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国土地处北温带,小部分国土位于亚热带和热带。纬度位置对我国气候影响很大,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南方部分地区长夏无冬。我国位于东半球,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来自东南和西南的海洋性湿润气流,使我国东部降水充沛。
(二)疆域
我国的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 500千米,跨纬度近500。最东端是黑龙江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最西端是新疆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 200千米,跨近62个经度、5个时区,时差4个小时。
我国海岸线漫长,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千米,岛屿海岸线14 000多千米,海岸线总长32 000多千米。我国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与我国隔海相望。我国陆地边界总长约22 800千米,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相邻。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的1/15。
(三)行政区划
二、自然景观要素及其特点
(一)地形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构成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脉和众多湖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青藏高原以北、以东地势迅速下降,高原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组成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2 000—1 000米,我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海拔一154米。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组成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为中国浅海大陆架。我国大陆架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及南海的一部分。这种西高东低、向海洋逐级下降的地势,有利于湿热的夏季风登临我国大陆,并使我国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阶梯过渡地带的巨大落差,使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地形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地形兼备,而且面积都很广阔,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五种地形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所以说是一个多山之国。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
(二)水文
我国是一个山高水长多河川的国家,河湖众多、类型丰富、内外流兼备。我国河流总长约43万千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5万多条。大体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为界,该线东南部是外流区域,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约占我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该线以西及以北为内流区域,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
内外流区域的自然分界线以西,绝大多数河流都流人内陆湖或消失在沙漠之中,仅少数为外流河,如流人印度洋的雅鲁藏布江、流人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等。内流区域的河流,因地处非季风区,降水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多为季节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全长2 137千米;伊犁河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内流河,流量占新疆全部内流河总径流量的1/5以上。
我国江河年径流量达266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径流量虽然较丰富,但季节变化显著、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差异较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理论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不均。我国湖泊共有24880个,总面积83 400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有2800多个,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130个。我国的湖泊具有地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三)气候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因此季风气候显著,加之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大、地形复杂,故有多样气候类型。
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受季风影响年际变化大,加上多种地形,因此气温和降水组合形式多样,故形成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我国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为界,该线西北的地区为非季风区,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我国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气候均有分布,且水热配合好,雨热同季;我国西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量丰富、水分不足,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水热资源不足。我国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及青藏高原气候区。我国干湿地区又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四)植被
我国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所以植被具有复杂多样、种类丰富的特点,仅种子植物就达3万多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近千种,我国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植被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和区域性差异,呈现东部湿润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显著差别。
