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高中地理新教材里的高考真题素材!(第二期)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解析:注意材料中提供了三个年份的大熊猫栖息地分布范围,所以范围的变化有两次。栖息地分布范围是呈面状的,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点主要从面积大小、形态特征、分布位置等方面思考,结合图中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即可归纳出变化特点。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解析:结合第一问,范围发生了两次变化,同样的影响其变化的原因也要针对两次变化。匠心地理整理结合材料,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70年代修成108国道,可以推断前期面积缩小是采伐森林,道路修建造成的。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秦岭隧道1999年修成,原道路废弃,说明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栖息地范围扩大。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常见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途径有增强动物保护意识,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修建生态廊道,工程避开栖息地,恢复植被等,匠心地理整理而该题强调的是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途径,主要通过合理规划道路,修建生态廊道,合理施工等途径实现。

【2016年新课标卷①】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4.由材料中“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核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不受影响,因而城市的服务等级也没有受到限制。

5.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实施产生的直接影响。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这样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而不会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也不会降低人口密度,对促进城市竞争没有影响。

【2017年全国卷③】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

(1)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6分)

山东临沂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自疫情发生以来,当地商家进一步扩大了线上销售的规模。

(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有哪些好处?(6分)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2015年江苏卷】

[旅游地理]图21是京沪高铁及沿线主要旅游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按世界遗产分类,甲属于    ,其最核心的旅游资源价值是    。

(2)在高铁沿线景区中,游客倾向于选择世界遗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

(3)游客为获得泰山日出的最佳观赏效果,应注意选择    、    。

(4)节假日期间,泰山景区游客众多,形成“爆棚”现象,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是    。

【答案及解析】

(1)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价值

(2)知名度高 旅游资源质量好 旅游接待能力强

(4)破坏旅游资源 造成环境污染 产生安全隐患 破坏旅游基础设施 扰乱社会秩序

解析:第(1)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价值。从图中看出,甲为世界遗产,又位于曲阜,说明是三孔,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第(2)题,考查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从题目要求看,是在高铁沿线景区,交通都很便利,游客选择世界遗产的因素不包括交通状况,而是主要考虑其知名度、旅游资源的质量及其景区的接待能力等。第(3)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观赏。观赏泰山日出,应注意选择观赏的位置和时机(时间、天气状况等)。第(4)题,考查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只要紧扣游客众多,形成“爆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作答。

鲁教版【尼罗河三角洲】

(2012年高考江苏地理单科卷)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1.C  通过读图就可以分析出雪线分布的趋势

2.A.结合排除法,B温度高、C降水少、D坡度大都是导致雪线高,而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会导致雪线较低。

(2017年全国卷②)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6、D      7、A       8、B

【解析】

6. 此题的关键是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的原因,刀耕火种是指先砍伐掉植物,再进行焚烧,再在焚烧后的土地上进行耕作的方式。在这种方式出现之前就能进行耕种,说明该地植被缺乏。由于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沉积物不断覆盖,导致植被发育不良,植被缺乏。故选D。

7.此题的关键是沉积物来源地的降水特点,根据材料,尼罗河泛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地区,上游地区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全年分干湿两季,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故选A。

8.此题的关键是生长期与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根据材料,尼罗河的泛滥期为6-10月,所以耕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为北半球冬季,河流泛滥区也主要是地中海气候,所以引入植物最可能来自地中海气候区。故选B。

(2017年北京卷)

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该台风(  )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黄海大部分位于温带,选项A错误。台风的结构从里向外主要分为台风眼、外围大风区和漩涡风雨区,降水量最大的范围在漩涡风雨区,选项B错误。台风眼内气压最低,但由于气流以下沉为主,水平运动较弱,选项C错误。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台风中心为低压,北半球的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2019年全国卷③)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注:6-8题为原试卷题号)

6.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及解析】

6.C    积云为下垫面为空气对流过程中下垫面的水汽上升凝结而成的。对流过程中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上升气流处常下沉积云,下沉气流处不易成云,所以积云肯定是间隔状态的,而积云受下垫面影响强烈,大量的水汽上升凝结,所以一般成团块状。

7. D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一定是终年盛行上升气流,下垫面水汽多的地区。结合四个选项所对应的气候类型,可确定热带雨林地带积云出现频率最高。

8. A    积云为水汽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凝结而成,所以近地面气温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就越低。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积云的云底高度为低值。

2018年全国卷②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及解析】

1、A        2、D

解析:

1.A 河即为河流,为水文,梁为黄土高原里的一种地貌,即为地貌,柳为柳树,落叶林,即为植被。

2.D甲、乙两地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说明之前两地早期河流多,流水地貌显著,而现在乙位于毛乌素沙地一侧,气候变干,河流稀少,风沙地貌广布,说明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THE END
0.市第一0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B. 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C. 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 D. 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答案】31. B 32. A【解析】【3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四幅图分别代表的牛轭湖发育环节为:①随着河水的不断冲刷与侵蚀,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不断jvzquC41yy}/|}m0eun1|thv1;59B>4:;4ivvq
1.195713.314.64200013.030.98小题1:根据民勤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局部地理环境。 小题1:本区由于地处内陆,故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气候干旱,降水少,温差大;水文:河流少,以冰川融水为补给,河流流量少,流量的季节变化的(夏汛)。有冰期。植被:少,以草原、荒漠为主;土壤:沙质土壤;地貌: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为主,沙丘广布。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d:e7n546h:8gj<:946cg9
2.天津市第一0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①④②③3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B.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C.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 D.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jvzquC41yy}/|}m0eun1|thv1;59A99534ivvqAu?yfehwgeqsng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