天气,让当地许多人患上呼吸道疾病。此外,经过沙尘暴席卷的农作物会被蒙上一层如蜘蛛网一般的沙尘,不仅影响收成,种出的小麦、玉米干瘪、泛黑,质量不好。那时候,因为风沙危害,村庄搬迁、“沙进人退”的现象在当地是常态。

如何与沙尘“抗争”?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于田县周边村庄开始栽种以胡杨树为主的防护林,这也是沙漠“绿色围脖”的最初雏形。而他的父亲肉斯坦木·阿不都外力作为护林员,全程参与其中。

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回忆,在他小时候,父亲总喜欢在植树时带上自己和一头毛驴,毛驴背上背着树苗、种树工具和水桶。正是在他学着栽种树苗的时候,“植树才能治沙”的理念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当他逐渐长大,村庄的周围和道路两旁的胡杨越长越高。他明显感觉到,沙尘暴来临时,高大的树木像是为全村披上了一层保护罩,削弱了沙尘的破坏力。

“种树,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带着这样的想法,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在2008年成为了一名护林员。

完成“锁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克服重重困难,绿色屏障来之不易

种上胡杨,距离真正把塔克拉玛干沙漠“锁”住仍然遥远。

“防护林带只能被动地防御沙尘天气,只有把沙漠固定住,才能阻止沙土刮向村庄、县城。”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贾存鹏介绍,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十几年前,当地开始摸索更为系统、科学的治沙方式。

一开始,管护站的人们尝试用木桩连接塑料网,形成有一定高度的沙障,起到阻沙作用。不过,这样的网格防沙效果有限,也只有一两年的寿命。与此同时,成片种植红柳、梭梭等防沙、抗旱类灌木,让荒滩变绿,持续涵养水源。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只是零星栽种,难以形成规模。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成片的红柳、梭梭。

202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打响,作为这场战役所涉面积最大的主战场,于田县防沙治沙工作推向新阶段。2023年11月起,每天上午九点半,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和同村数十位工作人员,会带上铁锹、口罩、手套等治沙工具,背上一壶水、一个馕,驱车深入沙漠,前往“锁边”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草方格。

除了成片栽种红柳、梭梭,搭建草方格是“锁边”工程开启后,他学到的一项新技能。这是常见的工程治沙措施之一,即用麦草、芦苇等材料在地上固定成小“篱笆墙”,可以延缓沙丘移动。在下风口或风力强劲的地方,则搭建多层高约1米的“高立式沙障”,阻挡沙漠扩散。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成片的“高立式沙障”。

相比骑着摩托车巡护天然林,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坦言这比他的本职工作难度更大。测距、铺草,地底埋10多厘米,地上留20厘米,然后挥锹扎实,这些步骤需要保持细致,但他学得很认真。

在他看来,为沙漠“锁边”时,最难捱的是极端天气。例如夏季的中午温度普遍在40℃以上,但昼夜温差可以超过30℃。进入10月,平均气温会降到0℃以下,刺骨的寒风卷着沙子将皮肤吹得生疼,穿着厚重的衣服和鞋子,尽管动作变得僵硬和迟缓,但大家都没有停下。

用一年时间,于田县编织完成长76公里,宽数百米的沙漠绿色屏障。

一年的集中“锁边”,于田县周边沙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间隙,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喜欢站在于田县防火检测台上,俯瞰眼前的景象——最里层是大片错落有致的红柳、梭梭,再往外,竖立的芦苇将沙漠封锁在一个个格子内。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已经被数百米的植物围起来了,“到夏季,就像披上了‘绿围脖’。”

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搭建“高立式沙障”。

多年来的防沙扩绿行动有了回馈。除了放眼望去绿色增多了,沙漠中降雨、下雪也不再罕见。去年,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家所种的小麦亩产量超过500公斤,对比十年前实现了翻倍。平时护林时,偶遇狐狸、野兔、鹅喉羚等野生动物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新年将近,吾布力卡斯木·肉斯坦木早早定好了2025年的个人目标:继续补种、维护植物,还要让“绿围脖”更宽、更绿。