我国东部湿润区以森林植被为主,自北而南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南海诸岛珊瑚礁常绿林和灌丛。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明显,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是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荒漠。我国青藏高寒植被区因青藏高原海拔高,导致气候寒冷、温度变化剧烈,东南部受印度洋海洋季风影响较为湿润,越向西北越干旱,植被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地寒性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一、概述
地貌是自然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类自然风景资源形成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山地给人雄伟之势,丘陵给人陂陀之感,高原给人旷美之情,而平原则给人平远的意境。地貌对人文景观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因为一切人文景观都植根于一定的地貌基础之上,并与之相协调。如我国南方多丘陵、平坝、河湖等纤巧秀丽的地貌,北方多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等雄浑博大的地貌。
二、观光游览型山地地貌景观
(一)花岗岩地貌景观
花岗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属酸性侵入的岩浆岩。一般为肉红色和灰白色,质地坚硬、节理发育、层状剥离明显。花岗岩矿物成分复杂,岩块棱角处接触大气面积大,最易风化成球状,称球状风化,其地形称石蛋地形。地壳强烈上升地带可形
成高大挺拔的花岗岩山地,而缓慢隆起区长期剥蚀则易形成花岗岩低山丘陵。
著名的花岗岩山地有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天台山、三清山等。花岗岩断块山地具有雄险浑厚、粗犷质朴、线条简洁、形体大方的特点,像一幅浓墨的山水画。著名的花岗岩低山丘陵有浙江普陀山、厦门鼓浪屿、泉州清源山、天津蓟县盘山等。花岗岩经长期风化,山地高度较小、地形起伏和缓,多浑圆小丘和拟人化石蛋地形。花岗岩球状风化景观主要指造型奇特的怪石形体,著名的景观地有鼓浪屿的日光岩、泉州灵山的风动石、黄山的仙桃石等。
(二)岩溶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在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等)地区,主要由于地表、地下水的溶融以及外力的崩坍、搬移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岩溶地貌。由于岩溶作用沿石灰岩节理面和断层面向下溶蚀发育,因此岩石具有线条曲折柔和、造型真实感强,其地面景观具有玲珑精细、清秀俊逸、深邃奇特的特点。
我国岩溶地貌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全,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是世界岩溶地貌分布最典型的集中区,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岩溶风光区。
1.地表岩溶景观
主要包括溶沟、石芽、石林、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岩溶洼地、岩溶盆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孤峰等,最有观赏价值的景观主要是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和天坑。
石林:地表水沿可溶性岩坡面流动,溶蚀侵蚀的凹槽为溶沟,溶沟之间残存的石脊突起称石芽,大型的石芽称石林。石林高度较大,呈柱状、锥状、塔状、笋状、剑状、菌状等。昆明市石林县的石林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相对高度一般为20米、最高达50米,景观十分秀美,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的石林喀斯特形态。
峰林、峰丛、孤峰:岩溶区形成的山峰,按形态特征分峰林、峰丛和孤峰。峰林是指山峰的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的石灰岩山峰。峰丛是山峰基部相连的峰林,相对高差一般为200--300米。孤峰是孤立的碳酸盐岩石山峰,相对高数十米至百余米。桂林山水是指桂林到阳朔沿漓江一线的风光,两岸以峰丛和峰林为主,其间有孤峰点缀。
天坑:天坑是一种特殊的岩溶地貌,是地下暗河长期溶蚀和冲蚀碳酸盐岩层,而引起岩层及地下大厅垮塌的地质奇观。我国是世界上天坑规模最大和数量最多的国家,重庆奉节小寨天坑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大天坑,被誉为“天下第一坑”。坑口直径622米,坑底直径522米,最大深度662米,坑底有一条巨大暗河,暗河的水来自一条称之为“地缝”的神秘峡谷,最窄处仅2米,是世界最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
2.地下岩溶地貌景观
主要包括地下河、地下溶洞和洞穴化学堆积物。地下河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面、节理和断层等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形成的地下水排泄通道。溶洞是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地下岩溶最有观赏价值的是洞穴化学堆积物,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钟乳是指悬挂于洞顶的倒锥状碳酸钙沉积;石笋是指由洞底向上增高的锥状、塔状、盘状等碳酸钙沉积,形如竹笋;石柱是指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二者相接形成的柱状碳酸钙沉积;石幔是指薄层水从洞顶或洞壁裂隙中漫流流出,产生的片状、波状、褶状沉积,形如帷幔。
我国著名的溶洞景观有贵州织金洞、桂林芦笛岩、江苏宜兴善卷洞、浙江桐庐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洞等。
(三)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是指由巨厚的红色砂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特殊地貌,以广东韶关仁化丹霞山最为典型。丹霞山因“色渥如丹、灿若明霞”而得名,又称中国红石公园。我国地质学家将这一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并被国际学术界采用。丹霞的成因是侏罗纪和第三纪时气候干热,干湿季明显,沉积物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由于富集程度差异,岩层出现紫红、绛红、浅红等色彩;此外红层固结程度较差,易风化崩塌形成崩崖峭壁,加之岩石钙质胶结物易溶于水,造成岩石分离。在上述综合因素下,形成顶平身陡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丹崖赤壁地形。丹霞地貌具有奇险、奔放、绚丽、热烈的景观特点。著名的丹霞景观有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广东金鸡岭、承德棒锤峰等。
(四)熔岩地貌景观
熔岩地貌,是指地下岩浆喷发或溢流于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流纹岩景观:流纹岩是典型的酸性喷出岩,多灰白、粉红、浅紫、浅绿等色,常具流纹构造,垂直节理发育,线条轮廓曲折多变,造型景观富于变幻。景观特点是山峰形体多变、河流切割幽深、崖壁色彩斑斓。著名景观地有浙江雁荡山、天目山、西湖宝石山等。其中雁荡山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雁荡山三绝是灵峰、灵岩、大龙湫。在雁荡山观赏同一景点,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其景观各不相同,如雁荡山灵峰,又称合掌峰、夫妻峰、展旗峰、双乳峰、观音峰等。
