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卧龙岗别称“隆中”考辩

一、“宛”称“隆中”最早最权威的出处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工具书《尔雅·释山·10.15 》对“宛”字的相关解释:“宛中,宛丘,中央隆起比较高的丘”。说的是“宛”这种地形,因中央隆起,四周低凹而称“隆中”,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也是最权威的关于南阳地形地貌的解释。这里所说的“隆中”显然不是指的高山,而是凹地中间隆起的岗丘。这个解释真是一语中的,说准了南阳卧龙岗的真实地貌。

众说周知,南阳是一个大盆地,从卫星图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的。八百里伏牛山从西南绵延至西北环抱着南阳,南阳南部是著名的桐柏山,南阳盆地周边还有九架孤山:遮山、羊山、磨山、塔子山、紫山、独山、蒲山、丰山、隐山。上帝在造物时,大概觉得偌大个南阳城像个大盆子,模样太单调,于是,就把八百里伏牛山拽过来一段摁进了南阳盆地中央,这段卧下的伏牛山尾脉,形状酷似一条伏卧的巨龙,卧饮滔滔滚滚的白河水。因此,“宛”中央隆起的这条岗又叫“卧龙岗”。

二、国家园林建筑专家孙筱祥的一篇文章揭底子虚乌有假隆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襄阳在规划筹建隆中景区的时候,曾让国家著名的园林设计建筑师孙筱祥写过一篇《古隆中诸葛亮草庐及自然村模拟区规划设计构想》一文,发在《中国园林》1987第一期,文中说:“诸葛亮逝世至今,已有1750余年,关于他生平可靠的史料,只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和他本人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但关于他在隆中躬耕陇亩的十年隐居生活,都语焉不详,颇难深究......由此来看,关于隆中诸葛亮故居,如果需要修复和重建,其可靠文献记载和描述是不够详实的,依据是不足的。......一切诸葛亮故居的传说,至今提不出任何考古学证据。”

孙筱祥先生是业内的学术权威,这篇文章说得很清楚,1987年,襄阳着手筹建隆中景区时,让国家著名专家支招设计规划,专家也找不到任何葛亮故居隆中的考古学证据。言外之意,只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中记载过他的生活居住细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得不佩服襄阳人,几年后,人家硬是无中生有、子虚乌有地建起了一个假隆中,还美其名曰“古隆中”。

三、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随处可见“隆中”碑刻记载

明代叶桂章在《武侯记》中称:“嘉靖乙酉岁仲冬,予奉命使唐府之南阳,暇日得拜武侯祠于卧龙岗,岗在郡西南可十里许,丛竹萧萧,古木森森,映祠之前......地势四面稍下,惟中岗隆起,故曰隆中,盖南阳伟观也。”

明代赵均的《金石林时地考》记载:“登其顶可瞰南阳,因势隆然,蜿而起伏,其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

南阳“宛”别称“隆中”风水宝地的源头

据《东周列国志》和《竹书纪年·卷下》所记载,周宣王是最早看上了南阳这块风水宝地的,他把正在淮夷前线打仗的国舅伯虎调了回来,让他到南阳早已经灭亡的古谢国一带开疆扩土建立申国。伯虎成了南阳盆地上崛起的最有影响力的古申国君王。

南阳卧龙岗藏龙卧虎,但这个“龙”并不是诸葛亮,而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卧龙岗下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时,刘秀曾在卧龙岗上避过难。有一天,王莽的追兵把刘秀逼上了卧龙岗,正在岗上犁地农夫,突然把犁铧摁下去,犁出一条深沟,让急难中的刘秀趴在里面,农夫又倒犁一把,犁铧翻出的虚土覆盖着刘秀,刘秀躲过了一难。后来,刘秀从王莽手中夺回了大汉江山,把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扶正擎起,又延续了将近200年。南阳卧龙岗因刘秀这个真龙天子而名扬天下。

