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退化诊断与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然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诊断的等级,描述了天然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诊断的方法、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中温带的温性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诊断的服务、科研和管理等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原生态系统退化degradationofsteppeecosystem
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干扰的共同作用下,草原群落物种组成变化、生产力衰减和地面环境恶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衰退的过程与现象。
3.2
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原生草原群落(自然条件下的顶级草原群落)中对草原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生物量占优势的物种。
3.3
优良牧草high-qualityforage
草原群落中,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豆科、禾本科及其他科的杂类草。
3.4
退化指示种degradation-indicatorspecies
在放牧利用过程中可食性差、不可食、有毒有害等劣质牧草,或刈割条件下受影响相对较小、或不受影响以及还可能间接获利的草种。
3.5
物种丰富度speciesrichness
草原群落中单位面积内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的数目。
4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诊断等级
4.1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相对地上生物量
4.1.1计算方法
群落中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相对地上生物量按公式(1)计算:
DS=BdBi×1tt%·················································
式中:
DS——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相对地上生物量,用百分比表示(%);
Bdi——被诊断群落中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Bi——被诊断群落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总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4.1.2等级划分
按下列要求诊断基于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相对地上生物量的退化等级(IDS):
a)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按表A.1的规定选取;
b)退化等级按表1的规定划分。
表1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相对地上生物量的退化等级划分
退化等级(IDS)
退化程度
退化等级阈值%
未退化
DS>70
轻度
40<DS≤70
中度
30<DS≤40
重度
20<DS≤30
极重度
DS≤20
注:DS为优势种和主要优良牧草相对地上生物量。
4.2退化指示种相对地上生物量
4.2.1计算方法
群落中退化指示种相对地上生物量按公式(2)计算:
TS=BtBi×1tt%··················································
式中:
TS——退化指示种相对地上生物量,用百分比表示(%);
Bti——被诊断群落中退化指示种地上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Bi——被诊断群落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总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4.2.2等级划分
按下列要求诊断基于退化指示种相对地上生物量的退化等级(ITS):
a)退化指示植物名录按表A.2的规定选取;
b)退化等级按表2的规定划分。
表2退化指示种相对地上生物量的退化等级划分
退化等级(ITS)
退化程度
退化等级阈值%
未退化
TS≤25
轻度
25<TS≤45
中度
45<TS≤65
重度
65<TS≤85
极重度
TS>85
注:TS为退化指示种相对地上生物量。
4.3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变化率
4.3.1计算方法
群落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变化率按公式(3)计算:
BR=Bi—Bt)Bt×1tt%·············································(1)
式中:
BR——群落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变化率,用百分比表示(%);
Bi——被诊断群落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总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B0——群落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基准值,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