玄武岩景观: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一般呈黑色和灰黑色,风化后多呈黄褐色和灰绿色。因流动性大,常具气孔。由于喷发后迅速冷凝,冷凝收缩时产生大量原生节理,呈六方柱状,形成拟人拟物景观。著名景观地有五大连池、峨眉山顶、长白山、湛江硇洲岛等。五大连池有“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条条石龙是玄武岩顺坡流动的熔岩流,因流动时表面冷凝,但内部仍继续涌流,故形成麻花状、绳状、蛇状、木排状、熔洞等景观。峨眉山山顶覆盖大面积玄武岩,山顶的舍身崖绝壁是世界最著名的金顶佛光观景地。
(五)石英砂岩地貌景观
石英砂岩呈白色,砂质纯净,质坚而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后可呈灰白、褐黄、黄白色,岩层厚度大、产状平缓,节理裂隙扩展,可形成百米以上的柱峰,其峰林景观不同于丹霞景观。具有线条粗犷、层理清晰、棱角明显、节奏感强的特点。张家界砂岩厚度大、岩层平缓,新构造上升强烈,水系沿节理及断层强烈下切,因此形成为方山(黄石寨、腰子寨等)和棋盘式沟谷(溪流几乎均呈直角转向)相互组合的高大砂岩峰林。另外砂岩中页岩夹层抗风化弱,在差异风化作用下,使峰柱表面节节凹进,呈现出金鞭岩、定海神针、南天一柱等奇特景观。张家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景区内有形态各异的数千座岩峰。该地降水丰沛、风小雾多,峰林在山间云雾配合下,虚无缥缈,宛如仙境。
(六)变质岩地貌景观
变质岩质地坚硬、棱角分明,具有山体浑厚雄健、峥嵘苍劲的特点。著名的变质岩景观地主要有山东泰山、云南苍山、山西五台山等。泰山古称岱山,在古生代前是长期沉降海槽,沉积物厚达万米,经太古代至元古代三次构造运动,伴有岩浆侵入,形成深变质泰山杂岩。后长期剥蚀夷平,古生代在泰山群基底上堆积上千米沉积岩,中生代燕山运动塑造了泰山轮廓,喜马拉雅运动泰山沿断层上升形成雄伟的断块山。泰山在上升过程中,风化剥蚀了古生代地层,露出了泰山深变质杂岩基底,因此我们可见各种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组成的泰山群变质岩名山。苍山又称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洱海西岸。苍山岩石由前古生代沉积岩变质而成,由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喜马拉雅运动苍山地区大幅度掀升断裂,形成苍山和洱海,溪水切割苍山在山前形成洪冲积扇。
三、其他地貌景观
(一)冰川地貌景观
冰川地貌景观主要指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高山及高纬度地区年均温度O℃以下,降雪积累大于消融,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经一系列物理变化形成冰川冰,冰川冰在自身重力及压力作用下缓慢流动形成冰川。雪线指多年平均终年积雪的下限高度。
1.雪线以上地貌景观
雪线以上的地貌景观主要有角峰、刃脊和冰斗,他们相互依存从不分离。冰斗是位于冰川源头的围椅状洼地,三面为陡峭岩壁,一面向下坡开口。刃脊是指两个冰斗相邻的岭脊或冰斗、冰川谷之间的山脊,形态呈刀背状。角峰是指不同方向的几个冰斗后壁后退,交汇构成的棱角状山峰。
2.雪线以下地貌景观
雪线以下的地貌景观主要有冰川谷、羊背石、终碛堤、冰瀑、冰洞、冰桥、冰塔林等。羊背石是指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犹如羊群匐伏在冰川谷中。终碛堤是指冰川补给和消融相对平衡,冰川前缘长期停留在某一位置,上游搬运的物质在前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形。在差别消融影响下,冰川有冰面河和冰内河、冰瀑、冰洞、冰杯、冰桥、冰湖、冰蘑菇、冰塔林、冰钟乳等。
3.冰川旅游和登山探险科考旅游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而且多高山、极高山,是世界上冰川旅游和登山探险科考旅游最重要的资源国和旅游国,被誉为“世界最大的高山公园国”。我国规定海拔3500—5000米为高山,5000米以上为极高山。极高山为探险科考胜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新疆。对外开放的著名冰川风景区有: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天山一号冰川、嘉峪关七一冰川、云南玉龙雪山等。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冰川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甘孜泸定县境内。冰川长15千米,冰川延伸至森林之中,长达6千米,形成世界低纬度罕见的冰川与原始森林共存的奇景;冰川瀑布宽500一1100米、落差1080米,是我国最大的冰瀑布,居世界第二位;海螺沟内有3处温泉,冰川、温泉、森林共生,实属世界罕见。
(二)荒漠地貌景观
大漠戈壁,人迹罕至,自古以来就充满神奇色彩。随着全球知识性、健身性、探险性旅游的大趋势,荒漠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雅丹景观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为有陡壁的小丘序列。雅丹也称风蚀垄槽,是指巨厚的湖相沉积层,经风蚀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垅岗和风蚀沟槽的相间排列。新疆罗布泊的雅丹景观,面积达3 000平方千米,长数百米至数千米,高10多米,排列有序的土阜岗丘鳞次栉比,如柱、塔、台、伞,似狮、虎、龙、城,迤逦起伏,十分雄伟壮观。克拉玛依乌尔禾雅丹也十分著名,大风狂吼时犹如神鬼哭嚎,故又称魔鬼城。
2.沙漠、戈壁景观
沙漠是指地面覆盖大量流沙、发育各种沙丘的荒漠,也称沙质荒漠。我国开放的沙漠景观地主要有阳关沙漠森林公园、玉门关古遗址、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内蒙古伊克昭盟响沙湾、宁夏沙坡头、吐鲁番艾丁湖和火焰山等。
戈壁也称砾漠。我国习惯上把岩漠归人砾漠之中,为区别砾漠,岩漠特称石质戈壁(岩漠指干旱区各种风蚀地貌的基岩裸露区)。砾漠指砾石组成的石质荒漠,为区别石质戈壁,特称砾石戈壁。我国戈壁景观地主要有哈密以南辽阔的噶顺戈壁、准噶尔盆地东部的诺明戈壁、哈密火焰山的山麓戈壁。
(三)海岸地貌景观
海岸地貌景观是指在海岸地带,由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洋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景观。最具观赏价值的主要是岩石海岸、生物海岸,其次是砂质堆积海岸。我国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为山地丘陵海岸外,均为海岸线平直、海岸带宽平的平原海岸;杭州湾以南,主要为海岸线曲折、海蚀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海岸。此外,北回归线以南部分海区还发育有红树林和珊瑚礁海岸。
1.海蚀地貌景观
海蚀作用有冲蚀和磨蚀作用。冲蚀作用是指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冲击海岸,同时使岩体节理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迫,使岩石受到强烈的破坏。磨蚀作用是指海水携带破坏性的岩石碎块及砂砾石,对海底进行研磨,并对海蚀崖基部进行刻蚀。海蚀景观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蘑菇、海蚀拱桥(海穹)等。海蚀崖是海边高出海面的基岩陡崖。海蚀穴是海蚀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凹槽。海蚀柱是海蚀平台上残留的突出岩柱,多由坚硬的岩脉组成。海蚀拱桥是海岸岬角两侧同时受两个方向的波浪作用,使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呈拱门状。景观地主要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杭州湾以南的山地丘陵海岸和岛屿沿岸。
2.生物海岸景观
