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树种。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对沙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强大的根系在土层内向四周延伸,并直达潜水面。下图示意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的垂直分布。
(1)据图描述胡杨林根质量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森林群落一般由乔木——灌木——草本等植被类型组成,指出胡杨林群落在退化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原因。
【答案】(1)总体具有密度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0 - 100cm深度,地表和100-120cm深度密度最小。(0 - 40cm土壤深度内根量呈增加趋势;在40-80cm土壤深度内随深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少;而在80 -100cm范围内根量急剧增加,出现1个高峰值;在100cm以下根密度迅速下降。)
(2)草本。胡杨林群落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草本根系分布较浅,最易出现缺水死亡。
【解析】
本题以胡杨林为材料背景,考查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和区域环境问题,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胡杨林根质量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需结合图示折线的变化来划分正确的阶段,同时需描述总体的特征以及对极值的判定。读图可知,0—40cm土壤深度内根量密度呈增加趋势;在40—80cm土壤深度内随深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少,基本保持不变;而在80 -100cm范围内根量密度急剧增加,出现1个高峰值;在100cm以下根量密度迅速下降。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0 - 100cm深度,地表和100-120cm深度密度最小。
(2)由材料可知,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对沙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强大的根系在土层内向四周延伸,并直达潜水面,那么按照森林群落的分布规律可知,当胡杨林群落退化的时候,说明地下水水源严重不足,水位下降,那么按照植被汲水的能力推断,汲取地下水能力最差的植被类型最先消失,相比较而言,草本植物根系最浅,汲水能力最差,应当最先消失。
【题目】下图左图所示为非洲陆地自然带分布,右图所示为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自然带沿①—②—③—④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2】右图所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
【题目】下面左图岛屿南北部气候差异巨大,右图为该岛北部地区传统的民居草皮屋。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岛南部的气候特征( )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暖热干旱
【2】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居住环境B.削弱太阳辐射C.减轻屋顶压力D.加强御寒保暖
【题目】读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地等温线分布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2)说出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3)甲地区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以服务城市人口为目标。下图为中国2008—2012年休闲农业增长情况统计图。
(1)分析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数增多的原因。
(2)简述休闲农业发展对我国乡村发展的影响。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茶属亚热带常绿小乔木,喜温怕冷,在光照充足、降水丰富、坡度和缓的地区生长较好,油茶花盛开季节,风景优美。其果实为油茶果,榨取的茶油色清味香,市场需求量大。河南省光山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在退耕还林政策支持下,这里大力发展油茶产业,2017年光山县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司马光油茶园破土动工,“绿水青山”唤回了外出打工却心怀乡愁的农民,油茶“致富果”让老百姓笑开颜。下图示意司马光油茶园位置。
(1)说出光山县发展油茶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
(2)试解释低山丘陵缓坡地带有利于油茶种植的原因。
(3)司马光油茶园综合体是在油茶基地基础上建成的,发展了多个扶贫产业。分析适合其发展的产业。
【题目】 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A.甲、丙B.甲、乙C.乙、丙D.乙、丁
【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
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该地退耕还草的是
A.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B.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C.实现河流梯级开发D.实现土地生态恢复
【题目】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A. 地形B. 降水C. 大气环流D. 洋流
【2】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陆地的纬度分布B. 降水条件C. 地形D. 洋流
【题目】读“我国两省级行政区之间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