南阳卧龙岗一岗托两相,岗的西部一个叫董吕营的吕侯封地上,出了个西周谋士、丞相姜子牙;岗的北部出了个先秦谋士、丞相百里奚。

据东汉相关史料记载,东汉的开国功臣及云台28将大多是南阳人,东汉公主中有7人封于南阳,东汉南阳籍官吏有154人,任三公者27人,被封侯者120多人。南阳城内,皇亲国戚,络绎不绝,王侯将相,豪门相望。东汉的南阳是政治资源、军事资源、智能资源、人脉资源超级集中的地方。这对隐居求志、待机而动的青年诸葛亮来说,真是别无选择的好去处。

所以,诸葛亮没去京都洛阳,没去新都许昌,偏偏要来南阳卧龙岗。家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卧龙岗乃盘龙息凤之地。十七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了南阳卧龙岗。

四、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三国志 魏志》

《李远 | 曹魏车骑将军黄权为何私祭南阳诸葛庵? 》等等

;岗的南部,出了个蜀汉谋士、丞相诸葛亮。

在卧龙岗诸葛草庐偏北旧有“光武台”,又名“汉王台”,是刘秀当年的阅兵台。

金元之际,元好问到此赋诗《光武台》:“巍然此遗台,落日荒烟重;谁见经纶初,指挥走群雄”。建议此处应及早树碑修复历史原貌。

南阳有巨大的政治军事智能资源,更有高端的人脉资源。在南阳,找到个伸手遮天的人物实在是小意思。诸葛亮选择南阳,正是为了抓着时机拜访高贤、研习时事、梳理关系、笼络人脉、建立强有力的朋友圈。这为他后来著名的《草庐对》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南阳简称“ 宛”,南阳是个大盆地。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南阳盆地的刘氏皇族刘秀、刘縯揭竿而起,发动南阳人民斩杀了莽贼,把几乎要倾倒的大汉江山又有力地扶了起来,刘秀成了东汉的开国皇帝,把大汉王朝又延续了几百年。从此,人们把巨龙俯卧的南阳盆地高高隆起的岗坡称作“卧龙岗”,南阳成了实至名归的藏龙卧虎风水宝地。至此为止,南阳卧龙岗已经出了两个旷世谋圣:商周时期西周的辅国丞相姜子牙,先秦时期的秦国的辅国丞相百里奚。

龙脉兴旺,英才辈出,至今依然强盛不衰。这是一种谚传。但南阳卧龙岗位于中原腹地,是历代兵家逐鹿中原的中心。

没有梧桐树,怎能栖凤凰?所以嘛,东汉末年的战乱之中,有位17岁的英俊少年,卸下行装,悄悄地安居在了南阳卧龙岗。这位饱读四书五经、精通兵法谋略、熟知周易八卦的年轻后生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一个人要成大事,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必要条件。适逢汉末大乱,机会来了。在南阳卧龙岗这块圣贤辈出的风水宝地上,诸葛亮躬耕苦读,游学拜师,历练成长。十年后,他终于脱颖而出,一跃而成了蜀汉丞相。

民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南阳卧龙岗,一岗托三相,风水好,龙脉旺。隔不了几代,不出丞相,就出帝王。这是百姓对历代先贤的崇敬,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

THE END
0.探访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陶器民生新闻据悉,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地理环境属岗丘地貌,遗址坐落在重岗山坡地之上,经考古勘探,遗址总面积17.5万平方米。 2010年至2013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泗洪博物馆联合发掘,共发掘面积约2750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收获:发现文化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灰沟、火灶、兽坑、环壕、墓葬等;出土遗物有大量陶器jvzquC41yy}/uz6;;84dqv4e1463585753562A>:80yivvq
1.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网|本地气候雁江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地带,紧邻成都,与内江、重庆、遂宁、眉山相邻。幅员面积16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雁江区是典型的四川盆地红岩丘陵区,属盆周浅丘地貌。丘陵多为浑圆形或长条状、桌状的浅丘和中丘,岗丘杂陈,连绵起伏,山脊走向明显,沟冲纵横曲折,谷坡平缓,覆盖紫色砂页岩互层。境内沱江及其支流两岸,小平坝jvzquC41yy}/ullisz4dqv4|{ak1z}mr1hes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