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萌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是最富多样性、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也是鸟类的天堂。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的港湾和河口。
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浅海,珊瑚是低等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石灰质形成骨骼,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有较严格的要求,一般生活于水温20—30℃、盐度27%—40%、水深0—50米、海水洁净、阳光充足、水流活跃的海区,多固着基岩生长。考\试大整理\景观地有台湾沿岸、雷州半岛西南、海南岛及南海诸岛沿岸。
3.海积沙滩海岸景观
海积沙滩主要由泥沙横向和泥沙纵向运动堆积而成。泥沙横向运动可形成水下沙堤、离岸堤、潟(xi)湖和沿岸堤,泥沙纵向运动可形成三角滩、剪状沙咀、连岛坝、拦湾坝和潟湖,这两种运动组合形成海积沙滩。主要集中于河北昌黎一带的黄金海岸以及山地丘陵岬角海岸两侧的海湾,但前者较宽广,后者较狭窄。昌黎黄金海岸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海岸自然景观及海区生态环境,包括沙丘、沙堤、海水、潟湖、林带和沿岸生态系统。该地砂质海岸长达26.8千米,具有沙细、滩缓、水清、潮平、沙丘蜿蜒起伏的特点,有我国最大的海岸沙丘和七里海潟湖,在我国和世界都极为罕见。
四、名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山岳作为风景资源开发及旅游观光的国家。名山泛指有较高知名度的山,一般是经过历史筛选淘汰、约定俗成,为社会所公认的山。名山有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景物景观奇特、地方特色鲜明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文化、科学、经济价值,可供游人欣赏、游览。
(一)五岳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居于东、西、南、北、中方位的五座大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中岳河南嵩山、北岳山西恒山、南岳湖南衡山是名山的代表,其海拔在我国名山中并非最高,但它们各有特点,清代学者魏源在《衡山吟》中概括为“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南岳独如飞”。五岳始于汉武帝,至汉宣帝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嵩山为中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河北大茂山为北岳。隋文帝改衡山为南岳,明代改恒山为北岳。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五岳是历史最悠久的五座名山,五岳的神圣和显赫地位,关健是“岳”之名由帝王封赐,是古代帝王登基后举行盛大的封禅(shan)大礼之地。封禅是一项政治色彩很浓的祭祀活动,天子到“岳”之山顶筑台燔火祭天为封,到“岳”之山麓祭地为禅。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增高以报天,附基以报地。相传夏、商、周三代君王就有封禅活动,但秦始皇始有正式记载,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实行封禅大典的皇帝。
(二)宗教名山
宗教名山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山。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被附会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的道场,宣扬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因为这四座名山香火最盛,故知名度最高。佛教其他名山还有浙江天台山、云南鸡足山、福建鼓山、辽宁千山等。道教名山主要有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山东崂山、江西三清山、甘肃崆峒山等。
(三)风景名山
风景名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奇特的地貌造型、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成为社会公认的佼佼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著名的主要有安徽黄山、四川九寨沟、湖南武陵源、台湾阿里山等。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云雾、庐山之飞瀑、峨眉之奇秀。明代徐霞客评价“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素以云海、奇松、怪石、温泉四绝驰名中外。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州,景观以3个沟118个五颜六色的海子为代表,包括5滩12瀑与9寨12峰联合组成的高山河谷自然景观,周边雪峰林立、原始森林遍布,加之藏族的木楼、经幡等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第三节 水体景观
水体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水域,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的总称。水体也称“水体环境”,包括水及水中的溶解物、水生生物、底泥等,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
一、江河景观
(一)概述
江河泛指河流,是地表线形的集水凹地。江河孕育着文明,常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现代与古代文明的结合之地。江河呈线形水体,水面狭窄,独自难以形成完美景色,只有和沿岸山崖、林木、人文等景观结合,才能共同构成美丽的景观。江河属走廊式景观,两岸景观必须富于变化,才能构成魅力无穷的景观走廊。
(二)沿河景观
1.风景河段
风景河段不是河流的自然地理分段,而是指风景优美、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流的某个区段。风景河段选择的3个基本条件是水、河岸形态及河岸风景。水质越好、越清澈,两岸景色越奇特,吸引力就越大。我国著名风景河段有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富春江、九曲溪等。
长江三峡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翟塘峡雄奇壮丽,有夔门天下雄之说;巫峡多秀峰云雾,以绮丽闻名;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著称。三峡沿岸有古悬棺、古栈道、白帝城、屈原祠、昭君故里、三峡大坝等人文景观。桂林漓江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漓江水清澈碧透,“群峰倒影山浮水”、“曲水长流花月妍”。漓江整体风貌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奇蜚名天下,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
富春江位于钱塘江的中上游,“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是古人对富春江的赞誉,人们把富春江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为我国最著名的三条江河风景线。富春江尤以桐庐七里泷(1ong)到建德梅城一段河道最为秀丽,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四绝为特色,历代文人墨客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不仅游历此地,还留下两千多首传世佳作。
