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常见的四类沙丘

沙丘的类型可以根据含沙气流结构、风力方向、含沙量以及风力作用的方向和沙丘形态分布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类,常见的沙丘类型有多种类型,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有四类最为常见。

一、流动沙丘

1. 新月形沙丘: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两个尖角,迎风坡较平缓,坡度约5°~20°;背风坡较陡,坡度约28°~34°。

2. 纵向沙垄:沙丘形态的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小于30°),呈长条状展布,最长达数十千米,高约数十米,宽数百米。沙源丰富时可形成复合型纵向沙垄。

3. 金字塔沙丘:又称星状沙丘,是在多风向且各个方向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形成的。它由一个尖顶和三个或更多的沙坡面以及沙坡面之间的沙脊组成,沙丘高大如金字塔形,高50~100m,甚至更高,一般单独分布,也有成行排列。

4.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因风向较多使沙丘纵横交错,在腾格里沙漠较常见。

5. 蜂窝状沙丘:在多种方向风且风力比较均势的情形下形成,地表形态体现为中间低、四周以无一定方向的沙梗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沙窝形态。

6. 沙波纹:沙地和沙丘表面呈波状起伏的微地貌,排列方向与风向垂直。

7. 沙堆:风沙流受障碍物阻挡,在背风面堆积形成的各种不规则沙体,高度1~5m或10m,是不稳定的堆积体。

此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沙丘类型复杂多样的地区,还可能存在穹状沙丘、鱼鳞状沙丘群、塔型沙丘群、各种蜂窝状、羽毛状等其他形态的沙丘。

二、水岸沙丘

水岸沙丘又叫爬坡沙丘,是发育在各纬度沙源丰富、风况适宜和沙汇充足的海岸带的一种风沙地貌形态。

水岸沙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动力条件:盛行风,特别是在沙土露出水面、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的地区。

3.水文条件:河流水位降低,使得泥沙裸露且干燥。

在热带——亚热带的华南海岸,受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发育了以海岸前丘、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海岸沙席和爬坡沙丘等类型为主的沙丘;而在温带海岸,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沙丘形态以雏形前丘、横向前丘脊、草灌丛沙丘、抛物线沙丘、斜向沙脊、新月形沙丘、横向沙脊、纵向沙垄、海岸沙席和爬坡沙丘为主。

世界各地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差异较大。例如,澳大利亚西南海岸沙丘的形成与海岸线上升速率、波浪侵蚀速率与范围等有关;英国西北海岸的沙丘主要受海岸地形、海滨动力状态、风况特点、自然植被覆盖的范围与生长方式等条件控制;欧洲大陆海岸沙丘主要受沙源、风况、海岸形态及植被的影响,法国与西班牙等国的主要海岸沙丘则多与大江大河提供的丰富沙源相关联。

中国海岸沙丘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具有分布范围广泛但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分布地形多样但集中于河口地区、类型与规模区域差异大等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岸沙丘多形成发育于一些有丰富沙源的河流入海口的旁侧,如河北滦河口以北的昌黎海岸、福建闽江入海口以南的长乐海岸就是中国海岸沙丘规模最大、形态最典型的沙丘分布地。

虽然水岸沙丘的形成与海岸环境密切相关,但它仍然属于风沙地貌的范畴,其形成和演化受到风力作用、沙源供应、地形条件、水文状况以及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海岸沙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但也非常脆弱,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胁迫,需要重视对其的保护。

风影沙丘与灌丛沙丘

三、风影沙丘

风影沙丘是一种与障碍物有关的简单线形沙丘。在沙漠环境中,碎屑物质在风力的搬运下,砂粒以跳跃及滚动的方式爬上稍为倾斜的迎风坡面,然后在陡峭的滑动面坡沉积下来而形成。

其形成过程通常是:风沙流被地表植物阻挡,经过灌丛两侧绕流和顶部翻越后,气流能量削减,沙粒在植物背风侧堆积。风影沙丘的形状一般为垂直于风向的新月形沙丘或横向沙丘。

风影沙丘的形态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障碍物(如植物)的形态及其空间排列方式会影响风影沙丘的初始形态;灌丛的高度、宽度以及冠幅面积等会影响风影沙丘的规模,如灌丛高度和冠幅面积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风影沙丘宽度、长度增大。

此外,风影沙丘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植株的影响下,风力逐渐减小,沿风向沉积物粒径可能逐渐变粗。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不论灌丛的高度及宽度如何变化,风影沙丘的长度均随剪切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风影沙丘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而各阶段形态控制因子因绕流过程、风况及沙源供给条件的变化而各不相同。区域地下水通过影响植被空间分布,而间接控制了风成沙丘的空间分布格局。

沙漠南缘戈壁边缘不同走向沙丘共存源于沙源供应量空间差异,而区域风况、风水交互角度、风成系统及河流系统自身沉积物输送及沉积特点、水系深入沙漠程度及强度共同影响了区域沙源的空间分布,从而塑造了区域沙丘的空间分布格局。

四、灌丛沙丘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丛周围堆积形成的沙丘类型。

形成灌丛沙丘的条件如下:

2. 风力作用:一定强度的风力搬运沙粒,为沙丘的形成提供动力条件。

3. 灌丛植被:如沙柳、梭梭等灌丛,为沙粒的堆积提供障碍物和附着点。

灌丛沙丘的形态特征因灌丛的种类、分布、大小以及风力强度、风向等因素而异。常见的灌丛沙丘形态有:以单个灌丛为中心,周围沙粒堆积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沙丘;多个灌丛连在一起,形成链状或条带状的沙丘等。

灌丛沙丘在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可以固定流沙,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2. 为一些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增加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在中国的西北干旱区、内蒙古等地的沙漠地区,灌丛沙丘广泛分布。对灌丛沙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沙漠地区的风沙运动规律、生态系统的演变以及沙漠化的防治等工作。

THE END
0.新疆地区沙漠形成与演化的古环境证据通过回顾新疆沙漠形成演化过程的研究与进展,指出新疆构造地貌特征使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区域受行星系西风、海陆季风或地形山谷风等的焚风效应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的气候环境格局总体表现为持续的干旱化过程并伴随次级规模的波动过程;盆地及其边缘风成沉积的形成,是对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尤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zk72356629=
1.《中国科学报》报道我校董治宝教授团队火星风沙地貌研究成果这是因为,首先风沙地貌过程是火星最活跃的现代表面过程,代表火星大气圈、岩石圈、土壤圈、乃至水圈(冰冻圈)的相互作用,所以风沙地貌蕴含火星现代环境的丰富信息;其次,火星地层中保存的古沙丘和古沙丘岩是火星历史时期百万年乃至亿年和十亿年时间尺度上风沙活动的记录,蕴含火星演化的信息。 jvzquC41pg}t0|spw0kew7hp1ktgq86237538@63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