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腾格里沙漠腹地公里!宁夏首条沙漠公路今日通车

12月29日,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顺利建成通车。至此,宁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达2068公里。驾车行驶在乌玛高速上,沿途沙漠、黄河、山脉等各类景观相串成线,入夜后璀璨星河横于天幕,给人一种“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体验,不禁发出“一路穿沙漠,风景各不同”的感叹。

这是一条宁夏重要的南北运输大通道

乌玛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终点止于青海省玛沁,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区。乌玛高速宁夏境内分为惠农至石嘴山段、石嘴山至银川段、银川至青铜峡段、青铜峡至中卫段,此次通车路段为乌玛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全长122.99公里,起点在青铜峡市同兴移民村西,接乌玛高速(宁夏境)银川至青铜峡段终点,与由北向南沿包兰铁路东侧并行,途经青铜峡广武乡、中宁渠口农场,后上跨包兰铁路,途经渠口移民村,沿中宁石空工业园区北,至中卫镇罗工业园区南侧,经腾格里沙漠、沙坡头自然保护区西南端,跨包兰铁路、国道338线后直接定武高速。全线主要建设渠口、石空工业园、镇罗北、中卫北、迎水桥、红卫6处互通式立交。

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顺利建成通车,将宁夏北部工业和能源重镇石嘴山市与新材料基地青铜峡市通过乌玛高速实现快速通达,提升产业区位优势,从根本上有效分流京藏高速的交通量,进一步缓解京藏高速银川过境段的交通压力。同时,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及地方产业为基础,把银川、石嘴山的重点景区沙湖、影城、西夏陵,与中卫的重点景区高庙、沙坡头等沿线分散的资源和景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线性景区和旅游路线,是一条融合产业发展,串联起沿途多处旅游资源纵贯南北大通道。

这是一条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生态廊道”

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其中有18公里横贯腾格里沙漠腹地。腾格里沙漠地形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天然植被覆盖率不到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年风沙天气多达200天,最大风力达11级,风沙危害严重,黄沙没胫、人畜难行。

“项目刚进场开展复测工作时,十天中有八天都是风沙肆虐,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据参建单位宁夏交建乌玛高速公路十标项目负责人回忆,为完成这18公里沙漠之路的初步建设,项目技术人员每天徒步20余公里,开展导线点、水准点、地面线复测工作,早晨7点半进沙漠,晚上8点左右出来。遇上大风,沙子打得脸生疼。走累了,坐下啃几口干粮,刨掉鞋里的沙再接着走。

在项目选线阶段,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就避绕高大沙丘,将路线平面指标整体加高,采用较大圆曲线半径,同时避免小偏角,在穿越哑口或横向沙梁时,尽可能垂直通过,以减小沙害,保证行车安全。

同时,充分借鉴国内现有沙漠公路,结合腾格里沙漠腹地区域的自然条件,遵循“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设计理念,外围阻沙,内侧固沙功能以及生态景观,设置了砾石防火带、生态景观林带、高立式大网格沙障带、前沿阻沙栅栏带的“四带一体”防护体系,共同阻击风沙对公路的侵蚀。

在沙漠中修路先天性就决定了这里沙土黏结性差,沙基松散,路基难以压实成型,优质路基填料匮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从项目立项以来,在宁夏交通运输厅不断的指导与帮助下,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建设者们发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采用风积沙填筑路基,通过试验采取干压法,节约近400万方的筑路材料及60万方水资源,努力把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公路沙漠路段建造成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生态廊道”。

这是一条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

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是宁夏首条穿越沙漠腹地的高等级公路,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运营技术上均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宁夏交通运输厅高度关注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区内外科研、设计、管养及施工等领域的优势单位,开展协同创新。

依托本工程立项的《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沙漠腹地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系统全面的研究沙漠腹地高速公路建设的成套关键技术,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分别围绕腾格里沙漠生态防沙治沙技术研究、沙漠腹地高速公路多元融合防护体系防护效益评价、风积沙路基填筑技术研究、风积沙资源综合利用、沙漠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干旱风沙环境下高速公路管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沙漠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以沙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试验段为代表的10余项新技术成果落地,编制1项地方标准《风积沙路基填筑(干压法)施工技术规范》,发表了高水平论文5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项目的建设质量,也加快了建设速度,同时也为建设环境协调、运营安全的沙漠高速公路提供技术支撑,把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打造成为宁夏“绿色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并有效弥补了区内关于沙漠腹地高速公路建设的技术空白。

下一步,宁夏交通运输厅将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双纲要,立足“一河三山”生态坐标和“一带三区”总体布局,聚焦“安、快、畅、美”四篇文章,推进绿色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3年时间建成470公里高速公路生态交通、1座跨黄河生态示范公路桥梁和1-2个普通干线公路特色示范路段,聚力实现“让绿色成为先行区建设最鲜明的底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一带互联、三区顺通、廊道畅通、林网相融”的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开路先锋。

THE END
0.降雨稀少、天然植被覆盖率不足1%,腾格里沙漠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限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天然植被覆盖率不足1%,腾格里沙漠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当地的发展。不过,该地地广人稀、光照充足的特征,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自然条件。 “十四五”以来,国家多次提出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jvzquC41zwkrk~3eqo556?<39576687754?32==
1.左右家居持续助力中国绿化基金会百万森林计划,共赴沙漠种树植心  沙漠徒步不设竞赛规则,只为让参与嘉宾在沙漠中能感受到更真实的植被环境。在总教练的指挥下,左右绿色星球守护团队一行列队整齐走进沙漠,天地一望无际,人类显得如此渺小,腾格里沙漠植被稀疏的景色与几乎没有信号和网络的荒凉,让左右绿色星球守护团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在沙漠种树植心的不易,也更加敬佩坚守在阿拉jvzquC41vl4kkjow0uooc7hqo0io1ƒnzwp532;82:4:09:5256969:;695<669;0ujznn
2.腾格里沙漠昼夜温差大如何应对?在地理学中,沙漠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昼夜温差极大 。白天阳光直射下,地表温度可迅速升至40℃以上,而夜晚散热极快,气温可能骤降至15℃左右。这种“早穿棉袄午穿纱”的现象,在腾格里沙漠尤为明显 ️。由于空气干燥、植被稀少,地表缺乏保温层,导致热量无法有效留存。因此,前往这类地区旅行时,科学的衣物搭配比一味jvzquC41lkgoiqz0vcuccx3eqo5hwjsinqibn89994:`eA;c85le2>=644hd6njf8hk29Bf2e2g8
3.寻找沙漠里的绿洲,腾格里沙漠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为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一眼可见一望无边的大漠风光。 每年的3月和11月,水鸟迁徙季节会有大量珍稀水鸟停留在此。 photo by:@囿●兲真○、@宝全_fbq1066171 5-6月湖泊均可见到美丽的马兰花、梭梭树、沙枣树等植被,和锁阳、肉苁蓉、白刺、绿玉树、怪柳、骆驼刺、芨芨草、黄蒿等沙漠植物。 jvzquC41yy}/4kznw0ipo8re1euno~skv{5eg}fknAoe?@854;=7:
4.越野变撒野?腾格里沙漠造林区治沙植物被车辆碾压央广网阿拉善10月8日消息(记者魏全民 见习记者李春雪)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热度空前高涨,内蒙古阿拉善盟独特的沙漠旅游资源吸引了各地越野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打卡。然而,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位于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的治沙植物遭自驾的越野车碾压。目前,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已介入调查jvzq<84pgyy/eww0ep5mqlfn1flul87245712A4v4284395:a7876=8:3;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