2.漂流河段
漂流河段选择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山青水秀,其次是水流速度快,第三是安全系数大,第四是水温要适中。山青水秀利于游客观光游览,滩多浪急会使游客得到刺激。安全系数大指水不宜深,暗礁险滩少则有惊无险。漂流时水流常湿透衣衫,水温偏低则使游客望而生畏。著名漂流河段有湘西猛洞河、贵州马岭河、浙江天目溪、湖北神农溪等。
猛洞河,位于湖南西部永顺县境内,集山势、水色、洞景、珍稀动物、古镇风貌、民族风情于一体,两岸山青水秀、溶洞密布、古木参天、猕猴成群。漂流河段长30千米,近百个河曲、50多个峡关、300多个溶洞、500多种植物,被誉为“神州第一漂”。
天目溪,是浙江富春江的一条支流,因源出天目山而得名,又称分水江。沿途山青水碧,水质清澈见底,时有急流险滩,素有“溪有18滩,一滩高一滩”之说,溪流水石波光闪闪,两岸小桥流水人家,沿当年徐霞客放舟漂流线路,极富江南田园风光特色。
3.峡谷河段
指狭而深的陡峭谷地,按峡谷断面形态可分嶂谷和“V”形谷。峡谷旅游资源常以雄伟险秀、寂静隐蔽的特色为旅游者所向往。主要著名景观地有虎跳峡、三江并流大纵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
虎跳峡位于云南丽江境内,上峡口海拔1 800米,切割深度达3 9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以奇险雄壮著称,上峡口河宽仅30米,江心有一巨石称虎跳石,相传有一猛虎曾借此石跃过大峡。江流与巨石搏击,声闻数里。
三江并流大纵谷是指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入云南省西北的横断山脉纵谷。它们结伴并行奔流400千米,在直线距离不足100千米的地面横卧着4座山脉、3条大江,是世界所罕见的伟大奇观。山脉大多海拔4 000-5000米以上,切割深度普遍达2 000—4 000米,遂形成该区最具特征的高山深谷地貌。也是形成该区具有世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的根源。
(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指古代人工开掘供运输灌溉之用的河道等工程。我国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和坎儿井。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岷江上,公元前227年由秦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但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工程主要由分水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3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排沙、排水和引水的难题。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人工渠道用于引水灌溉,外江岷江正流用于排洪排沙。宝瓶口是开凿玉垒山形成的瓶状缺口,有引水和控制进水作用。飞沙堰是分水鱼嘴和宝瓶口之间的泄洪道,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功能。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34千米,建于公元前219—公元前214年,由秦朝史禄主持修建,它连接湘、漓二江,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又名湘桂运河。工程主要由铧嘴、人字堤、南北渠和陡门组成。在湘江上游用巨石筑成铧嘴,将河水一分为二,三分进南渠入漓江,七分进北渠人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水之说。陡门可启闭调节水位,灵渠曾建36处陡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全长1 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始凿于春秋,经隋、元两代,形成现今态势。运河两岸自古经济发达、文物古迹丰厚、风景名胜众多,杭州至扬州的古运河已成为特色旅游线路。
坎儿井古称井渠,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区的新疆吐鲁番、哈密、库车等地。现存1 600多条,每条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总长5 000多千米,誉称“地下运河”。坎儿井由立井、暗渠、明渠、涝坝4部分组成,是当地人民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吐鲁番坎儿井已有2 000多年历史,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等可参观游览。
二、湖泊景观
湖泊是指陆地上较为封闭的集水洼地。
(一)湖泊成因类型
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产生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湖泊。特点是湖岸平直、湖形狭长、岸坡陡峭、深度较大。著名的有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内蒙古岱海、西藏纳木错、台湾日月潭等。西藏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
火山口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停止、火山颈堵塞封闭成的积水洼地。特点是呈圆形、椭圆形、马蹄形,深度较大。著名的有长白山天池、广东湛江湖光岩火口湖、内蒙古阿尔山火山口湖群等。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河迹湖,是由于河流变迁、河流改道遗留下的古河道。特点是一般多弯曲、水深较小。著名的有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内蒙古乌梁素海等。
海迹湖,又称潟湖,是由于沿岸沙嘴和沙洲不断向外伸展,最后封闭成海湾并与海洋分隔形成的湖泊。著名的有杭州西湖、宁波东钱湖、河北昌黎七里海等。
堰塞湖,是指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外来物质急剧堆积以及阻塞河流而形成的湖泊。著名的有黑龙江镜泊湖、黑龙江五大连池、重庆黔江小南海、西安翠华出堰塞湖等。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堰塞湖。
冰蚀湖,是由于冰蚀作用形成的洼地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著名的有新疆喀纳斯湖、青海文果县果海、陕西太白山太白池等。
溶蚀湖,是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湖泊。特点是一般多圆形、椭圆形。著名的有贵州威宁草海、织金八步湖、云南中甸的帕海等。威宁草海是贵州省最大的湖泊。
风成湖,是指沙漠中丘间洼地低于潜水面,水由四周沙丘汇集洼地,集水而成的湖泊。特点是面积较小、湖形多变,常称为鬼湖。巴丹吉林沙漠分布有百余个风成洼地湖。
人工湖,即水库,是指具有拦洪蓄水、调节径流等特定功能的蓄水区域。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著名的有千岛湖、松花湖、红枫湖等。
(二)湖泊景观类型
湖泊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各有所长,但从观赏的角度看,湖泊类型可分为浩大平远型、娇小秀美型和多岛璀璨型三种。
浩大平远型,是指面积较大、湖光潋滟的湖泊。著名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纳木错、青海湖等。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既有烟波浩淼开阔的湖面,又有帆影点点、荷稻飘香的景象。
娇小秀美型,是指面积较小、景色秀美的湖泊。著名的有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嘉兴南湖等。西湖最为典型,苏轼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瘦西湖将人造景观与水面和谐统一,湖上五亭桥在我国现存古桥中独具风格,成为扬州的象征。
