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资源及其存在形式
全球的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2.5%。
而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资源的比例仅为0.3%。
水资源是有限的。
各国水资源对比
2.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B) 空间分布不均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较少,东部较多而西部较少。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1. 水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存在水资源浪费和严重污染的问题。
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A) 节约用水
B) 防止污染,保护水源
C) 兴建水利设施,进行跨流域调水
例如, 南水北调 工程。
初中地理填空题
1. 北美指的是北美洲的_______地区,南界是美国与_________之间的国界。
2.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其中的_______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3. 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之间的狭长陆地被称为_______,为了开辟便捷的航线,人们开凿了_______运河。
4. 墨西哥的首都___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阿根廷的首都_________也属于世界特大城市。
5. 日界线是基于_________经线的_______。
6. 澳大利亚的地势起伏不平,东部为_______山脉,西部为低矮的高原,中部则是_________。
7. 世界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污染、_______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8. 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高原。
9.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_______向_______逐渐降低。
10.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及_______洲。
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最发达的经济体。它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并且是多种矿产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
陆地与海洋
1. 全球的海陆分布非常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地区却完全是海洋(北*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但南极周围却是陆地(南极洲)。
2.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29%为陆地。
3. 半岛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 七大洲包括:*、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洋。
5.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变化,同时人类活动也能影响海陆的变化。
6.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7.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证实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 有关六大板块的示意图,请参考课本第37页。
9.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较为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地壳则较为活跃,那里是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1、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特点:
天气影响:天气对交通、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事行动等各类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2、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分析天气数据,预测即将发生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收集全球气象信息 → 卫星传输与接收 → 信息处理与分析 → 得出结论 → 发布预报
天气预报的传播方式: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表示海洋,绿*表示陆地,白*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的厚度不同,云层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较厚的区域一般是*雨天气。
②城市天气预报:通常提供一天内的*晴、风向、气温及降水情况,此外还包括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与风力及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源方向,常见的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表示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度,用风级来表示,风级共有13级,数字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的宽端指示风向,箭尾指示风的去向。
注:风向标的风尾指向风向,风尾的长度表示风力,长风尾代表两级风,短风尾代表一级风;风旗的一端表示风向,每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评估: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通常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较低,有利于人体健康;而污染较重的空气污染指数较高,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接纳了源自安第斯山脉东坡、圭亚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亚马逊河流域北起巴西布朗库,玻利维亚南部的马代拉(madeira)河河源(南纬约20°),西起厄瓜多尔昆卡(cuenca)的保特(paute)河河源(西经79°31'),东至巴西的马拉若湾(西经约48°),整个流域跨纬度25°、经度31°30',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南美洲面积的39%,其中干流穿越的亚马孙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辽阔的亚马逊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低地,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两倍。亚马逊河流域,南北最宽处约为2,776公里(1,725哩)。包括巴西和秘鲁的大部分、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一部分以及委内瑞拉的一小部分,主流的约2/3和流域的绝大部分在巴西境内。在巴西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亚马逊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著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总结: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众多。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接纳了源自安第斯山脉东坡、圭亚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
亚马逊河流域北起巴西布朗库,玻利维亚南部的马代拉(madeira)河河源(南纬约20°),西起厄瓜多尔昆卡(cuenca)的保特(paute)河河源(西经79°31'),东至巴西的马拉若湾(西经约48°),整个流域跨纬度25°、经度31°30',流域面积达691.5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南美洲面积的39%,其中干流穿越的亚马孙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辽阔的亚马逊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低地,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两倍。亚马逊河流域,南北最宽处约为2,776公里(1,725哩)。包括巴西和秘鲁的大部分、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一部分以及委内瑞拉的一小部分,主流的约2/3和流域的绝大部分在巴西境内。在巴西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亚马逊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著名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
总结: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众多。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1.总干渠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
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港高铁、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米,终点49.5米,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控制点或渠段设计流量(立方米/秒)设计水位(黄海标高)(米)渠首~方城630(加大800)147.2~137.8过黄河500119.5~106.0进河北41591.3进*7061.1进玉渊潭4049.5天津干渠7064.9~2.7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米到*3.5米,底宽由5.6米~7米。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
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2.穿黄河工程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郑州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
总结: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公里,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初中学习方法.5米圆形断面隧道。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也
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是个球体,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小编搜集了大量初中地理的知识点以供同学们参考,下面是关于初二地理知识点之河流专题的讲解,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下面的知识。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③结*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最高的夏季,流量最大,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期较长。
气温较高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以上,河流没有结*期。
相信通过上面对初二地理知识点之河流专题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哦。欢迎阅读!
关于地理中纬度和经度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以上对地理中纬度和经度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下面是老师对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相信会给同学们的学习上提供很好的帮助的吧。
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希望上面对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同学们对上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关于地理中纬线和经线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以上对地理中纬线和经线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下面是对地理中,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的总结,希望给同学们的复习学习很好的帮助。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通过上面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同学们对地理中板块的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此知识点的内容哦。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下面是对地理的学习中,关于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哦。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通过上面对地理中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很多,比如说,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
因为干,云雨少,日照多,阳光强;因为干,天上没有云彩,不能挡掉部分阳光,地面没有水分,无法蒸发降温,太阳晒到地面的热量,全都用来加热了大地和空气,所以夏季温度特别高,昼夜温差特别大;因为干,地面很少植物,一起风,就刮沙。
沙漠表面的高温,使得贴地气层内上下温差极大。而气层上凉下热的气温分布,可以把远处景物倒映在旅人的前下方,气象学上称为下现蜃景,俗称海市蜃楼。因此,沙漠中旅人常常见到前面有蓝蓝的湖水,其实那是远方的天空的倒映像,使他们空欢喜一场。
夏季午后黑*柏油路面上,也常能望见前方路面上有一汪蓝*的水,走近看又没有了,又移到了前方。这也是马路上下现蜃景的骗局。沙漠里的四季,和同纬度别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东部地区,因为是季风大陆*气候,春、秋季节本来就短。然而在沙漠地区,春、秋更短。因为沙漠地区太干了,没有水分调节。
春季里气温直线上升,秋季里气温直线下降,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只有2个半月到3个月左右。春、秋季节一短,冬、夏季节就显得格外地长,所以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
这是有点道理的。沙漠气候中的温度变化,是世界各种气候中最最极端的。具体来说,热带沙漠气候区具有以下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