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微考点学案新疆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深度docx

认证主体:尤**(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新疆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深度通过对伊犁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台站的土壤结冻和融化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季节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结冻时间和融化时间不同。海拔相对较高地区土壤结冻时间比海拔相对较低地区早,海拔高于1000m的大部分站点土壤都在11月上旬以前结冻,而海拔低于1000m的站点土壤都在11月下旬开始结冻。在春季土壤融化期,海拔相对较高地区土壤完全融化的时间比海拔相对较低地区晚,海拔高于1000m的大部分站点土壤都在3月下旬陆续完全融化,而海拔低于1000m的站点土壤都在3月下旬以前就已完全融化。因此海拔相对较高地区土壤冻结日数长(图2),海拔相对较高的昭苏站(1854.6m)平均土壤冻结日数为144天,而海拔相对较低的伊宁站(663.4m)的平均土壤冻结日数仅为97天。图2显示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日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海拔每升高100m,季节冻土的冻结日数约增加4天。土壤冻结深度是土壤热力状况的反映,由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条件和地表覆被不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也不同。图4中可以看出,随海拔上升,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海拔每升高100m,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增加3.9cm。但地处相对较高海拔的昭苏(1854.6m)的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小于海拔相对较低的特克斯(1210.6m)。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造成伊犁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和土壤冻结日数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出现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减小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归因于不同地区积雪覆盖条件的差异。由于积雪为良好的热绝缘体,所以随着积雪厚度的增加,积雪对地表的保温效果明显增加。研究结果显示最大雪深越大,对地表土壤的保温作用越明显,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越浅。研究发现,寒冷地区的季节性积雪会显著改变土壤温度,进而影响冻土发育。下图示意新疆地区积雪站点2005~2020年冷季(10月至次年3月)平均积雪深度。完成下面小题。1.与伊吾站相比,青河站气温更低但地温较高,是因为(

)A.积雪大量反射太阳辐射 B.积雪消融吸收大量地热C.积雪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D.积雪减少土壤热量散失2.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多年冻土区,季节性积雪增加可能会导致土壤(

)A.年最大冻结深度加大 B.年最大融化深度不变C.年最大冻结深度减小 D.年最大融化深度减小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伊犁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示意新疆伊犁地区五个观测点位置及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和平均土壤冻结日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区(

)A.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高度负相关 B.平均土壤冻结日数与积雪覆盖时间正相关C.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积雪最大深度正相关 D.平均土壤冻结日数与土壤冻结期日均温正相关4.特克斯和昭苏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太阳辐射 B.大气温度 C.地形地势 D.积雪厚度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

)A.低海拔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 B.高海拔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C.低海拔地区平均土壤冻结日数增加 D.高海拔地区平均土壤冻结日数增加松嫩平原季节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冻土类型主要为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过程与土体的物理特性及外界条件相关,土体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土壤冻融过程的时空变化对大尺度地—气热交换及大气环流都具有重要影响。下图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松嫩平原土体冻融过程线及温度垂向廓线历时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关于土壤冻融温度和深度的特征,正确的是(

)①随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季节变幅逐渐增大②随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季节变幅逐渐减小③土壤最终融化深度与最大冻结深度相同④土壤最终融化深度比最大冻结深度要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据图说明该地土壤冻融过程特点是(

)A.单向冻结单向融化 B.单向冻结双向融化C.双向冻结单向融化 D.双向冻结双向融化8.在全球变暖影响下,松嫩平原的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可能会(

)A.冻土厚度增加 B.地面辐射减弱C.昼夜温差减小 D.冻结初日提前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平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80cm处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A.太阳辐射 B.积雪厚度 C.年降水量 D.大气温度11.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规律是(

)A.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减小 B.低海拔地区增大、高海拔地区减小C.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增大 D.低海拔地区减小、高海拔地区增大土壤冻融通常是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因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土壤冻结和融化现象。研究发现,除纬度和海拔外,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历年冻土深度中的最大值)和土壤冻结日数还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度和腐殖质厚度等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季节性冻土地区不同海拔各站点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其中站点③、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推测图示四个站点中冻结日数最多的是(