多岛璀璨型,指湖面岛屿众多、宛若繁星。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县境内,原名新安江水库,面积573平方千米,比西湖大108倍。1 078座翠岛与湖面浑然一体,山、水、岛、林构成秀美风景,有“千岛碧水画中游”之美誉。
三、泉
泉是指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我国是世界上泉水最多的国家之一,清泉总数有10万之多,名泉有百处之多,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游历大江南北,各大名泉多留下他们的足迹,有的泉还被题诗、命名。我国温泉分布十分广泛,福建、云南、西藏和台湾为温泉密集区,福州有“温泉城”之称。
(一)泉的类型
泉的分类有多种标准,可根据泉水成因、出露性质、温度、化学成分、功能、补给来源、出露奇特程度、酸碱度等进行划分。
按泉水温度可分为冷泉和温泉。冷泉和温泉划分的临界温度,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标准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一般以25℃为界,泉水温度低于25℃称冷泉,高于25℃称温泉。温泉又分微温泉、温泉、热泉、高热泉和沸泉(指水温高于当地沸点的泉)。
(二)名泉
由于泉的水压、水质、水温和出露状态的差异,泉水表现出不同的景观,名泉按功能分为观赏泉、品茗泉和沐浴泉。
观赏泉,是指作为景观而成名的泉。观赏泉可以是自身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与泉水相伴而生的奇特景致,还可以是历史文化名泉。泉水与奇特景致相伴而生的名泉有:大理蝴蝶泉、敦煌月牙泉、台南水火泉、广元含羞泉等。历史文化名泉主要有庐山谷帘泉、北京玉泉、济南趵突泉、镇江中泠泉、杭州龙井泉和虎跑泉、无锡惠山泉、太原晋祠难老泉等。
品茗泉,指与茶文化相关联的泉。世界茶文化之源在中国,伴随茶文化出现许多品茗泉,并成为以茶为中心的旅游热点。中国五大名泉是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虎丘观音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
(一)瀑布景观要素
瀑布指从河床纵断面的陡坎或悬崖上倾泻而下的水流。观瀑景观要素主要是瀑布的形态特征、瀑布的幽秀程度、瀑布的奇特晶位和瀑布的文化内涵。
1.瀑布形态特征
主要是瀑布高度、宽度、水量和级数多少。雁荡山大龙湫瀑布以瀑高流长著称,瀑高190米,呈现“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的奇景。贵州陡坡塘瀑布宽105米,高仅21米,洪水时异常雄壮,枯水期时也十分清秀妩媚。瀑布水量丰富时,即使高度和宽度都不大,仍展示雄姿,如壶口瀑布。福建周宁九龙潦(ji)瀑布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阶梯瀑布,在长约1 000米、落差300米的流程中瀑布连续九级。
2.瀑布幽秀程度
主要由瀑布水质和周围植被深秀程度决定。水质取决于含沙量及有机质多少,深秀程度取决于林木覆盖率高低。“童话世界”九寨沟,景色之美首在瀑布,成串的海子间分布着若干形态各异的瀑布,其中最大的诺日朗瀑布,高30多米、宽100多米,水从静海密林中缓缓流下,凌空多级下跌,崖壁长满了繁茂青翠的树木,瀑布从林木间穿流下泻,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
3.瀑布奇特品位
是指瀑布景观的独特性地位。浙江金华冰壶瀑布,因洞口小、肚大洞深、内有飞瀑、形似冰壶而得名,国内外罕见。白水河瀑布,位于云南中甸白水河,系雪山融雪经岩溶过滤形成泉水而最后汇成。由于泉水中携带大量碳酸钙,故堆积形成溪水泉华型瀑布,且多层多级,是国内外少有的奇景。
4.瀑布文化内涵
瀑布历来是文人吟颂的对象,历代诸多文人赋诗题词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庐山瀑布是最有诗意的瀑布,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已成为千古绝唱。庐山三叠泉瀑布最著名,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二)三大瀑布景观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打帮河上游白河河段,有瀑布、犀牛潭和水帘洞三奇。瀑布宽81米、落差68米,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既有丰沛水量,又有飘逸特点,瀑布下有著名的犀牛潭。瀑布崖壁上横贯一溶洞——“水帘洞”,长134米,由6个洞窗、5个洞厅和6个通道组成,从“水帘洞”内观看瀑布气势非凡,“水帘洞”之奇在世界瀑布中罕见。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县交界处,黄河水由上游水面宽300米,在近500米距离内,被骤然压缩到宽20-30米的狭窄石槽里,1 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高15-20米的大瀑布,造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奔腾飞泻,激起的浪花数十米高,响声震天、气吞山河,其形如巨壶沸腾,《禹贡》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故称壶口瀑布。壶口观瀑三大奇景:一是瀑布上方河面宽阔、水流平缓;二是瀑布击浪成雾、巨壶如沸;三是瀑布下方峡谷幽深、浊浪湍流。考\试大收集整理
吊水楼瀑布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牡丹江上,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型瀑布。由于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流阻塞了牡丹江河道,水面被迅速抬高,形成长45千米、宽约6千米的镜泊湖,湖水从湖泊熔岩堤坝溢流处跌落形成大瀑布。瀑布落差0--25米、潭深60多米、一般宽40余米,雨季或汛期时,潭四周三面溢水,瀑布呈两股或数股跃落,总宽达200余米,瀑水奔腾飞泻、气势磅礴。
(三)其他著名瀑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势复杂,河川众多,据统计瀑布有200多处,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上游段及喀斯特地貌。由于地形和气候因素影响,多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我国东北山高水长,是火山熔岩堰塞瀑分布集中区。其他著名的瀑布群主要有:九寨沟瀑布群、庐山瀑布群、雁荡山瀑布群、井冈山瀑布群等。
五、海洋与海滨景观
(一)近海与海滨景观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国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海洋。近海和海滨空气质量高,海水和空气中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钠、钾、碘、镁、氯、钙等多种元素,空气清新,灰尘极少,含有大量负氧和臭氧离子,气温变化幅度小,紫外线较强,空气湿润,环境比较舒适。近海和海滨视野开阔、景观富于变化,构景层次丰富。著名的景观地有大连、北戴河、蓬莱、烟台、威海、青岛、连云港、普陀、厦门、汕头、深圳、珠海、北海、三亚等。
(二)热带浅海海底景观
珊瑚礁是浅海海底观光的最佳地带,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台湾的浅海海底。海底观光方式,主要是穿潜水服潜水观光或乘海底观光船观光。我国潜水基地主要有厦门、三亚、湛江、深圳、北海涠洲岛等。观光内容一般是观赏水下珊瑚、鱼类等海洋生物,也可游览和考察海底地貌、探寻水下古迹沉船,还可以在水下进行摄影、狩猎和打捞活动。
(三)潮汐景观
生物资源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旅游资源。世界各国将原始或次生的植物群落及繁衍其中的动物群划为自然保护区,并确定为生态旅游地。
一、生物景观类型
(一)植物群落及其中的动物
1.森林群落
