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动植物物种该岛的植物的爬行动物和的蜗牛都有其独特性下图左为索科特拉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动植物物种,该岛37%的植物、90%的爬行动物和95%的蜗牛都有其独特性。下图(左)为索科特拉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上图右),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龙血树受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

材料三 野生龙血树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数量锐减,成片的野生龙血树只在海南昌江、三亚保存。

(1)分析索科特拉岛独有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原因。

(2)结合龙血树的生存环境和形态特征分析其对索科特拉岛当地气候的适应性。

(3)试推测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但在海南昌江、三亚仍有成片分布的原因。

(4)简述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

【答案】(1)索科特拉岛长期的地理隔离利于独有物种的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致使动植物具有独特性;当地居民较少,对生长在海拔较高处的龙血树干扰小;岛屿经济落后,所属国政治不安定,游客少,外来干扰少。

(2)该岛气候炎热干燥,为此龙血树向上生长的叶片和枝干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减少蒸发;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减小蒸腾,保存水分;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晨雾较多,为龙血树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3)龙血树生长缓慢,成树时间长,自然更新能力差;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境;龙血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人为破坏大;海南昌江、三亚的龙血树发现较晚;政策的保护力度强,故有成片分布。

(4)加强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龙血树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加大对人工种植龙血树的研究和利用;恢复野生龙血树的环境,促进其自我更新能力。

【解析】

本大题以索科特拉岛及其独特植物——龙血树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索科特拉岛独有物种丰富的原因、植物对气候的指示性、龙血树在我国海南分布的原因、保护龙血树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1)题,索科特拉岛独有动植物物种丰富的原因应地理位置和外来干扰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索科特拉岛独立于大陆之外,长期的地理环境隔离,有利于独有物种的形成;图中显示,该岛位于北纬10多度,纬度位置低,全年高温,且夏季受索马里寒流影响,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为适应这一气候特征,致使动植物具有独特性;当地居民较少,材料信息表明,龙血树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因此居民对龙血树干扰小;图中显示,该岛屿属于也门,该国经济落后,政局长期不稳,来此旅游的游客少,外来干扰少。

第(2)题,该岛所处纬度低,常年气温高,沿岸夏季受索马里系流的影响,气候干燥;为了炎热干燥的气候,材料二信息表明,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树冠使地面阴凉,减少地表蒸发损失水份;材料二信息表明,龙血树的叶片上有蜡质,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避免叶片被强烈的阳光伤害,同时蜡质可以抑制蒸腾,保存水分;材料二信息表明,该树种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地带,海拔较高,气候相对温和,且气温日较差大,早晨低温时容易形成雾,为其生长提供了水分。

第(3)题,本题应分成两个问题来回答,一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的原因,另一个问题是在海南昌江、三亚仍有成片分布的原因。前一个问题应该从龙血树本身特点、环境变化和人为的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材料二信息表明,龙血树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自然更新能力差;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龙血树的生长环境;材料信息表明,龙血树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大量地人为采伐,对其破坏大。后一个应该从龙血树利用时间、人为保护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海南昌江、三亚的龙血树发现较晚,开发较晚;人们的保护意识提高,政策的保护力度增强。

第(4)题,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应该从提高保护意识、制定保护政策、减少人为利用和破坏、促进更新、寻找替代等方面进行思考回答。如,加强教育,提高人们保护珍稀物种的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野生龙血树的保护力度;保护野生龙血树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加大对人工龙血树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工龙血树替代野生种;重建野生龙血树的自然环境,提高其自我更新能力。

【题目】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作物分布图,玉米主要分布在A地区,蔬菜、花卉主要分布在B地区,B地区的蔬菜、花卉大量销往东北部五大湖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粮食商品率 (填“高”或“低”)。

(2)图中A地区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3)简述图中B地区的蔬菜、花卉大量销往东北部五大湖区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题目】左图为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右图为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 土地盐碱化 B. 酸雨危害 C. 水土流失 D. 大气污染

【2】【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题目】随着经济的发展,黄州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虽然政府、交通、城建、城管等部门做了很多努力,如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在一些路段建立空中连廊系统和地下通道等,但无大的改观,而且公交车系统呈现惨淡经营的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州城区公交系统要缓解当前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 降低票价 B. 优化线路 C. 增加站点 D. 减少班次

【2】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对城区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3】空中连廊系统适宜布局在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4】空中连廊系统

A. 改变城市功能分区 B. 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C.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题目】图为“浙江省义乌市1970~2002年城市用地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影响义乌市城市用地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多项选择)。

A.经济发展 B.人口增长 C.河流水源 D.交通发展

(2)图中乙处功能区为 。

(3)图中甲处布局工业用地,其有利条件有 (双项选择)

A.临近铁路,交通便利 B.处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C.地处城市边缘,地价便宜 D.处于河流中上游,水质好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题目】读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A. 2∶N 3∶N B. 1∶2N 1∶3N

C. 2∶N 4∶N D. 1∶2N 1∶4N

【2】关于图中甲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而不适宜谷类作物生长

B. 该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绝大部分河流注入北海

C. 该国是所在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D. 虚线表示国界线,虚线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与西班牙、葡萄牙相邻

【题目】据新华社报道,下图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处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内,与当代相比,古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更靠近河流上游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近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地面沉降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

【3】为了应对上题中的环境问题,在铁路沿线多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THE END
0.旅居中东大熊猫入住新家,看看各国为大熊猫准备的“家”都什么样两只大熊猫“京京”和“四海”10月19日早晨乘专机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并直接入住在多哈的新家豪尔熊猫馆。这个熊猫馆设施完备,为大熊猫在沙漠气候下提供凉爽的室内生活条件。 除了卡塔尔,其他国家在大熊猫入住方面也是考虑周到,不少国家为了让它们“宾至如归”,特意把熊猫馆修建成了中式园林,不乏亭台楼阁,当地动物园认jvzquC41yy}/ezhd0eun1ojkfkgo1;544/71/;5172<27=;are4ivvq
1.三十六维空间解析1、气候和植物 千年界的光来自遥远的许多星球,没有太阳,没有昼夜之分,物体都没有影子,气温几乎是恒定的,天空也是湛蓝的,经常有白云缭绕,白云在飘动过程中会不断变换色彩,令人有无尽的遐想,这里从来不下雨、不下雪,没有雷鸣电闪,但经常有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植物的种类难计其数,有高达几百米挺拔的“松树”,有jvzquC41dnuh0lxfp0tfv8xym3?8:8ftvkimg8igvcomu8=5:2:47@
2.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三)为适应这种极端干旱沙漠气候环境,当地先民自15世纪起,就因地制宜,利用独特的水资源管理及沙漠风学知识等,在沙丘中间深挖种植坑,接近地下水的顶端,在其上种植枣椰树,并定期清理沙子,避免沙漠化。枣椰树的树叶还有利于降低风速,在枣椰树周围,农民还种植了蔬菜、水果、谷类等植物,同时饲养牲畜,保障了生计,维护着该jvzq<84lqwxocu3etpkxu7sgv1tdr|h|m1813Bs1f3>r1qvuz1?4295:a462;:5532857<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