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五大自然地理问题分析

①地表形态特征: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2.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喀斯特地形广布,地形崎岖,多山间坝子;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二、分析或比较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1.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

②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季节分布特点,如: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寒冷)。

最冷月平均气温特点;

气温的年、日较差大小(表现海洋性和大陆性特点)。

③该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大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如全年多雨;

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

主要影响该地的气温状况,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主要考虑影响降水情况。

(2)季风:

夏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冬季风,来自内陆,寒冷干燥,降水稀少。

(3)地形地势:

对气温的影响是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同时考虑阳坡和阴坡对气温的影响。

(4)对降水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海陆分布:

临海迎风岸,年、日较差小,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年、日较差大,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

(6)洋流影响: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降水较多,如遇迎风岸,降水丰富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降水较少,如遇离风岸,降水稀少。

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

水文特征:(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为例)

(1)流量:

流量受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影响,流域内年降水量大的河流,流量大。

(2)水位(季节变化):

受流域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3)汛期:

受流域内雨季的长短和雨量大小影响。

(4)含沙量:

受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小影响,还要受流域内陆形条件影响。

(5)结冰期:

受流域内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

(6)凌汛:

如果河流流向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该河段在初冬结冰时或初春融冰时有凌讯现象。

2.河流的开发条件:(水力资源、内河航运等)

3.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内陆形起伏大,地处地形落差大的地区,所以水力资源丰富。

4.航运开发条件:

①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内陆形平坦,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流平稳,通航里程较长。

5.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

④与湖、海相通,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四、外力作用的影响和分布

1.流水作用:

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2.形成的地表形态:

河谷(峡谷、 V 型谷)、瀑布、溶洞、石林、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3.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植树造林(护坡林等),修建水库等,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4.形成的地表形态: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江心洲等。

5.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堵塞河道、洪涝灾害加剧。

6.治理的措施:

修建水库,退耕还林。

7.风力作用:

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等地形起伏大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8.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蘑菇、裸岩荒漠等平原、洼地等地形平坦低洼的地形单元主要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9.形成的地表形态:沙垄、沙丘。

10.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的荒(沙)漠化、次生盐碱化。

产生的人为原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11.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生活能源,禁止过度樵采;合理放牧;恢复自然适生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