)A.站点① B.站点② C.站点③ D.站点④13.与站点③相比,站点④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是因为(

)A.人类活动更多 B.地表积雪更厚 C.太阳辐射更强 D.平均气温更高18.决定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日数的根本因素是(

)A.海拔 B.积雪 C.光照 D.气温19.伊犁地区下列人类活动中,土壤冻结和融化的研究成果对其指导意义最大的是(

)A.矿产品加工 B.普通火车运行 C.气象数据观测 D.水资源管理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且含冰的土壤和岩石,土壤的结冰和融化过程深受气温、积雪等因素的影响。某研究所通过对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a为伊犁河谷的位置图,图b为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

(1)分析新疆年温差大、日温差大的原因。(2)分析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湿岛”的主要原因。(3)简述土壤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的变化规律并说明理由。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季节冻土是指土壤因季节变化造成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冻结和融化的现象。研究发现,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日数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历时相关性强,和植被覆盖度、腐殖质厚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新疆伊犁季节冻土地区5个主要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其中M、N站点的自然植被分布为温带荒漠草原和温带草原,N站土壤冻结日数最长。(1)比较M站和N站土壤最大冻结深度的差异,并解释原因。(2)分析N站土壤冻结时间长的气候条件。(3)推测气候变暖引起的当地季节冻土变化及对水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来说,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但在新疆伊犁地区已经观测到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的反常现象。材料二在新疆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近60年间,新疆地区(见下图)尤其是北疆地区积雪深度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小于10cm积雪日数减少,大于20cm积雪日数显著增加,新疆伊犁河谷积雪深度最大可达60~100cm,天山山区及天山北坡积雪深度为30~60cm。研究表明,新疆多年冻土的退化与积雪深度连续的增加有关,而积雪深度(尤其是大于20cm的积雪)会对地温产生明显影响。(1)指出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形成深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地。(2)分析新疆伊犁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的原因。(3)伊犁河谷农业发达,分析季节冻土对伊犁河谷农业的影响。(4)推测冻土退化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且含冰的土壤和岩石,土壤的结冰和融化过程深受气温、积雪等因素的影响。某研究所通过对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a为伊犁河谷的位置图,图b为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1)分析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湿岛”的主要原因。(2)简述土壤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的变化规律并说明理由。1.D2.C【解析】1.由积雪分布图积雪厚度可知,清河站积雪厚度大,积雪覆盖,削弱了地表热量与大气的交换,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所以虽然气温很低,但地温反而更高,D选项正确;积雪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会导致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少,地温低,与现实情况相反,A选项不正确;本题涉及的是积雪覆盖期积雪对大气和地表热量交换的影响,不是积雪消融,B选项不正确;积雪反射率高,不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C选项不正确。故选D。2.季节性积雪增加,会减少地表热量散失,导致地温偏高,使土壤年最大冻结深度减小,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同时,由于土壤温度增高,其年最大融化深度会变大,B、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积雪对土壤的影响(1)积雪可以阻碍土壤和外部空气的热交换,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2)冬季积雪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积雪融化,增加土壤含水量;(3)积雪含有较多的氮化物,融化后可以增强土壤肥力;(4)积雪覆盖能减轻外力对土壤的侵蚀。3.B4.D5.B【解析】3.由图可知,伊宁、巩留、尼勒克三个城市海拔逐渐升高,但是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也在增加,选项A错误;伊犁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时间也就是平均土壤冻结日数增加,选项B正确;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积雪最大深度成负相关,选项C错误;土壤冻结期日均温越高,平均土壤冻结日数越短,两者成负相关,选项D错误;故选B。4.读图可知,昭苏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小于特克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昭苏和特克斯纬度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强度差异不大,A错误;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温度更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更大,与题意不符,BC错误;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温度更低,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比特克斯厚度大,积雪起到保温作用,导致昭苏冻土深度较小,D正确。故选D。5.