中国有世界植物基因库之称。我国地理纬度南北跨度大,森林群落的水平地带类型丰富,几乎具有北半球全部森林类型。我国又受世界最大的两个季风系统,即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影响,而青藏高原的崛起更强化了这种反差,因此森林群落垂直地带类型十分丰富,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最完整的地方。
根据森林类型,全国林地分为8个大带。它们是: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部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中部和南部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带、青藏高原东部暗针叶林带以及甘新山地针叶林带。
2.草原群落
草原是内陆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条件下所特有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多栖居善于奔驰或穴洞生活的哺乳动物。世界上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与热带草原两大类。典型的热带草原群落及动物群在非洲,而典型的温带草原群落及动物群在中国。
我国内蒙古草原由东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先后出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又称真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不同类型。草甸草原处于草原向森林过渡地段,是草原群落中喜湿润类型,草原植被茂盛,是湖沼鲜花与牛马羊群的组合景观;典型草原为典型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旱生丛生禾草占绝对优势,为天然放牧牧场,是一望无际低草鲜花与羊群的组合景观;荒漠草原是草原最干旱地区,植被低矮稀疏,也是良好牧场。
3.湿地群落
湿地是许多野生生物的栖息地和滋生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
生息和迁徙有重要作用,也是观鸟的最佳地。湿地群落主要以芦苇、菖蒲、荷花等
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为代表。
中国是世界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家林业局(林业部)从1995年至2003年首次组织大规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全国湿地总面积为3 848.55万公顷(不含稻田湿地),其中自然湿地3 620.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
(二)植物景观
植物具有美、特、稀、韵的特征,使之成为自然界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之一。
有的植物有较高美学观赏价值,故成为观赏植物;有的植物因世界上极其稀少,成
为珍稀植物;有的植物是人们的某一精神的象征,因此称为风韵植物。
1.珍稀植物及古树名木
(1)珍稀植物
珍稀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及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和稀有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水杉、银杉、银杏、望天树等5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鹅掌楸、桫椤等203种。珙桐有中国鸽子树之称,是第三纪孑遗树种;银杉是中国特有孑遗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桫椤又名树蕨,是蕨类之冠,中生代曾广布地球;望天树是热带雨林巨树,对研究我国热带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我国珍稀树种水杉、银杏、鹅掌楸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植物。
(2)古树名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树龄在300年以上的称为一级古树;其余为二级古树。一级古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由城市人民政府确认,直辖市以外的城市报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古树应登记、编号,并建立档案,设立标志。标志红牌为一级、绿牌为二级。
(1)风韵植物
指植物的意境和寓意。许多花草树木都寓有一定的含义和意境,如茫茫的大草原使人胸怀开阔,林中小径和竹林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风韵植物有叶之风韵、花之风韵、果之风韵、树之风韵。
叶之风韵有松、柏寓坚贞,松、竹寓高洁等;花之风韵有白菊寓真实、紫丁香寓初恋、百合花寓纯洁等;果之风韵有红豆寓思慕、桃李寓门生等;树之风韵有柳寓依恋等。植物组合之风韵有园中三杰的玫瑰、蔷薇、月季,花草四雅的兰草、菊花、水仙、菖蒲等。
(2)国花与市花 花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具有直观美和潜在美。花以特有的风韵吸引人们并赋予深刻的寓意,使花成为人格化的自然。由于对花的崇拜,各国人民把当地特别著名的花尊为国花和市花,作为国家和地方的荣誉象征。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国花和市花选择不尽相同,但一般多为约定俗成,有的以法律形式确定。
表1.2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直辖市、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城市市花
城市
市花
城市
市花
城市
市花
观赏植物中,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是植物的器官及其特征。包括植物的茎、叶、花和果,也包括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体形和轮廓。根据植物器官及特征可分为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观树形植物。
花是植物最美的部分,花色、花姿、花香、花韵是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富丽堂皇的山茶等。果实是丰收的象征,成熟之际最为壮观,以色、形、味吸引游客,红紫为贵,黄色次之。植物叶形色彩各异,有常绿、绚丽、彩缘、彩脉、斑叶、彩面等,季相观叶有红、紫、黄等,尤其红色最具观赏价值。树木以树形挺拔雄健、冠齐叶碧、婀娜多姿吸引游客,典型的有望天树、大榕树、柳树等。
(三)动物景观
1.珍稀动物
2.迁飞动物
为繁殖、捕食及寻找更舒适环境,许多动物群体有季节性迁移的本能,某一物种、某一时段可形成极具规模的空间胜景。迁飞动物主要指随季节变化,在空中长途迁飞的鸟类和昆虫。昆明的红嘴鸥、鄱阳湖的鹤群、扎龙的丹顶鹤、青海湖鸟岛的鸟类等,都是旅游胜景。地球上有多种蝴蝶随季节迁飞,台湾高雄的蝴蝶谷世界闻名,云南大理蝴蝶会过去曾是壮观的旅游胜景。
3.观赏动物
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最充满活力,其形、态、声、色及珍稀性均具观赏价值。形主要指动物的形体特征,态主要指动物的行为动作,声主要指动物口中发出的声音,色主要指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保护色,因此可分为观形动物、观色动物、观态动物、听声动物。
二、生物景观的旅游功能
美化环境的功能:动植物是自然界中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因素,它们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自然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风景的肌肤和容貌,具有美化环境、装饰山水的功能,如果失去生物,旅游景观便失去魅力。
