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塞克湖与我国新疆仅一山之隔,湖水深达702米,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与我们的历史渊源之深更是超出想象。
这座湖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东西长182公里,南北宽约58公里,总面积为6448平方公里,此外还有约669公里的湖岸线;
看这些数据,是不是觉得伊塞克湖有些平平无奇?
千万别被它的表面迷惑了哟!
实际上,伊塞克湖可是一座很有“深度”的湖泊,在我看来,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三个,恰好也可以用三个词概括:
1.“数一数二”
在周边地区,由于巴尔喀什湖的存在,伊塞克湖被认为是第二大湖泊,而前者的面积达到1.83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后者的3倍;
坐二望一,伊塞克湖可有点不甘心;
伊塞克湖的平均深度达到279米,最大深度更是有702米,在全世界也能位列前十;
再加上它四面环山,北部的昆格山最高峰海拔4770米,南面泰尔斯凯山最高峰海拔5216米,而它自身湖面海拔也有1609米,由此也成为世界最深的高山湖泊;
而巴尔喀什湖虽然面积更大,但平均深度只有6米,最深处约26米。
惊人的水深,也给伊塞克湖带来了另一项桂冠:
蓄水量。
它的蓄水量高达17380亿立方米,同样位居当地第一,而巴尔喀什湖为1120亿立方米。
这也让伊塞克湖在吉尔吉斯斯坦“一家独大”,据统计,它的水域面积占吉尔吉斯斯坦的91%,而蓄水量占比高达97%。
不以表面争胜负,但以深度见高低,伊塞克湖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2.“可咸可淡”
除了蓄水量惊人,伊塞克湖的湖水也很有意思,它的含盐量为0.6%,处于不高不低的水平;
这就导致:
你说它是淡水湖吧,可淡水通常含盐量不超过0.1%,所以伊塞克湖的湖水不能用来灌溉;
你说它是咸水湖吧,但海水的含盐量通常高达3.5%,伊塞克湖的湖水又能给直接牲畜饮用,而海水是不行的;
怎么评价伊塞克湖的湖水呢?
不咸不淡,可咸可淡,貌似都成。
究其原因,个人觉得主要还是伊塞克湖没有出水口,湖水的消耗主要依赖于蒸发,导致大量盐分在湖泊积累。
这一点,在当地湖泊估计也不多见。
3.“就不结冰”
在我看来,这是伊塞克湖最独特的一点:
伊塞克湖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相当寒冷,1月份的平均气温只有-6℃ , 而且它的海拔也非常高,正常来说湖面应该会又较长的结冰期;
然而事实却是,伊塞克湖终年从未结冰。
为什么它会如此与众不同呢?
有人说,这跟伊塞克湖的地形有关,周边都是高山,地形相对封闭,而且拥有面积高达680.4平方公里的冰川,冬季山积雪结冰时会释放热量;
也有人说是因为伊塞克湖湖水较深,蓄水量大,导致水温下降缓慢;
还有人认为是湖水的含盐量高,所以冰点更低。
不管怎样,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都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所以,历史上我国就称之为热海;
唐代高僧玄奘,在取经路上记载伊塞克湖时也曾写到:“清池亦云热海。见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望之淼然。”
由此可见,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历史,可谓是非常悠久了。
今天的伊塞克湖,对于吉尔吉斯斯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的水域面积和蓄水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之外;
另一方面,它还是吉尔吉斯斯坦唯一的水运航道,沿岸主要港口都有船舶来往;
最后,虽然伊塞克湖的湖水不能灌溉,但它的流域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有80多条河流注入,比如长250公里的吉尔加兰河、长120公里的季提尤普河等,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伊塞克湖与我国深厚的历史渊源:
从位置上看,伊塞克湖与我国新疆仅隔着天山山脉,直线距离约150公里,相当近。
而在历史上,它也曾多次纳入我们的版图: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就曾到过伊塞克湖地区,据记载,湖湖南岸的山中有一古碑,被当地居民称为“张騫碑”;
而西汉设置的西域都护,也将伊塞克湖一带归入汉朝版图。
唐朝时,伊赛克湖属于安西节度使领辖,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是现在伊塞克湖西侧的托克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