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A错误;全球变暖,高、低海拔地区气温上升,平均冻结日期减少,选项CD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B正确。故选B。【点睛】纬度越高,冻土层越随着纬度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永久冻土分布范围也更广。上层的活动层也逐渐变成永冻层,所以永冻层的厚度越来越大,深度逐渐变浅,向地表不断“生长"。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高山、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厚度主要受海拔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地温愈低,冻土层愈厚,永冻层顶面埋藏深度也较浅。6.D7.B8.C【解析】6.图中随深度增加,在同一深度范围内等温线分布越来越稀疏,说明松嫩平原土壤温度季节变幅逐渐减小,①错误,②正确;土壤最大冻结深度约为160cm,最终融化深度约为130cm,所以最终融化深度比最大冻结深度小,③错误,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7.看图中箭头指示的冻结和融化可知,该地土壤冻结方向为自上而下,单向冻结;融化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融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8.在全球变暖影响下,松嫩平原温度上升,季节性冻土融化增加,厚度变薄,A错误;吸收太阳辐射增强,热量增加,地面辐射增强,B错误;冻土融化,液态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比热容变大,升温降温变慢,昼夜温差减小,C正确;温度升高,土壤冻结初日延后,D错误。故选C。【点睛】季节冻结层冬天形成时,随冻结锋面自上而下移动,土中水分向冻结锋面迁移并发生聚冰作用,冰层及冰透镜体主要集中在最大冻结深度的2/3~1/2部位。9.C10.B11.D【解析】9.读图,先找到右边纵坐标80cm处,过该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确定其与土壤最大深度折线的交点,过此交点作与纵轴的平行线交于年降水量折线确定第二处交点,过第二处交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交于左边年降水量坐标,读值为400mm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由图可知,海拔大于1200m,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变浅。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海拔处,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深度应变深,A,C,D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且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因此积雪厚度是直接影响因素,B正确。故选B。11.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BC错误;高海拔处降雪和积雪较多;且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A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纬度越高,冻土层越随着纬度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永久冻土分布范围也更广。上层的活动层也逐渐变成永冻层,所以永冻层的厚度越来越大,深度逐渐变浅,向地表不断“生长”。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高山、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厚度主要受海拔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地温愈低,冻土层愈厚,永冻层顶面埋藏深度也较浅。12.D13.D14.A【解析】12.由材料可知,④站海拔较高,气温低,土壤冻结时间早,融化时间晚,冻结期长,D正确,排除ABC。故选D。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日数、当地积雪覆盖厚度、植被覆盖度、腐殖质厚度等相关性强,由于植被覆盖度越大、腐殖质厚度越大,比热容越大,越不易冻结,因此冻结深度应和植被覆盖度、腐殖质厚度呈负相关。图中④站自然植被为温带草原,植被覆盖率较高,腐殖质厚度较大,季节冻土最大深度较浅,③④正确;图中③站为温带荒漠草原,植被覆盖率较低;④站海拔高,气温低,积雪厚,对土壤保温作用明显,导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②正确;与积雪时间长无关,①错误。故选D。14.该地站点③、④的自然植被分别是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草原,由此推断该地可能位于伊犁河谷,A正确;东南丘陵纬度较低,没有冻土,B错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C错误;松嫩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海拔较低,D错误。故选A。【点睛】海拔较高,气温低,土壤结冻时间早,融化时间晚,冻结期长;积雪时间长,反射太阳辐射,且积雪导热作用差,土壤得到的热量少,导致土壤冻结时间长。15.B16.D【分析】试题分析:15.路基“冻胀”问题,是严寒地区铁路建设的一项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路基土体在低温情况下,土中水分“冻胀”所致。哈大高铁也不例外,其在建设过程中攻克的技术难题也主要是路基冻胀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还无法完全避免路基“冻胀”现象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冻胀”不至于变成“冻害”。16.图中乙河为辽河,甲河为松花江,两河相比,松花江流量更大,松花江纬度高,结冰期更长,凌汛期更长;辽河西部是丘陵、沙丘,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老哈河中游,西拉木纶河中游及柳河上游,是辽河流域主要产沙区,因此辽河沙量大比松花江大。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哈大高铁经过的区域的环境特征,能够准确的判断甲、乙两河的位置,水文特征。17.B18.D19.D【分析】17.由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区人口稀少;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人类活动会更少,A错误。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温度更低,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比特克斯厚度大,积雪起到保温作用,导致昭苏冻土深度较小,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昭苏和特克斯纬度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差异不大,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平均气温更低,D错误。