净化环境的功能: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植物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也有吸收烟尘、粉尘、噪音、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功能,还有防风、防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含有较高氧气和负离子以及植物可释放杀灭细菌的有机物。
第五节 气象气候和天象景观
一、概述
气象是指大气中冷、热、于、湿、风、雨、雪、云、雾、露、霜、雷、电、虹、霞、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天气则是指上述这些现象在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具体表现。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多年来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象气候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资源的功能:首先,气象气候和天象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它们有直接造景的旅游功能,如吉林雾凇、黄山云海、峨眉佛光、日食月食等;第二,也有间接育景的旅游功能,如海洋在不同气象气候条件下呈现出不同色彩;第三,有激发旅游动机的功能,如久居一地的人们,都有到其他气候类型区去体验的愿望,如夏避暑、冬避寒等;第四,还会影响人们对出游目的地及出游时间的选择。
二、气象气候景观
(一)云海景观
云雾是大气中一种水汽凝结景象。当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浮在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称为雾。云雾在名山胜景中极为奇妙,当潮湿气流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坡地雾,产生波状云;缭绕于山腰或坡谷时,形成云雾景观,它与山景相映成趣,使群山富于生命,使游人心潮起伏。我国长江流域四大云海是黄山云海、庐山云海、峨眉云海、衡山云海。
(二)雾凇、雨凇景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雾气在低于0℃时,附着在物体上而直接凝华生成的白色絮状凝结物。它集聚包裹在附着物外围,漫挂于树枝、树丛等景物上。我国雾凇出现最多的是吉林省吉林市。江城树挂是吉林胜景,也是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该地位于吉林市松花江畔,冬季气温可降至零下20℃,由于气温低,多偏南风,空气湿度大,加之丰满水电站泄水增温影响,使水蒸气不断排放,水汽附在过冷的物体上,形成雾凇景观。
雨凇是在低温条件下,小雨滴附着于景物之上冻结的半透明、透明的冰层与冰块。雨凇的产生,必须是低层空气有逆温现象,小水滴从上层气温高于零度的空气中,下降至下层气温低于零度的空气中,处于过冷却状态,过冷却水滴附着在寒冷的物体表面,立即冻结成雨凇。我国峨眉山雨凇最多,庐山雨凇誉称“玻璃世界”。其他还有衡山、九华山等。
(三)冰雪景观
冰雪是高寒地区或寒冷季节才能见到的气象景观。我国江南在冬季寒潮来临之际才可能降雪,断桥残雪是西湖胜景之一。降雪往往使大自然形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如果配以高山、森林等自然景观,可构成奇异的冰雪风光,如东北“林海雪原”、关中“太白积雪”、长沙“江天暮雪”等。冰雪运动有“白色旅游”之称。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每年冰雪节都举行大型冰雕、冰灯的展出活动。冰雪艺术景观,是人类用冰雪雕塑成各种造型的景观。世界三大冰雪艺术景观是加拿大魁北克雪雕、日本札幌冰雪雕和我国哈尔滨冰雪雕。
(四)烟雨景观
烟雨俗称毛毛雨,是指从层积云和层云中降落的大量小雨滴或极小雪花组成的降水,降水强度小于0.25毫米/小时。降雨极为平常,但在特定地理环境和人们的心境下,观赏和品味降雨过程,也有无穷韵味。我国著名雨景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江南烟雨是指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秋季降落的丝丝细雨,呈细雨霏霏、烟雾缭绕景观。“巴山夜雨”现象是指川陕交界大巴山地的山间谷地,气温高、湿度大谷地中湿热空气不易扩散,夜间降温后湿热的空气上升使水汽凝结,出现的皓月当空、细雨蒙蒙的景观。
(五)佛光景观
佛光是光线衍射作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自然景观。佛光一般出现于中低纬度地区及高山茫茫云海之中,阳光在斜射条件下,由云滴雾珠发生的衍射分光现象。水汽丰富的高峻山地,半山腰漫布白茫茫云海,人站在山上若光线从背后射来,由于光线衍射作用,会在前面云幕上出现人影或头影,人影外围绕彩色光环,似佛像头上的光圈,故称佛光。峨眉山佛光出现次数最多,因峨眉山多云雾,且湿度大、风速小,故峨眉山佛光最精彩,有“峨眉宝光”、“金顶祥光”之誉。著名佛光景观地还有庐山、泰山、黄山、五台山等。
(六)蜃景景观
蜃景也称海市或海市蜃楼。意为海底神仙住所,蜃为蛟龙之属,能吐气为楼,故称海市蜃楼。蜃景成因是由于气温在垂直方向剧烈变化,使空气密度在垂向上出现显著差异,从而产生光线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导致远处景物在眼前呈现出奇幻景观,一般出现在海滨与沙漠地区。山东蓬莱蜃景出现次数最多,其他观景地有浙江普陀山、连云港海州湾、北戴河联峰山、庐山五老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三、天象景观
(一)日出日落景观
著名观景地有泰山日观峰、黄山翠屏楼、庐山汉阳峰、峨眉山金顶、北戴河鹰角亭等。日出日落均有霞景相伴,霞景有朝霞和晚霞。霞是指太阳斜射天空中,由于空气层的散射作用,使天空的云层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自然景象。霞和霞光常与水汽、云雾相伴随,可形成霞海奇观。“夕阳无限好”也是美好享受,如西湖“雷峰夕照”、泰山“晚霞夕照”、庐山天池亭是夕阳景观最佳观赏之地。
(二)月色景观
在我国诗词歌赋中,对月亮的描写不胜枚举,无论中秋圆月,还是弯弯残月,文人雅士都赋予它生命。如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岳阳的“洞庭秋月”,避暑山庄的“梨花伴月”,无锡的“二泉映月”,都以月亮为主题,除让游人欣赏月色迷人的自然美景外,还反映造园者寄情山水日月之情,故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名句。“千里共婵娟”寓意团圆之意,“月到中秋分外明”已成为海内外华人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
(三)极光景观
极光是高纬度地区高空出现的一种发光现象。它是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微粒子流,发射到地球磁场势力范围时,受地球磁场影响,从高纬度进入地球高空稀薄大气层时,使高层空气分子或原子被激发而造成的发光现象,多呈带状、弧形等。北半球在距地磁极22-27。处有一极光带,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景观之一。我国在黑龙江漠河和新疆阿尔泰,每年也能看到极光。
(四)日食、月食
日食和月食,都是一种罕见的天象奇观,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日食是月球遮掩太阳的一种天象。只有朔日,地球才可能位于月球的背日方向,因之日食只发生于朔。1987年太原、邯郸、南通的日全食带,1996年5月黑龙江一带发生的日环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及旅客。月食是地球遮掩太阳后,月球因没有可被反射的阳光,而失去光明的一种天象。只有望日,月球才可能位于地球的背日方向,因之月食只发生于望。1993年6月我国许多地方均见到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