总策划:李鹏

策划:钟莉 赖永强 任鸿

统筹:张运骄 杨昕 孙琪

本期执行:陈俊伶 李志强 朱文博 曾慧

参与:郭书琼 王迎 吕紫倩 陈馨一 李欣蔚 蒋健奇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6968693 028-86968276

不可思议!这些村落当年一年就有三百多天的沙尘天气,可想而知生活多艰难。致敬这些治沙人!是他们用粗糙的双手,为沙漠披上了 “绿围脖”,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总能用他们不平凡的举动在偶然一瞬牵动我们的情绪,给我们爱、力量和感动。他们不应该只在年度“热搜”里,他们应该具象为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我们先把镁光灯聚焦给沙漠织“绿围脖”的中国治沙人!

治沙人真的很伟大,不断与沙尘抗争,让绿色的“围脖”织满沙漠。

为他们点赞!最基层的治沙人,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织“绿围脖”治沙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坚守,让“绿围脖”更宽、更绿的中国治沙人!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不惧艰险,努力前行!

THE END
0.从“锁边”到“扩绿”新疆加快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聚焦增绿重点区域,新疆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一圈、两区、三线”为主战场,以“扩边”为重点,综合施策、科学治理,进一步拓宽“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巩固提升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同时,合理布局特色沙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治沙富民可持续发展。jvzq<84yyy4bn}}y0eun1‚|142862=4v42862=67a4=:7@7::0nuou
1.决战沙海|养螃蟹、种桑缫丝……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充满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可以理解为在沙漠边缘建起一道绿色屏障,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约为33.76万平方公里,环沙漠一圈的长度是3046公里。 "锁边"任务已完成82.5% 在它的南缘人口和城镇都集中在有限的绿洲上,阻挡沙漠南侵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攻坚区,最后需要补齐的“缺口”在2023年底是285公里,主要分jvzquC41o0jcy7hp1nplv4u{uzfo8724652386312;:5A95:84tj}rn
2.用绿色“包围”塔克拉玛干沙漠|人与自然|中国3分钟|我们的未来|我们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围脖”代表着新的开始。为了“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相信会有更多“人沙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故事发生。 本期《中国3分钟》带你关注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LLC77;^Z273:S;U90jvsm
3.新疆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新增植绿扩边479万亩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新疆“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新疆持续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在去年锁边“合龙”基础上新增植绿扩边面积479万亩,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增加110米至7500米。 数据显示,近30年来,新疆绿洲面积增加5.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减少1955.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jvzquC41o0vpwfp0et0u‚xvgo532;:12952785557:64<60ujznn
4.沙漠“锁边”,“绿色”笔触描绘美丽中国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至此,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全部完成。“绿色”笔触描绘出的不仅是美丽中国画卷,更是惊艳世界的生态奇迹。 jvzq<84yyy4m{p530pku1wjyu1meru4424:03:7;15;9:960ujznn
5.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绿色“围起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浪财经“围起来了,终于围起来了!”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成功构筑起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这是我国防沙治沙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这条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保护了新疆天山以南生态系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展示了我国生态治理科技实力和组织能力。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7/4:5eql2kpggzuq}393=5:?3ujvsm
6.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编织“绿围脖”新浪财经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已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近日完成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屏障“合龙”就是中国推进荒漠化防治的生动缩影。 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阻沙“锁边”施工现场。 秦梦琳 摄 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片片草方格如绿色长城般矗立在沙漠之中。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段在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5/:7/335eql2kpe{|l{638;5;?3ujvsm
7.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有望年内合龙记者从3日召开的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视频调度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85公里锁边任务,已完成155公里,完成率54.39%,绿色防护带有望年内实现合龙。 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近些年,依托“三北”工程,已形成了一条长达2761公里的绿jvzq<84zl0vfqyqg0eun0ls1p4532;912;661l6:8593/=5;89:6: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