故选B。18.由材料信息“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人类活动、地表覆盖条件、太阳辐射、气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可知,决定伊犁地区土壤冻结日数的根本因素是气温,海拔低,气温高的地方土壤冻结日数少,D正确。海拔、积雪、光照对土壤冻结日数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ABC错误。故选D。19.由所学知识可知,矿产品加工属于工业,工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A错误。火车线路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铁路线路选择受土壤冻结和融化影响较大,但是火车运行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B错误。气象观测数据对土壤冻结和融化的研究具有帮助,但是土壤冻结和融化的研究对气象数据观测作用很小,C错误。土壤冻结和融化的研究对于河流湖泊的水文影响较大,对水资源管理指导意义最大,D正确。故选D。【点睛】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气温越高的地方土壤冻结日数少。20.(1)年温差大: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大陆性强,夏季增温幅度大,气温高,冬季降温幅度大,且受高纬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低;日温差大:新疆气候干旱,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2)伊犁河谷向西敞开“呈喇叭形”的地形,有利于湿润气流的深入;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从而形成干旱地区的“湿岛”。(3)土壤冻结日数随海拔的升高呈增长的趋势。原因: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土壤的结冰时间提早,融冰时间推迟,所以冻结日数增加。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峰值出现在海拔约1200米。原因:在600—1200米,降水较少,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增加;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山地降水增多,积雪增厚,积雪对地表的保温效果增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变浅。(4)全球气候变暖,低海拔温度升高,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变浅;高海拔处温度升高,积雪厚度降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分析】本题以伊犁河谷的位置图和为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土壤的因素、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年温差大的原因: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强;夏季增温幅度大,多晴天,气温高;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冷空气的影响大,气温低,冬季降温幅度大。日温差大的原因: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2)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北麓,受西风影响较大;谷地为向西敞开“呈喇叭形”的地形,有利于湿润的西风深入;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量较丰富,从而成为新疆的“湿岛”。(3)读图可知,土壤冻结日数随海拔的升高整体呈增长的趋势。原因是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土壤的结冰时间提前,融冰时间推迟,冻结日数增加。读图可知,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峰值出现在海拔1200米左右。原因是在海拔600~1200米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降水较少,地表积雪少,保温作用弱,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增加;1200米以上地区,气温仍在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山地降水增多,积雪增厚,积雪对地表的保温效果增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变浅。(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地区的气温升高,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土壤温度升高,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变浅;高海拔地区的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加剧,积雪厚度降低,积雪的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21.(1)差异:M站比N站土壤最大冻结深度深(或N站比M站土壤最大冻结深度浅)。原因:N站自然植被为温带草原,植被覆盖率较高,腐殖质厚度较大,季节冻土最大厚度较浅;N站海拔高,气温低,积雪厚,对土壤保温作用明显,导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2)海拔较高,气温低,土壤结冻时间早,融化时间晚,冻结期长;积雪时间长,反射太阳辐射,且积雪导热作用差,土壤得到的热量少,导致土壤冻结时间长。(3)季节冻土的变化:土壤结冻时间推迟,融化时间提前,冻结期缩短;最大冻结深度减小,导致(冻土变浅,甚至消失)冻土退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土壤冻结期缩短,冻土退化,冻土对水分蒸发抑制作用减弱,)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减少了冻土层的阻挡,)地表水下渗量加大,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增多。【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新疆伊犁季节冻土地区5个主要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材料,涉及土壤最大冻结深度的差异、影响季节性冻土深度的因素及季节冻土变化及对水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深度最大的是M站,M、N两站比较,M站比N站最大冻结深度深。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和冻结日数与当地积雪覆盖厚度、历时相关性强,和植被覆盖度、腐殖质厚度呈负相关。图中N站自然植被为温带草原,植被覆盖率较高,腐殖质厚度较大,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较浅;而图中M站为温带荒漠草原,植被覆盖率较低,腐殖质厚度较小,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较深;此外由图可知,N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积雪融化少,积雪厚度大,对土壤保温作用明显,导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温低于0℃时间长,土壤冻结时间早,融化时间晚,冻结期长;其次是N站是温带草原,降雪量较大,积雪厚度大,积雪时间长,反射太阳辐射,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少;且积雪导热作用差,土壤得到的热量少,导致土壤冻结时间长。(3)季节冻土的变化:气候变暖,导致进入气温低于0℃时间推迟,从而造成土壤冻结时间推迟,而高于0℃时间提前,较早融化,冻结时间缩短;气候变暖会导致积雪融化提前,融雪速度加快,积雪时间变短,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减小,导致冻土退化,冻土变浅,甚至消失。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冻结期缩短,冻土退化,土壤含水量增加,冻土能有效抑制水分蒸发,冻土融化后,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冻土还能减少水分下渗,冻土融化后,地下减少了冻土层的阻挡,地表水下渗量加大,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22.(1)大西洋;北冰洋。(2)伊犁河谷冬季抬升西风气流,高海拔地区降雪多,积雪厚,低处降雪少,积雪少;气候变暖使夏季冻土融化深度变大,但海拔高的地区冬季积雪厚,地温较高,冬季无法完全冻结夏季融化的土层,最大冻结深度变小;低处积雪少导致地气能量交换多,土壤温度低,最大冻结深度变大。(3)冻土自上而下解冻,不利于雨水和融水下渗,导致土壤过湿,地温较低,(影响种子发芽,)推迟农作物播种时间;冻土结冻早、融化晚,会使病虫害活跃期短,有利于病虫害防治。(4)冻土退化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植被退化或植被类型更替,进而危及生态系统;冻土退化会使土壤中的有机碳加速分解,加剧温室效应;冻土融化可能会使河湖水量加大;冻土融化可能释放未知的病毒。【分析】本题以季节性冻土为材料,涉及水循环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伊犁河谷开口向西,根据图示纬度可知,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降雪;天山北坡是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在地形的抬升影响下,容易出现降雪。故水汽的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2)积雪厚度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导致积雪厚度增加。这种较厚的积雪对地表起到了保温作用,减少了土壤与冷空气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海拔较低处积雪少导致地气能量交换多,土壤温度低,最大冻结深度变大。另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冻土融化的深度变大,但海拔高的地区冬季积雪厚,地温较高,冬季无法完全冻结夏季融化的土层,最大冻结深度变小。(3)本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不利:冻土自上而下解冻,不利于雨水和融水下渗,导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初二地理必修知识点汇总十篇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二地理必修知识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我就任高中地理教学已有十余年,经历的新课程培训也有几次,就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谈谈我作为一线教师的一些体会。 jvzquC41ujqyf}3zwgyiw7hqo0io1qfqygt03=8820nuou
1.高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范文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体现地理核心概念和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载体。以构建核心概念为方向,突出核心概念的功能和价值,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综合思维能力的高三地理主干知识复习能有效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高三地理课堂复习的效果。本文以高三地理必修3中“生态环境的建设――土地的荒漠化”为例,说明基于核心概念功能下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28:/j}rn
2.202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微专题:“岛效应”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岛效应题目》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C C D D B C 1.C 2.C【难度】0.65【知识点】热力环流的应用、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冬季石家庄气候寒冷,城区市民取暖,供暖余热排放量大,因而城市热jvzquC41yy}/|}m0eun1|thv1;59;>:924ivvq
3.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归纳梳理流动沙丘淹没农田灌渠村社铁路公路等设施 粮食减产牧草绝收,引发饥荒,增加社会不稳定性。 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破坏植被与地表形态,使生产力持续下降。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icutcwiknk5d6?98594ivvq
4.2022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必背考点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有很多,为了方便大家复习,小编整理了一些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jvzq<84yyy4hcxxcp0ipo8lcqmgp1;578;
5.2025届高三地理微考点学案——印度河流域平原黄土【分析】本大题以印度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相对位置的描述、风力地貌的成因、农业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本小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印度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因此下印度河平原位于流域的中下部,主要分布在印度河流域南部和jvzquC41yy}/|}m0eun1|thv1::3A<8874ivvq